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洪帮大佬秘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司徒美堂、陈其美、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在青洪帮的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头目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在这两大帮会组织中叱咤风云,而且引领青洪帮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相当厚重的一笔,因此而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人物。本书将尽量依据历史事实,精彩呈现几位青洪帮老大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青洪帮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佬,记录了他们广为流传的成长经历及不为人知的发家秘史,精彩呈现了七位大佬的传奇人生。他们不仅在这两大帮会组织中呼风唤雨,而且引领了青洪帮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相当浓厚的一笔,因此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人物。书中客观地叙述了青帮和洪帮的组织内幕,早期的经济运作原则,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还原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物。

目录

前言

 一、青帮简说

 二、洪门秘录

司徒美堂:海外洪门爱国老大

 一、团结海外洪帮

 二、与国民党斗法

 三、与共产党合作

陈其美:被暗杀的革命青帮老大

 一、革命的青帮老大

 二、首任上海都督

 三、习惯于打打杀杀

 四、暗杀大王被人杀

葛肇煌:广州粤港澳第一帮主

 一、洪门忠义会会长

 二、洪门就系我的本钱

 三、亡命港澳

黄金荣:被吓死的上海青帮老天

 一、巡捕房的总捕头

 二、黑社会的大头目

 三、游刃于各派之间

 四、受惊吓而死

张啸林:被军统处决的杭州帮主

 一、由杭州到上海

 二、与政界的关系

 三、真正的黑社会头目

 四、伪浙江省主席

杜月笙:客死香港的海上闻人

 一、超过黄金荣

 二、与各路权贵的交往

 三、上海的大实业家

 四、坚决不当汉奸

 五、客死香港岛

袁文会:天津青帮老大

 一、天津第一霸

 二、日本人的乏走狗

试读章节

1941年冬,司徒美堂被聘为“华侨参政员”,自美返港,回国参加参政会。然而司徒美堂在香港落入日本特务头子矢崎之手(一说井崎),矢崎威胁利诱,迫使司徒美堂当维持会长,企图利用司徒组织香港帮会,以巩固日寇的占领秩序。司徒当时已经75岁,他拒绝了日寇的要求,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在爱国洪门兄弟帮助下,司徒化装脱险离港,步行300里至东江游击区,经曲江、桂林,平安抵达重庆。

司徒重庆之行,初时颇被蒋介石看重,到访必迎,出则搀扶,送到“第三道门”,据说这在当时是一种“殊荣”。蒋介石叫吴铁城劝诱司徒美堂加入国民党,并以“国府委员”作饵,司徒坚决不受。翌年,司徒经印度飞返美国,蒋介石给以“宣慰美洲华侨”名义,希望他多多努力。司徒分赴南美洲十余国,对抗战作过一些宣传,同时结交了各地的洪门人士,威信也因此更高。

1945年初,司徒等致公堂领导人感到苏军攻势展开,柏林不日可下,祖国抗战形势有巨大发展,抗日胜利局面即将来临,考虑组织“华侨政党”,以便胜利后回国参加政治活动。然而有人提议组党与其另起炉灶,不如将致公堂改堂为党更有群众基础,事半功倍。大家纷纷赞同。是年3月12日,“美洲洪门恳亲会”在美国纽约举行。加拿大、美国、古巴、墨西哥、巴拿马、巴西、秘鲁、牙买加等九国的致公堂组织均派代表出席。

会议决定,洪门致公堂改称为“中国洪门致公党”。(这次美洲致公党,与后来在国内成立的致公党并不是一个组织。)司徒美堂被选为该党全美总部的主席,古巴的朱家兆、加拿大的陈宜显、墨西哥的甄显炽被选为副主席,并设组织、宣传、联络、财务各部。

大会还通过了党纲和《对时局宣言》,表示要“以华侨资本和人力参加复兴中国的建设”。洪门人士主持的报纸——美国《五洲日报》,加拿大《大汉公报》、《洪钟时报》,古巴《开明公报》、《民声日报》,秘鲁《公言报》等,又联合其他爱国华侨报纸,发出《十报宣言》,号召“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还政于民,召开国民代表会议,成立民主政府”。各国致公堂跟着改组为致公党,致公堂的堂员也就成为致公党党员。

