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玻璃门内(夏目漱石小品四种)
内容
编辑推荐

吴树义编译的《玻璃门内》内容介绍:夏目漱石的出现,使日本近代文学面目一新。在自然主义文学主导文坛、浪漫主义文学席卷文坛的时候,漱石文学独树一帜,摆脱劝善惩恶式的教训主义故事格局,对人间社会洞察细微,连用“讲谈”、“落语”中的传统手法和写生文的技法,针砭日本文明社会的弊端,揭露金钱支配社会的丑恶现象,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漱石作品的读者层次广泛,知识分子尤其报以青睐,置身其间,备感亲切。

内容推荐

吴树义编译的《玻璃门内》内容介绍:在日本,提到作家夏目漱石,可说无人不知。最常用的一千日元纸币正面曾以夏目漱石的肖像为图案。至于夏目漱石的作品,从袖珍型的文库本到各种开本的文集、全集,始终是书店常备的热门书。而且,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知识教养丛书、中老年爱读书目以及各种文学名著书目里,都少不了夏目漱石的作品。一起来翻阅《玻璃门内》吧!

目录

春风风人,秋雨雨人(代译序)

伦敦塔

文鸟

十夜梦

玻璃门内

附录:夏目漱石年谱

试读章节

我做了这样一个梦。

我抱着胳膊在枕畔坐下后,仰脸躺着的女子轻声地说道:“我快要死了。”女子把长发披散在枕头上,中间是一张轮廓柔和的瓜子脸。白皙的脸颊深处泛起温润的血色,嘴唇的颜色当然也是殷红的,无论如何不像要死的样子。但是女子用轻微的嗓音清清楚楚地说道:“我快要死了。”我听后也觉得:她大概是要死了哪。于是俯身注视着她,问道:“是吗?你要死了吗?”女子说着“当然是要死了呀”,一下子睁开眼来。这是一双润泽的大眼,在长睫毛的包围之中,一片乌黑,而在乌黑的眼珠深处,清晰地映出了我的身影。

我望着这清澈可见底的黑眼珠发出的光泽,心想:这样也叫死吗?我殷勤地把口凑向枕头旁,又问道:“不会死的吧?不要紧吧?”于是女子像在做梦似的瞪着乌黑的眼睛,依然用轻轻的嗓音说道:“可我是要死了,毫无办法呀。”

我郑重其事地问道:“那么,你能看见我的脸吗?”对方嫣然一笑,说道:“能不能看见?喏,这儿不是反映着吗?”我默然,把脸从枕旁移开。我抱着胳膊,心里在想:看来非死不可了。

过了一会儿,女子又启口了:

“我死后,请把我埋了。请用大的珍珠贝挖坑,请在我的墓碑处放上从太空中陨落的星星的碎片,并请你守候在墓旁,我们会再次相见的。”

我问她:“什么时候来相见呀?”

“太阳会升起来的,是吧?然后又沉下去,对吧?接着又升起来,然后又沉下去,对不对?在这火红的太阳东升西落、东升西落的过程中,我说,你能等候我吗?”

我默默地点点头。

女子把轻轻的嗓音拉大了,果断地嚷道:“请你等一百年。请你坐在我的墓旁等一百年。我一定会来见你的。”

我便答道:“我等候。”

这时,我那非常清晰地反映在她那黑色眼球中的身影,猝然散乱了。我觉得这就仿佛宁静的水面倏地一动,把映在水中的倒影拂乱而惊跑了。也就在这一瞬间,女子的双眼一下子合上了,泪水从她那长长的睫毛间垂向脸颊——她死了。

我便走下庭园,用珍珠贝挖坑。珍珠贝是一种硕大、光滑而边缘锋利的贝壳。每抄一下土,贝壳里侧就在月光的反射下闪闪发亮,湿润的泥土味也冉冉而起。不一会儿,坑就挖好了。我把女子放进坑里,然后把柔软的泥土轻轻地盖上去。每盖一次土,珍珠贝的里侧就会闪射出月光。

接着,我拾来从太空陨落下来的星星的碎片,轻轻地放到土上。星星的碎片呈圆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太空,在长长的陨落过程中把角都磨圆滑了吧。当我抱起碎片往土上放时,我的胸和手都有些暖了。

我坐在苔藓上,抱着胳膊,两眼望着圆形的墓石,心里想着“从现在开始,我要在这儿守候一百年啦”。这时,正如女子所说的那样,太阳从东方升起了,这是一轮硕大的红日。这太阳又如女子所说的那样,不久就落向西方,是红光依然地骤然落下去的。我计着数——这是一。

没过多久,鲜红色的太阳又渐渐腾起,然后,又默默地西沉。我便计着数——这是二。

我就这么“一、二”地往下数,自己也记不清看到过多少红日了。数啊,数啊,数不尽的红日从我的头上通过去了。但是这满一百年的日子还没有来临。最后,我望着生了苔藓的圆石头,怀疑自己很可能是受了那女子的骗了。

