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尚锋编著的《学校空间论》以近些年来欧美学界盛行的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为基本工具,对现代学校空间进行实地考察、历史梳理和空间分析,三元辩证地认识学校空间性。本书主要进行三项基本工作:一、充分发挥并运用地理学的想象,以保持一种积极生动的空间敏感性;二、有意识地克服并超越现存的学校空间性阐释中或近视或远视的双重幻象;三、寻求在包容空间实践、空间的再现基础上重构完整真实的表象性学校空间。
| 图书 | 学校空间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苏尚锋编著的《学校空间论》以近些年来欧美学界盛行的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为基本工具,对现代学校空间进行实地考察、历史梳理和空间分析,三元辩证地认识学校空间性。本书主要进行三项基本工作:一、充分发挥并运用地理学的想象,以保持一种积极生动的空间敏感性;二、有意识地克服并超越现存的学校空间性阐释中或近视或远视的双重幻象;三、寻求在包容空间实践、空间的再现基础上重构完整真实的表象性学校空间。 目录 序一/1 序二/1 前言/1 第一章 一片称为学校的空间/1 第一节 学校活动的空间条件/2 第二节 学校活动的空间因素/8 第三节 学校活动的空间形式/14 第四节 学校活动的空间意象/24 第二章 学校空间的理论溯源/35 第一节 空间理论的三次论争/36 第二节 “空间转向”与地理学想象/43 第三节 “第三空间”与双重幻象/48 第四节 学校空间的重新发现/53 第三章 学校空间性及其内涵/61 第一节 学校空间的物质属性/62 第二节 学校空间的社会特性/64 第三节 三元辩证的学校空间性/68 第四节 学校空间的总体关怀/73 第四章 固定空间的学校建筑/81 第一节 学校建筑的空间定义/82 第二节 学校建筑产生的空间史/86 第三节 学校建筑的发展历程/97 第四节 学校建筑的功能扩张/105 第五章 半固定空间的结构配置/119 第一节 学校内部空间的调配/120 第二节 行政/教学的空间二分法/129 第三节 教师/学生的空间二分法/133 第四节 物品、修饰与空间踪迹/143 第六章 不定空间的制度实践/153 第一节 不定空间的形态特征/154 第二节 学校空间的仪式标记/161 第三节 成形群体的班级构建/170 第四节 学校空间的监视技术/180 第七章 学校空间的不断生产/195 第一节 学校空间的生产方式/196 第二节 空间生产的动力来源/203 第三节 学校空间与行动研究/210 第四节 教师发展的时空维度/220 第五节 学校变革的空间视角/232 结语/247 参考文献/253 附录一/255 附录二/257 附录三/259 后记/260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学校空间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苏尚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6159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1 |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9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