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让爱成为孩子幸福的杀手/现代家教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抓住最典型的事例,深刻地剖析了父母的言行,帮助父母洞察自己爱的误区,并给他们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推荐一些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够对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帮助,让教育变得越来越轻松,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快乐。

内容推荐

相信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爱成为孩子命运不幸的罪魁祸首,也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有着高老头一样的结局。可是,他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却常常不自觉地陷入爱的误区。父母们要么无限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一味迁就放纵、包庇袒护,过分溺爱孩子;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分苛责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要么替孩子包办一切,违背孩子的意愿,不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所有这些错爱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在孩子身上划下无法磨灭的“伤痕”,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遍体鳞伤”。

所以,我们要向父母们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赶紧走出爱的误区,给孩子健康无毒的爱。鲁迅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道:“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今日的父母也要抵住种种流行的错误教育方式,让爱真正成为孩子快乐幸福的源泉而非杀手。

本书抓住最典型的事例,深刻地剖析了父母的言行,帮助父母洞察自己爱的误区,并给他们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推荐一些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够对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帮助,让教育变得越来越轻松,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快乐。

目录

第一章 别再让错爱毁了孩子的前程

 错爱等于阻碍,让教育偏航

 被溺爱的孩子感受不到幸福

 严爱过度,也是错误

 别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

 爱太多导致孩子“爱无能

 “我都是为你好”,这只是父母的想法

 别再让博士自杀的悲剧重演

第二章 别乱了爱的本质:这样爱,父母就错了

 放纵型溺爱,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敌人

 过度呵护让孩子变得更脆弱

 过高的要求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

 别用无限的满足来补偿孩子的缺陷

 不要放纵孩子的任性

 尽量不要限制和干涉孩子交友

 过度夸奖,对孩子是害

 只重智商,忽视情商

 不懂得因材施教

 只授以鱼,不授以渔

第三章 放手,给孩子自主性:成长从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经历挫折的机会

 不限制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

 孩子多玩一会儿又何妨

 不遏制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喜欢动手创造是好事

 让孩子早早学会生活自理

 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给孩子选择权,提高他的判断力

 给孩子适当的钱,培养他的“财商

 让孩子学会规划人生

第四章 “冷漠”,不给孩子过多关注:适当漠视,也是一种疼爱

 别说受不了孩子的眼泪

 别让唠叨淹没了孩子

 没关系,让孩子吃点苦吧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父母必须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不要跟孩子较劲

 爱孩子也要与孩子保持适当距离

 在孩子的小伤痛上要能置之不理

第五章 特权,对孩子是一种不公平:拔苗,永远不能助长

 自古纨绔少伟男

 未经努力的成功永远酸涩

 父母炫耀特权对孩子贻害不浅

 不要总给孩子别人没有的

 让孩子抛弃身份荣耀感

 给孩子指路,不给孩子铺路

 能帮孩子,也要敢于对他说“不”

第六章 袒护,会让孩子把缺点当优点:孩子的错要让他早点认识到

 袒护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

 不愿让孩子吃亏,以后他吃的亏会更多

 爱撒谎的孩子多因父母的袒护

 别拒绝别人对孩子不好的评价

 老人袒护孩子,怎么办

 父母教育孩子要保持口径一致

 帮助孩子学会道歉和改变

第七章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的爱

 孩子也有自尊心,给孩子留面子

 孩子渴望父母成为平等的朋友

 别用爱换来孩子的逆反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父母要对孩子有信心

 没时间陪孩子,就不能算是爱孩子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秘密

 放下架子,和孩子进行一次真心沟通

 孩子最大的幸福是有一个幸福的家

第八章 向孩子“索爱”:懂得付出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的心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帮助孩子学会感恩

 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分享

 让孩子做一天家长

 父母适当“示弱”是培养爱的小手段

试读章节

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塑造自己,只有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父母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剥夺他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

父母该怎么办

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将自己的位置摆正,父母该是孩子称职的人生顾问和导师,而不是发布命令的司令官。有些父母口头上说“为孩子好”,但实质上,却不了解孩子的真正理想和心理需求。有些父母甚至以为凭自己的“权”和“钱”,就可以为孩子的一生铺平道路。殊不知,孩子未来的蓝图必须靠自己去设计、实施,更要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去实现。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育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父母代替孩子作决定的初衷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快乐,如果孩子的意志始终受父母牵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路线,无疑他们只会感到生活在无形的压抑之中,不但不会感激父母,反而会心生怨恨。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民主的家庭,幼年的富兰克林非常幸运,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尊重他的意愿和想法的母亲。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妈妈只是给富兰克林提些建议。这不仅让富兰克林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且使富兰克林从小就非常有主见。

