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兄弟家书(第2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戴次一编著的《兄弟家书(第2版)》汇集了宏杰、宏力博士兄弟的书信,兄从清华学子到哈佛大学博士的求索纪实,弟从北航学子到加州大学博士的成长见证。本书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书中部分海外飞鸿,可略见留学生活之一二。

内容推荐

戴次一编著的《兄弟家书(第2版)》汇集了宏杰、宏力博士兄弟,在国内读大学和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与父母的通信及哥俩互通的信件共322封。全书展示的主要内容:一是如何学习,二是如何做人,三是如何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

高中毕业后升人大学该怎么学习?兄弟俩摸索了一些与中学时期不同的学习方法,积累了经验,也有过教训,能给人以启迪。

学会如何做人是每个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在爱国、励志、诚信、守纪、刻苦、勤劳、节俭乃至爱情等方面,都有不少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

关于两代人的关系,本书既有父母对儿子不厌其详的谆谆教诲与引导,又有父(母)子之间的谈心与交流,其中不乏儿子对父母的建议。字里行间充满民主与和谐的家庭氛围。

《兄弟家书(第2版)》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书中部分海外飞鸿,可略见留学生活之一二。

本书第二版增加了10封信、一篇评论文章及读者反映。

目录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序)

兄弟简介

一 雁起清华门

(宏杰在北京给父母的信)

二 语寄湘水滨

(父母在长沙给宏杰的信)

三 北航稚子声

(宏力在北京给父母的信)

四 星城父母情

(父母在长沙给宏力的信)

五 海外传佳音

(宏杰在美国给父母的信)

六 万里道珍重

(父母给在美国的宏杰的信)

七 漂泊浪遏舟

(宏力在美国给父母的信)

八 隔岸细叮咛

(父母给在美国的宏力的信)

九 兄唯弟是爱

(宏杰给宏力的信)

十 弟以兄为荣

(宏力给宏杰的信)

评论:读《兄弟家书》想到的几点——《求是》杂志社编审苗作斌

读者心声(18则)

后记

试读章节

开学已有十多天,我的大学生活逐步走上正轨。昨天,我已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学生证和校徽,标志着我已成为了清华园的真正一员,工程师的摇篮里又多了一位新主人。每天清晨,我走向西大操场跑上几圈。学习之余,每天下午4点半便与同学们活跃在篮球场。当夜幕降临时,我便背着书包上教室自习,夜深方归。这就是我每天的学习生活概貌。然而,大学生活并不那么美妙和充满诗情画意,而是甜酸苦辣,五味俱全,尤其需要奋斗与努力,需要付出比中学更多的劳动。既然我已认定了这条道路,自然就要为之一搏,请放心。现在每天的学习都几乎泡在英语里,埋在单词中,有时还上听音室听音,锻炼口语与听力。这是大学的第一关,第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通过是一个关键。我一定要取得成功,否则会带来学习上的后患。

上回虽没给四姑写信,但第一个星期天四姑父便找上门来,把我接到了他家。这个星期天我又去了一趟。每次我去他们都待若上宾,忙着搞菜、招待,临走还给我糖和水果(最近我用四姑给的北京粮票买了20元钱菜票),涂征表妹对我也很热情。自行车较急需,我室六人无一车,出进不便,走路花时甚多。但不知我的车钥匙何时才能派上用场,自行车为何迟迟不到?目前我的钱尚有二十余元,暂不用寄。上星期天在四姑父的陪同下,我到了北方交大找向阳同学,约定国庆游玩一事。

中秋节那天,我班同学来到了颐和园游玩。我生平第一次到颐和园。当明月升起的时候,我正在昆明湖上泛舟,湖上起着微风,使人感到寒冷,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可想而知。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我的家人却在远方,听不到音信,看不到踪迹,游子的心中充满了孤寂之感。此时,我体会到了“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的内涵,也感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快慰,更想象得到“同望一轮中秋月,一样伤心两处同”的情景。直到晚上8:30才弃舟回校。

宏力的几句英语中用了刚学的几个词,学以致用很好。几句话也大大encourage了我,望他能按他所想的那样做。最近我将给哥哥去一信与他聊聊。

最后祝奶奶身体健康。祝全家幸福!

P3-4

序言

宏杰、宏力兄弟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初,分别求学于清华、北航两所大学,毕业后均留学美国,现在都已成为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和科学家。他们的父母分别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教书育人、引导孩子成长方面匠心独具、颇有见地。

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之时,能读到宏杰兄弟与家人如此朴实、清新的数百封家书,感到格外亲切、欣慰,因而愿作此序与读者共享。

这集家书的一大特色,是真实记录兄弟俩比翼齐飞、双双成功的历程。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育下,兄弟俩互帮互助、互勉互励,读来饶有兴味。宏杰对弟弟说:“我总觉得你我早已连在一起,我成功了,会引你向上;我失败了,你还有希望。”弟弟宏力的话是:“二哥为我做出了榜样”,“我为你感到自豪”,“我不希望我追上你,一点也不希望,我只希望你能够永远走在我和别人的前面”。他们这样互相激励着、鞭策着,携手同行,从一个起点冲向另一个更高的起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与优良传统。宏杰、宏力兄弟张扬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就要再一次显示自己的强大,以坚韧与毅力征服面临的一切”,“今后十年,将决定我到底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它的开头是在思考、痛苦和希望中来的,它的行进也会是艰难甚至是悲壮的,它的结尾则一定会是辉煌的!”天道酬勤。今天他们的成功印证了他们的追求,印证了他俩信奉的“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的格言。正是那份执著,诠释了强者自强的人生哲理: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进德与修业往往相辅相成,完善人格与求知求学并重才能铸成大器。家书中那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气质,可以说是兄弟俩成功的秘诀。浓浓亲情、如山父爱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以及拳拳的爱国热忱。湘滨寄语及隔岸叮嘱,不断引导孩子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固本守节;时刻警示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可忘形,厚重包容,才能稳行致远。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讲座,与张海迪、徐良、国家围棋队等英雄人物和群体接触,多方获取养料,励志明德。可以看到兄弟俩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充实、兼收并蓄的过程。他们于所学专业之外对文学、艺术、哲学、体育的喜爱和感悟,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了他们的健全人格。

