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动人泣(2008卷)/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2008年重要事件与人物:“5·12”汶川大地震震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特大暴风雪袭击南方,超过一亿人受灾;“藏独”分子公然暴力干扰奥运圣火传递;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

《地动人泣(2008卷)》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该年度中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从而凸显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书中所精选的纪实文学作品能给予读者朋友有益的启迪和思考,充分享受阅读的愉悦,从而真正领略纪实文学的艺术魅力。本书由作家桂国强主编。

内容推荐

《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共12册)》以年份为脉络,精选新世纪以来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一年一部,全景式展示“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每年度精选本都以当年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为切入点,融合新世纪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两大主题,既展示成就,也关注民生。本书是分册《地动人泣(2008卷)》。

《地动人泣(2008卷)》由作家桂国强主编,对当年中国纪实文学的特征作了梳理和评析,并力图作出前瞻性研究。该书兼具史料和文学双重价值。

目录

总序

2008年纪实文学概述

天堂上的云朵——汶川大地震,那些刻骨铭心的生命记忆

面对亲人的“战争”

08雪灾纪事

“网络暴力第一案”真相调查

反“藏独”护圣火——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纪实

“马旋风”席卷南北台湾蓝天重现

揭开天价油画的秘密

两岸一家亲: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

正龙拍虎:纸老虎打倒13官员

光荣与梦想——2008北京奥运会掠影

金融风暴下的中国

中国首架新型支线客机研发纪实

共和国:三十年的转身(1978—2008)

目标:亚丁湾

后记

试读章节

自然灾害之所以对人类的伤害惨重,在于它永远以意料不到的时间和地点,以人最想象不到的方式,跳出来一击。

也只有它,具有在呼吸之间,让山川易容,江河改道的神力。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的两座山峰,各海拔1000米,山下是通往九寨沟的公路,震后公路下沉了100米,专家用卫星定位仪测量,两座山现在的海拔只有600米——它们用那400米高的土石,刹那间掩埋了山脚下260户约700条生命。

都江堰虹口乡几户农家震后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户农民原本不大的小院口里出现了高差近一米的梯田,另一户原本高于地面的房基地震中下陷,现在窗子与地面齐平。

当地农民众口一词:虹口乡政府对面的山,突然变近了。

同样因地震发生地形地貌改变的,还有彭州银厂沟,原本是景区的峡谷溪流忽然不见,两座山并肩一挤,峡谷变成了死胡同。

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的吴红,是爱读书爱看报、平日里总喜欢记点什么的乡下女子。她在5月12日记下了她一生无法忘怀的景象——

“吃过中午饭,我和爸爸在地里干活,突然间天昏地暗,地就像转圈,整个山和地都在晃动,我们马上就与地一起往下陷,往下翻。紧接着,到处都是垮塌的声音,两面的山全往中间挤,马上就在河面上相撞。顿时一片浓烟升起,眨眼间河面不见了,河水没了,地形不在了,房屋倒塌,全没了,人也不知去向。”

在北川县城里,县新华书店大楼被从百米高空一跃而下的王家岩拦腰截断,楼顶飞到了数百米外的茶叶公司楼顶。

巨大的冲击波,让新城区职业中学从教室里逃出的学生,飘到了百米开外的山头上。落在松软泥土上的学生,保住了性命;不幸落在石头和硬地上的,一切就都结束了。

北川的大街上、废墟上、石头下,随处可见的,是遇难者的遗体或裸露在废墟外的手、脚、躯体。废墟里的被压者,哀号着救命;废墟外的人,哭喊着亲人,被巨石压住身体的不幸者,拼着最后一口气,拼命伸出手,抓紧他能够到的每个经过他身边的人的裤脚……

吴红拉着爸爸拼命地跑,随着地的晃动,他们就像荡秋千一样,地里到处是裂缝,一不留神就会掉到裂缝里。

吴红一边哭一边跟爸爸说:“我们要逃命!要镇定!要有信心!”

