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两航起义亲历记》由胡飞霞编著,首次批露六十多年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全书共四章,具体内容包括:档案里的空白;两航起义的中坚力量;“北飞”前后,“由下促上”;护产复员,为国舍命;尘封历史的档案。
图书 | 两航起义亲历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两航起义亲历记》由胡飞霞编著,首次批露六十多年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全书共四章,具体内容包括:档案里的空白;两航起义的中坚力量;“北飞”前后,“由下促上”;护产复员,为国舍命;尘封历史的档案。 目录 第一章 档案里的空白 一、历史的空白 二、究竟谁是敌人?哪里是安全土? 三、抗日烽火:“中飞社”的诞生 四、为了光明,不惜生命:接受党的任务前往香港 五、“大行动”要来了:迁港后“中飞社”骨干们的早期准备 六、在香港时的血汗见证 七、寻觅香港启德机场匿名信的由来 八、匿名信的巨大作用 九、匿名信的威力:两航基层中的早期宣传 十、为了素不相识的战友 十一、意外发现与巧合 十二、“我们的策略”:策反的三个方案 第二章 两航起义的中坚力量 一、“打预防针”:共同行动 二、港九民航职工总会的筹建 三、组织工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起义 四、“三个方案”的作用 五、起义前后 六、党的外围组织 七、与蒋介石周旋:刘敬宜几度惊险 八、1949年11月8日、9日北飞准备 九、最难的是将飞机留在机场 十、“价值数千万美金”的航材准备 十一、“用命来抵押”:鲜为人知的细节 十二、甩掉特务 十三、起义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 十四、惊险环生:起义前夜的启德机场 十五、制造技术故障,保护余下的飞机 十六、口袋里的英文通知书 十七、不放过蛛丝马迹:黑夜中的守护 第三章 “北飞”前后,“由下促上”;护产复员,为国舍命 一、“一场人才的争夺战”:《航职会刊》指航向 二、“你们光荣”:《活报》的作用 三、香港《文汇报》可见“由下至上” 四、“北飞”前后的护产较量 五、步步惊心:中航澳门起义护产与复员 六、步步惊心的复员回归行动 七、随时准备舍身:护产内运航海纪实 八、身带氰化钾,回归祖国,已尽全力 九、按军委批准的“上海计划办” 十、迎接解放,在上海的护产工作 十一、亲历者的回忆 第四章 尘封历史的档案 一、一封具有重要内涵的信 二、上海地下党史志中的证明 三、“北飞”前的筹备工作 四、1949年9月~12月4日香港媒体有关“两航起义”报道汇编 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两航起义亲历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飞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1014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66.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