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此而已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此而已》作者余翠荣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生活的事,立场鲜明,左右逢源,将人生阅历的感悟、社会审美的剖析融进诙谐幽默、理性睿智的风格中,带给你愉快的阅读体验。本书收入“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第二辑”(全四册),作品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内容推荐

有关男人、有关女人、有关世俗、有关爱情、有关生命的不破不立……《如此而已》作者余翠荣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生活的事,立场鲜明,左右逢源,将人生阅历的感悟、社会审美的剖析融进诙谐幽默、理性睿智的风格中,带给你愉快的阅读体验。

《如此而已》收入“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第二辑”(全四册),作品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目录

第一辑

女作家与城市/ 002

花的灵性/ 004

睡懒觉哲学/ 006

情书/ 008

称呼的尴尬/ 010

倾城之恋/ 012

关于女人味儿/ 014

仰视的爱,俯视的爱/ 017

男人如衣服/ 019

诗人的率性/ 022

星期天的下午/ 024

谁理解左拉/ 026

名字的宿命/ 029

别拿性别说事儿/ 032

懒/ 035

老之将至/ 037

剿蚊记/ 039

咱家老妈/ 041

旧书/ 044

身居闹市/ 047

土话/ 050

紧张的心,比鬼更可怕/ 053

我的“茶经”/ 055

字丑/ 058

第二辑

“风骚”来袭/ 062

粉丝/ 065

由生日想到的/ 068

闲无事,背古文/ 071

出书如同结婚/ 073

疯子/ 074

写在父亲节/ 077

活着的尊严/ 079

女子无才便读书/ 082

求仁得仁,还是一语成谶/ 084

假如梅兰芳不死/ 087

幸福没标准/ 090

方孝孺之死/ 093

编辑与作者/ 096

无酒不欢/ 099

文人七宗罪/ 102

说说冯小刚/ 105

每个女人都是一朵花/ 108

女人何辜/ 111

以文取暖 煮字疗饥/ 114

拒绝这种友谊/ 116

糟糕的日子/ 119

吃/ 121

乌梁素海之殇/ 123

第三辑

我写的文章/ 128

感怀2012/ 131

谈“繁体字回归”/ 135

广陵绝响 风流绵长/ 138

我看我自己/ 140

狗儿的故事/ 143

都是虚荣惹的祸/ 145

“二黄河”拍片花絮/ 147

男人看三国 女人读红楼/ 151

回头看尽是风景/ 153

首饰/ 157

写作,是娱乐还是劳动/ 160

也曾是个填词人/ 162

微博/ 167

五月的微醺/ 169

一样的月光/ 172

与文化有关的事儿/ 174

我们的爱情/ 176

看文人骂战/ 179

划拳/ 183

才女横行/ 186

收藏/ 188

试读章节

女作家与城市

发现一个秘密,是关于女作家的。

一帮文友在群里闲聊,一个叫“星月”的武汉网友邀请大家到武汉玩。她一说武汉,我的脑子里马上冒出一个人的名字——池莉。池莉是武汉人。然后我就奇怪,为什么每次提到一个城市,我的脑子里便会跳出一个作家的名字呢?而且多数是女作家!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到四十年代的上海,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张爱玲,而不是那个时代的其他作家。我们一提到现在的上海,随之想到的是陈丹燕,抑或是王安忆。说到成都,我们想到是洁尘。说到北京,我们想到的是赵赵,陈彤。说到哈尔滨,我们想到的是迟子建。而说到新加坡,必然会想到尤今。据说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我一个。

为什么偏偏是女作家呢?我认真琢磨了一下这个事儿,发现了其中的缘由。我们从女作家的文中看到了对这个城市的描述,我们对这个城市风土人情的了解,很多来自她们的笔下。所以,提到这个城市,就会想到她们的名字。

这绝对是与性别有关系的。在写作这方面,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有着质的区别。女性作家往往比男性作家更喜欢描述居住的这个城市。而女作家的笔触也更传神、更细腻、更琐碎。她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从细微处入手,如饮食、语言、景物、人文。而这类题材是男作家们所不好把握,或者说不愿意涉猎的范畴。男性作家似乎更侧重战争、历史、时代变革等选材。这就好像女人们坐在一起喜欢谈论家长里短,而男人们更愿意谈论时事政治。

