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服装史的研究是一种文化史的研究,不同时代的服装变换,晓示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换,这种文化心理又与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本书始终与时代的变幻息息相关地谈论着服装,便道出了此中消息。

袁仄、胡月二位所作的这本《百年衣裳》,却算得上是一部研究上世纪服装变化的颇为扎实的著作,有叙述、有分析,有资料佐证,有图像作对照,且文字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浅出深入,可读性很强。一本专著能写得读之有味而不枯燥,也算是一种特色了。

内容推荐

中国历经的20世纪是社会激荡的百年,亦是新旧观念混杂、东西文化碰撞的百年。本书以国人“衣”生活的视角,梳理了服装这一领域的历史变迁,评述服饰兴衰,探究风尚源流,笑谈百年“衣裳”。

作为服装学者的两位作者.从政治、社会、文化角度加以钩沉,于生活史的广阔空间纵横开阖:从文献、报章,到小说、俚语,所呈现的公共记忆与私人记忆,立体地勾画出中国人穿衣现象中的时代烙印。

385帧图像,既有历史照片、家庭写真、服装实物及老月份牌画、老插图等作为重现,亦有当代名家的水墨题图、淡彩插图以为点睛。

目录

为衣作序/黄宗江

代序/许觉民

第一章 世纪初(1901~1910)

 1 “垂衣裳而天下治”

 2 固守其旧为社稷

 3 洋货与洋风渐入

 4 长袍马褂瓜皮帽

 5 满汉融合的女装

第二章 1910年代(1901~1920)

 1 新旧之间

 2 剪辫与放足之径

 3 服制立法为先

 4 亦破亦立,服饰教化

 5 舶来洋装与长袍马褂

 6 中西莫辨,伦类难分

 7 摒弃流风遗俗

第三章 1920年代(1921~1930)

 1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2 政治理想催生中山装

 3 “女人穿上了长袍”

 4 “美的人生观”

 5 中西不悖,土洋结合

 6 扮美的自觉

第四章 旗袍的年代(1931~1940)

 1 旗袍的黄金时代

 2 海派的摩登岁月

 3 “有损观瞻”的时髦女郎

 4 “新生活”与运动

 5 月份牌上的“新女性”

 6 男女装的民国模式

 7 救国与国货运动

第五章 1940年代(1941~1950)

 1 民国时尚素描

 2 旗袍,再度黄金时代

 3 从凤冠霞帔到婚纱

 4 体育文明与运动服装

第六章 1950年代(1951~1960)

 1 一场嬗变

 2 “洗澡”与制服

 3 “同志”年代与列宁装

 4 凋零的旗袍

 5 泛政治化服饰

 6 短暂的繁荣

 7 缝缝补补又三年

 8 大辫子、干部帽和“干层底”

第七章 1960年代(1961~1970)

 1 “数字化生存”——票证年代

 2 不爱红装爱武装

 3 造反狂飙与“红卫兵装”

 4 席卷“四旧”服饰残云

 5 服饰的“安全系数”

 6 从“毛装”到“一军二干三工”

第八章 1970年代(1971~1980)

 1 荒谬年代的畸形审美

 2 徘徊的服装产业

 3 暗潮涌动

 4 委屈的女性

 5 “坛子”已打破

第九章 1980年代(1981~1990)

 1 迸发的欲望

 2 时髦的裤子

 3 以服装为龙头

 4 西装热

 5 文化衫与另类文化

 6 与国际时尚接轨

 7 “傻子过年看隔壁”

第十章 1990年代(1991~2000)

 1 “作秀”不仅仅是姿态

 2 品牌与扮“酷”

 3 直视直言的性感

 4 新新人类与新时尚

 5 后现代的花样年华

后记

试读章节

2.旗袍,再度黄金时代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战后时光,40年代的旗袍依旧是女性主要衣着。

抗战期间,经济萧条,物资匮乏,尺丝寸缕也非常昂贵,国民无心装扮。政府和民间都呼吁厉行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甚至要求做新衣也采用纯粹土布。有一年的元旦,《申报》倡议:“二期抗战,经济重于军事,定元旦起推行经济抗战运动——更要注意身上穿的都是国货。”抗战时期,旗袍大都采用国产棉布或普通毛蓝布。旗袍的整体风格也趋于简洁,衣身宽松适度,便于活动,也更经济。流行变化不如30年代迅捷,40年代的旗袍下摆不复30年代及地之风,长至腓部。

这时旗袍简化了许多的华丽装饰,仅保留了领子上盘扣的精巧。旗袍的领子趋低,以后甚至出现无领旗袍。,同样,袖子也愈来愈短,甚至无袖。款式更趋简洁、适体,用料崇尚简朴,无袖的斜襟和双开襟旗袍悄然流行,40年代的中国女装似乎与当时战争背景下的国际流行趋势同步,做的全是减法。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描述得丝丝入扣:

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那似乎是极其艰难危险的工作,小心翼翼地,费了二十年的工夫方才完全剪去。)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纽扣来代替,不久连纽扣也被捐弃了,改用揿纽。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

