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由达尔文所著,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科普品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学校/家庭典藏读本)”系列之一。我们与“译言网”合作出版了这部科学史上重要作品《“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并在其后收录了《“小猎犬”号科学考察动物志》。《“小猎犬”号科学考察动物志》中展现了达尔文收集的大量资料,配有多幅由世界顶尖博物学家绘制的插图,这些手绘作品非常唯美,难得一见,属于收藏级精品。

内容推荐

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是一艘“切罗基”级10炮双桅帆船,于1820年5月11日下水。这艘军舰在建成之初并没太大用武之地,后被改装为三桅考察帆船。1831年,年轻的查尔斯·达尔文先生登船参加了它的第二次考察之旅,之后他出版的这部《“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使得这艘船蜚声全球,名垂青史。

“小猎犬”号的成名,只是从侧面说明了这次考察的重要性。对于达尔文先生本人来说,更是意义重大:通过这次旅行,达尔文远离固步自封的“文明”社会,投入到一个真实的新世界;他一边仔细地收集事实,一边对这些事实进行理论讨论——当时真正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是不多的。所以说,“小猎犬”号之旅使达尔文完成了一次卓越的蜕变,他变成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富有冒险精神的科学家,一个敢于接受物种演变“异端思想”的科学伟人。

“小猎犬”号这次著名旅程的点点滴滴被达尔文先生细致而有条理地记录在了这本《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里,达尔文先生的诸多著名发现和重要证据被收录进了本书后的《“小猎犬”号科学考察动物志》。就请广大读者随这部意义非凡的科学名著,重温达尔文先生的那次改变人类文明的发现之旅吧!

目录

第一章 佛得角群岛——圣地亚哥

普拉亚港——大里贝拉——充满微小水生动物的大气尘埃——海蛤蝓与乌贼的习性——非火山岛圣保罗岛

——奇异的硬壳——岛上的首批殖民者:昆虫——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巴伊亚——磨光的岩石

——短刺鲀的习性——浮游黄丝藻与微小水生动物——大海变色的起因

第二章 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弗利奥角北面之行——强烈的蒸发——奴隶制度——波托佛戈湾——陆生涡虫属

——科尔科瓦杜山上的云——倾盆大雨——蛙声悠扬——发出磷光的昆虫——叩头虫和它的跳跃能力

——碧霭渺渺——蝴蝶发出的声音——昆虫学——蚂蚁——捕杀蜘蛛的黄蜂——寄生的蜘蛛——圆蛛的计谋

——群居的蜘蛛——织网不对称的蜘蛛

第三章 马尔多纳多

蒙得维的亚——马尔多纳多——游览波兰科河——套索与流星套索——鹧鸪——无木无林——

鹿——水豚,又称水猪——栉鼠——习性如杜鹃般的牛鹂属——霸鹟——嘲鸫——

食腐鹰——闪电管石——受雷击的房屋

第四章 从内格罗河到布兰卡港

内格罗河——遭印第安人攻击的庄园——盐湖——火烈鸟——从内格罗河到科罗拉多河——

圣树——巴塔哥尼亚豚鼠——印第安家庭——罗萨斯将军——前往布兰卡港——沙丘——

黑人中尉——布兰卡港——盐壳——蓬塔阿尔塔——臭鼬

第五章 布兰卡港

布兰卡港——地质学——无数已灭绝的巨大四足动物——近期的灭绝——物种存在时间——

大型动物不需要茂盛的植被——南部非洲——西伯利亚的化石——两种美洲鸵鸟——灶鸟的习性

——犰狳——毒蛇、蟾蜍、蜥蜴——动物的冬眠——海鳃的习性——印第安人战争和大屠杀——箭头,历史遗物

第六章 从布兰卡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出发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绍塞河——本塔纳山——第三个驿站——驱赶马匹——流星套索

——山鹑和狐狸——地形——长脚鹬——麦鸡——冰雹风暴——塔帕尔肯山的自然台地

——美洲狮肉——肉食——瓜尔迪亚-德尔蒙特——牲畜对植被的作用——刺菜蓟——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牛的大畜栏

