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
内容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意义/2

 二 研究现状/3

 三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7

 四 特色之处/8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及其重要性

 一 民生/11

(一)民生的历史变迁/11

(二)民生的内涵/1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18

(一)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含义/22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重要性/25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25

(二)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26

(三)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28

(四)加强人权保障的必要条件/30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33

(一)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出发点/33

(二)以改善无产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为现实诉求/36

(三)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37

 二 列宁的民生思想/38

(一)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8

(二)重视解决土地问题/39

(三)强调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40

(四)注重发展国家资本主义/41

 三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42

(一)平均地权/43

(二)节制资本/45

(三)振兴实业/46

(四)发展教育/47

 四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48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哲学基础/48

(二)人民当家做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前提/50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保障/51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

 一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53

(一)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实践/53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建设实践/57

 二 建国后(1949—1978)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62

(一)这一时期民生建设实践的主要成就/64

(二)这一时期民生建设实践的主要教训/67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开创/73

(一)强调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74

(二)为民生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75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民生建设的目标追求/79

(四)“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切实步骤/80

(五)开创阶段的主要民生建设措施及成效/81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丰富与发展/86

(一)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87

(二)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民生建设的重要性/89

(三)发展和创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91

(四)“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新世纪民生建设的基本步骤/92

(五)丰富和发展阶段的主要民生建设措施及成效/9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全面推进/99

(一)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99

(二)民生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101

(三)提出了“五有”民生建设目标/103

(四)“为民”思想是改善民生的执政新理念/105

(五)十六大以来的主要民生建设措施及成效/107

第五章 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与原因

 一 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123

(一)在教育保障方面——上学难问题/123

(二)在就业保障方面——就业难问题/126

(三)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看病难问题/129

(四)在养老保障方面——养老难问题/131

(五)在住房保障方面——住房难问题/134

 二 当前我国主要民生问题的原因/136

(一)人口数量过多且总体素质不高/136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137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138

(四)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141

(五)民主法治不健全/144

(六)发展观存在偏差/146

(七)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149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推进方略

 一 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153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53

(二)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56

(三)坚持和谐共享,统筹城乡、区域发展/158

 二 借鉴外国有益经验/160

(一)借鉴外国保障教育经费、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160

(二)借鉴外国加强就业服务的经验/162

(三)借鉴外国强化医疗卫生保障的经验/164

(四)借鉴外国全民基本养老保障的经验/166

(五)借鉴外国住房保障制度化、法治化的经验/169

 三 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173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173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75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辅助作用/178

第七章 加强民生的法治保障

 一 民生的法治保障释义/185

 二 加强法治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187

(一)从新中国民生发展状况来看民生离不开法治的保障/187

(二)公民的民生权利离不开法治的保障/189

(三)政府的民生责任离不开法治的规制/191

 三 改善民生是促进法治的重要途径/194

(一)改善民生能促进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194

(二)改善民生能促进公民权利的保障/195

(三)改善民生能促进国家权力的制约/196

 四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民生与法治的良性互动/196

(一)以民生为本,加强民生立法保障/197

(二)以民生为本,加强民生执法保障/199

(三)以民生为本,加强民生司法保障/201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由王涛编著。

民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列宁的民生思想、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和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为实践基础,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从开创到丰富和发展,再到全面推进的发展进程,并通过结合我国当前的民生建设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方略。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进行探讨。作者王涛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把当前的主要民生问题概括为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五个方面,并以解决这“五难”问题为着力点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研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4446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2.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4: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