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陀夫人编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全书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并描述了他与他身边人均为奴隶与奴隶主的经历。这部感伤小说深刻地描绘出了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
图书 | 汤姆叔叔的小屋/国际大奖美图美文经典作品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斯陀夫人编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全书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并描述了他与他身边人均为奴隶与奴隶主的经历。这部感伤小说深刻地描绘出了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 内容推荐 斯陀夫人编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揭露了美国南部种植圆黑人奴隶制的残暴和黑奴的痛苦。小说主人公老黑奴汤姆在奴隶主之间几经转卖,最后落到极端残暴的奴隶主莱格里手中。他为掩护两个女奴逃亡而惨死在主人的皮鞭下。女奴伊菜扎的孩子同时也将被卖,她带着孩子冒死潜逃,在废奴派人士的协助下与丈夫会合,奋力抵抗追捕,最终到达加拿大,获得自由。《汤姆叔叔的小屋》赞扬女奴伊莱扎夫妇所代表的黑人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同时也推崇汤姆所体现的逆来顺受的基督教博爱宽恕精神。 目录 第一章 一位善良的人 第二章 伊丽莎和丈夫 第三章 汤姆叔叔小屋之夜 第四章 黑奴易主的心情 第五章 发觉 第六章 母亲的奋争 第七章 伊丽莎出逃 第八章 参议员也是血肉之躯 第九章 黑奴起运 第十章 黑奴的非分之想 第十一章 合法的交易 第十二章 教友会村落 第十三章 伊万杰琳 第十四章 新主及其他 第十五章 女东家及其他 第十六章 自由人的防卫 第十七章 奥菲丽亚的经历和观点 第十八章 奥菲丽亚的经历和观点(续) 第十九章 肯塔基 第二十章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第二十一章 预兆 第二十二章 小福音使者的死亡 第二十三章 “世界的末日” 第二十四章 团圆 第二十五章 没有保障的人们 第二十六章 奴隶货栈 第二十七章 途中 第二十八章 黑暗之处 第二十九章 凯茜 第三十章 二代混血女人的经历 第三十一章 念物 第三十二章 艾米琳和凯茜 第三十三章 自由 第三十四章 胜利 第三十五章 计策 第三十六章 殉道者 第三十七章 少爷 第三十八章 真正闹鬼的传说 第三十九章 牧场 第四十章 解放者 试读章节 这时门开了,一个二代混血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走进了餐厅。 “嘿,吉姆·克娄!(吉姆·克娄,原系对黑人的蔑称,但这里是戏称)”谢尔比先生说着吹了一声口哨,丢给他一把葡萄干。“捡起来吧。” 孩子一蹦三跳地朝奖赏奔去。“来,吉姆·克娄,给这位先生显显本事,学学得风湿病的卡德乔大伯走路。” 转眼之间,孩子灵活的手脚似乎残疾得变了形。他驼起脊背,手里拄着主人的手杖,蹒蹒跚跚在屋里走着,左一口右一口地吐着痰。 两位绅士哈哈大笑起来。 “好,多棒的小后生!”黑利用手猛地拍了下谢尔比先生的肩膀!“搭上这个后生,我就了结这桩买卖。” 就在这当儿,一个二代混血的年轻女人,年龄在二十五岁上下,走进屋里。 “什么事,伊丽莎?”主人问道。 “对不起,老爷,我找哈利。”孩子一个箭步蹿到她跟前,拿起罩衣边沿里兜着的战利品让她看。 “好,那你把他带走吧。”谢尔比先生说。 “老天哪,”奴贩垂涎欲滴,转身冲着谢尔比说,“真是件好货色!唉,这丫头你打算怎么卖?” “黑利先生,她不出卖,”谢尔比先生说,“你就是拿出等身的黄金,我太太也不愿跟她分手。” “那么,你总得给我饶上那个小后生吧。”奴贩说。 “你要个孩子顶什么用?”谢尔比说。 “我有个朋友打算买进漂亮的小后生,养大了到市场上去卖。卖给有钱人,当个听差什么的。” “我可不愿意卖掉他,”谢尔比先生若有所思,“不愿意把孩子从他妈妈手里夺走,先生。” “哦,这我懂。可你把那女人支开一天或者一个礼拜左右怎么样;那时候,事情就人不知鬼不觉地办得利利索索——她回来时,一切都过去了。你太太可以给她买副耳环,买件新衣服,或者买些小首饰,算作补偿。”黑利踌躇满志地说了起来,“发些慈悲,先生,这是我的经验,慈悲是我经营手段的顶梁柱。” “那么,你是不是觉得你生意经营得很好呢?” “啧,当然啦,先生,可以这样说。” “那么,”两人剥了半天干果之后,黑利说,“你看怎么办?” “这件事容我考虑考虑,我跟太太商量一下,”谢尔比先生说,“同时哪,黑利,如果这件事悄悄进行的话,最好别让邻近的人知道,他们一旦知道了,从我这里买走奴隶的买卖就不会悄悄办成了。” “哦,不会,绝对不会,自然不会让人知道。”