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丰碑(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革命夫妻

——周文雍、陈铁军夫妇

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人,1905年8月生。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

陈铁军(1904—1928),原名陈燮军,广东佛山人,于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红花岗刑场上举行了革命者的婚礼,英勇就义。2009年9月他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05年8月,周文雍出生于一个贫穷塾师的家庭。7岁时,他跟父亲到私塾读书。尽管当时的学习条件很差,但周文雍学习很刻苦,成绩很好。课余时间,周文雍除了跟同学们一起玩耍,还特别喜欢听人讲历史故事,尤其是文天祥等爱国民族英雄的动人故事,民族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他的幼小心灵。

后来周文雍便进入横石小学读书,这是辛亥革命后乡里办的一所新的小学。两年时间,他读完初小四年的课程升人高小。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周文雍读了一学期便停学到茅冈圩一间小杂货店做“伙头仔”。停学一学期后,他向学校请求复学。学校同意他的要求,让他帮学校厨房做杂务,以便免收他的学费和解决他的吃饭、住宿问题。高小毕业后,周文雍跟随父亲到宝兴村教村学,做了一名乡村教师。他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外,还带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带头和动员男学生剪掉辫子,使村学气象焕然一新。

1922年,周文雍在亲友的资助下离开家乡到广州,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想的影响,他积极参加学生群众的革命活动。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广州学生运动的领袖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等,在他们的影响下,他的思想觉悟提高得很快。他于1923年5月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被选为该校学生会会长和团支部书记。

1924年,因领导全校师生反对学校反动当局组织“陆军团”和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揭露广州的由反动政客操纵的选举市长活动,他触怒了顽固派的“甲工”校长肖冠英,肖冠英便在这年暑假贴出告示,以“参加社会活动过多,旷课严重”“无心向学”为理由,开除了厨文雍的学籍。周文雍离开“甲工”后,组织上安排他从事工运并在“新学全社”负责团的工作,1925年他加人中国共产党。

1926年年初,他回到“新学全社”负责团的工作,成为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工人运动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并成为当时广州工人运动领袖刘尔崧的得力助手。1926年夏,周文雍担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他把青年工人组织起来,成立担架队、运输队,在学生中成立宣传队、卫生队,与省港罢工工人一起,给北伐军以有力援助。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广东的反动派也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共广东区委、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会等领导机关均遭破坏,著名的共产党员萧楚女、刘尔崧、毕磊等多人不幸被捕或被杀害。周文雍也受到通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周文雍,仍机警地坚持战斗,并受党的委托接替刘尔崧,担任了广州工人代表大会主席。

4月18日,中共广东区委领导重建新的中共广州市委,指派吴毅任书记,周文雍任组织部长兼管广州市各工会党支部工作。周文雍召集广州工代会所属工会的领导人举行会议,贯彻区党委紧急会议精神;制订了对付敌人猖狂进攻的斗争方案;并以区党委,团委,省、市革命工会,省、市农协,省妇协,新学生社等组织的名义共同发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军阀残暴大屠杀的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和一切军阀”的口号。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党和工会的工作由公开转入秘密。周文雍遵照党的指示,与其他同志一起,把各工会的工人纠察队和会员秘密组织起来,建立广州工人的地下武装。

1927年,“四一五”政变后周文雍在广州转入地下活动。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在省委书记张太雷直接领导下,参加起义政治纲领和口号的起草,同时担任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当武装起义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因单身汉容易引起怀疑,组织上于8月间派陈铁军到他身边假冒夫妻。在“家庭”内,他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对富家出身的陈铁军来说,穷学生出身的“丈夫”忘我的工作精神不久就吸引了她。他们一起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