抗战胜利以后,都市女性的旗袍再度辉煌。30年代基本定型的现代旗袍样式得到了延续。到1946年后的旗袍下摆停留在小腿中部,裁剪合体,体现出东方女性的曲线,尤其适合体态丰腴的少妇。电影明星胡蝶体态丰满,穿上旗袍显得仪态万方,雍容华贵;其他明星周旋、王人美等也常常身穿旗袍在电影里和生活中出相;周旋在《马路天使》里穿的布旗袍,清纯俏丽。明星名媛担当了那个年代的时装模特,加上月份牌摩登美女的引领,旗袍的发展更入佳境。

旗袍基本上成为中国女性唯一的时髦穿着,谓之女性的“国服”。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会因穿上一袭旗袍而平添摩登风情,旗袍的风格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实与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中国女性体形特征十分契合。

1947年9月,宋庆龄主持了一个盛大的中秋游园会,参加游园会的是上海文化界的诸多名人,当时的《女声》杂志着重描述了嘉宾们的衣着:

孙夫人上午就来了,她穿了一件白地黑碎花的长旗袍,上罩白麻布的上装;“梅龙镇”老板娘吴湄穿了件酱色的旗袍;明星黄宗英是持麦克风的主持,她很朴素地穿了件深蓝长袖旗袍……游园会晚上七时开始,孙夫人换上一件深蓝地白碎花的长旗袍,同样料子的披风,短及手肘;胡蝶穿的是粉蓝的短大衣,鸭黄的短旗袍,全高跟的皮鞋;白杨穿着深咖啡长袖旗袍,橙红的呢背心,蛇皮的高跟鞋……游园会几乎成了旗袍大观园。

40年代,女性们迎来了又一个旗袍的黄金时代。

通常,人们把民国时期的各个时期旗袍混为一谈,其实,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旗袍的样式不尽相同:从20年代发轫,到30年代基本定型,40年代趋于成熟。40年代后的旗袍,除了在领、袖、下摆处的变化外,更多在旗袍工艺上、装饰细节上有不小的改良,成熟的装饰手法和工艺技术令现代旗袍更加完美。

旗袍之美是可以清晰记住的:

她身着青色暗花软缎通袖旗袍,那袍边、领口、袖口都压镶着三分宽的滚花锦边。旗袍之上,另套青袖背心。脚上,是双黑缎面的绣花鞋。一种清虚疏朗的神韵,使老人呈现出慈祥之美。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丝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别针,在阳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几许生动之气。

黑缎暗团花的旗袍,领口和袖口镶有极为漂亮的两道绦子。绦子上,绣的是花乌蜂蝶图案。那精细绣工所描绘的蝶舞花丛,把生命的旺盛与春天的活泼都从袖口、领边流泻出来。脚上的一双绣花鞋,也是五色焕烂。我上下打量老人这身近乎是艺术品的服装……

这位穿着“近乎是艺术品”旗袍的老妇人,是五六十年代中国“最后的贵族”一康有为的次女康同璧。她的旗袍显然是40年代的作品,足以代表40年代上流社会女性衣着的最高水平。

当时旗袍在工艺技术上又有进步,胸部收省渐渐加强,以传统熨烫归拔配合的收胸腰省;结构上既保留有传统的连袖,也采用西式装袖。装袖款式令女性肩形挺括,在40年代也为时髦;甚至西式的垫肩也被引进到旗袍中来,谓之“美人肩”,使得传统旗袍的外轮廓有了较大的突破;还有将传统的旗袍盘扣换成了来自西方的拉链或揿扣,这种改换令旗袍有了追随时代的痕迹,在审美、工艺方面更多地融人了西方服饰的元素,这样的旗袍往往被人称之为“改良旗袍”。

由于旗袍风格趋于简洁,其用料就显得更加重要。旗袍的面料主要有国产和进口印花面料,各种绸料、洋绢、洋布,还有提花丝绒、锦缎、香云纱等,甚至蕾丝镂空面料,以及色织布与土布等。40年代的上层女性对进口蕾丝面料着了迷,蕾丝镂空旗袍配以真丝薄料的衬裙,的确别有一番风味。讲究的旗袍仍有刺绣、花边、镶滚、珠片等装饰,但是大多数旗袍远不如当年“三镶三滚”般的繁复了。作为校服的旗袍以朴素淡雅为尚,长度上稍短一些,袖子完全是西式装袖;工厂女工的旗袍通常是简易朴素、经济实用的。

与旗袍搭配的还有西式大衣、外套、背心、毛衣、围巾等。在旗袍外罩一件长度在腰线以上的,双排纽或单排纽前开身绒线上衣或背心,是40年代知识女性的典型装束。毛线编织的上衣外穿内穿皆宜,机动方便、轻软舒适,深得都市女性喜爱。~ml-~海有一个叫冯秋萍的女子,成为手工编织毛衣的名师,她于1938至1942年间创办了秋萍编结学校,教授编结并出版绒线编结图案的书籍。与旗袍配合的短毛衣,穿起来端庄柔和,成为一种都市女性的“黄金”组合。缪凤华在《编物大全》一书中说:“其法传自欧美,今日本女子学校手工科,均有此门,由是技术普遍而编物盛行,用途广阔而裨益民众,价廉物美而节俭经费,其为切要何待言哉。”’手工编结遂成了都市女性风雅消遣的现代女红。