第七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圣菲

前往圣菲考察——蓟原——兔鼠的习性——穴鸮——咸水溪——平坦的原野——乳齿象——圣菲

——地形变动——地质学——已灭绝的马的牙齿——南北美洲现存的四足动物与化石的关系

——大干旱的影响——巴拉那河——美洲虎的习性——黑剪嘴鸥——绿翠鸟、和尚鹦哥、叉尾霸鹟

——革命——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的状况

第八章 乌拉圭河东岸地区与巴塔哥尼亚

前往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的短途旅行——庄园的价格——如何清点牛的数目——奇特的牛种

——穿孔的圆石——牧羊犬——驯马,高乔人骑马——住民的特征——拉普拉塔河——大群蝴蝶

——飞行蜘蛛——海中的磷光——盼望港——原驼——圣胡利安港——巴塔哥尼亚的地质学——

巨型动物化石——动物的形态不变——美洲动物的变化——灭绝的原因

第九章 圣克鲁斯、巴塔哥尼亚与福克兰群岛

圣克鲁斯——沿河而上的探险——印第安人——大片玄武岩流——非河流搬运而得的碎岩

——河谷的地表层——安第斯兀鹫的习性——安第斯山脉——巨大的漂砾——印第安人的遗址

——回到船上——福克兰群岛——野马、野牛和野兔——像狼的狐狸——用骨头生火——

捕野牛的方法——地质状况——石流——猛烈运动的场景——企鹅——雁属动物——海牛卵——群栖动物

第十章 火地岛

第一次到达火地岛——大成湾——记叙几个生活在船上的火地岛人——与野蛮人交谈——

丛林景色——合恩角——威瓜姆湾——野蛮人的不幸状况——饥荒——食人族——弑母——

宗教情感——大风——比格尔海峡——庞森比海峡——建造棚屋、安置火地岛人——比格尔湾的分叉

——冰川——回到舰上——回看安置地——土著人中的平等状况

第十一章 麦哲伦海峡:南部海岸的气候

麦哲伦海峡——饥荒港——攀登塔恩山——丛林——可以吃的真菌——动物学——大海藻——离开火地岛

——气候——南海岸的水果树和物产——科迪勒拉山脉的雪线高度——冰川的下降入海——冰山的形成

——漂砾的转移——南极岛的气候和物产——冷冻动物尸体的保存——摘要重述

第十二章 智利中部

瓦尔帕莱索——到安第斯山脚旅行——地形结构——登上基约塔的钟山——大量四散的绿岩——

大峡谷——矿石——矿工的生活状况——圣地亚哥——考古内斯温泉——金矿——磨坊——穿孔的石头

——美洲狮的习性——土耳其鸟与塔帕科洛鸟——蜂鸟

第十三章 智鲁岛与潮恩斯群岛

智鲁岛——总貌——乘小船探险——土著印第安人——卡斯特罗——温顺的狐狸——攀登圣佩德罗山

——潮恩斯群岛——特雷斯蒙茨半岛——花岗岩山脉——遭遇船难的水手——洛港——野生土豆——

泥煤的形成——海狸鼠、水獭及老鼠——丘考鸟及吠鸟——克洛雀——鸟类学的奇异特性——海燕类

第十四章 智鲁岛与康塞普西翁:大地震

智鲁岛,圣卡洛斯——奥索尔诺火山与阿空加瓜山、科西圭纳火山同时喷发——骑马去库考——