他说着站起身来,披上大衣。 “那今晚六七点钟你来一趟,我给你个答复。”谢尔比先生说。接着奴贩点了点头,走出大厅。 “我真想一脚把这个无耻的家伙踢到台阶下面去,”谢尔比见厅门关上后自言自语地说,“可是,他知道他占了我多少上风。然而现在,事情非如此不可了。伊丽莎的儿子也得这么办。我明白,这件事得跟妻子争执一番,就是汤姆的事,她也会不依不饶的。欠了债没想到会落个这样的下场,咳!” 在肯塔基州,虽然能够见到最温和的奴隶形式,却笼罩着一团不祥的阴影——法律的阴影。只要善良的主人遭遇破产、不幸或者死亡,就可以随时改变奴隶的生活,使他们陷入痛苦之中。 谢尔比先生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对周围的人平易而宽容,庄园上的黑人在物质享受上,也从来不缺少什么东西。不过,他大手大脚地做过投机生意,结果蚀本甚巨,很多票据落到黑利手里。这条不大的消息,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前面所述的那场谈话。 然而,事有凑巧,伊丽莎朝门口走来时,听到了他们的谈话,知道奴贩正向主人出价买什么人。不过,她听到的是奴贩要买她的儿子——难道听错了?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下意识之中抱紧了孩子。 “伊丽莎,你这个丫头,今天哪里不舒服?”太太问。 “哦,太太,”她说,一边坐在一把椅子上抽咽起来,“客厅里有个贩卖奴隶的跟老爷说话哩。你看老爷会把我的哈利卖掉吗?” “把他卖掉?不会的,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老爷从来不跟那些南方贩卖奴隶的人打交道;也从来不打算卖掉什么人。算了,别难过了。” P2-4 序言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的殿堂。 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阅读文学名著,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认识人生。读一本名著,实际上是在读一种文化,一种思想。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借助文学家、思想家透彻而敏锐的视角去解剖历史,去诠释文化,去感悟他们的灵魂。 文学上的获奖者都是世界顶级的文学大师,其中,这些大师以真诚的写作态度、深刻的人生体验、灵魂和内心深处喷涌的激情,特意为孩子们去创作。这些作品,无一不具可观之处,可以说都是世界顶级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此套国际大奖经典作品从几千年来获奖文学作品中采撷精华,筛选出了文学作品近百部,其中包括多种风格和体裁。选目科学、权威,它们的创作者无一不是各个时代文学与思想的领军人物,无一不是足以使世界为之惊叹的文坛巨匠、思想巨擘。这些国际大奖经典作品,有的是历尽作者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有的是指引时代的思想标航,有的是千年传承的智慧箴言,有的是扣人心弦的生花之笔。无论哪一部作品都是经历了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审视和思考,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千百年文化的渲染与沉淀,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反而历久弥新。 毋庸置疑,此套国际大奖经典作品必定是一套人文素质“教科书”。编者力图在抓住作品精髓的基础上,对爱好文学的青少年朋友们能有所启示,相信它一定能让热爱文学的青少年体会到“博”而“精”的阅读乐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汤姆叔叔的小屋/国际大奖美图美文经典作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斯陀夫人 |
译者 | 宋璐璐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41673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2013072792 |
中图分类号 | I712.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20 |
宽 | 15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