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论争上下)/清华国学丛书
内容
目录

上册

国学:六种视角与六重定义(代序)/刘东1

编选说明81

1902年

日本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之消长83

致梁启超函/黄遵宪85

国粹保存主义/黄节89

1904年

国粹学(节选)/邓实93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节选)/梁启超95

1905年

《国粹学报》发刊词97

附:《国粹学报》略例100

《国粹学报》叙/黄节102

国学通论/邓实108

研究国学之方法/江起鹏121

读《国粹学报》感言/许之衡125

论国粹无阻于欧化/许守微133

古学复兴论/邓实139

上东抚请奏创粹化学堂议/宋恕145

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讲/章太炎152

1906年

国学讲习会序/章士钊163

1907年

拟设国粹学堂启169

国学真论/邓实173

国学无用辨/邓实178

创立存古学堂折/张之洞182

1908年

印度人之论国粹/章太炎188

国粹之处分/反191

1909年

论保存国粹/高凤谦194

国粹论/宋恕199

南社启/高旭204

1911年

《国学丛刊》序/王国维208

1912年

国学钩元(节选)/曾学传213

1913年

论国学研究之法式/希如216

……

下册

内容推荐

“国学热”正持续升温,可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代的论述也千差万别。从晚清、民国直逼当下,有关“国学”的学术话语,一再地成为论争焦点,而互不相让的交锋,看来还将延伸下去。

但无论社会上多么热闹,学界本身都应虚一而静,从学理层面推进既有的研究。缘此,围绕“国学”的性质、内涵、范围、取向、方法等根本问题,《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论争上下)》(作者:刘东、文韬)务求全面地搜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代表文章,希望读者对之的悉心“审问”,能成为获得“明辨”的文献基础。

为明晰地展示此一话语,《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论争上下)》不辞繁难,也不敢懈怠,对于各篇选文的背景与要点,均尽量给予钩沉、提要、注解,并准此写成了长篇大论的导言,冀能对延续至今的“国学”讨论,给予理论性的凝聚与提升,以作为百年讨论的扎实总结,更作为未来研究的更高起点。

编辑推荐

“国学”概念古已有之,但成为“话语”,进入舆论空间,则为晚清近事。本书是对20世纪上半叶有关国学讨论的系统梳理,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130篇文章,起于1902,讫于1947,较为完整地再现了围绕着“何谓国学”“国学何为”,知识界的歧异与争鸣。在文献整理、选录之外,编者撰写长篇导文,总结、辨析国学的六种视角和六重定义。刘东、文韬编著的《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论争上下)》所做的是整理民国学术史的基础工作,可以作为近代学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论争上下)/清华国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东//文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99879
开本 32开
页数 11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18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275
丛书名
印张 3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5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