无法通行的森林——瓦尔迪维亚——印第安人——地震——康塞普西翁——大地震——出现裂缝的岩石

——城镇的情况——海水变黑沸腾——震动的方向——石头旋转——巨浪——陆地永远抬升——

火山现象的范围——抬升力量与火山喷发力量的关系——地震的原因——山脉的缓慢抬升

第十五章 穿越安第斯山脉

瓦尔帕莱索——波蒂略通道——骡子的智能——山中急流——矿藏是如何发现的——安第斯山脉逐步抬升的证据

——雪对岩石的影响——两条主要山脉的地质特征、不同来源和抬升——大下沉——红雪——风——雪柱

——干燥清洁的空气——静电——潘帕斯——安第斯山脉两侧的动物学——蝗虫——巨大的甲虫——

门多萨——乌斯帕亚塔通道——在生长中被掩埋硅化的树木——印加桥——路途的艰险被夸大了——峰顶——储藏塔——瓦尔帕莱索

第十六章 北智利与秘鲁

前往科金博的沿海道路——矿工承载的重荷——科金博——地震——阶梯状台地——不存在最近形成的沉积物

——与第三纪同时代的形成物——攀登河谷之旅——前往瓜斯科的道路——荒原——科皮亚波河谷——

下雨与地震——恐水症——“荒山”——印第安人遗址——可能之气候变化——因地震而拱起的河床——

凛冽的狂风——小山传来的声音——伊基克——盐类冲积层——硝酸钠——利马——对人不健康的地区——

卡亚俄遗址(被地震震倒)——最近的沉积——圣洛伦索上的高层贝壳,分解作用——嵌有贝壳和陶器碎片的平原

——印第安族人的古物

第十七章 加拉帕戈斯群岛

火山群——火山口数量——无叶灌木丛——查尔斯岛的殖民地——詹姆斯岛——火山口里的盐湖——岛群的博物学

——奇异雀类的鸟类学——爬行动物——巨龟习性——以海草为食的钝鼻蜥——陆栖蜥蜴的挖洞习性、草食性

——群岛上爬行动物的重要性——鱼类、贝类、昆虫——植物学——美洲式生物结构

——不同岛屿上物种或种类的差异——鸟类的温顺习性——害怕人类的习得性本能

第十八章 塔希提与新西兰

第十九章 澳大利亚

第二十章 基林岛——珊瑚岛的构造

第二十一章 从毛里求斯到英格兰

试读章节

圣保罗岛——1832年2月16日早上,在横渡大西洋的途中,我们在圣保罗岛附近停船。这个由岩石集合而成的岛位于北纬0°58’,西经29°15’,距离美洲海岸870公里,距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560公里。其最高点离海平面只有15米高,局长少于1000米。这座小岬角在深海中突兀而出。它的矿物构成并不简单:有的地方的岩石是燧石,有些部分是长石,中间夹杂着薄薄的蛇纹石纹理。我认为,一个显著的事实是,除了塞舌尔群岛(Seychelles)和这座小岬角外,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远离所有大洲的众多的小岛都是由珊瑚或火山喷发物所组成的。这些海岛多火山的外观显然是这条法则的延伸之物,而在相同起因的作用下(不论是化学方面的还是力学方面的),就导致了大量活火山要么靠近海岸,要么成为海洋中的岛屿。

