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孩子问不倒的父母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在妈妈肚子里怎么吃饭啊?

今天天气很好,吃完早饭后,妈妈便带着新新去公园玩。正走在路上时,迎面走来一位孕妇。新新两眼直直地盯着孕妇的肚子,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好奇地问妈妈:“妈妈,那个阿姨的肚子为什么那么大啊?”

于是妈妈便对新新说:“那是因为阿姨怀孕了,她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呀。”

新新追问:“阿姨肚子里是有个小宝宝吗?”

“嗯!以前新新也是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呀!妈妈不是跟新新说过了吗?新新是妈妈生下来的呀!”妈妈说。

“噢……”新新若有所思。

“妈妈,我每天早上要吃一碗粥、一只鸡蛋,要喝一瓶牛奶,中午要喝一碗汤,吃一碗饭、一条鱼,还有很多蔬菜,晚上也要吃一碗饭、还要吃胡萝卜、喝汤。妈妈的肚子有这些东西吗?没有人喂我,我怎么吃饭呀?”新新很疑惑。

孩子一旦明白“我是从哪里来的”,自然而然就会问到“我在妈妈肚子里怎么吃饭”这个问题。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孩子的知识也很有限。

对于孩子的这些疑惑,父母应给予耐心、直白、正确的解释。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点是:胎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依靠脐带从母体吸收。我在妈妈肚子里怎么上厕所呀?我在妈妈肚子里怎么做游戏呀?我在妈妈肚子里怎么睡觉呀?

“新新的肚子上是不是有一个肚脐眼儿呀?新新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肚脐眼儿就是用来‘吃东西’的。妈妈的肚子里可没有米饭和鱼,但是妈妈的肚子里有一条小管子呀!小管子一头连着妈妈,另一头就连着新新的肚脐眼儿啦。

“妈妈把饭和鱼吃下去,饭和鱼就会变成营养。当新新肚子饿的时候,妈妈就用这条小管子,把营养输送给新新。新新有了营养,就会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地长大。

“新新长到这么大的时候(可用手示意),医生和护士阿姨就会帮忙,把新新从妈妈肚子里拿出来。新新出来后,就可以自己用嘴吃东西啦!这时候,连在新新肚脐眼儿的那条小管子,新新就用不着了。妈妈就请护士阿姨把它剪断、打结,然后它就变成新新的肚脐眼儿啦!”

小点评:

这样的回答,语言生动有趣、形象易懂。不仅解除了孩子的疑惑,增长了孩子的见识,而且,孩子知道妈妈把自己的营养送给了他,然后他才不会饿肚子,才会长大,他会更加爱自己的妈妈,同时也能更充分地感受妈妈的爱。这样的回答,加强了孩子与母亲的联系,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

“小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不用吃饭的。”

这样的回答看似正确,实际上是错漏百出。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经常对孩子说:“小孩子要按时吃饭,不挑食,才会长高长大呀!”

“妈妈吃饭的时候,肚子里的小宝宝就吃妈妈吃进去的东西。”

这样的答案很消极。在这种回答方式中,母亲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好像对自己肚子里的宝宝不管不顾。孩子听了这样的回答,也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妈妈的爱。

我待在妈妈肚子里面干吗啊?

乐乐今天上幼儿园回家后,一直在看动画片。两个小时过去了,乐乐的屁股都没挪过地方。

妈妈担心乐乐的眼睛会受到损害,就对乐乐说:“乐乐,不要看动画片了,快来妈妈这儿,妈妈陪乐乐玩积木。”

谁知道乐乐理都不理妈妈,头都没有转一下,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妈妈不放弃。继续对乐乐说:“乐乐,快过来!妈妈要上游乐园玩去了。乐乐要不要跟妈妈一起去呀?”