然而这一改组对于刷新党务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致公党仍然是一个由致公堂换过招牌的封建帮会组织,致公党会场还是挂着“五祖神位”,点着“长明灯”,挂着洪门旗帜,党内办事人员及其领导人则一仍其旧。某些地方如檀香山、菲律宾、旧金山等重要城市,还保留致公堂名称,没有参加改堂为党的活动。阮本万、李圣策等洪门元老,对此不置可否。

抗战胜利后,司徒美堂、朱家兆等人,过问祖国政治的兴趣很浓,致公党当即作出相应的决议:各地派出代表,由司徒美堂率领回到上海,召开“五洲洪门恳亲大会”。回国之前,分别致电中共、民盟和南京蒋介石,中共和民盟均复电欢迎,唯蒋介石不予答复。1946年4月,司徒美堂(美洲)、朱家兆(古巴)、甄显炽、曹履孚(墨西哥)、朱金石、谢志如(加拿大)、吕超然、杨天孚(美国)、蔡杰则(秘鲁)、吴克泮(巴拿马)等10人,代表各地区的洪门致公党组织从纽约乘坐邮船兴致勃勃地到了上海。

司徒美堂等人从青年到老年,长期以洪门大哥身份生活于美洲的唐人街,很少回国,对国内的爱国革命运动虽然有些间接接触,但对真实情况则相当隔膜;对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洽虽然极为不满,但对蒋介石却抱有幻想。

这班远离祖国的老华侨很天真,以为美洲致公堂过去对辛亥革命有贡献,八年来也为祖国抗日出钱出力,特别为蒋政权募捐卖力,海外归来一定会得到蒋介石的热情招待。但事实却非如此。蒋政权忙于准备内战,四大豪门忙于劫收发财,美国兵则到处横行,国内民不聊生,哀鸿遍地。

1946年6月21日,司徒美堂由吴铁城陪同见到了蒋介石,寒暄一番后,自觉话不投机,一切没有着落。过了两天,司徒美堂到南京梅园新村三十号拜会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在重庆时彼此认识)。7月25日,司徒还出席了中共代表陆定一和上海民主人士马叙伦、黄炎培、陶行知、郭沫若、沙千里、梁漱溟、沈志远、张云山、孙室毅等在来喜饭店举行的欢迎茶会。陶行知早年赴美与司徒美堂建立了友谊,当天早晨,陶即因愤于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而气得脑溢血,急病而死。半天之差,不及在会上相见,使司徒美堂大吃一惊。此后周恩来代表中共又亲到司徒寓所谈过两次话,还邀请他到解放区参观。P9-11

序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从此进入了近代史时期。由于一向松散的民间社会历来就有着结帮成会的传统,因此,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帮会组织。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战争造成的游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民间的帮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和蔓延。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帮会组织已遍及全国,形成了帮会力量在一段时期内大行其道的独特社会现象。

中国近代的帮会组织主要可分为青帮和洪帮两大系统。青帮最早起源于清朝初年从事漕运的水手组织,而洪帮又称洪门,是由明末清初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组织发展而来。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讲究义气,但因其组成成分、组织形式、流传地区、创立宗旨和活动情况不同,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青帮讲求父子辈分,以拜师收徒的方式组成,内部是等级森严的_家长制统治;洪帮则强调兄弟之情,以兄弟结义的方式组成,内部成员平等,皆以兄弟相称。青帮最早是漕运水手的组织,没有反清的意识,宣扬封建迷信和宿命论;洪帮则是为反清而创立的,自清初成立一直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清斗争。青帮初期主要由水手组成;洪帮的主要成分则是破产农民、手工业者,依次存在过的洪帮组织有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等。青帮和洪帮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兴起和发展轨迹,以下分别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一、青帮简说

青帮,又称清帮、安清帮、安清道友,是中国近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关于青帮的起源,民间流传着相当多的版本。清代及民国间的官私史籍都指出,青帮的创立者为翁岩、钱坚、潘清三人。青帮内部有一部秘籍叫做《通漕》,被各地支派以不同的名目刊印流传。《通漕》中有很多关于漕运事务、船只构造、运输规则的记载。其中谈到了关于青帮起源的传说,多为以下两种:

