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酷历史(最有趣的文化现象)/看历史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上,什么战争卷入了鳕鱼?办公格子间代表了暴政?为什么穿了胸衣要说身材魔鬼?鸡肉和恐龙有着共同的基因?一代大师如何成为狗仔始祖?捉鬼也需要运用科学?浴场里的木马有什么作用?假发创始于皇权?沙龙与厕所有什么关系?

《酷历史(最有趣的文化现象)》由赵婕主编,历史不是凭空联想,要从阅读中找到理解的桥梁。

内容推荐

《看历史》杂志的风格是“用黑色的眼睛,去发现彩色的历史;用轻松的方式,去讲述严肃的话题”,以读者最感兴趣的历史焦点新型新颖有趣的剖析,力求结合社会热点,在热点中探寻历史的轨迹。本册为《酷历史(最有趣的文化现象)》,本书赵婕主编,为读者选编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现象。这里有“鸡肉如何征服世界”、“口罩的故事”、“电影来了”、“自行车登陆上海滩”,风趣的笔墨讲述着历史出人意料的伟大时刻,悠然的姿态令你忍不住流连于历史的长廊中,不忍离去。《酷历史(最有趣的文化现象)》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1895,电影来了熊培云

烟草史:谁打开潘多拉之盒李玉

巧克力:伴芬芳而来颐祯

自行车登陆上海滩徐涛

街上流行花衣裳:解放后30年女服变迁黄强

办公格子间:从风景到暴政栗月静

香水:千古留芳李玉

口罩的故事Yami

紧身胸衣:魔鬼曲线的雕刻史刘昕

朗姆酒:海军和海盗的征服者张忆

鸡肉如何征服世界孟洁冰

1976:葡萄酒的“巴黎审判”徐娴

石墙冲突——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开端海啸

捉鬼者的科学栗月静

“大力水手”:危机中的英雄绿衣

远洋邮轮:浮动的海上宫殿张文智

吸血鬼:暗影里的传说唐丹妮

“百威”啤酒浮沉记维一

大航海时代的鳕鱼绿意

假发:虚荣丛生关飞

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刘昕

自由与保护,避孕药这五十年唐郑亮

帕帕拉齐:狗仔队的纯真年代杨程屹

红绿灯:不只是一部技术史赖捷

魔方:这就是一个谜唐丹妮

伊丽莎白?泰勒:永远领先时代长十郎

康尼岛:游乐园的生与死杨程屹

史努比:幸福是一只温暖的小狗卷草

牛仔谢幕陈玉洁

以身试菌:霍乱和它的敌人们余凤高

厕所:两百年“革命史”四以闲人

试读章节

1895,电影来了

文/熊培云

谈论大历史,人们多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文明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生长的。谁能想到,当初电影的发明只是为了裁判一次打赌?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两个美国人为“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人就打赌论英雄。他们请来了一位驯马好手做裁判。然而,这位仁兄眼法也并不高明。庆幸的是,这位裁判有位摄影师朋友。通过在跑道一边安置若干照相机,这位朋友拍出一组照片。根据这组照片,裁判断定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而非四蹄腾空。正是照片上的这组“活马”,给越来越多的发明者带来灵感。1888年马莱制造出了“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即“摄影枪”,便是一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电影由此正式诞生。而在此前70年左右,法国人尼埃普斯拍出世上第一张照片时,仅曝光时间就花了8个小时。70年巨变,身处其中的人未必能完全体会。文明历程之所以能动人心魄,就在于我们和它保持了一定距离,获得了宽广的视界,使历史这孤独而“苍凉的手势”可以舞动如戏。

1896年8月11日(光绪11年中秋节),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中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是关于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纪录。据说,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活动取得成功之后,便很快派出了几十个人到世界各地放映影片和采风,也有人来到了中国这个长辫子的国度。世界电影发明刚刚半年便传到了中国,其“时差”甚至短于互联网的发明和到中国的应用。满清崩塌之时,旧中国之开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到北京的传播速度却慢得多。直到1902年,皇城根脚下的人们也开始领略电影的风采。三年后,电影在北京已蔚然成风。一些大观楼戏院每晚都有电影放映,且座无虚席。大概也是从这时开始,“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电火影戏“毒害”中国观众,激起一些有文明洁癖的保守主义者的反抗。