P226-235

序言

“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也。云想,花想,其实是人想。

衣是人的生活必需,是艺术要求、美学追索,是人的文明史,文化史中的大篇章,非大手笔难书也。

袁仄、胡月这—双小儿女居然写出了这么一部可称宏伟的《百年衣裳》。称这一对年轻中年的夫妻为小儿女,我是由衷地叫得出的。胡月是我的好友、密友胡石言的爱女,袁仄是爱婿,把他俩的此生交付了服装此一行业,此一美业。石言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并其主题歌《九九艳阳天》的创作者,而我是他的首席伴奏。历经了历史性的坎坷,我们仍有着共同的心声、理想:“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更是一个‘人类主义’者。”(见胡石言旧札中的一句遗言)

这三言两语里有着我们共同的历史性的乐观的悲剧,并悲观的喜剧。我也没想到百年衣裳却包容了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子女所经历的百年历史。且不说慈禧太后为洋人摆样拍照,蒋介石与毛泽东均着中山装合影……就说“柳堡”中小战士的旧军装,石言和我俩人都穿了大半生。在祖国大动乱后的一个早晨,我仍着旧军装,在什刹海边晨练,一位京韵老太太悄悄走过来,悄悄说:“您怎么还穿这个,谁看着都不合适!”俱往矣,如今谁看着都还合适,且可自以为荣。

又没想到此书借用了不少我的私家照,我几乎看到了我个人的家史与自传。别位读者当然不可能经历相同,但你总能感到自己亲历过的或远或近的历史。那就很有意思了,是吧?我这欲言又止的三言两语能勾起你一阅一翻的兴趣吗?那也就算对得起大时代小儿女历史性的重托,为之小序,如斯。

黄宗江

后记

书稿付梓之际,作为著者,并没有如释重负的快感,反倒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确乎,一部百年服装的变迁史,关乎朝代更迭、家国兴衰、起伏跌宕……其时间、空间和政治文化的跨度,实难容纳于这样一本小书。

犹记上个世纪末,学术界和出版界纷纷围绕“百年”推出著作。当时,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若出版粗制滥造的应时之作,实有违良知,故出版社前来约稿,均付婉拒。此后,我们将百年的服饰流变逐步加以梳理、研究,耗时十数载,对史料、文字、图片进行反复考证、砥砺和甄选。在此过程中,我们得到专家、前辈、亲友的多番帮助,正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本书几易其稿、日臻完善。

在此,我们感谢文学评论家许觉民、艺人学者黄宗江为拙作惠赐序言,并中国服饰文化专家黄能馥等,在学术和图像诸多方面提供指导;感谢画家夏葆元为本书绘制精彩的水墨题图;感谢胡朋惠赐书名题签。

感谢研究生郭慧娟、张海容、朱涛、孙茜、蒋玉秋、杨勇、任芳慧伴我们共同走过这段研究历程;感谢李克瑜、徐广亨、窦砺琳、杨思琦、Paul Chapron、蒋慰曾、郭联庆、钟漫天、陈实、张平和、刘畅、傅靓、丁兵杰、张茹等为本书提供了有价值的照片和珍贵的收藏;感谢艺术家隋建国、梁硕、刘蓬、孙慈溪、崔宇、吴晓洵和摄影师张左、张海儿、钱瑜、安哥、徐乐中、舒野、刘雷等,他们的艺术创作为拙作增色良多;还要感谢北京服装学院给予的所有支持。

本书还选用了上世纪30年代《新生》和《大众生活》杂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留真集影》(三联书店,1998)、《老照片》(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紫禁城出版社,1994)、《旧中国掠影》(中国画报出版社,1994)、《La Chine Disparue》(Skira,2003)、《孙中山在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中的图片资料以及新华图片社出版发行的图片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还必须感谢三联书店编辑张琳和书装设计家陆智昌,他们的专业慧眼和悉心工作使本书顺利出版。

著者

2007年1月于北京望京花园

在为本书补充图像的过程中,虽已多方搜寻,但条件和精力所限,尚有个别资料照片未能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敬请与我们(yuanzehuyue@126.com)或三联书店联系,以便奉寄样书和稿酬。

著者

2008年10月又记

书评(媒体评论)

没想到百年衣裳包容了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子女所经历的百年。读者当然不可能经历相同,但你总能感到自己亲历过的或远或近的历史。

——黄宗江

这本书始终与时代的变幻息息相关地谈论着服装,道出了此中消息。

服装史的研究是一种文化史的研究,不同时代的服装变换,晓示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换,这种文化心理又与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许觉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仄//胡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6125
开本 16开
页数 44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图书小类
重量 0.8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41-092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9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