“康熙皇帝又为南漕朝夕踌躇,意将南方诸郡民税漕粮移运北京,以为满蒙禄食。传旨午朝门外张挂皇榜,招募义士,护国匡漕……翁、钱、潘三位老祖揭下皇榜……康熙皇帝旨卞,命三位义士领帮匡漕。潘祖为正统、翁祖为左统、钱祖为右统。三祖受了皇帝圣旨,领运通漕;名为安清帮。”

“雍正四年,船齐下水,开始运粮。翁、钱、潘三祖因人类不齐,殊难约束,经何公(漕督何立帮)奏明,恩准三祖各开山门,广收弟子,支配各船服务。再由徒传徒,人才日众……全帮合力合心,漕运于斯为盛。昔日递运艰难,人畏其险;今则交通便利,人赖以安,故定帮名日安清。”

由此可见,青帮起源于漕运,最早为漕运水手的一种行业性的秘密组织或互助团体。

清朝时期,政府每年从江南富庶地区经运河运送400多万石粮食到北京,以供应皇室官僚及军队所需。为了便于管理,漕船以卫所为单位编为帮,各帮在漕运途中可以互相帮助。漕运本是由隶属于军籍的屯田士兵担负的,但由于路途遥远且危险艰苦,每帮都会雇用一些水手、舵工负责具体驾船。随着屯田士兵越来越松弛懈怠,每帮雇用的水手也越来越多,并逐渐在漕运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水手多是从山东、直隶等省的贫困地区分离出来的破产农民,也包括一些码头苦力和城市中的小手工业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抱团结伙,便产生了帮会组织。

根据《通漕》谱系所记,青帮所尊奉的三祖,即翁岩、钱坚、潘涛三人各领一帮,设立山堂,分别称为翁佑堂、钱保堂、潘安堂。青帮自创立之日起,即广为发展徒众,规模越来越大,由初期的三帮渐渐扩大为七帮、十二帮,徒众也由数千人发展为五六万人,至道光初年已达五六十万人。青帮的三祖之中,潘祖一支为最盛,渐成青帮骨干,因此,后期江湖上所说的“潘门”、“潘家”、“三番”几乎成了青帮的同义语。随着青帮势力的发展壮大,其基本成分也由原来的水手、舵工扩展到运河各闸、坝、码头的水夫、挑夫、纤夫、搬运工人等。青帮主要在运河沿线活动,所以江湖上曾有“青帮一条线,洪帮一大片”之说。各船帮及码头都有大大小小的青帮组织,称为香堂。由于漕运起于富庶的江浙一带,所以在青帮成立之初,要数江浙地区的青帮势力最为庞大。同时,其他地区的青帮也渐次形成,全国共计一百二十八帮半。如此广泛的地域分布对于日后青帮扩大其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帮有着非常严格和秘密的组织。三祖名下的徒众分为不同的支派,徒党按照辈分形成上下尊卑关系。青帮有二十四辈分,“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立、大通无学。”民国以后,帮中人又续添二十四个字,即:“万象依皈、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明乾坤。”在帮中称之为“前二十四代”、“后二十四代”。

各地香堂的堂主(亦称山主)由当地辈分最高的青帮分子担任¨o加入青帮需要由青帮中的人介绍,然后拜某堂堂主为师父,由师父给其排辈。各香堂都设有专门负责各项具体事务的职位。“老大”一人,即堂主,执掌一切军机要务。“老二”两人,掌管粮秣财源。“老三”四人,负责具体行动的执行。“老四”六人,管理全山徒众的劳绩,掌管票布符号等事。“老五”一人,管理全帮徒众的赏罚。考虑到要保证组织的严密性,青帮收徒非常慎重,贯彻“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的原则,且“本帮不许为本帮作引进”。入帮之人要经过详细的审查,“盘问三代无脸面,身家不清休进会”,直到确认其身家清白,入帮动机正确,并非投机取巧之人和有意破坏青帮者,堂主方才批准举行入帮仪式,接纳此人入帮。

