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蒂斯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经历并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变迁。巴尔蒂斯出身于波兰贵族世家,但他本人出生在巴黎,平生几乎游历了欧洲的所有国家,甚至还远游日本。这本对话录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图书 | 巴尔蒂斯对话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巴尔蒂斯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经历并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变迁。巴尔蒂斯出身于波兰贵族世家,但他本人出生在巴黎,平生几乎游历了欧洲的所有国家,甚至还远游日本。这本对话录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巴尔蒂斯对话录》是巴尔蒂斯生平最后十年间与意大利著名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在这些对话里,巴尔蒂斯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童年时结识里尔克,到青年时代在意大利游学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真迹,再到罗马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画家不仅总结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还回忆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作家乃至政治家,如马尔罗、费里尼、毕加索、米罗、贾柯梅蒂、加缪、萨特等。这些对话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编排,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法文版编者跋 生平大事年表 译后记:与巴尔蒂斯为邻 试读章节 罗西涅尔,大木屋,1992年 贡斯坦佐·贡斯坦蒂尼(下同,略):巴尔蒂斯,您最初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巴尔蒂斯(下同,略):三四岁吧。我很清楚地记得四岁的第一个生日。我1908年2月29日出生在巴黎,正好是闰年,我四年才过一次生日。 您还记得您出生的屋子和在那儿度过的童年时光吗? 第一次生日以后,我的记忆有一点模糊,不那么清晰。我记得最初居住的屋子的四周都是绿地。房子四周有宽阔的花园,花园的尽头有一棵大树,就是我们在巴黎街头随处可见的栗树。还可以看见为1900年万国博览会搭建的摩天轮,还有艾菲尔铁塔。我们都快要忘了,艾菲尔铁塔也是为纪念博览会而修建的。 那时候,巴黎的街上还有叫卖声。每天清晨,我们可以听见不同的叫卖声:装玻璃的,卖羊奶的。我哥哥皮埃尔(Pierre Klossowski de Rola)就是喝羊奶长大的。 您出生在哪一条街上? 波瓦索那街,一条位于蒙巴那斯大道和拉斯巴耶大道之间的街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12号。后来,为了修建一条新的街道连接这两条大道,我们的房子被拆除了。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①的工作室也在一条通向蒙巴那斯大道的街上,冈巴涅一珀米艾尔街。 什么时期? 1920年以前,您那时还是小。您也许在他的工作室附近散过步。 我那时太小了,根本不认识乔治·德·基里柯。他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P3-4 后记 2001年冬季的一天,我受邀到一位法国作家朋友家中吃午餐。客厅里暖气烧得正旺,窗外飘着薄薄的雪花。我和这位朋友闲聊着关于中国文学的话题,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着电视午问新闻闪过的画面。突然,朋友坐直身子,眼睛盯着电视屏幕,一言不发。新闻里正播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巴尔蒂斯逝世”的消息,屏幕上闪过画家的照片、出席画展的短片和他的绘画作品。朋友的脸色变得沉重,他站起来,跟我道歉,说要去拨一个重要的电话。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朋友继巴尔蒂斯之后担任过罗马法兰西学院的院长,与画家私交甚笃,而那个电话,是向巴尔蒂斯的夫人出田节子表示哀悼。那天,午餐的话题一直围绕着画家,他的作品,他的模特儿,他如何将破败的美迪奇宫修复成艺术宫殿,还有他眼中的东方和东方艺术。临走时,我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一本由瑞士斯其拉出版社出版的巴尔蒂斯画册。就这样,巴尔蒂斯在离开尘世的这一日,走出“绘画大师”的抽象概念,转变成神情淡定、眼神睿智的老人,在我的眼前生动鲜明起来。 当我接到出版社翻译画家对话录的建议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不仅仅出于对画家作品的喜爱和敬意,同时,也有一丝好奇:一贯对自己的传闻轶事笑而不言的画家,会怎样讲述一生的故事呢?作者用了八年的时间准备这本对话录,采访结束的时候,画家已是八十八岁高龄。书中,巴尔蒂斯谈到身为画家的父母,谈到漫游欧洲的青少年时代,谈到他最喜欢的画家皮耶罗·德拉·弗朗杰斯卡和库尔贝,谈到与毕加索、贾柯梅蒂、马尔罗、费里尼的友情,谈到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修复罗马美迪奇宫,还有莎西堡辽阔的山景和罗西涅尔清晨透明澄净的光线……这次,画家一改昔日的缄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因为阅历丰富,思路言语更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疏朗明晰。 巴尔蒂斯改变态度了吗?或许,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廓清自己的经历?这时,我们仿佛看到画家嘴角微微扬起的一丝微笑,善意,聪明,略带嘲讽。十二次访谈中,他没有交待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不屑于解释附加在自己名字之上的各种传闻,反而不断强调“那些需要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出生日期、结婚纪念日、去世时间、生活习惯的评论家不会对我有兴趣”。画家似乎无所不谈,但他其实只谈了一件事情:绘画。他谈到父母,因为父母给了他欣赏美的目光;他谈到朋友,因为他和他们有共同的追求,曾经互相启迪。他给读者讲述的,是画家巴尔蒂斯的成长经历,是画家巴尔蒂斯的艺术追求。他用所有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家的肖像,如同普鲁斯特用七卷《追忆似水年华》,给读者带来一个更丰富的作者“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巴尔蒂斯对话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意)贡斯坦蒂尼 |
译者 | 刘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810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46.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5 |
宽 | 14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6-471 |
版权提供者 | Editions Noir sur Blan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