爱,是这封封家书的灵魂。家书中,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到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从切磋怎样去爱,到化为行动的爱家、爱国、爱生活、爱他人,真实坦诚,演绎着一次次灵魂的蜕变与升华。父子共读《陈情表》的场景,显示遵循传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魅力。书信中不少感人至深的段落和灼人的句子,是爱的宣言、爱的解读。爱,是他们生命之树的不败之花!因为大爱,他们的生命才变得如此鲜活而可触摸。

感谢这一束质朴无华的家书!它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看到了兄弟俩大学生活和求知路上的攀登印迹与激情;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与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以信心、启迪和诸多思考;特别对千千万万成长中的青少年,它是一面镜子,催人奋进。一部家书走出家门便成为一种文化,展示的不仅仅是亲人血脉之间的思想感情、人丈气息,还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体现,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祝贺《兄弟家书》面世,希望它能启迪新人,惠泽后世!

是为序。

后记

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帮助下,这集《兄弟家书》终于编成付梓,了结了我的一桩心事。

由于工作和职业的关系,我有一种收集和保存资料的习惯。前年冬天开始养病闲居.想起捆扎在书柜顶层的一叠叠两个儿子大学期间(含读硕士、博士)写回的信,以及我与他们的母亲的一封封复信,并不时地打开看看,每感岁月悠悠,亲情无价!

这批家信使我想起《曾国藩家书》,想起我和儿子都爱读的《傅雷家书》。这些家书除具有浓厚的亲情和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外,还具有一种名人效应。我手中的家信如编成书,虽然不具名人效应,但它明显带有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反映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某些侧面和成果,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成长的鲜明个性。同时它所表现的种种生活及矛盾冲突,与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家长贴得很近,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当我与朋友聊及此事,他们建议公开出版,让更多的人能读到它。于是,我动心了,开始伏案劳作。

宏杰、宏力的成长,与他们在中小学时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与他们在清华、北航这两所著名大学所受的良好教育,与他们具有一定的智力条件和有着执著追求、刻苦自励的精神以及家庭的引导,都密不可分。但我更想说的是:好时代造就了好青年!

他俩求学成长的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方兴未艾,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年代;正是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渴求愈发强烈的年代;正是知识与技术的价值日益显现,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年代。这种大背景为有志成才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沃土和雨露。他俩正是沐着阳光,扎根沃土,吸看雨露而勃勃生长的万千幼苗之一二。

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家书,在内容上很少有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全都是真话、实话、贴心话,肺腑之言。”确实是这样。我在回头看儿子的书信中,发现有的实乃幼稚之作,为了真实地反映孩子励志的决心和稚气未脱的可爱.都保留下来了。至于家长与孩子通信中屡见不鲜的生活琐事,乃至用钱的几毛几分,基本没有删掉。因为这是生活的真实,小事可见精神,且从一管可窥见改革开放后,中国普通家庭经济生活的日趋改善和消费观念的逐渐更新。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宏杰在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已经颇有名气。宏力也已成为了有所建树的科技研发高级人才。现在,宏杰已被我国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担任清华大学讲座教授,还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量子中心的成员。宏力也于最近应邀回国,正在与有关地区和研究机构探讨专利项目成果开发事宜。我期盼着他们取得新的成功。

本书在编辑中得到我的妻子——中学高级教师刘朗镜、我的外甥、外甥媳和几位年轻朋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书中错漏及不妥之处,期盼读者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文章的作者之一是我非常崇拜的著名科学家戴宏杰,看到他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喜怒哀乐的种种记录,更加为其生命中的亲情、爱情、友情所感动。这是一本值得阅读与珍藏的好书。

《当当网》一评论者2008.6.3

《兄弟家书》是目前我看过的唯一的一本有关父母和儿子之间、兄弟之间的书信集。作为老乡,我真为戴宏杰、戴宏力两兄弟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他们的学习、研究精神是我的榜样。我是在大一的图书馆发现这本书的,当时正处在刚上大学时的迷茫困惑阶段,而这本书给了我莫大的激励和动力。正因为全是书信,所以里面的内容读起来十分的亲切,真实而熟悉,感情自然流露书信之中。个人认为,它要胜过那些专门的励志类的书籍。

风中的沉默2009.05.17 22:20:19

这样的家书让我想起了自己与父母的家书。更多的是看到戴宏杰老师二十多年前的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就明白了:今天的大科学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以此为榜样,鞭策自己!

新浪网友2007.6.2

这也许是人类最后一部家书。手机和email的时代,这样一种温馨恐怕再也难以享受到了,因而显得尤为宝贵。

千万里2007.2.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兄弟家书(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次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77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593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