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二十四朝代重大记事/了解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中国二十四朝代重大记事/了解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中国二十四朝代重大记事/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使命。《中国二十四朝代重大记事/了解历史》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中国二十四朝代重大记事/了解历史》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目录

纺织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001

数字刻符出现/005

齐家文化出现阶级和军事体制/006

夏部族建立传说中中国第一代王朝/009

商代学校教育出现/01l

商纣荒淫亡国/013

周武王封邦建国/016

宣王中兴/017

秦国崛起/018

齐桓公即位/020

楚庄王一呜惊人/022

楚庄王围宋·华元解围/023

鄢陵大战/024

老子著书出关·《道德经》代表中国纯粹哲学/025

吴王破楚入郢/028

孔子归鲁·开始著述/030

《春秋》纪事结束·战国时代开始/032

李悝改革/034

田氏代齐/037

商鞅变法/039

魏齐马陵之战/042

赵国修筑长城/043

屈原联齐/044

燕乐毅将五国军伐齐/045

吕不韦自杀/047

荆柯刺秦王/048

秦始皇开创帝制/050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055

晁错被杀·七国叛乱/057

司马迁受宫刑/058

燕王及桑弘羊谋反/059

霍光病死·霍氏灭族/060

王氏五侯·外戚政治抬头/061

王莽改制/062

光武帝诏州郡检核天下垦田户口/064

司马炎称帝改制/066

西晋覆亡/068

司马睿称帝·东晋建立/069

刘裕灭刘毅/07l

北凉灭西凉/072

齐宫内乱/073

北齐政乱·斛律光冤死/074

刘裕篡晋建宋/075

中国政治由三公九卿向三省六部制过渡/076

冼夫人奉岭南附隋/079

李世民开馆延士/080

唐大破东突厥·平定漠南/08l

安史之乱爆发/084

宪宗策试·种牛李党祸/087

宦官开始废立皇帝/089

耶律阿保机为契丹主/090

晚唐壁画骄奢淫逸/091

女侠小说出现/093

朱全忠建梁·五代开始/095

宋行募兵制/097

宋灭南唐·李煜去世/099

辽宋军大战于高梁河和满城/100

王安石主张“文章合用世”/102

宋夏永乐城大战/104

宋夏爆发平夏城之战/105

宋夏庆历和议成/106

宋徽宗让位于钦宗/108

宋高宗变革兵制/110

隆兴和议既成/11l

禅宗开始东渡/112

宋北伐金国失败/114

宋独尊朱学/115

宋于三学内立碑禁议国政/116

蒙古政治汉化/117

伯颜大军渡江灭宋/119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121

元仁宗即位整顿国务/123

朱元璋北伐/125

朱元璋称帝建明/126

定都北京/128

官员服装实行“补子”/129

八股文定型/131

明廷对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133

严嵩误国造成庚戍之变/135

倭患日烈·昏官祭海/137

明神宗三大战役进行/139

李自成攻人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141

吴三桂起兵·三藩反清/142

南怀仁铸神勇大炮/144

雍正帝即位/145

秘密立储制度建立/147

太平军达到顶峰/14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50

1949年10月l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纪元/152

试读章节

齐家文化上承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早期年代约为前2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甘肃、青海境内,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也有零星分布。齐家文化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出现了阶级分化并产生原始军事民主制。

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种植粟等农作物,人们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骨器,有石镰、石刀、石斧、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等。齐家文化的畜牧业相当发达,饲养的家畜有猪、羊、狗、牛、马等,其中养猪业最为兴旺。手工业也发展到一定水平,制陶、纺织及冶铜业都取得较大成就。齐家文化的陶器独具特色,主要有泥制红陶和夹砂红褐陶,还有少量的灰陶和泥制彩陶。纺织品以麻织布料为主,冶铜业发达,出现了红铜、铅青铜和锡青铜,表明齐家文化晚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私有制的产生,齐家文化中原始的贫富均等的状态已经被打破,出现了贫富差别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高下之分,男子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产生了阶级和军事民主制。齐家文化中这些社会生活状况都可以在墓葬中得到反映。

迄今发现的齐家文化墓葬共800多座,大都是成片的氏族公共墓地,规模不一。墓葬的形制以竖穴土坑墓为主,墓壁垂直平整,墓坑大小不一。葬法有单人葬与合葬两种,单人葬以仰身直躯葬为主,也有俯身葬、侧身葬、瓮棺葬等。合葬墓以成年男女二人合葬较为普遍,此外还有成人和儿童合葬以及多人合葬等葬法。秦魏家的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男性为仰身直肢,女性位左,侧身居肢面向男性;皇娘娘台的成年,一男二女的三人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位在正中,二女分列左右,屈附其旁;成年人与儿童合葬中,中年男子与六七岁的儿童合葬,儿童紧附在男子的身边。这些合葬墓说明齐家文化中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制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裕的家长过着一夫多妻的生活,男子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女子降至从属和被奴役的地位。父子合葬的习俗表明齐家文化中已有按父系的血统来计算世系的习惯,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齐家文化中还存在以人殉葬的风俗,殉葬者为奴隶和部落战争中的受害者。柳湾314号墓中,成年男子仰身直肢平躺于木棺内,另有一青年女子侧身屈肢于棺外,一条腿骨被压在棺下,她是为墓主殉葬的奴隶。另外在齐家坪发现8人和13人同坑的墓,仰身者为墓主,其余都是殉葬者。殉葬的习俗反映了社会地位的差别与阶级分化。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寡显示出贫富不均的状况。如皇娘娘台墓葬的随葬器物,陶器少者一两件,多者37件,玉石璧少者一件,多者83件。这种情况表明,齐家文化中以冶金业为主导的手工业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行将崩溃,齐家文化进入军事民主制阶段。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约前21世纪,聚居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夏部族,通过与周围地区其他部族联盟的形式,首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史称夏。

古籍文献记载夏朝的史料很少,关于夏朝的研究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考古工作者在文献记载中夏朝的主要活动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河南西部地区古代文化发展的序列已基本清楚,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的文化,很可能与夏文化有关。

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带,大致西起今河南省西部与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北人河北省,南接湖北省。这一区域的中心是嵩山及其周围的伊、洛水流域、济水流域和颖水与汝水上游地区。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传说,约前21世纪时,黄河流域地区已形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夏族部落是其中重要一员。传说,部落联盟的首领舜,按传统的推选方式传位给禹。舜死后,禹欲让位于……

P6-9

序言

《了解历史丛书》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了解历史丛书》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了解历史丛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了解历史丛书》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二十四朝代重大记事/了解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516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3221348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