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诸神的战争/丹尼肯神秘文化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埃里希·冯·丹尼肯,当今世界超级畅销书作家、有32部作品问世,被翻译成35种语言,累计在全球售出63000000册,作品常年位列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40个国家的畅销书榜。

欧洲最负盛名的神秘文化研究者、外太空研究的世界权威、NBC、ABC、BBC文献片和纪录片王牌制片人。

他是世界未解之谜的绝对权威,创立并不断完善“古代宇航员”理论。

他的作品长期稳坐“不解之谜”、“自然科学”、“心灵”、“宇宙”等分类榜单,雄踞“神秘学”和“不明飞行物”类图书榜榜首。

《诸神的战争》是“丹尼肯神秘文化系列丛书”之一,详细介绍了几段奇特的考古旅程。

内容推荐

《诸神的战争》详细介绍了几段奇特的考古旅程。从厄瓜多尔地下洞穴到梵蒂冈的藏金,从神秘的南蛮群岛到印第安部落,作者埃里希·冯·丹尼肯通过遍访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借助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深入比对考古、神学、物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医学、神经学、化学、冶金学、地质学、星相学等各领域的世界权威学者观点,以及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奇怪符号抽丝剥茧的分析推敲,旨在佐证一个震惊宗教界以及科学界的“古代宇肮员”理论,即外星生物与史前宇航员曾造访过地球,并和人类的祖先有过亲密接触,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所行具有的面貌和特征并不完全是人类社会独立发展的结果。观点大胆奇特,论据充分详实,同时更是对我们固有思维的一次震撼和改造!

作者通过大量实地考证,展开丰富的想像力,逼真解读了人类外星文明和宇宙起源过程。《诸神的战争》中首次独家披露了60余幅珍贵考古图片,使读者得到一把开启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会把读者带八心驰神往的远古时代和谜团重重的地方,从中了解许多宇宙演进、文化历史背后的真相。

目录

第一章 上帝的金子

第二章 诸神之战

第三章 中国也有上帝到过的足迹

第四章 特门岛——被称作南蛮岛的岛屿

第五章 印第安人的旅途

第六章 原始时代的外科手术

第七章 宇宙生命的起源

试读章节

我们都知道,蛇和龙几乎存在于所有创世纪的神话中。对此自然科学家萨格纳·伯莱德特女士在她的作品《创世纪的不解之谜》中提出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在所有古老民族的神话和传说中,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德国、玛雅文化等。”

她的回答是,龙与蛇肯定和万物、宇宙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罗伯特·卡洛斯在他的作品《世界的主宰者》中证明,所有古老文字中都存在这种闪闪发光的蛇,它可以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腓尼基人和埃及人把蛇和龙当做神来崇拜。蛇是火的象征,可以为他们带来生命的气息。卡洛斯引用了一段古老传说中的话:“最神圣的天神是长着雀鹰头的蛇,当它张开眼睛的时候,整个地球就充满了光明;当它闭上眼睛的时候,地球就陷人了黑暗。”

这段传说的记载者是山库尼亚东,他生活在公元1250年的贝鲁特,记载了大量的腓尼基人的神话和传说。下面是卡洛斯摘自其中的一段:

“神蛇飞行的速度非常快,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超越它。它有时会盘旋上升,周围升腾起大量的烟雾……它的力量威猛无穷……它的光辉可以照亮一切……”

这些描写怎么也不像是我们通常看到的爬行在地面上的这种生物。

为什么在所有创世纪的神话中几乎都有蛇的身影呢?

后来我响应科学家的呼吁,以我们祖先当时的理解力来看待这些事情,从一些简单心理层面来分析:

当我们的祖先看到一只巨大的鸟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的描绘下来,这个鸟的概念就存在于他们贫瘠的词汇中了。当他们再次看到天空中从没见过的东西时,他们就会用曾经出现过的词汇来形容它了。也许曾经有宇航员登陆到地球上,有人在飞船登陆时被它炽热的尾气扫到,或者被火箭射到。但是目击者没有贴切的语言来形容它,这个未知的会发光的可怕东西会冒着烟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着陆或者起飞。他们就用自己熟悉的词汇来描述他们所看见的龙、“巨大的会发光的鸟”或者“有羽毛的会喷火的蛇”等等。幸存下来的目击者被这个形象所震惊,于是向他的儿子、孙子讲述他所看到的东西,千百年后就慢慢形成了可怕的龙或蛇的形象。在流传的过程中免不了有增添的东西,于是最初的形象会慢慢失真,一会儿是喷火的龙,一会儿又变成了会飞的蛇,它们就这样占据了神话的主要位置。

在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地道中有大量的珍宝,其中也有很多蛇的形象,包括金字塔上也有尾巴喷火的飞蛇,君主雕像的头上也盘踞着蛇。这儿的蛇并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盘卧在草里或者在泥浆中爬行的普通的蛇,而是类似“龙”的神物。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认为龙或者蛇是宇宙符号的象征。

对此考古学家的看法是什么呢?

