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尔伯格/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

范琪编著的《科尔伯格》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讲述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内容推荐

范琪编著的《科尔伯格》定位为心理学科普读物,选取心理学百年发展历史上最为著名、为众人所公认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理论和应用、影响进行介绍。内容浅显易懂,文字活泼生动,形式图文并茂,不仅对心理学大师科尔伯格的理论进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解释,而且对其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生动活泼的描述,最后还将对大师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细致的评说。

《科尔伯格》的特色是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诠释心理学百年经典和大师理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科尔伯格的生平

 一、早期经历

 二、教育背景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

 四、学术成就

 五、逝世

第三章 科尔伯格理论的介绍

 一、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

 三、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方法

 四、跨文化研究

第四章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实践

 一、道德教育的发展观点

 二、道德讨论策略——新苏格拉底模式

 三、公正团体策略——新柏拉图模式

第五章 对科尔伯格理论的评价

 一、支持科尔伯格理论的研究

 二、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第六章 科尔伯格教育理论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试读章节

一、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几个主要西方国家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和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美国出现了良好的经济增长的态势,生产扩大,人民富足,社会稳定,人们沉浸在战后美好的时光中,没有人关注道德教育。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使人们更加相信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在努力维护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才是头等大事,其他事情都可以在其影响下得到解决。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朝野上下。美国人急忙寻找原因,最终认为是教育出了问题,因此迅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这标志着美国教育界一场历史性的教育改革运动的开始。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南,教育界开始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在学校一切都被量化了(如智商的测量),学校里科学技术等学科更是受到空前重视,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道德教育问题的漠视,甚至已经没有了道德教育的声音。然而,美国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同时,日趋严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道德问题也逐渐凸显。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表面繁荣下所潜藏的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危机在这一时期迅速爆发。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派别的骚乱使美国陷入“灾难”;邪教组织、同性恋、堕胎、离婚、犯罪、酗酒、吸毒等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统一的道德理想”一直是美国人一直以来的骄傲,而现在面临着的各种挑战对美国人原有的“大熔炉”思想产生强烈的冲击。美国既然是个多种族国家,就不应有统一的美国式公民“熔炉”,而应尊重每个民族、每个团体的信仰,将它们强制统一到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下是不明智的,美国应是一个“色拉拼盘”。同时,60年代末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使民众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美国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开始动摇,人们第一次对富裕的物质生活发出疑问:物质生活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随处可见的腐败和道德堕落使学生开始拒绝并抵抗传统的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水准普遍下降,犯罪率急剧上升,学校无力维持传统的道德秩序。青少年一代如此的道德状况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社会和家长要求学校负起新的道德教育的责任,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人们开始呼唤高尚的道德重新回到美国。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价值的多元化倾向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运动给学校提出了最难解答的问题:学校应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团体中的那些拥有不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儿童如何实施道德教育?学校应如何向儿童传授道德、道德行为和价值标准,以应对多元化社会所提出的挑战?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以及西方其他几个主要国家里,道德教育研究成了热点领域。在道德教育研究热潮中,一些著名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圣母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等,先后成立了专门的道德教育研究机构或组织,许多道德教育实验研究陆续展开,形形色色的道德教育理论学说纷纷问世。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教育理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适时而生的。

科尔伯格全面回顾了以往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人们对于道德发展的共识,即认为父母的抚养与教育行为决定了儿童日后所形成的良心、内疚和道德行为的强度和正确性。科尔伯格发现,并不存在那些只支持精神分析理论或只支持行为主义理论的单一结论。例如,人们认为,有助于促成儿童良心或内化价值观发展的不同教育方式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相关。科尔伯格指出,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考察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并不充分有效,因为他们主要是一些针对于内疚或焦虑的投射性测验,是对几乎没有道德意义的故事刺激的反应、父母对过去抚养方式的模糊的自我报告,以及儿童对毫无意义的人为设定的实验情境的反应。

科尔伯格对以往研究方法的批评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在科尔伯格看来,方法的不足与该领域缺乏实质性的认识论密切相关。而在所考察的这些年龄段中,道德被哲学家看做是某种实质性的认识论范畴——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休谟、米尔、康德以及当代的哲学家们——心理学家们试图在不考虑个体所理解道德意义的情况下解释道德形成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要探讨道德形成的机制就不能不考虑道德的性质(定义、意义和实质),但这种考虑不仅仅是建立在哲学认识论基础上的,同时也要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P17-0

序言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丛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的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心理学家结合的产物。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的。具体来说,时代的进步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心理学家利用这些条件完成了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已经为心理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概念;生理学领域的成就为心理学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心理物理学的发现为心理学准备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最终,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才把心理学从哲学的娘胎里催生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肯定时代精神的同时,我们无法抹煞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作为心理学后继者的参照,这些人为什么会从事心理学研究?他们是如何为之坚定不移、辛勤付出的?读者或许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家。他在从消化系统的生理研究转向神经系统的心理研究时,曾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他的决心。经过长达30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探索,巴甫洛夫终于建立了完整的条件反射学说。这种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是值得心理学后继者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心理学家对信念的坚守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他生前就遭人非议,而他死后仍难逃诟病。即使这样,也不能否定精神分析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功劳。如果没有弗洛伊德对“力比多”的坚定信念,就可能不会出现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和科学哲学观都会影响到心理学研究者的热情和研究取向,甚至决定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原则的形成。所以,今天看来,心理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理论流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当然,这些心理学思潮的形成都离不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研究信念的坚守。

第三,心理学家对实证研究和理论思维的态度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门学科的进步,既需要科学的实验求证,也离不开严谨的理论思维。心理学也是这样,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实验是为证实心理学理论而存在的。例如,格式塔心理学的似动和顿悟实验。但是,当前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寻找和发现问题。研究者试图把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结论之上,或者说把心理学实验作为发现心理学理论的唯一有效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理论更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心理学再没出现像詹姆斯、马斯洛、科勒这样的心理学大家,也没有出现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这样的心理学理论,这与当代心理学重视实验求证,偏废理论思维不无关系。丛书在介绍这些心理学家的章节中列出了“理论背景”板块,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理论思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丛书每本书介绍一位心理学家。编者制定了详细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丛书作者大多直接从事有关某一心理学流派、或某一位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在准确把握这些思想理论的前提下,多方面收集材料,力争使内容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诚然,丛书编者和作者的观点难免会有偏颇、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叶浩生

2012年8月22日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尔伯格/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53237
开本 32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