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居所,重庆《星期评论》邀其写专栏,于是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将雅舍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作刊载,将狗、猪、鸟等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动物,及下棋、散步、理发等日常琐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受到大众喜爱。这类散文生动地描写了民国之初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本书为梁实秋编著的《雅舍小品》上册,分为雅舍和北平年景两辑。
| 图书 | 雅舍小品(上插图典藏版最新修订)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雅舍”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居所,重庆《星期评论》邀其写专栏,于是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将雅舍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作刊载,将狗、猪、鸟等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动物,及下棋、散步、理发等日常琐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受到大众喜爱。这类散文生动地描写了民国之初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本书为梁实秋编著的《雅舍小品》上册,分为雅舍和北平年景两辑。 内容推荐 梁实秋编著的《雅舍小品》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奇迹,梁实秋似乎跳出了时代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性,专心致志地描写人性。这些小品中自然流露着梁实秋的爱憎感情,也有形象的比喻,但是这种感情与想象力是受理性控制的,而且理性的因素还给文章增加了一种哲理内涵。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对这个题目的爱憎,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使这种文体介于纯美的艺术品与逻辑论证的论文之间。 本书为《雅舍小品》上册,分为雅舍和北平年景两辑。 目录 第一辑 雅舍 雅舍 孩子 音乐 信 女人 男人 洋罪 谦让 衣裳 结婚典礼 病 匿名信 第六伦 狗 握手(二) 下棋 写字 画展 脸谱 中年 送行 旅行 “旁若无人” 诗人 汽车 讲价 猪 理发 鸟 乞丐 运动 医生 穷 第二辑 北平年景 旧 洗澡 树 读画 手杖 牙签 睡 垃圾 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 观光 脏 狗 老年 聋 不亦快哉 敬老 退休 头发 怒 沉默 窗外 吃相 雪 猫的故事 滑竿 算命 书 请客 商店礼貌 虐待动物 北平年景 正月十二 试读章节 我的朋友对隔壁音乐表示不满,那情形还不算严重。我曾经领略过一次四人合唱,使我以后对于音乐会一类的集会轻易不敢问津。一阵彩声把四位歌者送上演台,钢琴声响动,四位歌者同时张口,我登时感觉到有五种高低疾徐全然不同的调子乱擂我的耳鼓,四位歌者唱出四个调子,第五个声音是从钢琴里发出来的!五缕声音搅做一团,全不和谐。当时我就觉得心旌战动,飘飘然如失却重心,又觉得身临歧路,彷徨无主的样子。我回顾四座,大家都面面相觑,好像都各自准备逃生,一种分崩离析的空气弥漫于全室。像这样的音乐是极伤人的。 “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有的,这一点我承认,也许我就是缺乏这种耳朵。也许是我的环境不好,使我的这种耳朵,没有适当地发育。我记得在学校宿舍里住的时候,对面楼上住着一位音乐家,还是“国乐”,每当夕阳下山,他就临窗献技,引吭高歌,配着胡琴他唱“我好比……”,在这时节我便按捺不住,颇想走到窗前去大声地告诉他,他好比是什么。我顶怕听胡琴,北平最好的名手××我也听过多少次数,无论他技巧怎样纯熟,总觉得唧唧的声音像是指甲在玻璃上抓。别种乐器,我都不讨厌,曾听古琴弹奏一段“梧桐雨”,琵琶乱弹一段“十面埋伏”,都觉得那确是音乐,唯独胡琴与我无缘。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曾说起有人一听见苏格兰人的风笛便要小便,那只是个人的怪癖。我对胡琴的反感亦只是一种怪癖吧?皮黄戏里的青衣花旦之类,在戏院广场里令人毛发倒竖,若是清唱则尤不可当,嘤然一叫,我本能地要抬起我的脚来,生怕是脚底下踩了谁的脖子!近听汉戏,黑头花脸亦唧唧锐叫,令人坐立不安;秦腔尤为激昂,常令听者随之手忙脚乱,不能自已。我可以听音乐,但若声音发自人类的喉咙,我便看不得粗了脖子红了脸的样子。我看着危险!我着急。 真正听京戏的内行人怀里揣着两包茶叶,踱到边厢一坐,听到妙处,摇头摆尾,随声击节,闭着眼睛体味声调的妙处,这心情我能了解,但是他付了多大的代价!他听了多少不愿意听的声音才能换取这一点音乐的陶醉!到如今,听戏的少,看戏的多。唱戏的亦竞以肺壮气长取胜,而不复重韵味,惟简单节奏尚是多数人所能体会,铿锵的锣鼓,油滑的管弦,都是最简单不过的,所以缺乏艺术教养的人,如一般大腹贾、大人先生、大学教授、大家闺秀、大名士、大豪绅,都趋之若鹜,自以为是在欣赏音乐!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的音乐(戏剧除外)也在蜕变,从“毛毛雨”起以至于现在流行×××之类,都是中国小调与西洋某一级音乐的混合,时而中菜西吃,时而西菜中吃,将来成为怎样的定型,我不知道。我对音乐既不能作丝毫贡献,所以也很坦然地甘心放弃欣赏音乐的权利,除非为了某种机缘必须“共襄盛举”不得不到场备员。至于像我的朋友所抱怨的那种隔壁歌声,在我则认为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恰如我们住在屠宰场的附近便不能不听见猪叫一样,初听非常凄绝,久后亦就安之。夜深人静,荒凉的路上往往有人高唱“一马离了西凉界……”我原谅他,他怕鬼,用歌声来壮胆,其行可恶,其情可悯。但是在天微明时练习吹喇叭,则是我所不解。“打——答——大——滴——”一声比一声高高到声嘶力竭,吹喇叭的人显然是很吃苦,可是把多少人的睡眠给毁了,为什么不在另一个时候练习呢? 在原则上,凡是人为的音乐,都应该宁缺毋滥。因为没有人为的音乐,顶多是落个寂寞。而按其实,人是不会寂寞的。小孩的哭声、笑声、小贩的吆喝声、邻人的打架声、市里的喧胚声,到处“吃饭了么?”“吃饭了么?”的原是应酬而现在变成性命交关的问答声——实在寂寞极了,还有村里的鸡犬声!最令人难忘的还有所谓天籁。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地打在阶上。秋雨落时,初起如蚕食桑叶,窸窸率率,继而淅淅沥沥,打在蕉叶上清脆可听。风声雨声,再加上虫声鸟声,都是自然的音乐,都能使我发生好感,都能驱除我的寂寞,何贵乎听那“我好比……我好比……”之类的歌声?然而此中情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P14-16 书评(媒体评论)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雅舍小品(上插图典藏版最新修订)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梁实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208940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0 |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6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云南 |
| 长 | 209 |
| 宽 | 149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