这时候,只见植物的绿色茎条由石头下斜着朝我这儿伸来。眼见着越来越长,一直伸到我的胸部才停下,旋即在摇摇摆摆的茎的顶端,出现一房微倾着脑袋的长形花蕾,并开出了蓬松的花朵。这花儿香极了,不啻是把洁白的百合花放在鼻下所闻到的那种沁人肺腑的香。露水从深邃的上方啪嗒滴到花上,这花儿因着自身的重量,颤巍巍地摇晃了。我把脑袋凑向前,去亲吻冷露滴中的白色花朵。当我从百合花上抬起头,无意中望了望远处的天空,只见一颗晨星独自在闪烁。

“这满一百年的日子已经来到了哪!”——此时此刻,我才察觉到了。P53-55

序言

在日本,提到作家夏目漱石,可说无人不知。最常用的一千日元纸币正面曾以夏目漱石的肖像为图案。至于夏目漱石的作品,从袖珍型的文库本到各种开本的文集、全集,始终是书店常备的热门书。而且,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知识教养丛书、中老年爱读书目以及各种文学名著书目里,都少不了夏目漱石的作品。

夏目漱石在世四十九年,正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四十九年。近代日本确立时期的日本社会中发生的种种社会现象、社会事件乃至明治文明的形式及表现,都在夏目漱石的作品里有所反映和论述。

夏目漱石的出现,使日本近代文学面目一新。在自然主义文学主导文坛、浪漫主义文学席卷文坛的时候,漱石文学独树一帜,摆脱劝善惩恶式的教训主义故事格局,对人间社会洞察细微,连用“讲谈”、“落语”中的传统手法和写生文的技法,针砭日本文明社会的弊端,揭露金钱支配社会的丑恶现象,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漱石作品的读者层次广泛,知识分子尤其报以青睐,置身其间,备感亲切。

夏目漱石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其住所的书斋漱石山房,不啻是当时文人的殿堂。有才能的文学青年和作家,多在漱石的奖掖、薰陶下,成名成家于文坛。作品脍炙人口的芥川龙之介就是其中之一。从夏目漱石致芥川龙之介与久米正雄的一则普通的复信中,足可窥见夏目漱石诲人不倦的形象。对于当时尚未为人所知的两名青年的来信,夏目漱石谆谆告诫,一丝不苟。夏目漱石大概从这两名才情横溢的青年身上感到了一种不祥气氛,遂殷切直言:宜超然于世间文士之评,如牛之强稳有力地迈步向前。旨在指出:勿为文坛之区区评价而喜而忧,勿介意于世间文士,要努力于己之所见、己之所尚,则佳作必为世间所承认。

其实,此乃夏目漱石一贯之思想。对人也好,对社会也好,夏目漱石极为注重其内在内发的因素,批评明治的日本社会不过是在模仿西欧的外表形态,绝非内在真髓的变革。所以,当日本因在日俄战争中获得胜利而沉浸于世界一流强国的兴奋中时,夏目漱石在《三四郎》里借广田先生之口,喊出了日本要亡国。

有人分析说,也许是因为日本尚未真正成为内在内发的国家吧,所以夏目漱石的作品至今仍在日本盛销不衰,夏目漱石亦始终是日本超越了时代的热门作家。一百年来,漱石文学在日本社会举足轻重,今后仍会不同凡响。

夏目漱石生于一八六七年一月五日,旧历是日为庚申。民间流传,生于庚申之日者,名中须带有“金”字,否则成人后多当大盗。于是父母命名“金之助”。翌年,江户幕府倒台,日本改年号为明治,步入近代化新阶段,史称“明治维新”。如若按照日本人多用实足年数计算年龄的习惯,则漱石与明治同龄。

夏目家曾是世袭的行政官僚。夏目漱石在东京新宿区诞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其父只是该区属下的一名小官吏。其母是续弦。夏目漱石是众多子女中的幼子,出生后未受重视,零岁时被送人旧货商盐原家当养子。婴儿时期的漱石常坐在箩筐里,同那些旧货旧物一起陈置于地摊。五年后,漱石被送回夏目家。至于复籍生家,漱石已二十一岁。当时夏目家的长子次子相继因肺病而死亡。看来,自小不运的经历,使漱石对“人间爱”敏感不凡,以致后来的漱石文学在表现“人间爱”方面亦丰富多姿。

一八八一年,夏目漱石十四岁,他离开东京府立一中,转入二松学舍求学,打下了汉学的基础。汉文的素养使漱石文学别具一格,使他驰骋文坛得心应手。比如“浪漫”这个汉字译词,就出于漱石之手而被沿用至今。当时,“浪漫主义”这一受西欧影响而风行日本的时髦流派,由森鸥外译作“传奇主义”。

其实,夏目漱石为生计虑,起先是想学建筑的。后来听从朋友米山的建议,感到选建筑专业是出于一己之得失,有志者当以天下为己任而改选文学。

一八九三年,夏目漱石从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英文专业毕业,因爱吟咏汉诗,兼受中学时代的好友正冈子规的影响,便致力于俳句的创作。这对后来的漱石文学在摆脱俗气、俗臭的脱俗性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漱石这个笔名典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名著《世说新语·排调》,涵有固执异癖之意。由此亦可窥见夏目漱石之情趣所在。

