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林格编著的《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的指导思想与2006年颁布的新《义务教育法》的精神高度一致。该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习惯进行一个概括性的阐述;第二部分是12个重要习惯的序列化训练方案。

内容推荐

好习惯是人才这棵参天大树的重要根基,树在种的时候就要扎好根,人在小的时候就要训练出好习惯。嘴皮磨破了,眼睛盯酸了,人也累瘦了,孩子还是没管好。培养孩子光有热情可不行,手法强硬还会适得其反。本书打破以往枯燥的说教,以一种活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在短短21天内就培养一个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书中除了“21天训练方案”外,还有评估方案,使您科学见证训练效果,每个习惯都配有“主题延伸阅读”,是一篇篇连续剧般的班级小故事。您的孩子是他,还是她,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她”,相信通过《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您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林格编著的《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的序列化训练方案,本着科学、实用的设计理念,使您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关乎孩子一生命运的大事业。

目录

第一部分 养成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养成教育意义重大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第二部分 养成教育序列化训练方案

习惯一: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习惯二:孝敬父母

习惯三:做事有计划

习惯四: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习惯五: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几

习惯六: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习惯七:耐心听他人说话

习惯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习惯九:微笑待人

习惯十: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八

习惯十一:认真写字

习惯十二: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试读章节

一、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因此,全面了解有关习惯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为大家做一些介绍。

1.习惯的定义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同时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四种:①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本义是指运动模式、身体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人们也常说知觉的、认知的、情感的习惯。②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③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④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如“狒狒的习性”。他特别指出,最后一个意思与前面的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为之意。

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2.习惯的特征

关于习惯的特征这一问题,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进行过论述,在此结合他的论述进行简要说明。

(1)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2)稳固性和可变性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除。

(3)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

(4)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二、养成教育改变孩子一生

1.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

在《成长的智慧》一书中,有一则故事讲到诚实的习惯能带给人幸运,大意如下。

一位非常富有但脾气古怪的老绅士想找一个男孩儿服侍他的饮食起居,帮他做事,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年轻人必须诚实正直。他常说:“向抽屉里偷看的孩子会试图从里面取出点东西,而在年轻时就偷窃过一分钱的人,长大后总有一天会偷窃一元钱。”

很快,老绅士就收到二十多封求职信。他决定对这些孩子进行考核,四个精干的小伙子来参加最后的面试。绅士提前准备了一间房子,要求四个人逐一进去,只要在里面的椅子上安静坐一会儿就行。P3-5

序言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中国的博士曾对德国的酒鬼做了细致地观察:他发现,在德国即使是一个喝醉了的酒鬼,也不会随地乱扔酒瓶;而是摇摇晃晃地到处为手里的空酒瓶子寻找垃圾箱;找到后还会努力定定神,仔细看一下垃圾分类,再把瓶子放进去……这就是典型的习惯行为。

德国人以认真闻名世界,可能正是因为细节的养成所致。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曾对习惯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习惯就是心里痒痒的感觉。好比爱逛街的女人看见商场就产生一种心里痒痒的感觉,就想赶紧去逛,不让她逛,她心里就会难受。

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对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反复训练。如果只重视道德认识的提高,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则的掌握,而忽视行为实践,不引导和要求学生切实付诸行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没有生命力,孩子就容易养成言行不一致的恶习,从而背离教育目标。

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怎样举一反三,怎样从小处着手,是最重要的问题。这12个习惯的提出,参考了由孙云晓教授主持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课题的系列成果,还参考了由关鸿羽教授撰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关于习惯内容的分析与选择方面的内容。这里的任何一个习惯都渗透了多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很多几乎可以成为一所学校的校训,或者孩子的座右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部分文字整理工作由我的学术助理吴贤春协助完成。另外,为了使之更加具有可读性,特邀请贾洪涛老师创作了“主题延伸阅读”。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庭、学校、学生合作互动,完成学习、训练、评价一体化的科学操作规程,按照对比表格来实现,简单易行,举一反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训练应当以家庭为中心,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习惯进行一个概括性的阐述;第二部分是12个重要习惯的序列化训练方案。

书评(媒体评论)

成为偶像,独领风骚,私人如许,客属之骄。

——郭思乐(教育家,广东省教科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本教育创始人)

当前的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的思想家、实践家、先行者和引导者,林格先生做到了。

——陈春梅(知名校长,厦门金尚小学校长)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陆士桢(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勤口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是—套严谨、客观、科学的训练方案,是我国关于养成教育方面的又—朵奇葩,我郑重推荐给家长、教师以及中小学生。

——孙蒲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现任教于北京史家胡同小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92579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5.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