他们认为对古人来说蛇是长生不死的象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看到过蛇蜕皮,之后有一条“新”的蛇从中钻出来。但是我们的祖先没有看到那条蛇最终还是死了的。

蛇是机智和敏捷的象征,难道古人就没有发现其他鸟类或者昆虫中有更好的典范吗?蛇只是一种爬行在地面上的卑微的动物而已。

此外,蛇还是繁殖力强的象征,因此原始人类对蛇有着深深的恐惧感,并对它顶礼膜拜!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也拥有强盛的繁殖力,繁衍出很多的子孙后代。

当时居住在森林里的原始人很怕蛇,并把它当做神灵。其他动物比如狮子、熊、豹等也很危险,但蛇只攻击把它们当做猎物的动物,它们并不主动攻击人。  在德国北部,早期人们还认为蛇是灾难的使者,他们把蛇拟人化,认为它是危险和有害的力量的象征,应该绕着避开。

对此早期历史中的记载有:

——蛇(和龙)和人类的创造有关;

——蛇(和龙)和星星之间有一些联系;

——蛇会飞;

——蛇是一种邪恶的生物。

至今考古学和人种学的文献中还缺少关于神话和传说中有关蛇的起源的研究。今后也许这一空缺会慢慢补齐。我很乐意为此出一份力。

克洛斯皮把那些金板按题材分类堆放,比如描绘金字塔的放到一起。我看过其中四十多幅金板,并在本书中提到过一些。所有描绘金字塔的图画都有以下四个共性:

—金字塔的上面总是画着不止一个太阳;

—金字塔旁边或者顶部总是有飞翔的蛇;

——金字塔的旁边总是刻着不同的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字塔周围总是刻着很多相同大小的同心圆,我数了一下,最少有9个,最多有78个同心圆。

这个同心圆的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圆点,这样的同心圆我们不止在厄瓜多尔遇到过,还在其他很多史前洞穴的绘画和浮雕中看到过。人们认为这个中间画着点的圆是太阳的象征。但我对此有所怀疑。太阳总是有固定的位置,而且只有一个太阳,可是金字塔旁边却总是画着不止一个。如果这不是太阳的话,那人们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这些圆到底在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是在记录登陆到地球上的宇航员的数量吗?还是埋藏在金字塔里的陌生的“神”的数量?或者他们是在描述所看到的爆炸的顺序?我认为这些圆是在单纯的列举一些东西。当然我的这种想法没有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洞穴绘画中得到那么清楚的证明:圣像头上的光芒代表着太阳,但他的身体旁边还画着62个小圆。那些难道是小太阳吗?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人给出了解答,但每个回答在我看来都不是那么完美无缺,这些小圆如果真的也是太阳的象征,那我们的祖先到底在向我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P25-28

序言

千百年来,人类远古时代遍布世界各大洲的种种谜案一直困扰着现代人,尽管今天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人类的想象力也足够丰富,但是用现代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拥有全球化视野的现代人,仍然无法解开数千年前先人留下来的历史和文化谜团。事实上,我们越是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越是把遍布全球的各个文明遗迹联系起来去审视,越是发现其非人类所能为,远隔万里的不同文明之间有一种无法解释的相似性。难道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才孕育出了智慧生命?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我们的外星智能生命是否曾经光顾过地球?他们是否传授给了人类什么,并成为人类最初的“神”?这些问题时时刻刻在人类的大脑中萦绕,人类从来没有停下去解开这些看似永远无法解开谜团的脚步。人类在追忆自己过去的热忱中包含着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埃里希·冯·丹尼肯,欧洲最负盛名的古代文明研究者,外太空智能生命探索世界权威,NBC、ABC、BBC文献片和纪录片王牌制片人。他对于外星人曾在远古时代光临过地球的理论深信不疑。近半个世纪以来,丹尼肯为了证实这个理论每年行程10万英里,奔走于世界最偏远的角落,不断搜集材料、调查考证、对比研究。关于有没有外星人这个问题,丹尼肯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答案。丹尼肯大学研究的是古代文献和神话注释,自从接触了现代科学以后,事情发生了改变。丹尼肯开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读古代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科学文化考古发现进入了他的研究视野,问题由猜测和假说阶段进入到了实证和归纳阶段。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外星人和外星文明的有无问题,而是外星人和外星文明到底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最初发展以及未来走向的。我们深信,读者对于丹尼肯先生所搜集到的这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考古实物照片,一定会惊叹不已的:我们到底是古猿的后裔,还是外星人的后代?如果真是外星人的后代,那么地球不过是我们的中转站,未来我们将走向何方?