为了便于活动,青帮内部联系需要用暗语,另外还有问答见面的暗号,有识别的标志,如徽章、佩戴的饰物等,还有规定的识别动作。青帮中人在任何码头都可以利用暗语、标志找到自己的同党,如此便能在危难之际得到同党的帮助和解救。在茶馆酒楼也可以根据杯盘、碗筷的放置识别是否同为青帮中人,青帮一般会将筷子放在杯子的外侧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此外,青帮内部还通行一套行话,多为漕运术语转化而来。如“空子”原指从京师返南的空船,在帮内则指未入帮的新人。“溜子”原指小巧轻便的小船,在帮内则指负责传达帮主命令,联络各帮关系的通讯人员,或者指离帮独行的帮会中人。“窝子”原指粮船抛锚避风之地,在帮内则指据点、码头及各行的职使,即所谓“船上十三行,各有各窝子”。

青帮中人多信仰罗祖,青帮秘籍《通漕》将罗祖奉为他们的祖师。其实,罗祖是明朝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即墨,名为罗清。他祖辈为军,隶属于密云卫,著有《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邪显正钥匙卷》、《正信除疑自在卷》和《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称为罗祖五部经。实际上,罗祖教的教义与白莲教没有多大差别,可谓是白莲教的变种。罗祖五部经的内容十分系统完整,被许多秘密宗教奉为经典,因此,罗祖教逐渐成为在民间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秘密宗教。青帮将罗祖奉为他们的祖师,主要是为了团结徒众,即借用罗祖的名义加强内部的向心力。青帮并不是一个宗教团体,不能将其看作罗祖教或者白莲教的支派。由于罗教暗含强烈的反抗意识,早在雍正年间清廷就明令禁止水手信仰,以免受其蛊惑。因此,可以说青帮虽受到罗祖教的影响,但与罗祖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青帮的发展以道光初年为限经历了非常重大的变化。道光五年之前,青帮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由漕运水手、舵工、码头工人组合起来的,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宿命论和利己主义色彩。青帮内部提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和平处世、忠厚待人”、“救危济急莫辞劳”、“敬的是天地君亲师,求的是福禄寿喜财”。青帮的誓言及戒律中一再强调,“帮规宜守,国法须遵”,“知足免寻烦恼,能忍方是英豪”。他们并不以反清为目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依赖清廷的统治而生活的,是漕运工人的劳动组合。

道光初年,由于黄河决口改道造成高邮至徐州段运河淤没,漕道断绝。为了保证京师重地的粮食供应,清廷试行南漕海运,并逐渐取代了漕运,这使得大批水手、河岸纤夫、搬运工人失业,也促使青帮内部开始发生分化。为生计所迫,冀、鲁、皖、苏地区的一部分青帮成员加入了正蓬勃发展的太平军、湘军及日后的捻军,靠军队发放的军饷为生;一部分流窜于江南江北各州县,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江淮地区的青帮则与当地贩卖私盐的“盐枭”、“青皮”结合起来,“组织团体,密行贩盐,或以偷税为业”。青帮由此便转为与“盐枭”、“青皮”等相勾结的藏污纳垢的黑社会组织。青帮的这一转化严重威胁了清廷的统治,成为清廷打击的对象。因此,青帮与清廷的关系也由依附转化为对立。

转变后的青帮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粮米帮,原来的青帮成员迫于生计加入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同时也发展了一批新的青帮成员。新加入的青帮成员多为来自社会底层的贫苦大众,其成分相较于原来的漕运水手更为复杂。这一方面扩大了青帮在社会底层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容易促成青帮走向盗匪化和流氓化。

清朝晚期,青帮的成员已扩大到整个下层社会,且以破产农民、城市小手工业者与流氓为主。到了民国后,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青帮的成员开始向社会中上层发展,甚至涵盖了社会所有阶层,从过去失业无产者、体力工人、城市流氓等社会下层人员,到工商实业家、文化界人士、军政宪特人员甚至达官显贵等上流社会人员,都有加入青帮者。青帮开始全面渗透进入各个阶层,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洪门秘录

洪门是明清以来中国最重要的帮会,明朝末年,清军南下,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退守福建东南隅,反清复明。鉴于当时文武官员朝秦暮楚,郑成功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九月)创立了金台山明远堂,与诸大臣及大将结义为异姓兄弟,是为洪门开山立堂之原始。