和在国外放映的情形相同,中国的第一场电影穿插在“戏法”、“烟火”等游艺节目之中。据一位曾经在天津开过影院的英国商人介绍,在中国他像跑码头的艺人一样,站在放映场外叫喊着招徕观众。放到精彩之处,再停下来收钱,收完钱后再关上灯继续放映。就在酒至微醺的时候,这种一边扫兴、一边收钱的手法,在中国如今已升级为插播广告。

早期电影,诸如《俄皇游巴黎》、《马德里街景》、《火车进站》,或毯子变女人,或者滑稽戏等等,如今看来平淡无奇。然而电光影戏里呼之欲出的形象,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所谓“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上海《游戏报》曾经如此描述:“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观众至此几疑身入其中,无不眉之为飞,色之为舞。忽灯光一明,万象俱灭。”

据说,许多法国观众最初看到“火车进站”时,曾经被吓得落荒而逃。虚拟与现实,影像与真实,在那一刻,被模糊了界线。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那些仓惶离席、畏惧影像的看客,凭其脆弱而敏感的直觉似乎成了懂得电影真谛的人——谁能说电影描绘的虚幻事物和我们日常生息的世界井水不犯河水?那美丽动人的乌托邦、人造的影像,不也像弗特根斯坦一样咬伤了世界吗?那意大利农妇不也同样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喊:“祖国来了,快跑!”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有关“电影”最早的描述,当属柏拉图在《理想国》里的那则“洞穴寓言”。那些失去自由的人,看着洞崖上的浮动的光影,以为那一览无余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当他们放弃对外面世界的想象,外面的世界似乎也就真的在其人生中消失了。

一个多世纪以来,当人们从黑暗的电影院里走出,重见天日,见大街上人来人往,就像从一个世界跌到另一个世界。或许,只有此时,我们才能更好的体会电影进入中国及人类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它不仅创造了影像的世界,而且雄辩地告诉所有观影者:被人操控的影像世界货真价实地存在于人类历史之中。在人造的影像背后是无数看不见的手。假如看电影不能激发甚至会剥夺人们关于现实的思考,那么电影院就难免会成为柏拉图笔底随遇而安的地洞。

P001-003

序言

看历史与写历史

《看历史》主编 赵婕

1

对历史最早的印象,是童年时代听一位老地主杨金绅(乡人给予绰号“金子打造的绅士”,让我轻易记住了他的名字再也不忘)讲杨家将以及隋唐故事。他讲得忘乎所以,就像微微醉酒的状态。

据说那位老地主在土改前是很富有的,传说他吃鸡不吃皮。在食物匮乏的时代,这是一个小神话。后来,人民与他平等了,他也与人民平等了。但依然保留了一种不平等,就是他有满肚子诗书,他也是村里唯一的饱学之士。而那些他曾经的雇农,由于穷苦,从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农闲的寒冬,围着火塘,仰望着他在那里讲古。我们这些新社会的孩子,由于年龄还小,即使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但由于时间还太短,在学识上自然不能望其项背,也围在他身边,仰望着他讲古。

中国民间传递历史的方式,是一种厨房形式。天生懂得美食的中国人,也懂得如何烹调知识,古今中外的历史又是最好最丰富的食材,可以让知识厨师们大显身手。有些历史,就变得像川菜,麻辣鲜香,因为厨师在调料方面极其慷慨。一些腐烂了的历史,就像饭店对待死鱼的方法,绝不清蒸,而是红烧。会吃的食客都知道,到饭店要吃到放心的鱼,就点清蒸的,这就像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诉求一样。

但是,如果自家厨房一条活鱼死了,做清蒸不那么理想了,自己并没有拿死鱼欺骗自己的初衷,但又舍不得扔掉这条鱼,怎么办?人有利器易起杀心,我们有太多的烹调手法:红烧鱼、麻辣鱼、豆豉鱼、糖醋鱼、松鼠鱼等等,全凭掌厨者的喜好、手边调料是否将就,以及家人口味的偏好了,总之,鱼,最后端上了桌子。