毋庸置疑,埃里希·冯·丹尼肯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非小说类作家,迄今共有32部作品问世,这些书堪称是地球文明之谜探索的必读书。32本书累计在全球销售63,000,000册,被翻译成了35种语言。这些书中有许多一经出版就被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从1968年他的第一部德文作品《回忆未来》(英文版译为《众神的战车》)问世以来,他的作品就牢牢地占据着包括美国、德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畅销书榜,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畅销书作家之一。例如:1969年,美国电视专题片《寻找古代宇航员》就是根据丹尼肯的作品《众神的战车》制作的;1993年,德国卫星电视1台根据他的《宇宙的踪迹》拍摄了25集电视系列片;1996年,美国ABC/Kar伦电视公司制作了长达一个小时名为《众神的战车——神秘再续》的专题电影,并在全球同步放映。这部电影还在1996年的ABC电视网播放。1996—1997年,ABC/Karle电视公司再度与丹尼肯联手,制作了一部专题电影,在《发现》频道播放。1996年9月26日,德国最大的电视网RTL转播了这部电影,当时仅欧洲就有490万人观看了这部电影。

至今,丹尼肯在全球25个国家巡回演讲3000多场,其中超过500场是在世界各个大学举行的。丹尼肯本人亲手创立了考古、航天及搜寻地外文明研究会,该组织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会员多达1万人,既有各个阶层的普通大众也有专家学者。

面对丹尼肯作品的巨大成功,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丹尼肯本人也在不断地为自己的理论和判断寻找新的考古证据。丹尼肯精通四门语言,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访古探微,尽可能全面准确地用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策划的这套丹尼肯神秘文化系列丛书中的观点仅代表一家之言,可以说有些推测迄今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其中有不少观点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批评。此次我们策划引入这套丛书共26本,意在为读者客观深度、图文并茂地全景展现世界各地神奇的古代文明之谜,从遥远的太平洋小岛到屹立于沙漠中的古埃及金字塔,从密林深处的玛雅文明到英伦三岛的巨石阵,从千佛之国的印度到安第斯山脉下绵延千公里的“阿加尔塔”,从秘鲁纳斯卡巨画到“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面对难以解释的令人惊叹的古代文明,丹尼肯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态度既非常大胆,又极其可贵。在众多关于古代文明之谜奇思妙想般的假说中,丹尼肯的研究无疑是最大胆、最系统、最有影响力的。无论他的观点正确与否,对于开拓人们的思维,打开人们的眼界,启发人们的灵感,都功不可没。“我们并不孤单”,丹尼肯的书鼓舞了一代代的人去大胆探索浩瀚宇宙的奥秘,了解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从丹尼肯的这套全集中,读者一定会了解到系统而丰富的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神话学知识。书中所记载的奇异而多样的人类史前历史和民族文化成果也一定会引发读者巨大的阅读兴趣。

经丹尼肯先生的亲自授权,我们策划了这套丹尼肯神秘文化系列丛书,旨在开拓读者的视野,启发读者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鼓舞读者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加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增强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

书评(媒体评论)

不可否认,丹尼肯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幽默大师,也是一个敢于对传统科学和权威提出质疑的勇士。

《世界报》(周日版)

拥有超凡精神和渊博学识的丹尼肯将他的观点娓娓道来,即使那些最坚定的怀疑论者也深深为之折服。

《世界报》

但凡看过埃里希·冯·丹尼肯作品的人,都会熟知他的理论。他不但用他的理论向我们证明他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幻想家,最重要的是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真应感谢这个带领我们走进神秘世界的大人物。