洪门的秘密口号为“明大复心一”,反过来为“一心复大明”。洪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的“洪”。郑成功创立洪门的意义有二:一为复兴明朝;二则尊王攘夷。洪门内部的山主以公、侯、伯、子、男自封,分封兄弟以三十六个部位,称仁义兄弟,维护五常八德。举行隆重仪式时,空着中央,表示不做皇帝,留待朱洪武的子孙。清朝视洪门为大逆不道,一经查出即抄家灭族,呼为红帮土匪。外界不察,都称洪门为“红帮”,实际上中国没有红帮。

洪门是反对清朝统治的组织,因而当时在城市中难以插足,只能于穷乡僻壤占山立寨,招兵买马。洪门的组织是仿效梁山的,但只留三十六天罡,不要七十二地煞。帮中兄弟相称,讲求平等,没有辈份。

洪门开山,立遭清兵剿捕,即进入战争状态,广泛发展势不可能,于是又变相创立白门,以神道设教,引人入彀,如白莲教、红灯照、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天地会皆属之。在封建社会里,这些组织极易发展。

郑成功首开金台山明远堂,与文臣武将结为异姓兄弟,是时拥有土地与人民,实无所谓秘密结社。金台山为郑军驻所,无所谓占山落草。年来郑成功派其盟弟部将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及其军师陈近南进入清占区发展组织。蔡德英发展于区南,是为洪门。陈近南于古北拥戴顾炎武,发展为汉留。二者组织形式大致相似,组织路线却有歧异。兹分别概述于下(摘自部分资料):

郑成功派往内地发展组织的部将盟弟蔡德英等五人,原为洪英旧部。洪英,字启盛,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崇祯魍年进士,参督师史可法幕。扬州沦陷,洪英以事先出城,未罹难,收集史可法旧部,继续奋斗,屡战不利,病殁于三汉河。蔡德英等投依潞王,潞王降清后即往福建归唐王,后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参与金台山会盟。蔡等受郑密令回大陆发展,潜至福建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方智通精武艺,法徒一百二十八人皆彪悍。智通劝蔡等落发为僧,精练武术,待机起义,蔡等遂于此练技结众。郑成功胞侄郑器达随父书丹贾于粤,闻讯携其妻郭秀英及妹郑玉兰、子道德、道芳往投,共同练武。寺僧中有马福仪者,以武功居第七,好色成性,图奸郭秀英及郑玉兰,为众斥逐下山,遂叛盟向清抚告密。清将陈文耀、张近秋率兵三千乘夜袭围,火烧少林寺,僧众百余殉难,只蔡等十余人突围,用袖箭射死马福仪。清兵乘胜紧迫,蔡等十余人复中途溃散,仅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李式开、胡德帝等五人一起逃奔,追者仍不舍,幸遇舟子澍邦恒摆渡过河,又于中途结勇士吴士佑、方惠成、张敬之、杨信佑,林大红共投惠州宝珠寺。寺僧吴天成、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秫永超纳之。清兵追至,众越墙奔乌龙山。史可法部将吴烈之子吴廷赍在山采樵,用樵斧击杀清将陈文耀,蔡等得脱身遁至右寻镇高溪庙。蔡等伤愈以后,刺臂出血,喝血酒,重新盟誓,苒行组织,规划复仇。尊洪英为始祖,郑成功为武文宗,史可法为文宗,是为洪门结社之始。

蔡德英等随后奔江西赣州,遇唐王部将黄昌成及其妻钟文君,同往吊郑君达墓,适郭秀英、郑玉兰、郑道德、郑道芳亦在扫墓,幸得相叙。不意死敌张近秋官鄂,被其探悉,报清督发兵兜缉。郭秀英持剑直扑张近秋,杀清兵无数。清兵暂退后,郭秀英以剑授二子使遁,咱己和郑玉兰投河而死,谢邦恒葬之河畔。蔡等逃至欧家庙,与宝珠寺僧吴大成相遇,谢邦恒、吴廷贲亦到,遂分三队埋伏森林中,狙杀张近秋,合力击退清兵,奔襄阳万云寺。万云寺的主持万之龙,俗名胡得起(洪门称为达宗),为明潞王部将,起义战败逃此。万云龙与汉留在四川雅州开精忠山的白鹤道人陈近南深相结纳,蔡等至,遂共推陈近南主持复明事宜。