1904年,陈铁军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有名的归侨富商之家,从小过着富家闺秀的优裕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20世纪初,女孩子还不能同男孩子一起上学。陈铁军六七岁时,佛山市还没有女子学校,铁军也就没有机会上学,整天跟着母亲做针线活。不几年,陈铁军就学到了飞针走线的好手艺,她的针线活很让人喜爱。但是,陈铁军极不愿过幽居深闺的少女生活,不希望在绣房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当佛山办起女子私塾时,陈铁军数次向父亲提出,希望能像哥哥那样上学读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陈铁军的父亲少年时就离乡背井,到澳大利亚做工,艰难的生活使他深深感到文化知识的重要,也希望家中出一个“才女”,就同意把陈铁军送到佛山的坤贤私塾读书。坤贤私塾是有名的女子书馆。陈铁军上学后,与女同学们朝夕相处,非常高兴。正当陈铁军在坤贤私塾日夜攻读时,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父母把陈铁军许配给佛山市盲公饼铺的“何合记”大老板当孙媳妇。那一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反帝反封建的浪潮遍及广东,许多学生纷纷走出课堂,上街宣传革命道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的陈铁军无法接受父母对她婚姻的安排,她哭诉,她申辩,她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进行反抗。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父母的成命。哀伤之中,陈铁军愤愤地说:我要斗争,坚决斗争。

1919年腊月,陈铁军的父亲病故。不久,母亲也离开了人世。正当陈铁军陷入万分悲痛之中时,又传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何合记”要来娶亲。“何合记”大老板患重病,要陈铁军去“过门冲喜”。对于一个发愤学习、追求革命理想的女青年,“过门冲喜”无疑是一场“祸”。陈铁军向哥哥诉说,希望哥哥帮助她反抗这场婚姻,谁知哥哥要她秉承父母遗愿。陈铁军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同学郭鉴冰,希望找到一个解脱的办法。同学们虽然同情她,却无能为力。面对封建礼教和家庭的压力,陈铁军再三思考,要哥哥向何家提出两个条件:一、父母重孝在身,只能拜堂,不能同房;二、拜堂后要继续回家读书,一直读到中学、大学。何家人听了陈铁军提出的这两个条件后,无法拒绝。几经周折,陈铁军终于没有归落何家,她决心要冲出牢笼,做一个封建叛逆的新女性。

1922年,陈铁军考入广州坤维女子中学的初中部,到广州上学。这所中学的许多学生都是富家小姐,学校管理的封建意识很浓,不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对此,陈铁军非常不满,她一方面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时时关注与自己前途命运相关的妇女“自由、平等、独立”问题,一方面用实际行动同封建思想作斗争。

1922年5月28日,澳门许多华人举行罢工、罢市,抗议葡萄牙士兵调戏华人妇女。八九月间,上海、湖北、广东60多个单位,30000多名女工先后举行了60多次罢工,掀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女工罢工运动。姐妹们的斗争精神使陈铁军深受鼓舞,也进一步激发了她同旧思想作斗争的信心。

1924年秋,陈铁军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那时候,郭沫若、鲁迅等一些著名学者都在广东大学任教。陈铁军到广东大学以后,进一步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参加了新学生社和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成为这些组织的积极活动分子。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陈铁军和学生们一起勇敢地站在斗争第一线。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全市罢工、罢市、罢课,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酷的大屠杀。广东大学校方为了限制学生参加罢课斗争,决定提前考试,限令学员离校回家。

P106-109

后记

伟业铭刻史册,丰碑昭示未来。

“双百”评选活动为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这种讲人物、讲历史,而且见思想、见精神、全面展示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的活动是一次震撼心魂的回顾,一次净化心灵的洗礼。由此激发了我策划出版《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的热情,丛书中的这些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不仅感动了几代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和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宣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或许他们身处的年代有所不同,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那种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激励着我从少年一路走到中年,成为我行为处事的镜子,规范着我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净化了我的心灵,坚定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他们的精神承载并传续着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命脉,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发掘、弘扬和光大他们这种不朽的精神。所有这些坚定了我策划出版该丛书的信心。通过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是要颂扬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弘扬他们崇高精神的决心,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学习他们那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夺胜利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使之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良好的价值导向,一种有效的示范带动,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引航灯,矗立在人类社会前行的路上。为了真切地展示英雄们的壮举,在选题策划时我多方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感动。在书稿完成初审时,我多次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他们那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忘我的牺牲精神使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洗礼,又受到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本丛书的成功出版是与出版社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们为本丛书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才使得其更加完善。。同时,在本丛书策划和编写过程中,特别得到了崔义中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丛书策划编辑