《新威斯特法伦报》

这种富有想象力的冒险对我们这个因过于现实而失去自我的时代来说。是多么地令人向往啊,同时这也是一本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很高的书。

《斯图加特新闻报》

在当今众多味如嚼蜡的图书作品中,埃里希·冯·丹尼肯是最后一个能将艺术和历史讲述得如此栩栩如生的人。

德国《明星》杂志

这本书让人爱不释手,跟随丹尼肯的叙述,人们不知不觉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基尔新闻报》

丹尼肯唤起了人类对远古的追忆。

《苏黎世日报》

凭着令人钦佩的勇气,这个畅销书作家非常勇敢地与那些科学家们辩论“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星期日图片报》

今天,埃里希·冯·丹尼肯已经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风格充满激情又不乏幽默,语言通俗易懂,充满神秘的异族风情,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古老、遥远国家和地区的描述更是精彩绝伦、惟妙惟肖。他的作品大大地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瓦利赛尔信使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依据古老的传说和传统故事对未来作出了大胆假设,这些结论让很多科学家大为震惊。虽然这本书充满悬念和幻想的情节,却不属于子虚乌有的科幻小说。

《地方志》杂志

事实上,丹尼肯是一个能将故事讲得非常生动的人,我们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的乐趣。

《西南周报》

丹尼肯的主张是那么有独创性,至今还无人可以超过他。

《明斯特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的书堪称一部扣人心弦的传奇,读者甚至会感觉自己在看一部侦探小说。

法国航空《太太》杂志

丹尼肯将圣经注解、科幻小说、史诗和在世界各地搜寻到的古老传说融为一体,于他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成斯特法伦邮报》

丹尼肯的书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他特有的作风:真诚、律己。

《伯恩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的作品总是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他并不是纯粹地宣布所谓新的真理,而是一再对自己提出问题,最大程度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引观众的兴趣,并试图从逻辑上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骄傲自大地宣传他的新救赎学说。丹尼肯先生的幽默风趣和探秘访古的实证精神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巴登报》

毫无疑问,丹尼肯的新构思总能征服读者。

《世界报》

他直指科学领域的教条问题,深入研究了以往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解释,无论这些解释是出自《圣经》、 《古兰经》,还是梵文经典……总的来说,丹尼肯总会给我们带来非常生动有趣的书,读者可尽情享受其中的阅读乐趣。

《图书世界》

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丹尼肯是多么善于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在书中,丹尼肯所提到的那些经典的神话形象,如半人马、飞马、美人鱼或长着动物脑袋的人,都被解释为外星基因工程的产物。这提供了很多可供讨论的素材,会让那些对糟糕的电视节目感到厌烦的人感觉新奇而刺激。

《柏林画报》

他(丹尼肯)的观点可以让我们对人类的历史和进化做出一些有趣的猜测。

《南方信使报》

很多外表严肃的科学家都嘲笑他的作品。但对那些真正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来说,丹尼肯创造了一种新的世界观。

《瓦利赛尔信使报》

关于外星人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埃里希·冯·丹尼肯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思维,在关于过去和起源问题上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视角。

《托根堡新闻报》

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洲和北美,有一种新的病毒——“丹尼肯病毒”,爆发了。

《远眺》

虽然丹尼肯对人们心目中严肃的神的形象和概念提出了挑衅,然而神却恩赐给了他常人没有的天赋。

《茨维考日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所建构的外星人世界令人着迷,而他作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地球人,也同样令人着迷。

《卢塞恩报》

人们喜欢倾听他的演讲,因为他是个思维敏捷的演说家,从不搬弄别人的笑话。最为听众所喜爱的,是他应答考古学家和其他所谓的科学家提出难题时的妙语连珠。

《巴斯勒报》

对我来说,丹尼肯就是宇宙研究问题上的雅克一伊夫·库斯托。

《瑞士画报》

无论你是丹尼肯理论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会不自觉地被他吸引,期待与他就人类存在的意义和起源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比勒尔日报》

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如此喜爱他?答案是他的说服力、他的神韵和他的感染力。埃里希·冯·丹尼肯简直可与电影导演大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相媲美了。

《瓦利赛尔信使报》

很多读者追随他很多年,对他的书爱不释手。

《图尔高日报》

他是一个思维敏捷的演说家,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会聚集一批对他倾心仰慕的听众。