白鹤洞为陈近南出家处。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吴廷贲、吴天战、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等自广东来会,吴天佑、方惠成、张敬之、杨信佑、林大江等自福建黄泉村来会,黄昌成与其妻钟文君及周洪英自江西赣州来会,遗臣志士不期而至者千余人。其中有少年朱洪竹者,乃崇祯太子,李妃所出,逃亡在外,闻群贤聚集,特来相聚,众拥立为王。陈近南发号施令,军由襄阳出发,势如破竹,攻抵武昌,为清将于成龙所败。朱洪竹、万云龙俱战殁。陈近南扼守襄阳,伤亡惨重,不得已分散党徒于各省,发展组织,待机再举。

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众重集于广东惠州高溪庙,图大举,未果。陈近南病殁,会务由宝珠寺五僧吴天成等主持。不久吴天成等相继殂谢,仅存头目苏洪光。于是又传神话:谓苏洪光一日病死,群龙无首,势将瓦解;众方惶恐问,苏洪光忽又苏醒,自言渠为崇祯宦官王承恩,随驾缢于煤山,忠魂未散,遇达摩传谕,借尸还阳,偿我复明之愿,继苏洪光未竞事业云云。众遂推苏为主帅,改名天佑洪,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日为兄弟,月为姊妹,改会名为天地会,又名三合会。军名三合军,取天时、地利、人和之义。起兵反清,连战克捷,震荡七省。明总兵周遇吉侄周豪率韩龙、韩虎、李昌国等来会,以史可法侄史鉴明为军师,女侠关玉英为女兵统领。军发襄阳,祭万云龙、郑君达墓,尊朱洪竹为先皇,大举入蜀。清四川总督王春美派心腹符、田二人诈降,天佑洪不察,竞加信任,允其加盟,将符排第四位,四排第七位,任副军师。军抵重庆,与清兵接战,符、田内应,全军大败。天佑洪中流夭负伤,退驻白虎山,幸关玉英擒获田七,剖心以祭先烈。后符四化名邱荣新亦就擒,以一百零八刀剐死。洪门以符、田之讳,四七两排忌男子,而以安插女将。大嫂排金凤,称四姐;姑娘排银凤,称七妹。洪门中百分之二十属女性以此。自此以后很少吸收土大夫加入洪门,并重订会章,定三十六步半官阶及三十六条、二十一则、七十二款、十禁、十刑等规律,防奸至为严格。又定木阳城制度,制一斗,上书木阳二字,开山时,立三十六誓,以打木阳城为最重典礼。

天佑洪因刨剧,将会务军务交苏洪宝、林烈主持,天卒以创伤致死,同门尊为威宗。苏洪宝、林烈领三合军转战数县,复被清兵围困。关玉英驰援得解围,但关玉英亦战死。后王春美改粤督,苏洪宝潜入督署刺杀,苏亦被害,会务仅剩林烈主持。林烈分遣党徒向南洋各埠及内地各省发展秘密组织,或开山据寨,或秘密结社,均自立名称,如九龙山、三点会、三合会、匕首会、双刀会、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等,扩大力量,待机再起。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陈正成在新加坡设立三合会,并分支于厦门,加入者甚众。陈被清兵捕杀,黄威继领其众响应太平天国,占领厦门,自称明军指挥官。刘丽川建小刀会于青浦,亦响应太平天国起义,攻占上海,俱以美、英、法等各帝国主义帮助清廷,为清兵所镇压而败覆。

清光绪初年,孙文(逸仙)在广州学医,遇三合会首领郑士良,取得联系。旋即,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后被推为堂主。陶成章在浙江进行革命,首先联系洪门九龙山。洪门弟兄加入兴中会的有刘传福、萧松山、杨鸿钧、何玉林、刘福家等人,加入光复会的有王金满、王金宝、祝绍康、王金发、吕东什、周华昌、张伯歧等多人。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洪门弟兄俱踊跃参加。辛亥武昌起义,四川、陕西、湖南、浙江均由洪门率先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反清的志愿已达,洪门组织无形涣散,形成江湖流派,以致“大哥吃兄弟,兄弟耍大哥”,没有什么力量。

