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能言马与男孩(英汉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
内容
试读章节

1 沙斯塔踏上行程

这是一段冒险经历,发生在黄金时代的纳尼亚王国和卡乐门王国,以及两国之间的地方。当时彼得是纳尼亚王国的至尊王,他的弟弟和两个妹妹,都是在他领导之下的国王和女王。

那些岁月里,卡乐门王国遥远的南方有一块大海之滨,那里有一个小港湾,里面住着一位叫阿什伊什的穷苦渔夫,有个男孩跟他一起住,并且管他叫爸爸。这孩子的名字叫沙斯塔。大部分的日子里,阿什伊什早晨划着船出去打鱼,下午给驴子套上一辆小货车,把鱼装在车子里,往南走上一英里左右的路,到一座村子里去卖。如果鱼卖得顺利,他回家时脾气就比较温和,也不会和沙斯塔啰嗦;但是,如果鱼卖得不好,他就会找沙斯塔的茬儿,甚至还会打他一顿。他总是可以挑沙斯塔的刺儿的,因为沙斯塔得干许许多多的活儿:修补渔网,洗渔网,做晚饭,打扫他们俩合住的小屋。

沙斯塔压根儿对他家南边的任何东西没有兴趣。他跟阿什伊什到村子里去过一两次,知道那儿没什么有趣的东西。在村子里,他只遇见了一些跟他父亲差不多的男人,他们穿着又脏又长的袍子,脚上踏着前端翘起的木头鞋子,头上裹着长头巾,满脸的胡子,慢吞吞地相互聊着听起来就单调乏味的事情。但他对北边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因为没人曾经去过那里,还从来不许他去。他独自一人坐在屋子外补渔网的时候,常常会满心渴望地看着北方。其实,一眼望去,只能看到一片长满草的山坡,山坡往上延伸到一个平坦的山脊,山脊外便是天空了,也许空中还会有几只飞鸟。

有时候,如果阿什伊什在,沙斯塔会问:“哦,父亲,小山外是什么地方啊?”如果赶上渔夫心情不好,他就会打沙斯塔的耳光,吩咐他干好自己的活。而如果他正好心平气和,他就会说:“我的儿子啊,别让那些无聊的问题分了你的心。有位诗人说过:‘心思用在生意上才是发财致富的根本;打听与自己无关的问题的人,便是驾驶着愚蠢的船撞上贫瘠的礁石。”

沙斯塔觉得小山外一定有让人欣喜的秘密,只是他的父亲想瞒着他而已。然而,事实上,渔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北方有什么。他也并不关心这个。他是个很实际的人。

有一天,从南方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跟沙斯塔以前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太一样。他骑着一匹强壮的花斑马,马的鬃毛和尾巴光滑柔顺,马镫和马笼头都是镶银的。那人上身穿着一件锁子甲,头盔的尖刺从丝绸缠头巾中间突了出来。他的一侧挂着一把弯刀,背上背着一块嵌着铜块的圆形盾牌,右手握着一柄长矛。他面色黝黑,但沙斯塔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卡乐门王国的人都是这个样子;而真正让他诧异的是:那个人的胡子染成了血红色,卷曲着,闪闪发光,还散发出阵阵油香。但阿什伊什凭着陌生人赤裸着的胳膊上的金环就知道他是个“泰坎”或者是一个大爵爷,他弯腰跪在那人面前,胡子都碰到了地面,他还示意沙斯塔也跪下来。

陌生人要求他们招待他一晚,渔夫当然不敢拒绝。他们把最好的食物摆在泰坎面前,作为他的晚餐(他根本都瞧不上眼)。至于沙斯塔呢,就像以往渔夫招待客人时那样,只分得一大块面包,就被赶出了屋子。遇到这种情况,沙斯塔通常跟驴子一起睡在它的小茅草棚里。但是,现在就睡觉还太早了,于是,沙斯塔坐了下来,把耳朵贴在屋子木墙上的一条裂缝上,听着大人们正在谈论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沙斯塔,在门偷听是不对的。下面便是他所听到的内容。

“那么,这位主人,”泰坎说道,“我有意买下你的孩子。”

“啊,大人,”渔夫回答道(沙斯塔从那他那谄媚的语调里就能想象出他说话时脸上可能露出来的贪婪神情),“你的仆人尽管很穷,可是你得出多大的价钱才能促使他把自己的独生子、亲骨肉出卖为奴呢?不是有一位诗人说过吗,‘血浓于水,子孙比红宝石更贵?’”