2012年6月

目录

中国共产党早期功勋卓著的工人运动先驱者——林祥谦

农家院里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尽美

志不可夺的共产党人——杨闇公

“字夹风雷,声成金石”的中国共产党杰出理论家——萧楚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李大钊

宁愿站着死的铁血革命家——陈延年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赵世炎

红军早期杰出将领——王尔琢

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工运领袖——杨殷

共和国过早陨落的将星——卢德铭

“共产国际中国使者”——张太雷

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革命夫妻——周文雍、陈铁军夫妇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夏明翰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亦农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

没有军衔的将军——冯平

东方第一个苏维埃的创始者——苏兆征

“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骄杨丽质,英烈忠魂——杨开慧

唯一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少数民族——邓恩铭

后记

序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部中华民族反对封建统治、抗击外族侵略、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雄伟画卷,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长期的艰苦岁月里,无数革命英烈、志士仁人,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英勇奋斗,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在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根据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组织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我们组织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目的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爱国热情,升华我们的无限忠诚,升华我们的理想信念,升华我们的坚强意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100位英雄,100个故事。他们中有“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也有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民主斗士;有扬威异域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也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有归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的爱国华侨,也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从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从“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李公朴到民主革命斗士闻一多,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经受了种种考验。就在那皮鞭的撕咬、鲜血的飞溅、烈火的焚烧中,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人性与兽性进行着殊死较量。他们用“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的爱国情怀;用“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忧患意识;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撑起了人民共和国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他们精神不朽,火种不灭。那浩然正气和耿耿英魂,牵引着中华民族疾行的脚步。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无可替代的。这就是中国丰碑!

100位英雄,100座丰碑,铭记着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支撑着共和国这座高耸如云的大厦。这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丰碑是光荣的记录,英雄的赞歌,永远唱响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百年风云,沧桑巨变,无数忠魂,精神永驻。他们怀抱崇高信仰,熔铸忠信义勇,秉持民族气节,百炼成钢。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他们的英雄本色和精神品格——辉煌与苦难,奋斗与牺牲,理想与信念,将永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必须牢记革命先辈的遗愿,承载今人的理想与重托,履行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踏着英雄的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筑起新的时代丰碑!

在编写英模事迹的过程中,那种震撼和感动使我们的灵魂又一次被洗礼。在他们身上,共同的东西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他们的英雄壮举,震撼乾坤。他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经过历史的风霜和时间的沉淀,他们已经化作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对英雄的缅怀,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劳动成果,谨在此一表谢忱。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12年3月

内容推荐

杨冰郁主编的《历史丰碑》的目的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爱国热情,升华我们的无限忠诚,升华我们的理想信念,升华我们的坚强意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历史丰碑(1)》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功勋卓著的工人运动先驱者——林祥谦;农家院里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尽美;志不可夺的共产党人——杨闇公;“字夹风雷,声成金石”的中国共产党杰出理论家——萧楚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李大钊;宁愿站着死的铁血革命家——陈延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赵世炎;红军早期杰出将领——王尔琢;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工运领袖——杨殷;共和国过早陨落的将星——卢德铭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编辑推荐

杨冰郁主编的《历史丰碑》中100位英雄,100个故事。他们中有“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也有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民主斗士;有扬威异域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也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有归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的爱国华侨,也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从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从“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李公朴到民主革命斗士闻一多,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历史丰碑(1)》铭记着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支撑着共和国这座高耸如云的大厦。这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丰碑是光荣的记录,英雄的赞歌,永远唱响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丰碑(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冰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235119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