母亲是这样解释的:“父母们从来不曾试图对他施加影响。来反对他的喜好,或者按父母们的模式规定他的人生道路。”事实上,富兰克林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大的自主权。在5岁的时候,富兰克林忧郁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快乐,因为我并不自由。”母亲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严格了,导致孩子的反抗。于是,她决定多给孩子一些自由。

后来,她对儿子的日常生活不作规定,让富兰克林自由地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富兰克林很高兴,并开始了他的自由生活。结果,富兰克林发现,受人忽视的自由其实一点都不好玩,后来,他又开始让母亲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后,母亲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的:“他对我们置之不理,以此证明他对自由的渴望。那天晚上,他成了一个疲惫不堪的脏小孩,我们也不询问他去了哪里或是干了什么。第二天,他自愿地按平时妈妈安排的日程作息,并且觉得心满意足。”

正是因为母亲尊重富兰克林的意愿和想法,才使这场母子之间的战争没有爆发,这无疑是母亲教育的成功之处。

富兰克林的故事告诉父母们,在帮孩子设定人生方向时,一定要与孩子做充分的沟通,并且一定要避免这样的语气:“你这样不行!”“我说的话没错。你得听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是要与孩子共同商量:“我认为……你觉得呢?”“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因为……”“这件事,父母的意见是……”这种沟通方式能够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把孩子置于平等的地位。

爱太多导致孩子“爱无能”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当一个人在被他人关爱时,能够感受到无限的温暖与快乐;同样,一个人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享受到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然而,你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自私、冷漠的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爱,更不会去爱他人。他们患上了一种病,叫做“爱无能”。P12-13

序言

爱怎么会是孩子幸福的杀手?相信很多父母看到本书的书名时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那么先请父母朋友们回答两个问题:

“你们爱孩子吗?”

相信大家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爱。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恨不得把我全部的爱奉献给孩子,愿意为他牺牲一切。”

“那么你们会爱孩子吗?”

很多父母可能会回答:“爱是一种本能和天性,我们怎么可能不会爱孩子呢?”

诚然,父母爱孩子是发自本能和天性,然而爱孩子还需要一些智慧和科学的方法。如果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那份发自肺腑的爱就有可能变成错爱,成为谋杀孩子一生幸福的毒爱。

有一首古诗将母亲对子女的爱形容得淋漓尽致,“历历沉苍白发母,微微盈火映苍容。初阳半晓干稀煮,入夜残衣密线缝。银发沧桑途路陡,窗寒老落破梁空。为娘受苦无言累,子女得福可念穷。”正如诗中所说,世上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福”,不惜把头发熬白,把辛苦尝遍。不可否认,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然而这份爱有时却给孩子带来了无法逆转的厄运。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杀人犯,小时候偷了东西后妈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夸奖他聪明,并奖给他吃一口奶。当他长大后成了罪犯,在即将走向刑场的时候,他向法官提出了一个请求:他想见他母亲最后一面,法官同意了。于是他的母亲被带到了儿子面前。面对悲痛欲绝的母亲,儿子向母亲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妈,我能不能再吃您最后一口奶?”欲哭无泪的老母默然地点点头。随后是一声惨叫,只见这位母亲的奶头被儿子咬了下来。接着儿子说道:“妈,您为什么不从小好好地教育我,为什么您对我如此溺爱,导致我今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您要对我的死负责!”母亲愕然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欲辩无词。

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就是由于用错爱的乳汁哺育孩子,才导致她的孩子最终成了杀人犯,毁了孩子一生的前程和幸福。

错误的爱不仅会伤害孩子,而且也会毁了父母晚年的幸福生活。巴尔扎克笔下《高老头》中的主人公高老头就是一个典型的溺爱孩子的父亲。他中年丧妻,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他几乎付出了所有的爱和金钱。然而最终,身无分文的高老头却孤孤单单地死在了破烂的阁楼里,他的女儿嫌他穷,始终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

相信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爱成为孩子命运不幸的罪魁祸首,也没有哪个父母愿意有高老头一样的结局。可是,他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却常常不自觉地陷入爱的误区。父母们要么无限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一味迁就放纵、包庇袒护,过分溺爱孩子;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分苛责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要么替孩子包办一切,违背孩子的意愿,不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所有这些错爱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在孩子身上划下无法磨灭的“伤痕”,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遍体鳞伤”。

所以,我们要向父母们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赶紧走出爱的误区,给孩子健康无毒的爱。鲁迅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道:“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今日的父母也要抵住种种流行的错误教育方式,让爱真正成为孩子快乐幸福的源泉而非杀手。

本书抓住最典型的事例,深刻地剖析了父母的言行,帮助父母洞察自己爱的误区,并给他们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推荐一些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够对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帮助,让教育变得越来越轻松,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快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让爱成为孩子幸福的杀手/现代家教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沧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0970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