此时,夏目漱石有志于英文和英国文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旧制高等学校执教鞭,讲授英文,根本没有写小说的打算。

一九○○年,夏目漱石作为日本文部省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赴伦敦研究英文,颇感夙愿得偿。但是,赴英伊始,伦敦生活费之高昂使他拮据不安,经常嚼饼干充饥,闷闭于宿舍攻读英国文学著作。不久,他似有所悟,对这种研究产生狐疑,开始探索文学之真髓。为了这个新的大课题,夏目漱石节衣缩食,购买参考书籍,潜心探究,以致疏忽了向文部省的汇报,受到重责。

发愤研究的结果,夏目漱石写出了《文学论》。与此同时,留学经费之不足,贫困的生活现状,加上可怕的孤独感,使他的神经衰弱症日益严重。在留学期限临近之时,文部省闻说夏目漱石有病态发作之虞,遂发电,命另一名旅欧留学生护送精神异常的夏目漱石提前回国。

一九。三年,夏目漱石回国,作为小泉八云的继任者,在第一高等学校任教,并在东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文学论》以及《文学评论》。但是,两年有余的极不愉快的留学生活和苦痛体验,使他对研究英国文学日益感到不安和空虚。加上精神状态每下愈况,夏目漱石遂在朋友的怂恿下,走上了创作之路。换言之,夏目漱石年近四十才开始写小说,这是小说家中颇为罕见的。但是,正因为如此,夏目漱石的小说往往蕴藉着圆熟深邃的人生哲理。第一部小说《我是猫》是借猫之眼来洞察人类社会,痛快淋漓地讽刺并鞭笞社会的功利、卑俗、傲慢、野蛮,描写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良心,使人感受到人生和人性深处的真相。

夏目漱石是日本较早接触西洋文化和西洋文明的知识分子,亦较早洞察到日本的西洋文明化有重大弊端。

一九○七年,夏目漱石不堪教师生涯的身心折磨,应朝日新闻社予以大学教授同等待遇之聘,进入朝日新闻社,成为报社专职作家,一年须发表十二篇作品。嗣后,夏目漱石在《朝日新闻》上络绎发表连载小说。入社后的第一部长篇连载小说是《虞美人草》。接着是爱情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门》,描绘了自然天成左右人生的幸与不幸,而弦外余音是:当人们在内省之下,决心不顾社会制裁也要归依自然之昔我,其结果,会不会陷入以更深的内省再度否定目前之自我的境地呢?

《门》完成后,夏目漱石到伊豆修善寺静养,一度严重吐血,生命危笃。起死回生后,他的心境有颇大的变化。在此期间,他坚决辞退文学博士的称号,令世人惊叹。

在嗣后的三年里,夏目漱石以缀短篇为长篇的形式,发表了《过了春分时节》,发表了描绘身心疲惫与文学生涯的长篇小说《行人》、描述三角恋爱中日本人文学理念观的长篇小说《心》、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小说《纷扰》。

一九一六年,夏目漱石在上一年连载完《纷扰》后,发表连载小说《明暗》,但未及完成便病逝,享年四十九岁。

夏目漱石的随笔,就其文章来说,乃是日本语的范文。在中国,文学本源于经史之类的文章,有“言无文,行不远”之说。日本自古以来受中国的影响,亦以随笔、日记文学为正统,体现文人的品学和地位。

这里选译了夏目漱石的四篇随笔。

《伦敦塔》是夏目漱石发表第一部小说《我是猫》之第一章时问世的。作品巧妙地展现了英国专制王朝的血腥历史。漱石的丰富想象力以及其学贯东洋西洋的素养得到充分的发挥。

《文鸟》和《十夜梦》写于一九。八年夏。秋季起开始连载爱情三部曲。《文鸟》当是夏目漱石众多作品中最美的一篇,美丽的文鸟不啻是从他心坎里飞出来的青鸟,作品寄托着他的良苦用意。《十夜梦》则通过十个梦境,以象征的、隐晦的手法,寓意漱石对人生的疑虑和困惑。第一夜表现人对爱的期待,第二夜表现人的生存意志使人不能进入空无境界,第三夜表现人多负有沉重的原罪,第四夜表现希望之不足凭依,第五夜表现邪恶破坏美梦,第六夜表现人之不能成全美,第七夜表现人生无非是飘蓬,第八夜表现幻象与实在之矛盾,第九夜表现于悲痛中祈求外力之虚妄,第十夜表现两性之相克。

《玻璃门内》则是夏目漱石去世前一年写的杂感性质的小品集。多为生与死的思索。他认为“死”是至高的境界,同时慨叹人无法摆脱“生”的本能和执著。

夏目漱石的作品很少直接道及其个人的生活和思想,而这几篇随笔触及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观,颇值得留意。

吴树文

二○一二年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玻璃门内(夏目漱石小品四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树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4266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4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5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