听说要去游乐园,乐乐马上从椅子上蹦下来:“妈妈我去!妈妈等乐乐,咱们一起去。”

总算让乐乐的眼睛离开电视了。

从游乐园里出来,乐乐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今天在家里的时候,有动画片看。在幼儿园,有小朋友跟我玩。在游乐园我玩了好多玩具。”

“对呀!乐乐一定很开心吧?”妈妈笑眯眯地问。

“可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在干吗呢?”乐乐问。

“这……应该就是在睡觉吧……”妈妈含糊其辞地回答。

孩子的提问具有突发性,经常是玩着玩着就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这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表现。孩子在做游戏时,大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在迅速发展。因此,孩子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孩子大脑思维的反映,父母此时应该给予耐心解答。

经过大量研究科学家发现:婴儿出生后,尤其是成长到一定年龄时,对于自己在母体中的状态是没有记忆的。P5-7

目录

第一章 关注生命起源及过程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在妈妈肚子里怎么吃饭啊?

 我待在妈妈肚子里面干吗啊?

 妈妈的肚子那么小,装得下我吗?

 为什么我叫“乐乐”?

 为什么小孩子是妈妈生的,而不是爸爸生的?

 我是怎么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我长大后会变丑吗?

 我还能变小吗?还能回到妈妈肚子里吗?

 为什么人有时候会生病?

 妈妈会变成老奶奶那样吗?

 什么是死啊?为什么人会死?

 大家都会死吗?死了还会醒过来吗?

 世界上第一个人也有妈妈吗?

第二章 对人体和两性感到好奇

 为什么人会长头发?

 为什么人会做梦?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为什么眼睛能看见东西?

 为什么人一会儿就眨一下眼睛?

 为什么人在哭的时候会流眼泪?

 眼睛用来看东西,那鼻子是用来干吗的?

 为什么人会笑出眼泪来?

 为什么人会流鼻涕?

 为什么爸爸睡觉时会有“呼噜呼噜”的声音?

 为什么人有时候睡觉会流口水?

 为什么人只有一个嘴巴?

 为什么人会有蛀牙?

 爷爷的牙齿怎么能摘掉?

 为什么奶奶的头发是白色的?

 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为什么肚子会咕噜噜地响?

 为什么人会放屁?

 为什么爸爸可以站着小便?

 妈妈怎么没有“小鸡鸡”?

 为什么我和莉莉不可以一起上厕所?

 为什么我不是男孩?

 男孩为什么不能穿裙子?

 爸爸为什么“欺负”妈妈?

第三章 伦理道德初接触

 为什么要说声“谢谢”?

 为什么不能随手扔垃圾?

 为什么上公交车要排队?

 为什么不能让奶奶帮我拿书包?

 为什么大人说话的时候,孩子不能随便插嘴?

 为什么要主动和叔叔阿姨打招呼?

 为什么要去医院看望病人?

 为什么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到?

 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为什么捡到的东西也要还给别人?

 为什么要捐款?

 为什么要把饭吃干净?

 为什么我就可以不用洗碗?难道洗碗就是爸爸妈妈的事吗?

 在幼儿园,我为什么不能光屁屁?

 小强抢了我的玩具,我抢不回来该怎么办?

 我可以亲蒙蒙吗?

 长大了我可以娶妈妈吗?

 为什么爸爸要打我?我也可以打爸爸吗?

 别人打我,我可以还手吗?

 为什么不能和妈妈睡一张床?

 为什么不能跟妈妈一个姓?

 为什么不能骑在爷爷背上?

 为什么要经常去看望爷爷奶奶?

 我的玩具为什么要让方方玩?

 我为什么不能叫她“瘸子”?

 不好好学习,是不是以后一定去当农民?

 为什么要关门?

 为什么不能吃陌生人的糖?

第四章 学习与交友的困惑

 我能不能不去幼儿园?

 为什么要我写作业?

 为什么要我学下棋?

 我不喜欢数学老师,我能不能不听他的课?

 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为什么老师要批评我?

 为什么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老师和妈妈比,谁比较厉害?

 我的好朋友没做作业,作为小组长,我要记他的名字吗?”

