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我知识/哲学新课题丛书
内容
目录

致谢

1 引言

1.1 本书的主题:自我知识与自我意识

1.2 自我知识

 1.2.1 自我知识的疑难

 1.2.2 自我知识的诸理论

1.3 自我意识

1.4 上述理论的哲学蕴涵

 1.4.1 自我知识与心智的特殊性

 1.4.2 自我知识与认识论辩护

 1.4.3 自我知识与知觉知识

 1.4.4 自我意识与个人同一性

1.5 本书的框架

小结

拓展阅读

2 历史背景

2.1 导论

2.2 古希腊哲学:知晓本性的重要意义

2.3 笛卡尔:自我知识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2.3.1 内省与天赋观念论

 2.3.2 自我知识与认识论的内部论

 2.3.3 自我知识与认识论的基础主义

 2.3.4 自我知识与心身二元论

2.4 洛克:内感觉理论

 2.4.1 内感觉与知识

 2.4.2 内感觉与意识

 2.4.3 内感觉与个人同一性

2.5 康德:自我知识与理性的能动性

2.6 维特根斯坦与赖尔:怀疑自我知识

 2.6.1 维特根斯坦的怀疑:私人性与认识论意义

 2.6.2 维特根斯坦主义的选项:默认性权威与表示论观点

 2.6.3 赖尔:作为理论建构的自我知识

小结

拓展阅读

3 自我知识的本性、范围与(所谓)特殊性

3.1 导论

3.2 较之于其它知识,自我知识是特殊的

 3.2.1 自我知识作为认识论上特别可靠的知识

 3.2.2 自我知识作为某种独一无二的认识方法的结果

 3.2.3 自我知识在非认识论意义上的特殊性

3.3 优先性通路的领域界限

 3.3.1 品格特征、情感预测和行动与态度的因果来源

 3.3.2 情绪与情感

 3.3.3 倾向性的信念与愿望

 3.3.4 博格霍森的难题

3.4 什么东西留在了优先性通路的领域?

小结

拓展阅读

4 自我知识的亲知理论

4.1 导论

4.2 罗素亲知理论

4.3 当代亲知理论

 4.3.1 亲知论题

 4.3.2 戴维森的挑战

 4.3.3 回应戴维森的挑战

4.4 亲知理论的问题

 4.4.1 斑点母鸡

 4.4.2 概念化的问题

4.5 一个解决方案

 4.5.1 裁剪认识显现

 4.5.2 一个服从于亲知关系的现象概念说明

 4.5.3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性”反驳

 4.5.4 威廉姆森的自发光性反驳

4.6 亲知理论的范围

4.7 亲知理论: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5 自我知识的内感觉理论

5.1 导论

5.2 当代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2.1 阿姆斯特朗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2.2 莱肯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3 素朴性反驳

5.4 不对称性反驳

5.5 休梅克的反驳

 5.5.1 关于疼痛的自我蒙蔽

 5.5.2 关于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一个论证

 5.5.3 关于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二个论证

 5.5.4 在休梅克的反驳之下捍卫内感觉理论

5.6 内感觉理论和意识的HOP理论

5.7 一个相关观点:德莱克的移位知觉论

5.8 内感觉理论: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6自我知识的理性主义理论

6.1 导论

6.2 理性主义:伯奇与莫兰

 6.2.1 作为一项规范性事业的批判理性

 6.2.2 批判理性与自我知识

 6.2.3 重释自我知识问题

6.3 理性主义是否旨在成为认识论理论?

6.4 反驳:理性主义不能解释自我知识的认识论维度

 6.4.1 伯奇的自我知识认识论

 6.4.2 莫兰的自我知识认识论

 6.4.3 作为认识论来源的通透性方法

6.5 相关的理论

 6.5.1 加洛的理性主义

 6.5.2 休梅克的构成论

 6.5.3 新表示论

6.6 理性主义理论的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7 自我意识

7.1 导论

7.2 自我意识是什么?

 7.2.1 休谟论旨:自我不可内省

 7.2.2 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自我意识

7.3 自我意识的特殊性

7.3.1 索引性本质

7.3.2 免于误认的错误

7.4 内省论理论

 7.4.1 自我的内省性意识

 7.4.2 内省论观点与休谟的束理论

 7.4.3 内省论理论能够解释主体自我意识吗?

7.5 紧缩论观点

7.6 主体立足论

7.7 理性能动论

7.8 感觉论理论

 7.8.1 埃文斯的感觉论理论

 7.8.2 贝穆德斯的感觉论理论

7.9 这些理论存在真正的分歧吗?

小结

拓展阅读

8 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论争:一种分析

8.1 导论

8.2 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界限

8.3 理性主义者的任务

8.4 合理性与通透性

 8.4.1 两种类型的态度

 8.4.2 通透性的限制

 8.4.3 解释通透性

8.5 合理性与权利

 8.5.1 批判性自我知识的认识论特质

8.6 自我意识的理性能动论

8.7 分析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论争

小结

拓展阅读

术语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自我知识是哲学中最吸引人思考的问题之一,对心灵哲学和认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布瑞·格特勒编著的《自我知识》是对分析哲学领域过去三十年来关于自我知识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的综述。作者首先介绍了自我知识问题的历史背景,概要论述了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洛克、康德、维特根斯坦与赖尔等对自我知识问题的观点,之后考察了当代最主要的三种自我知识理论:亲知理论、内感觉理论和理性主义理论,对这几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和遇到的挑战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一一评价了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分析哲学领域过去三十年来关于自我知识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的综述。作者首先介绍了自我知识问题的历史背景, 概要论述了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洛克、康德、维特根斯坦与赖尔等对自我知识问题的观点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我知识/哲学新课题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布瑞·格特勒
译者 徐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75860
开本 32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