“话虽如此,”那位客人冷冰冰地答道,“但另一位诗人也说过这样的话,‘企图欺骗智者的人,已经暴露出了自己的背脊,等着挨鞭答了。’你那张年迈的嘴巴可别谎话连篇了。这孩子显然不是你的亲生儿子,因为你的面颊跟我的面颊一样黝黑,而这孩子的面颊却漂亮白皙,就像住在遥远的北方的、受到诅咒却很美丽的野蛮人一样。”

“有句话说得真好,”渔夫答道,“刀剑可以用盾牌抵挡,但是智慧的眼睛却可以洞穿一切防御。我的令人敬畏的客人啊,如您所知,因为我穷得厉害,所以从来没有结过婚,因此也没有孩子。但就在蒂斯罗克(愿他万寿无疆)开始他威严而造福人类的统治的那一年,就在一个月圆之夜,众神一时高兴,使我睡不成觉。所以,我就从这间小屋的床上爬了起来,走到了海滩上,想着看看海水和月亮,呼吸一下凉快的空气,借此振作一下精神。不一会儿我便听见了桨声,像是从水面上向我划过来,接着,我似乎听到了微弱的哭声。不一会儿,湖水把一条小船冲上岸来,船里别无他物,只有一个因极度饥饿和干渴变得瘦弱的男子,他似乎刚死去不久(因他他的身体还有一丝余温),一只空空的贮水皮囊,还有一个还活着的孩子。‘毫无疑问,’我说,‘这两个不幸的人是从一艘失事的大船中逃出来的,但按照众神令人钦佩的安排,年长的那一位自己不吃不喝,让孩子得以活下来,最后见到陆地时便死去了。’所以,必须牢记,众神从来不会不嘉奖那些善待贫民的人,受怜悯之心的驱使(因为你的仆人是个软心肠的人)——”

“省省你的这些自我表扬的废话吧,”泰坎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只要知道是你收下了这个孩子就足够了——随便什么人都看得出来,这孩子每天给你干活所创造的价值是他吃的面包的十倍。这孩子你要价多少,现在就立刻告诉我吧,我已经受够了你的喋喋不休。”

“你很明智,你说过,”阿什伊什回答道,“这孩子的劳动对我来说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这都必须计算到价格之内。因为,如果我把这孩子卖掉,毫无疑问,我就得另买一个或租一个孩子,来干他所干的活儿。”

“我愿意出十五个克利申买这孩子,”泰坎说。

P1-4

目录

1 沙斯塔踏上行程

2 途中遇险

3 在塔什班城门口

4 沙斯塔偶遇纳尼亚人

5 科林王子

6 沙斯塔进入墓地

7 阿拉维斯被困塔什班城

8 在蒂斯罗克的密室里

9 穿过沙漠

10 南征隐士

11不受欢迎的同行者

12 沙斯塔到了纳尼亚

13 安瓦德之战

14 布里是如何变得更聪明的

15 可笑的拉巴达什

序言

“他的童话是真的”——童心与救赎

《纳尼亚传奇》(The Cihronicles,of Narnia)是英国作家和学者C·S·刘易斯(C.S.Lewis,1898—1963,也有译作路易斯,或鲁益师,后者多用于神学方面的著作)最受全世界读者喜爱的代表作。这套书一共七册,刘易斯在1939年就开始构思,完成于1949—1954年,相继于1950一1956年出版,出版后先后翻译成近50种文字,销量过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出版后曾改编成广播剧、舞台剧,从2005年起,前三部书又陆续拍成了电影,所以这套书的影响越发深远。2012年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在英国成年人童年时最喜爱的童话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爱丽丝梦游仙境》。而且,在儿童文学和奇幻文学等创作领域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比如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童年时期就很喜欢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有评论家发现她笔下的顽童达力(哈利·波特的表哥)就有很多尤斯塔斯的影子。