圣保罗岛从远处看是光亮的白色。部分原因是因为大量的海鸟粪便的反光,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岩石表面涂上了一层带有珍珠光泽的结实而光滑的覆盖物,它与岩石的表面紧密地合为一体了。用放大镜检查,会发现这种物质含有非常多的极薄的薄层,总厚度约0.25厘米。其中含有很多动物性物质,其起源无疑是由于雨水和浪花在鸟粪上的作用。我在阿森松岛的小团鸟粪下面和阿布罗柳斯群岛(Abrolhos Islets)上发现了一些树枝状钟乳石,显然跟岛上的白色薄层形成方式相同。其树枝体的外形非常像某种珊瑚藻(一个包含坚硬的钙质海生植物的科),我最近一次匆匆观看标本时没看出有什么不同。树枝的圆端有种珍珠般的质地,像牙釉质,但比平板玻璃还硬。在此就要提到在阿森松岛积累了大堆贝壳砂的部分海岸地区,那里受潮水拍打的岩石上有一层硬壳沉淀。如下图所示,就像是在潮湿的墙壁上经常看到的某种隐花植物(地钱属,Marchantiae)。其叶状结构的表面是完全光滑的;它充分暴露在阳光下的那部分呈漆黑色,而那些遮挡在岩石架下的部分则呈灰色。我向几个地质学家展示过这种硬壳的标本,他们都认为是由火山运动形成的!这种硬壳的硬度、半透明度以及光滑度,跟最美的榧螺一样;而这种硬壳散发出来的异味以及在吹管作用下会褪去颜色——则展示了它跟现存的海生贝壳的相似性。此外,众所周知,海生贝壳表面通常被套膜所覆盖或其荫蔽部分的颜色要比完全暴露在阳光下的更苍白,这种情况就跟这层硬壳一样。当我们想起钙盐无论是磷酸钙还是碳酸钙的形式进入动物体内坚硬的部分,比如骨头和贝壳时,就会发现有种十分有趣的生理学现象:世上有种东西比牙釉质更坚硬,其色彩绚丽的表面跟新鲜贝壳的外表一样光亮,它们是通过无机质的方式从死去的有机物重新组成的,而且还模拟着几种低等植物的形状。

我们在圣保罗岛上只看到两种鸟类——鲣鸟和黑燕鸥。鲣鸟是鸬鹚的一种,黑燕鸥是一种燕鸥。这两种鸟性情温顺愚笨,对于游客视若无睹,以致我一把地质锤都可以随便敲死其中任何几只。鲣鸟把卵产在裸露的礁石上;而燕鸥则用海草筑起简单的巢。很多这样的巢边都摆着小飞鱼;我猜这是雄鸟抓给它们的配偶的。趁着我们惊扰成鸟的当儿,栖息在石缝里的一只灵活的大螃蟹(Graspus)就快速地从巢边把鱼偷走了。看到这种情景实在有趣!少数几个曾登上过这座岛的人士之一威廉·西蒙兹爵士(Sir W.Symonds)跟我说,他还看过有螃蟹把雏鸟也拖离鸟巢吃掉呢。这座小岛上没长一株植物,甚至没有一处青苔,不过还是栖息着一些昆虫和蜘蛛。我想,以下便是该岛全部的陆生动物群了:一种靠鲣鸟为生的虱蝇(Olfersia);一种蜱,它肯定是寄生在鸟身上来到这里的;一种棕色的小蛾,属于一个以羽毛为食的属;一种甲虫(Quedius)以及粪堆下的一种土鳖虫;最后还有大量蜘蛛,我猜它们是以捕食水鸟的寄生虫和食腐动物为生的。经常有人描述,太平洋里的珊瑚岛一形成,就被高大的棕榈树及其他名贵的热带植物所占领,然后是鸟类,最后到人类。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完全正确!恐怕会破坏这篇文章诗意的是:以羽毛和粪便为食的昆虫,及寄生的昆虫与蜘蛛才应该是在海洋新形成的的土地上的第一批居民。

在热带海洋里,再小的一块岩礁都能为无数海藻和群栖动物的成长提供基础,同时维持了无数鱼类的生活。小船上的船员常常需要与鲨鱼争夺钓鱼线所捕捉到的猎物。我听说靠近百慕大群岛(Bermudas)有一座岛,远在数公里外的海上,人海非常深,就是由于附近有鱼类活动而被发现的。

