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民族文化学新论》,似有自我吹嘘、夜郎自大之嫌,但从学界信息看,似尚无文化考古学、文化生态学等论,在文明模式上有多人探索,似也如作者张碧波所认知者。而很费心思的建言,表现其的思维视野和心路历程。这是张碧波先生晚年所考虑的问题,恐与学术发展不合拍,但敝帚自珍,现拿出来望得到方家的批评与指正。
| 图书 | 民族文化学新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书名《民族文化学新论》,似有自我吹嘘、夜郎自大之嫌,但从学界信息看,似尚无文化考古学、文化生态学等论,在文明模式上有多人探索,似也如作者张碧波所认知者。而很费心思的建言,表现其的思维视野和心路历程。这是张碧波先生晚年所考虑的问题,恐与学术发展不合拍,但敝帚自珍,现拿出来望得到方家的批评与指正。 目录 第一篇 文化考古学 我们所认识的中国文化考古学 文化考古学立论要则 不死的信仰,长生的欲求——墓葬文化中的生死观念 西王母王国文明论——兼及昆仑文化探源 石棺墓文化与吉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明——以骚达沟石棺墓及山顶大棺为代表 辽金时期五国部历史文化考论三题——部失落的文明探秘 关于中国北海学史诸问题的探索——从白令海峡说起 附:环太平洋人面岩画之谜——东北亚和北美有跨洋人类迁徙 第二篇 文化生态学 关于建构文化生态学的几个问题 全球化与中国生态学——从文化生态学说起 “至味”与“和味”——中国古典饮食文化生态观 中华生态学史上的开山之作——读《逸周书·文传解》 从政治生态到文化生态的转型——略说殷纣的饮食文化与商周文化的更迭 从中华历史文化生态学史的视角评论辽宋金的历史格局 第三篇 文明模式论 文明起源与文明模式论略 考古与历史整合研究方是中华史学发展的正确道路——评田建文的《让材料牵着鼻子走》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几点思考 地名、族名、国名的文化学探考 索离王国文明的探讨——从索离沟考古说起 第四篇 中国文学史论 文学史研究断想 关于古典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初步理解 第五篇 中日关系论 第六篇 建言录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民族文化学新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碧波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09169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5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黑龙江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