笔者作为译者之一,受托为整套中译本作序。本文与其说是“中译本序”,倒不如说是笔者的一篇读后感和学习笔记。作为译者,首先是个读者。而且早有理论家说过,其实一切的阅读都是“误读”,也都是一定程度上在心脑之际的“翻译”。根据维基百科的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香港、台湾和大陆陆续推出不同的节译或是全译,已经将近有十个译本了。此次是全书的重译,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误读”和“翻译”。其实,随着阅读和翻译的深入,在文化和学术上真的感觉“钻之弥深,仰之弥坚”。作者刘易斯是罕见的全才,身兼小说家、诗人、学者、中古文史研究家、文学批评家、散文家、业余神学家和基督教护教家等多种身份,相继担任牛津和剑桥教职几十年,学养极其广博深湛,一生著作丰硕。仅就《纳尼亚传奇》一套书而言,不但充满了《圣经》的隐喻和意象,而且也折射出作者学识和兴趣所及的很多其他领域:希腊罗马神话、英国和爱尔兰的神话和童话,等等。而我们无论是阅读还是翻译,都是和作者的一次跨越文字、文化、历史和时空的对话。仅仅从年龄来说,刘易斯写作《纳尼亚传奇》的时候已经是52岁了(在这个年龄上,莎士比亚刚好去世,鲁迅也只剩下三年的生命)。所以无论从学术的修养和准备,还是从人生的阅历来说,以我们出生和成长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土壤,还未必能真正地走近或是理解他。仅仅拈举书中的一个例子: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第15章“时间开始前更为高深的魔法”,分明是刘易斯在重写《新约》中耶稣受难复活那人类历史中开天辟地惊心动魄的一幕,而阿斯兰是唯一一个贯穿《纳尼亚传奇》所有书的线索和人物。“复活”后的阿斯兰说:

“尽管女巫晓得高深魔法,可她不知道还有更为高深的魔法。她的学问只到时间开始时为止。但如果她能向过去看得更远一点,看到时间开始前的寂静和黑暗,她就会看到还有一条不同的咒语。她就会知道,如果一个自愿牺牲的受难者,虽然自己没干过叛逆的事,却替一个叛徒去受死,石桌就会崩裂,而死神自己就会开始逆转。”

但是,在我们所成长的时代背景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此中的意蕴呢?

不过,好在,好在,虽然要跨越语言、文化和宗教等藩篱,我们都算是有些不泯的尚未被所谓文化和文明遮蔽的童心,都很愿意相信作者和作者所信奉的那些美与真,愿意暂时抛下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和偏见。去虚心作他的小学生。也就凭着这一点童心,我们也许还能读懂作者几分,也能够在他的感召和引领下,有幸进人他苦心经营、戛戛独造的“纳尼亚”世界。《纳尼亚传奇》是童话,但贯穿文史哲,熔铸天地人乃至万物,更是诗,是伟大的艺术品。读完这些书,感觉木心先生概括安徒生的一句话用来描摹刘易斯也极其贴切:他的童话是真的(《文学回忆录》下册第673页)。我们一路在这美丽而丰厚的世界中走下来,时而惊奇,时而感叹,时而欣喜,时而悲伤,甚至有时慨然叹息。总之,在阅读和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在想象中幻化成书中的各种人物和角色,借着刘易斯和书里面孩子们单纯的心和眼(尤其是露西这样的孩子,她年龄最小,被所谓的知识和教条污染束缚得最轻,所以是第一个发现纳尼亚而且坚持相信的孩子,也是在大家犹豫彷徨的时候唯一被阿斯兰选中并愿意坚定地跟他走的孩子),仿佛重新擦亮了自己的肉眼,开启了心眼,真的是经历了一次文化和精神上的洗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获得了救赎和重生。

