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黎编著的《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共分为八章,主要研究帛书本《老子》的四种英译本。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交待了论文的起因、研究目标与方法、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从批评模式中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维度出发,揭示四译本对原文内容的再现、对原文形式的重塑和对原文风格的移植。第八章是结语,主要是回顾和总结本研究,并指出该课题的意义及其有待探讨的问题。
| 图书 | 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冯晓黎编著的《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共分为八章,主要研究帛书本《老子》的四种英译本。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交待了论文的起因、研究目标与方法、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从批评模式中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维度出发,揭示四译本对原文内容的再现、对原文形式的重塑和对原文风格的移植。第八章是结语,主要是回顾和总结本研究,并指出该课题的意义及其有待探讨的问题。 内容推荐 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往与对话的时代。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深深吸引了西方世界眷注的目光。弘扬中国文化,并将其翻译、介绍给世界,成为翻译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任务,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典籍英译即把中国典籍翻译成英文,它构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面。 翻译学由翻译批评、翻译理论和翻译史共同组成。翻译批评在整个翻译研究领域里不可或缺,它起到了沟通翻译理论与实践、沟通翻译实践与社会接受之间的桥梁作用,冯晓黎在《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一书中对翻译学进行了详细解释。翻译批评是对译者、译作和翻译过程全面的评价,是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等层面,对包括文化差异、语言转换性、创造性、方法、手段、作用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分析。翻译批评具有多种功能,具体体现在分析译文文本、构建翻译理论和指导翻译实践上。通过翻译批评,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译作,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译作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观念和翻译方法。简而言之,翻译批评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翻译批评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标准,因此应该遵循开放的翻译批评原则。通过《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理论完善,建立一个系统的、合理的文学翻译批评体系是评定译本的有效模式,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有效的批评体系可以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论文的起因 二 本论文的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三 本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安排 1.论文写作思路 2.各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引言 二 老子与《老子》 三 国内《老子》的研究与翻译 1.国内《老子》研究概况 2.国内《老子》翻译概况 四 国外《老子》的翻译与研究 1.非英语国家《老子》翻译与研究概况 2.英语国家《老子》英译与研究概况 五 小结 第三章 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介绍 一 引言 二 选择研究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原因 1.帛书本《老子》与《老子》的其他版本 2.译者选择源本的原则 三 四译本及其译者简介 1.刘殿爵译本 2.韩禄伯译本 3.梅维恒译本 4.汪榕培译本 四 小结 第四章 本论文批评模式建构 一 引言 二 翻译批评的层次 三 翻译批评的方法 四 本论文批评模式的可行性 1.整体性 2.客观性 3.合理性 4.可操作性 五 小结 第五章 从内容角度审视四译本 一 引言 二 内容与翻译 三 文化差异与翻译 四 归化与异化 五 评析四译本对原文内容的再现 1.《老子》基本哲学术语的翻译 2.古汉语中的通假字 3.一词多义与一词多译 六 误译、漏译现象 七 小结 第六章 从形式角度审视四译本 一 引言 二 形式与翻译 三 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 四 评析四译本对原文形式的重塑 1.四译本与原文形式的近似度 2.修辞格的翻译 五 四译本在形式上的变通 1.直译、意译与弥补 2.形式转换与结构调整 六 小结 第七章 从风格角度审视四译本 一 引言 二 风格与翻译 三 四译本对原文风格的把握 1.评析四译本风格特点 2.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四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一 研究回顾 二 本论文的意义 三 本研究课题有待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收起全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冯晓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15617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3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20 |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3.1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重庆 |
| 长 | 185 |
| 宽 | 129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