这个不到1.50米高的小女子急中生智,看了一下山形,发现两边全是沟,山一直不断地往下垮,心想只有顺着梁往上爬才是最安全的。

于是,他们就一直往上爬,一边往上爬一边喊周围的人,让他们也顺着梁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已喊了20多个人。大地震过后,就是一次次余震,一片片山坡垮塌,整个天空一片浓烟……

在这个时候,为了自救,人类本身会进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

北川中学高一的石光军,在自己的课桌被摇倒时,意识到来的是一场大地震。这个机敏的学生,在地震后写下了他逃生的过程。可能实在是太惊心动魄,17岁的孩子,连写出来的文字都是那么气喘吁吁的:

“我喊一声‘跑’,因为我的座位在门口,所以我迅速地跑了出来,因为我们教室处在五楼,所以不可能从楼上跳下去。我在摇晃中跑向楼梯,但是我跑到高一(3)班门口时,我看见了毁灭,我亲眼看见了毁灭,办公室的毁灭被我目睹,那座五层高的巨大建筑物瞬间倒塌。我没有停止逃命的步伐,我带着生命逃跑,我刚跑到五楼的楼梯,教学楼就开始倒塌,我猛地趴在楼栏杆上,随着教学楼的倒塌,我也被埋在废墟里面,我什么都看不见,一片昏暗。大概十秒钟后,我的下方,一米处出现昏黄的光亮,因为有大量的灰尘,我被呛住了,但我还是向光亮处爬去。我爬到了出口,这是较大的出口,是够我爬出的,我出来了,我获救了,但我没有感到欣慰,涌现的是惊讶,因为我完全是在‘一楼’。”

避过了那块从山上滚下来,砸破县委礼堂后墙的大石头,贾达国最后冲出了礼堂。

对面电力局的宿舍里,似乎什么东西引起了爆炸,着起了大火,浓烟四起。县城中可以以平方公里计的废墟中,全是撕心裂肺的哭喊。

北川县委副书记蒲方方这时站到了车顶上:“共产党员呢?站出来!组织突击队,把这几百人转移出去!”

贾达国深知县城的结构。县城的位置像个大碗,四周的山是碗边,一地震,碗边都碎了,碗底的小城又能有什么好结果!

他低头看了一下,知道现在把这几百人转移走是对的,礼堂的前边虽是块空草坪,但是草坪的下面,是个巨大的化粪池,一旦余震再来,化粪池裂开,这些千辛万苦从礼堂里跑出来的人,都保不住了!

确定可转移的地点,是北川中学。

北川中学并不在县城里,它在距县城约一公里外的任家坪。那里地势较高,地势也相对开阔,学校有操场,可以容纳惊恐的人群。

年轻的扶着年老的,没受伤的扶着受伤的,老师扶着学生,开始了向北川中学转移的进程。

县委礼堂紧挨着县委大楼。贾达国和武警战士们听到了从废墟中传来的呼救声。

他们冲上去,用钢筋捅,用石头砸,捅开一个洞后,发现楼板下有县里的三个干部。

可楼板上还连着钢筋,只靠人手的力量扳不断。

只有用钳子。可哪里有钳子呢?

战士们看到了路边一辆被砸扁的车,冲过去,一拳打烂了车玻璃,从车里拎出把钳子来。

三个干部得救,出来就要跪下。

通往北川中学的路,平时是一马平川。但这条所有人都非常熟悉、通向绵阳的必经之路,现在却成了一条被拧成麻花的道路。原本下坡的水泥路忽然拱起,与原来的路基高度相差约有5米之多,被扯成碎块的路面交错着堆成一堆。再往前行不到100米,一处巨大的山体滑坡把道路完全掩埋起来。

巨大的坠石每块都有房子大小,把整条路堵得严严实实。绕过巨石堆非常艰难:一侧是巨石堆成的与山体相依的小山,一侧是陡峭的深谷。只能从巨石缝隙中间脚踏踩碎石,手扶石壁或者灌木一步一滑地慢慢往前走。稍不小心,头部就会与巨石相撞。

所有的人,要战战兢兢爬过这段巨石阵,才能到达北川中学那相对安全的平地。

一个跟着一个往上爬,石头都是疏松的,前面的人不小心踩掉一块石头,处于低处的后来者当即被砸死。P8-10

序言

21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纪。尽管这个世纪至今仅仅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在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地球上,却已经发生了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事件,令世界格局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给全世界留下了难以泯灭的记忆。

对于正在不断崛起的中国而言,21世纪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和困难共现的世纪——这已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现出来。