P6-7

序言

我在本书的第一版序言和《“小猎犬”号科学考察动物志》中提到过,由于菲茨·罗伊船长想找一位科研人员随船参加考察,同时他愿意放弃自己的部分食宿而提供给这个人,因而我就自告奋勇愿意效劳,并在水道测量家兼船长博福特先生的热情推荐下,终于得到了海军部各位大人的同意。我觉得自己能有机会去很多不同的国家考察研究自然历史,这完全归功于菲茨·罗伊船长。并且,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间,我得到了他最热情友好和一如既往的帮助。在这里,请允许我再次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对于菲茨·罗伊船长和“小猎犬”号上的所有官员a在我们长期的旅行中给我的深情厚意,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做记录,包括我们航海的经历以及我们对自然历史和地质学所做观察的简要概述,我想这些都能吸引普通读者的兴趣。为了使这部书更适合普通人阅读,我在这个版本中大幅浓缩和更正了一些章节,并对别的章节做了适当的补充;但我相信,博物学家要了解科学探索的成果,就要研读包含详细情况的更大量的著作。《“小猎犬”号科学考察动物志》由5位专家共同完成:理查德·欧文负责“哺乳动物化石”部分、乔治·罗伯特·沃特豪斯负责“哺乳动物”部分、约翰·古尔德负责“鸟类”部分、伦纳德·詹宁斯负责“鱼类”部分、托马斯·贝尔负责“爬行动物”部分;我对每个物种的习性和分布范围进行了增补和记录。这部著作的能够出版主要归功于上述几位杰出专家高超的才能和大公无私的满腔热情;还要感谢财政部各位大人的慷慨相助——财政大臣阁下特别拨款1000英镑做为部分出版经费。

我自己出版了几部单行本,它们是《珊瑚礁的结构和分布》、《在“小猎犬”号航行期间所访问的火山岛》以及《南美洲的地质》。《地质学会报》第六卷包含了我的两份有关南美洲的漂砾和火山现象的文章。沃特豪斯、沃克、纽曼以及怀特四位先生对所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研究,出版了几篇很有见地的文章,而我相信此后还会有文章陆续发表。对于美洲大陆南部地区的植物学研究,J. 胡克博士会在他的巨著《南半球的植物学》中予以发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植物群》是他的一篇单独的论文,发表在《林奈学报》上。牧师享斯洛教授为我在基林群岛所采集的植物发表了植物一览表;牧师J. M.伯克利对我所采集到的隐花植物进行了描述。

我在编著此书和其他著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几位博物学家的大力帮助,在此谨表谢意;并请允许我对亨斯洛教授a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因为,我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主要是他引导我对博物学产生了兴趣,而且在我航行期间,他负责保管好我寄回家的标本,并通过书信指导我的研究;在我返航后,他又不断地给予我各方面的帮助。这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能做得到!  记于肯特郡,布罗姆利,达温

1845年6月

后记

达尔文,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记得最早知道达尔文是在湖南洞口二中求学时在《生物学》的课本里见识了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世易时移,时光来到了21世纪,我和另外三位译者有幸能翻译这位科学巨匠的著作而备感荣幸与自豪。

这部书由李光玉、孔雀、李嘉兴、周辰亮四人合译而成。具体分工是:李光玉翻译作者自序、插图版序言、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九、二十、二十一章;孔雀翻译第二章;李嘉兴翻译第一、三、九、十六、十七章;周辰亮翻译第四、五、六、七、八、十四、十五、十八章;最后由李光玉统稿、加工。

尽管这部书是以游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但其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等专业术语和名词还是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团队力求不漏译、错译一个名词,殚精竭虑、反复核对、数易译稿。同时,我们力求译文浅显易懂,既有趣味性,也不失知识性。考虑到国内读者的需要,原文所用的英制单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全部用国际标准单位进行了换算,如英里换成了公里、英尺换成了米、英寸换成了厘米、华氏度换成了摄氏度;但有些单位则不做变动,如里格、节(航速)等。书中插图皆以原版为准,仅把英文说明换成了汉语说明,书中有些表格还进行了单位间的换算,可以说已经不是原版的表格了。

最后,我要感谢译言网、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与精诚合作。同时,我还要感谢孔雀、李嘉兴、周辰亮三位译者的通力合作,没有大家的团结协作,也就没有这部书的及早出版。

李光玉

2014年4月24日于湘潭市雨湖路五景花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达尔文
译者 李光玉//孔雀//李嘉兴//周辰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24937
开本 16开
页数 5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1.182
CIP核字 2014116209
中图分类号 N8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