 我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只跟铮铮玩可以吗?

 怎么样才能让轩轩喜欢我?

第五章 观察动物世界

 狗为什么爱啃骨头?

 猪为什么爱睡懒觉?

 猫为什么爱捉老鼠?

 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

 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

 蛇没有脚为什么还走得那么快?

 孔雀为什么要开屏?

 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大熊猫为什么那么珍贵?

 蚂蚁扛着东西去哪里了?

 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掉了还会动?

 鸟儿在电线上睡觉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鹦鹉为什么能说话?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苍蝇待在脏地方为什么不会生病?

 鱼为什么要在水里游?

 恐龙的祖先是谁?

 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了?

第六章 探寻植物的秘密

 为什么要给树和花浇水?

 为什么要在马路两边种那么多树?

 为什么农民伯伯要把地里的草锄掉?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成黄色?

 为什么向日葵跟着太阳转?

 为什么含羞草的叶子会卷起来?

 为什么有的花有香味?

 为什么牵牛花会爬竿?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出那么多刺?

 为什么不能天天给仙人掌浇水?

 为什么藕里有许多小孔?

 为什么花生埋在土里面?

 为什么水果有酸有甜?

第七章 思考神秘的大自然

 为什么会有风?

 为什么会下雨?

 为什么会打雷打闪?

 雾是怎么回事?

 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

 月亮上能住人吗?

 为什么会有瀑布?

 为什么会有沙漠?

第八章 学习生活中的小币斗学

 为什么发霉的食物不能吃?

 为什么不能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

 为什么要把指甲剪掉?

 饺子煮熟了为什么会漂起来?

 煮过的牛奶表面为什么有一层皮?

 饭后为什么不能做剧烈运动?

 为什么要刷牙?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参考文献

序言

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儿童在6岁之前,称为儿童早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一生中的各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性格特点等,在这个关键时期已经发展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能力因素,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搞得好,那就等于为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搞好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比孩子上学以后再着急上火要更好、更有效!

孩子在这个时期是否喜欢向父母提问?是否孩子的提问显得逻辑错乱,令父母哭笑不得?

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开始思考。孩子只有具有一定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直至向父母提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信任的教师。孩子遇到迷惑;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甚至在孩子看来,父母就是无所不能的教师。

当孩子刚开始提出问题时,父母要加以鼓励,对孩子的问题表示赞赏,然后再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时的父母在孩子看来就是“超人”。

但需要提醒父母的是,父母不可能一直当孩子的“超人”。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是父母的最终目的。教育家叶圣陶就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扶是为了放。父母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实现从扶到放。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正因为孩子的心灵纯净,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父母要懂得抓住这一时机,既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凝聚着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父母俯下身来,给孩子以耐心解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因此,让我们做一个让孩子问不倒的父母,用科学的知识、恰当的方法、温和的态度、人生的智慧回答孩子的问题,从而为孩子的成长点亮一盏盏心灵的明灯。

作者

2012年1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胡丽英所著的《做孩子问不倒的父母》讲述了孩童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善于解答孩子的疑惑,做孩子问不倒的父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与投资。《做孩子问不倒的父母》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用孩子的视角结构布局,以生命的起源、人体的探究、伦理道德的接触、学习交友的常识、动植物世界的奥秘、大自然的思考以及生活中的小科学八大方面为着眼点,深入细致地为父母解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让每一位孩子的父母做一个知识最渊博、教子最优秀的父母,为孩子有一个优秀完美的人生奠定扎实深厚的基础。

编辑推荐

胡丽英所著的《做孩子问不倒的父母》告诉家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孩子生来就是发现问题的天才,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开发孩子的心智和潜能,为孩子的成长和人生之路点亮一盏智慧的心灯。在孩子的眼睛里,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脑子里也总会时不时地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善于解答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能开启孩子的心智,而且能增加孩子在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养分,它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必修课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孩子问不倒的父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丽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9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