此外,我们有个正在成长的还在孩提时代的女儿。接这个翻译之前,我们就已经给女儿买了市面上的一个译本,朗读给她听。她非常喜欢。所以在重译这套书的时候,我们内心有很多愿望,除了自己对文学和童话的热爱之外,也是想给女儿的成长做一点小事,给她的成长创造或是保留更多真纯和明亮的底色。所以此文也是一对已到中年的父母和一个不到十岁的女儿现在和未来的对话,也是和普天下所有的这个阶段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师长进行的一次对话。

童心是什么?我们说某人童心未泯的时候,也大概都知道这还算是肯定之语。但为什么?

关于童心,也几乎是“前人之述备矣。”就我能读到的,远到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近到鲁迅的《风筝》和“救救孩子”,到丰子恺的“关于儿童教育”(《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二》),再到刘再复的“童心百说”(《万象》杂志2012年5、6月号),都有很多丰富的论说可供借鉴,大家可以去查去看。但我暂时不想过于抽象地论说,就先讲几个身边的故事。

我到现在还记得少年时的一件小事。我家在农村,自己盖的砖房,门前院后都有一排算是高大青葱的杨树。我能记得的童年时为数不多的乐事就是在门前杨树间拴上一条粗大麻绳,荡秋千,虽然很怕树上有种长得黑乎乎的毛虫,叫“天树皮”,脱落的干皮如果落在身上会蛰得皮肤很疼。可我爸总嫌树太高,遮挡得家里烟囱不好通风。可村里又不让私自砍伐。他就偷偷给树做手脚,或是用什么方子“投毒”,让树慢慢死去;或是索性晚上找我老叔偷偷锯掉一棵两棵。一次竟然也拉上我和弟弟去做帮手。我就非常不情愿。最后树被他们锯倒了,我和弟弟帮着拖沉重的树干的时候,我突然愤然凄然地说了一句:我感觉锯这树的时候,就是在给它截肢!弟弟说:我也这样感觉。

还有一件小事:我们小时家里曾养过一条小黄狗,小学时我和弟弟经常晚上去小学校的大操场看露天电影。看完之后,那黄狗就会大老远跑过来,欢喜地甩着尾巴伴着我们回家。可是,后来,不知是哪个恶人,用气枪打瞎了它的一只眼睛。我和我弟见了,就抱着那黄狗大哭。真的是大哭。我现在写到这段时,还忍不住泪流满面。

不知是否是命运的巧合,刘易斯的童年也和一条狗有奇妙的渊源。在四岁时,他的狗“杰克茜”(Jacksie)遇到交通意外死亡,此后他宣布改名为“杰克茜”,开始他拒绝接受其他任何名字,后来也渐渐接受了“杰克”(Jack),此后这个名字成为他在家人及朋友中的昵称。

这些,都是童心。在孩子的心中,树木不止是木柴或是障碍,狗也不止是看家护院的工具,他们都有独立的生命和精神。毫无疑问,刘易斯因为有这样的童心,才能有后来的人生轨迹和所有的研究著述以及信仰;而今天的我们呢,都还能清晰地记得并且怀念甚至越发珍惜往日的那份纯真和傻气,也算是童心未泯了罢。某种程度上,我们之对万物多情,能深爱上《迁徙的鸟》和《天地玄黄》之类的电影,倒是在年少时已见端倪了。而且最为奇妙的是,我们几经辗转,竟然能渐渐走近刘易斯,阅读甚至翻译他不朽的著作了。