许多时候,我们愿意把某个地方列为游览景点之一,多半是因为某位作家的作品描写。而这位作家的知名度与功力越高,我们就越有兴趣与动力。

说陈丹燕代表上海的原因,不单因为她是上海人,而是因为她以上海为创作背景的一系列作品。1998年她出版了《上海的风花雪月》,1999年出版了《上海的金枝玉叶》,2000年出版了《上海的红颜遗事》。我们爱陈丹燕,所以对上海梦萦魂牵。因为有了王安忆的《长恨歌》,我们了解到了上海的弄堂文化,以及上海女人在各个时代背景下依然自成一体的优雅气息。

洁尘在《北京真好》这篇文章里说,看了赵赵很多书,透过她的书,更喜欢北京……

而我们从洁尘的作品中,知道了成都的“红星路二段”;知道了“成都的吃,成都的局”;知道了成都的“宽巷子窄巷子,还有一条井巷子”。

有人说,龙应台足以代表台北,因为她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台北,台北的正面与负面。有一位台北人选择上海居住,只是为了“张爱玲”三个字。而香港人心目中的代表作家是西西,而非金庸。

一个城市出作家是好事,出知名作家是幸事,而能出知名的女作家,简直就是一个城市的标签了。不用你做城市宣传片,她们的作品,就是对一个城市历史风貌、世态人情的展现。她们出名了,一个城市也就会被更多的人了解。

花的灵性

三八节那天,处里送我们办公室一束鲜花,有百合、玫瑰、康乃馨。过了几日,这些花开始次第枯萎。就在百合、玫瑰已经全部萎谢、康乃馨也呈蔫状的时候,我随手抽了一枝红色的、花朵已有点垂的康乃馨插到喝剩水的纸杯里,放到办公桌上。

双休日后上了班,我惊奇地发现,那花居然一副昂首怒放、鲜艳欲滴的样子。我把花从纸杯里拿出来,看到原来发软的枝梗硬硬的,非常水嫩,好像刚刚剪下一般。我把杯里的水倒掉,重又换了新水。

转眼过了二十几天,这枝花依然非常鲜活地傲立在我眼前,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我和同事说,这太不可思议了。同事说,这就是人养花、花养人啊。同事的话,颇有几分禅机。于是,我想到了另外一株花——

2006年,我买了一株名叫“福禄树”的盆栽,有一人多高,长着和番茄一样的叶子,我很喜欢。开始两年,我很用心地照料,花长得也非常茂盛,枝干高大,叶子葱绿,很是喜人。有时我就坐在这花的旁边看书,或者久久地端详它。

2009年开始,因为忙于别的杂事,对这株花便不再上心了,长时间不浇水,也不施肥。渐渐地,这花看上去不再茂盛,有一点半死不活的。到了去年,几乎淡漠到一两个月才想起浇一次水,有几次几乎干死。到冬天,花的枝叶不断掉落,至春节,已掉落得所剩无几,也不再往出冒新芽。我觉得它已经死了,几次想要扔掉。

前段时间的一天,天气晴朗,心情也不错,看到这株花,忽然就有一种怜惜和内疚。这株盆栽陪伴了我那么久,我居然狠心看它这样死去。我赶忙上花店买了花肥,兑了营养水,把花浇透,又把残枝败叶都剪干净。这株花就光秃秃地立在那里,但每隔两天我会喷一次水。

大概半个月之后,我惊喜地看到,花的枝丫上逐渐有嫩芽冒出,枝干泛青,看上去绿意盈盈。又过几日,新冒的叶子愈发多而簇拥起来,显得整个屋子里都春意盎然。我有一点感动。这株花一直坚持着不肯死去,一定是因为心有不甘,它在等待,等待着被重视,被关爱。现在,它等到了,所以便会绽放这样鲜活的绿给我。

由此我想到,大概这个世界万物都有灵性,一座山,一棵树,一朵花。虽然它们不能和你用语言交流,但是,它们是有感知的,某些时候,它们甚至和你息息相通。你爱它们,尊重它们,它们知道,它们懂得;而它们,会回报你更多的爱,更多美丽。P2-5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初始成果开始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问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徒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乌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此而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翠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2237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201329338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7: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