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
内容
编辑推荐

《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由孙迅编译,为文史普及读物。原著是一部人生随笔,全书从原著故事中精选了名句66则,并逐条释义、明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这些故事阐释了“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人生要义。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适合作职业人士提升个人修养的国学读本,也适合作学生的晨读课本。

内容推荐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撰写的一部人生随笔。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此次,《围炉夜话》被收入《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中。编者孙迅精选了六十五则名句,分为家教、修身、交友、处世、立志、治学等六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

《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家教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

忧勤惕厉功夫。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

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辞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

子孙,其谋甚远也。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

子孙,其害无穷也。

修身篇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

浮心。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

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不与人争得失,唯求己有知能。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

言。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

心即白日青天。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以往之得失,且

不必论,但须论己。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

不敢欺我。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

箴。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名利之不宜得者竞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

苦定回甘。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

世者为荣。

 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谋生各

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

终可疑也。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于庸人。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交友篇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

弟立品行。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

己之私者是也。

处世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

精详。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

得来。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

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

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

用药者不可不慎。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

则细微宜防也。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

可存侥幸之心。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

之由也。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

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

 言不可尽信,必揆诸理;事未可遽行,必问诸心。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

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立志篇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

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吃饭之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成

器之日期。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德乃为贱。

治学篇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

之名。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

“懒”字丢不开。

 贫无可奈唯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

庆,从何得来?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

义理贯通之日。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

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根。

试读章节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大。

【注释】

气象:气概,指人的行为举止。身心:身指行为,心指所思所想。忧勤:担忧不够勤奋。惕厉:警惕,戒惧。

【译文】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导,便可培养他们宽广博大的胸怀、光明磊落的气概;在平日里时常检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可没有忧患意识,更不可缺少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道理】

既要重视后辈的教育。也要重视自身的修养。

·林宾日教子

林宾日是我国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林则徐的成才成名,与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林则徐小时候,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可就是脾气有些急躁,常常因为一两句话不遂心而发火。林宾日看在眼里,忧在心上。

这天,林宾日把子女们叫到一起,给大家讲了一个《急判官》的故事——

说是从前有个判官,非常孝敬父母,每当遇到不孝的犯人,就要特别重判。

有一天,两个彪形大汉扭送来一个年轻人,控告他是个不孝之子,时常打骂自己的母亲。判官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喝道:“来人呀,先给我结结实实地打他五十大板!”年轻人还没来得及申辩,就被打得皮开肉绽。

正在这时,一个老太婆拄着拐杖来到公堂,哭哭啼啼地说:“请大人救救我儿吧!刚才有两个强盗溜进我家偷牛,被我儿子发现,想把他们扭送官府,不料反被强盗捆走了。”判官恍然大悟,方知冤枉了老太婆的儿子。他急忙叫人去抓那两个大汉,但是,他们已经逃之天天了。

父亲讲的故事深深印在了林则徐的脑海里,鞭策他努力改掉急躁、易怒的毛病。他当官以后,还在书房醒目处挂起亲笔书写的“制怒”的条幅,以此时时警醒自己。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辞也。

【注释】

不肖:不像。无庸:不需要。

【译文】

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时,后辈们不一定学得像;而父辈兄长有不好的行为时,后辈们却能学得很像。由此可知,父兄教子弟,应该端正自己的作为,做好表率,而不能只靠言辞说教。

【道理】

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兄长的以身作则对晚辈的影响很重要。

·我爹是董其昌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艺术造诣颇高,但人品却为人诟病。他辞官后回到家乡,仗着自己曾经做过皇帝的老师,在乡里为所欲为。

一天,董其昌的二儿子董祖常带着家丁,要强抢一位民女做小妾,遭到了村民的阻拦。董祖常开口便说:“我爹是董其昌!”不说不打紧,这一说,反而使村民们积压在心底的怨气被点燃,来阻拦的村民越聚越多,还有村民怒喊:“若要活得好,先杀董其昌!”董其昌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不仅不劝儿子知错就改,还雇来打手当帮凶。冲突越发升级,最后,村民将芦席点燃丢到了董家的房顶上,一把火将董府烧成了灰烬。董其昌一家因逃走及时,才侥幸逃脱。

事后董其昌还不知自省,反倒恶人先告状,分别向县、府、道、抚四级衙门写信,希望有人能为他“主持公道”。当时的巡抚王应麟早知董其昌的为人,对这件事前因后果也做了调查,知道是董其昌父子罪有应得。但董其昌毕竟做过皇帝的老师,为了不得罪这位“大人物”,同时也不再激起民愤,王应麟一面宽慰董其昌,一面承诺要严惩凶手,但却并不派人追查。于是董府被烧一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

【注释】

余庆:遗留下来的恩泽。余殃:遗留下来的祸患。

【译文】

凡是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恩泽;而多行不义的人家,给子孙留下的多半是祸害。由此可知,多做好事积善行,留给子孙后福,这才是为子孙做长远的打算。

【道理】

多行善事,不仅能受人尊敬,还能惠及子孙。

·我到坟前愧姓秦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朝廷因为皇太后六十寿辰而特别举行了万寿恩科。考试结束后,评卷大臣们一致推荐秦大士为一甲一名,然后上报乾隆定夺。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乾隆也颇为欣赏。他正准备落笔钦点,却突然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是江宁(今江苏南京),不由得想起一人,便犹豫起来:这两个人姓氏相同,籍贯也相同,难道有什么关联?乾隆想到的人正是宋朝的大奸臣——秦桧。乾隆越想越不对劲,如果秦大士真是秦桧的后代,那人品会如何呢?

于是乾隆立即召见了秦大士,直接问道:“你是秦桧后人?”秦大士听后十分紧张,因为他确实是秦桧的后代。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必须谨慎应答,一则不能欺君罔上,那可是死罪;二则不能矢口否认,那将是对祖宗的极大不孝。思索片刻,秦大士低头回答道:“回禀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呀!”言简意赅的几个字,不仅禀明了自己的身世,也赞扬了乾隆是一代明君,表明自己是不会做奸臣的。乾隆龙心大悦,当即钦点了秦大士为新科状元。

可是故事才刚开始。由于秦桧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天下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而这个大奸臣的后代居然当上了状元,做了官,人们在情感上都很难接受。秦大士也经常因此遭到同僚们的奚落。一日秦大士与诗友同游西湖,来到岳飞墓秦桧跪像前,诗友戏谑要他题对联。秦大士面露羞愧,但却坦然提笔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举令众人刮目相看,也为西湖留下了一段佳话。

秦大士说到也做到,他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终于让天下人相信,秦桧的后代也有清官,也有君子。

P10-15

序言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撰写的一部人生随笔。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作者王永彬,清朝咸丰时人,生卒年不详。

《围炉夜话》全书分为二百二十一则,以“安身立命”为主旨,阐释了“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人生要义,涉及伦理道德、处世交友、修身养性、读书立志、济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节义、为官之道等多个方面,内容十分广博。笔法或如格言,或如小品,或如楹联,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且看几则:“大丈夫处世,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本。”“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这些以劝诫为主的话语,或振聋发聩,或润物无声,读之令人有顿开茅塞之感。

此次,《围炉夜话》被收入“国学名句故事绘”第三辑中。编者精选了六十五则名句,分为家教、修身、交友、处世、立志、治学等六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10638
开本 28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2014047566
中图分类号 B825-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5
16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