《纳尼亚传奇》一般被称为童话,或是儿童文学,也有称为奇幻文学的。童话既然是文学,本质就是一种言说,是成人作家用儿童的眼和心对这个世界的重新命名或是预言。其实,儿童的这种神思与万物相通的言说方式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有些禀赋迥异的人能有意识地固执地保持,有些经过学习和锻炼后苏醒复活。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开始是可以与世界上一切的东西对话的,而这对话,更多的是大游戏,是大自在,而不是为了权力和奴役。对孩子来说,天地间所有的事物——太阳、月亮、石头、树木、玩偶、铅笔,不论什么——都有生命和灵魂,都值得去交谈,也都能够对话。所以,在孩子的心灵中,存在着世界最为本原的众生的平等。而只要心存了这份众生平等的单纯的心思,人就可以好奇地惊叹,淳朴地低语,诚挚地赞美,自由地表达,博爱地对话,最后,创造性地言说。我们在躯体上都有衰老的一天,但在心灵上我们可以努力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放眼人类历史,有很多光辉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追随:就是因为这份赤子的天真和单纯,庄子才有那伟大的“齐物”思想,牛顿才能如孩子在海边拾贝般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曹雪芹才创造了中国的情圣贾宝玉,莫扎特才谱写出那些不朽的乐章,安徒生才写出那些福音书般美丽的童话,鲁迅才能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这些伟大的先贤和心灵,是人类永恒的良心和良知,都保持着赤子般的童心和童真,是我们生命永远的源泉和明灯,引领我们不断地反思与自新,获得救赎与重生。

丰子恺是童心不泯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他1927年的“关于儿童教育”是我很多年前读过的一篇文字。这次写译者序,又翻出来读,还是感慨,多少透辟的精论啊!因为他自己就是孩子气十足,所以看得格外真切:

……我就学他一学看,我屏去因果理智的一切思虑,张开我的纯粹的眼睛来一看,果然飞驰的汽车,蜿蜒的火车,青青的田野,幢幢的行人,一个灿烂的世界:我得到了孩子们的世界的钥了。

我得了这钥,以后就常常进入他们的世界。才晓得他们的世界原来与“艺术的世界”相交通,与“宗教的世界”相毗连,所以这样地美丽而且幸福。

所以他就高声呼吁:

世间的大人们,你们是由儿童变成的,你们的“童心”不曾完全泯灭。你们应该时时召回自己的童心,亲身去看看儿童的世界,不要误解他们,虐待他们,摧残他们的美丽与幸福,而硬拉他们到大人的世界里来!

认识千古的大谜的宇宙与人生的,便是这个心。得到人生的最高的法悦的,便是这个心。这是儿童本来具有的心,不必父母与先生教他。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让我们都走近刘易斯,走进《纳尼亚传奇》。救救孩子,也救救我们自己。

当然,作为译者,现在就可以说:阅读和翻译刘易斯和他的《纳尼亚传奇》,于我们自己而言,是个修远的途程,远远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刘劲飞

2013年11月13日星期三中午

内容推荐

《能言马与男孩(英汉双语典藏版)》由著名奇幻小说家C·S·刘易斯编著。

《能言马与男孩(英汉双语典藏版)》是一段冒险的经历,发生在黄金时代的纳尼亚王国和卡乐门王国。一天,少年沙斯塔发现自己将被他的养父卖给一个凶恶的卡乐门贵族为奴隶。夜里,他和会说话的战马布里一起逃往自由的国度纳尼亚。途中,他们遇到了因不满包办的婚姻而逃走的贵族少女阿拉维斯和她会说话的母马赫温,他们四个便结伴而行。于是,一段冒险拉开了序幕……

编辑推荐

《能言马与男孩(英汉双语典藏版)》是C·S·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之一。是英语读物,故事发生在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统治纳尼亚的时期。一天,少年沙斯塔发现自己将被他的养父卖给一个凶恶的卡乐门贵族为奴隶。夜里,他和贵族的战马布里一起逃跑。布里原是纳尼亚会说话的马。沙斯塔和它一起逃往纳尼亚。途中,他们遇到了贵族少女阿拉维斯和她会说话的母马赫温。阿拉维斯是为了不满包办婚姻而逃跑的。于是他们四个便结伴而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能言马与男孩(英汉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C·S·刘易斯
译者 裔传萍
编者
绘者 宋航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905662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2013289546
中图分类号 H319.4:I561.8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