所以,在追求“真相”之外,还有一种历史观:从虚假的历史中,我们也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些历史上的理想景象,至少反映了人类的追寻。鲁迅曾揭发中国历史的“瞒”和“骗”,但他也诉说过关于是否打破铁屋子的矛盾心情,以及为孩子肩住黑暗的闸门之决心。

一代代史学家,把追求真相奉为圭臬。但,在历史面前,也有人体会到“至清则无鱼”的意味。如果“至察则无史”,那么“文明就是虚伪和适度的虚伪”,也是一种引人深思的说法。

关于历史,传播颇广的一句名言是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或者中国人说的“以史为鉴”。人,自然是在“得失”中明智起来的,历史,充满的就是“得与失”。读史之人,在得中求得,也在失中求得,但,有得必有失,读史除了“明智”之外,必然会失去的是什么,或者说“得不到”的是什么呢?

为学问记,严耕望先生认为,研究历史最好就从历史入手,他不赞成从哲学入手,认为那样会让历史研究者有主观危险。他也不赞成从文学入手,认为那样会让研究者有保守的危险,并且他认为历史文献,在文学修养方面是自足的。

然而,如果看历史不是或者不只是为学问呢?

因此,培根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们应该读完,甚至继续为他补充完整。

2

中国大学的文科院系,分文史哲。深通文理,学贯中西,文史哲贯通,是我们对于一些硕儒的赞美。历史,历来高高在上。或有言,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司马迁比曹雪芹,更让人觉得作为中国人那文化血脉的高贵。

岂止中国人,外国人也如此。一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修昔底德这个名字本来的意思是什么不重要,单是书名就给人一个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的感觉。矮小患病的吉本要撰写《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激情,立即让他闪闪发光。彼得?伯克描述年鉴学派的第二代掌门人布罗代尔俨然帝王:“假如说他的帝国不如菲利普二世的帝国那么辽阔,但它拥有一个远为果断的统治者。”创造历史的是英雄,写历史的便是距离英雄最近的人。

当人类历史的河流流经21世纪,草根时代到来了,大教堂演变为大集市。

“就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而言,由精英左右历史写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不断增加公众个体进行历史表达的空间维度,一场‘小写历史’的盛宴正在来临。公众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正在成为一个现实,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上面这段话,来自浙江大学历史系陈新教授《自媒体时代的公众史学》一文,这是新兴的公众史学学科建设研究探讨的一篇论文。陈新教

授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曾说过:‘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意在说明每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在用历史塑造自己。这个命题也可以鼓励公众通过了解历史学来认识自我。因为每个人,就算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会有对于历史的要求,存在对历史表达的欲望。当一个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式各样的证明时,他很难不利用历史阐释来完成。过去,我们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小人物的历史被关注,被呈现到更大一些的公共场合,因而小人物的历史往往在宏大叙事中被代言、压制、掩盖,最终销声匿迹。事实上,个人对于历史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阐释历史的需求,有着错综复杂的动机,它可以用来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涉及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三个层次的需求。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个人自主的历史阐释恰恰是个人日常生活和终极生命意义追寻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自媒体时代提供的传播途径和个人史写作的契机,正好可以充分满足这种表达的需求,从而令小人物获得意义表达的空间,从心理上获取更多的人与人平等的感受。”

《看历史》杂志创办近六年,从“我看见过去,我知道未来”,到“人人看历史,人人写历史”,读者会发现,读史不仅仅是明智,也是建设人生,投入人生,投入现实,是从“隔岸观火”到“赴汤蹈火”,不只是在河边走让鞋子湿,而是索性投入历史洪流中。“历史知识的功能在启示受教者,告诉他们,社会化过程中获取自由的机会何在。历史知识的功能具有非凡的解放性特质。人们个别的自我意识,经历史知识注入以后,可以扩大而产生‘我是全人类的一部分’的意识。也就是说,人们会产生一种看法,觉得在扬弃社会束缚,走向自由生活的奋斗中,自己主管的自我,是整个人类历史活动中的一部分。”

《看历史》杂志编辑部推出的2013年《看历史》书系第一辑《厚历史》《酷历史》《微历史》《热历史》,希望你喜欢,通过看历史,“以记忆为媒介,不断从根本上追求自我的确立”,但愿它们也成为你从“看历史”到“写历史”的过渡桥墩。

2013年6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酷历史(最有趣的文化现象)/看历史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21943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3138502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