在刚刚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正式加入WTO,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顺利开通,“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推进,高速铁路亦成功运行,国家建设硕果累累;中国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包括航天科技、农业科技、石油勘探等在内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农业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力推行,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中国的两岸关系有所突破,厦门金门实现直航,两岸春节包机适时通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更加便捷,两岸“大三通”已然实现……勤劳而智慧的中国人准确把握机遇,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当然,在新世纪已经过去的十数年里,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遭遇了不少困难。譬如: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及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出现的大面积干旱……此外,还有环境污染、食品造假、海峡那边陈水扁的“台独”闹剧等等,凡此种种,都给中国的前进之路带来了挑战。

成就也好,挑战也罢,时至今日,都已在新世纪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中显现出来。这些事件,有些已经成为历史,有些却还在延续。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于后人,可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现实是当下的存在,研究它可以积累经验,帮助我们寻找到人类发展的正确路径——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已经过去的或仍在延续的事件以及与这些事件有着密切关联的人物——用一种最为世人接受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为今天和明天留下一份可供借鉴与启迪的珍贵资料。

我们之所以选择纪实文学作为承担“记录”重任的文字形式,是因为这种文体乃涉猎文学和新闻两大领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是兼具新闻真实和历史真实品格的艺术真实,它在很多方面弥补了现实新闻报道无法反映的空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正是由于它能比一般的新闻报道更深地切入现实、切入人心、全景式地反映变革过程中某些本质的东西,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更能凸显其无可争辩的文献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纪实文学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多边交往的频繁,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为纪实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纪实文学作家和各类媒体记者的创作热情,从而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展示波澜壮阔历史画面、描绘跌宕起伏现实场景的精品力作,为反映中国的现实、记录中国的历史、繁荣中国的文学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新世纪以来(自2000年开始)中国优秀纪实文学的精选、精编本。入选的文章中,有的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奖,有的获得鲁迅文学奖,有的则荣获了各种类别的年度新闻奖……由于诸多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会经历一定的时间,有些还会延续几年甚至更长;从创作规律来说,一篇成功纪实文学作品的采访、创作和发表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很难保证当年的文章能与当年的事件完全同步。因此,在对文章的选择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能够反映该年度的重要事件及其相关人物,至于其具体的发表时间,则应当服从于事件和人物。

我们计划一年精编一本,每本都能比较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该年度中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从而能凸显其独特的史料价值;我们同时又希望,书中所精选的纪实文学作品能给予读者朋友有益的启迪和思考,充分享受阅读的愉悦,从而真正领略纪实文学的艺术魅力。

迈着稳健而充满活力的步伐,向着明确而富有挑战的目标,中国依然在前进,中国的大地上依然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因此,用文字记录中国、展示中国,依然是我们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我们将不辱使命,勤奋工作,努力选编好一年一度的《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为广大读者奉献上兼具史料和文学双重价值的精神产品。

(主编)

后记

上世纪末,文汇出版社曾出版了18卷本的《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在推出的《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正是上世纪“文库”的延续,是对21世纪中国客观、真实的记录。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在这套丛书的编辑思路及框架设计上作了如下调整:

一、为了使记录更加及时、更为精准,决定以“一年一部”的节奏,每年出版一部记录上一年重要事件及相关人物的“年编”,力求内容齐全,文字准确真实。

二、考虑到《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收尾在1999年,本套丛书特将2000年一并收入,以弥补上世纪“文库”之不足,体现内容的完整性。

三、为了凸显文学价值,每一部年编都对当年中国纪实文学的新特征作了梳理和评析,并力图作出前瞻性的研究。这样,每一部年编在“一书一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书一评”的内容,其兼具“史料”和“文学”双重价值便成为可能。

在本套丛书的选编过程中,著名文学理论家钱谷融教授不顾九十多岁的高龄,欣然应允担当本丛书的顾问;著名文学评论家杨扬教授,则为本套丛书的编辑、出版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并花费了大量时间阅读文本,带领他的团队撰写了一篇又一篇有关纪实文学的评论文章;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阚宁辉副局长和许乃青处长对本套丛书的编辑、出版作了许多重要指导,并给予了很大的鼓励;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叶国标、图片中心副主任金丽莉为本套丛书的图片提供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信息中心的姚高东主任和图片中心的高峰主任,则为本套丛书图片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在此,对于每一位对本套丛书的编辑、出版予以帮助的前辈、领导和朋友,我们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今后,我们每年都会编辑、出版一部《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的年编,我们将加倍努力,及时推出能够让读者朋友喜爱的读本,为中国的出版事业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动人泣(2008卷)/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桂国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6108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3: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