《图尔高日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不仅是“外星事务专家”,也是全球最成功的畅销书作家。

《温特图尔信使报》

他称自己是个幻想家,非常厌恶一成不变的事物。他可以脱稿演讲三个小时之久,他那些精彩绝伦的话语让听众们无比兴奋。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瑞士人民的关注。

《苏黎世每日新闻报》

丹尼肯既具有企业家的实干精神,也拥有思想家的大胆无畏。

《钱》

埃里希·冯·丹尼肯——一个具有高度极化效应的名字。

《旅游杂志》

他用娴熟的修辞、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各地的听众引领到洪荒的远古时代,解读一个又一个奥秘。

《人民之声》

丹尼肯的想法受到了有名望的科学界人士的推崇和美国国家宇舷局的关注。

《托根堡新闻报》

冯·丹尼肯曾经被当做骗子和冒充内行的人而备受谩骂,但他的书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捧,他也成为了那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泰晤士报》

丹尼肯是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家,他用他的理论提出疑问、挑战传统,借此激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每日新闻报》

毫无疑问,埃里希·冯·丹尼肯让读者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也促使科学界对那些问题重新考虑。

《卢森堡信报》

“世界之谜”这个主题可以与埃里希·冯·丹尼肯这个人划上等号。

《酒店评论》

丹尼肯是一个对所有外星生物,以及那些难以解释的神秘事件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同时也是收获者。

《星期天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需要的不是奖项,他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自我肯定,以及全世界几百万读者的肯定。

《普罗报》

《明镜》周刊曾评论道,冯·丹尼肯为我们再次展示出了远古时代的一种秩序。在我们这个因科学而变得不再可靠的时代,人们越发对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秩序深深着迷。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丹尼肯的书能如此受到推崇的原因吧。

《小联盟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是勇敢地探索地外文明和远古文明行列中最伟大的先知。

《布里格报》

30年来,他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他的观点让科学家们惶恐不安,因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总是无人能够解答。

《信使报》

他为人机敏,充满智慧,既是一位意志坚定的探索家,也是一位大胆的实践家。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那些不同寻常的想法——这些都是他的同行们梦寐以求的。

《臭虫》(Cimex)

他想证明,早在很久之前,外星人就曾乘坐宇宙飞船在地球上登陆了。为此,这50年来,他默默地探寻于洞穴和金字塔之中,乘坐直升飞机穿越丛林和沙漠。他写成了书,并将其拍成电影,还在大学、会议中心和多功能厅演讲。他以破竹之势迅速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和观众,就像骁勇的战士转瞬之间就攻破了对方的防线一般。

《傀儡》(Durumy)

你无法想象,埃里希·冯·丹尼肯总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让他的读者为他的作品叹服和深思。

《图尔高日报》

他称自己为幻想家,并深以为傲。自从这个瑞士作家于41年前发表了他的第一本畅销书《回忆未来》后,许多人就开始对外星人的存在深信不疑。

《巴蒂赫斯菲尔德报》

埃里希·冯·丹尼肯的假设对社会、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它还有助于解答人类一直以来的困惑——外星智能生物是否存在。对外星智能生物的研究,是一个全人类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俄罗斯地质学家 弗拉基米尔·阿文斯基教授

这种理论将更多的目光吸引到人类史前历史学方面,也引起了我们对其他说明性假设的关注。有了它,我们就掌握了一个特别的工具,这是一根引领我们走出发展迷宫的红线,帮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我们的星球。

——纽约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 路易斯·E·纳维亚博士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过去曾经被外星人访问过,这是完全可能的。

——慕尼黑技术大学教授、空间技术研究员 哈利·O·鲁珀博士

从整个地球史的演变和人类生活史的更替,到有了编年史的时代,外星智能生物在我们星球上出现过的痕迹毋庸置疑。勇于追查这些历史谜题背后的真相、重新研究人类早期历史,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德国地质学家 约翰尼斯·菲巴格博士

诚如埃里希·冯·丹尼肯所分析的那样,古代印度的文字清楚地表明,过去那个毫无生命迹象的灰色地球的确曾被外星人拜访和影响过。

——印度梵文与语言文化学教授 迪利普·库马尔·坎基拉博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诸神的战争/丹尼肯神秘文化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士)埃里希·冯·丹尼肯
译者 杨贵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2748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6-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Erich von Danike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