汉留发展不限于上九流,人品比洪门复杂,相传有惊(相命)、培(草药)、飘(变相行乞人)、猜(赌局)、风(骗局)、火(炼金),爵(卖假官)、耀(骗局)、僧、道、隶、卒、戏、解(卖艺)、幻(神道巫术)、听(音乐)等等。因此汉留发展甚快,组织遍大江南北,弥漫西北西南,直至山海关外东北地区。

清初,陈近南听说吴三桂反清,入川联系义士,于1670年(清康熙九年)在雅州开精忠山,屯聚健儿,以图恢复;后见吴三桂虽叛清但不为明,大失所望,乃养晦待时。不意为烧四牌绰号“弯帽根”叛徒方宾良所出卖,清建昌镇总兵马赓武率兵五百到陈宅围捕,陈近南精武艺,突围逃脱,变服至湖广襄阳白鹤洞出家为僧,从此汉留亦忌四排。凡叛徒俱称“弯帽根”。陈近南在襄阳与洪门会师,转战四川、湖北、广东,情节已详于洪门反清事略。清康熙、乾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响马和保镖大都为洪门汉留支系,如窦尔敦就是一支,与叛徒黄二太、黄天霸父子作生死斗争,其他难以类举,刺死雍正之吕四娘,系浙江缙云人,其父亦系洪门会友。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贵州林怀明开筑青山,其子林涛,英俊义侠,以父故不得聚义,众特设么满半排地位,记名“矮举”。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永宁郭永泰开荩忠山。持有在福建渔人手内寻获的《金台山实录》原本。据传郑成功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病故。子郑经立,奉遗命以《金台山实录》作要件保存。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郑经战败于厦门,次年以忧愤逝世。次子郑克爽嗣位。1683年清兵提督施琅陷台湾,郑克爽将《金台山实录》用铁盒密封沉于海,免为清朝所获。郭永泰于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省族叔于厦门道署,出游憩民家,见其盏米瓮有旧书一本,面署“金台山实录”五字,书面盖有小图章,文日“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知系郑成功遗物,问所由来?据云伊父业渔善泅水,能在水中伏一昼夜,于海底得一铁盒,无法揭视,竭三日之力始将铁盒凿开,内贮金珠数件,小玉印一方,旧书数本,余无他物。因不识字,不识何书。郭永泰以百钱将书购得,并问小玉印何在?云已售与邻某,郭永泰又以白金十两赎回。郑成功系藩,开山令俱王者口吻,郭永泰开山时不敢沿用,托凌桐阶仿原本略加增改,以资实用,名之日“海底”,又名“金不换”。从此组织规模大备,开山立堂者,奉为圭桌。

清代传之嘉庆,盛极而衰,政治日趋腐化,洪门汉留组织日益壮大起来。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福建范松如开了人头山;1818年四川方安澜开了蓬莱山,1819年四川郭禹钦开了华严山,旋起旋仆,未遗实录。迨荩忠山开建后,各省风起云涌,群雄崛起,开山立寨。清道光末叶,洪秀全起义于广西,清廷失去控制力,洪门汉留势力日益蔓延。惜太平军囿于上帝教范围。对洪门不甚支援,以致潜力不能发挥,但荩忠山哥弟已遍布各省,分头反清。1825年(清道光五年)云南胡林章开广金山,其属贵州胡佐臣于1857年(咸丰七年)开金凤山。接着云南胡云于1866年(同治五年)开大兴山。背榜下山的袍哥湖南王森万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开宝云山,江苏李云龙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开东梁山。甘肃扬鸿钧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开会龙山。同年贺桂林开西凉山。广东萧朝举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开福明山。甘肃马海秋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开嘉峪山,山东冯紫电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开蓬瀛山。荩忠山的袍哥在四川开的有:李云龙于1876(光绪二年)开青城山,彭立山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开回迦龙山,同年彭焕如开飞龙山,颜鼎章开大峨山。胡文翰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开九成山,同年张联第开华阳山。李煜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开巍峰山。陈平侯于1901年(光缔二十七年)开蓬莱山。胡朗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开金华山,同年袁朗溪开宝成山。何金梁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开九华山,董伯高于1910年(宣统二年)开西明山,同年黄华成开宝林山。四川各山头因保路案发生,联合改组为兴汉公光复会。荩忠山会友华复如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云南开紫金山。林怀明筑青山的支系,江西刘家鹏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开飞虎山。陕西李明良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开万宝山。山海关萧松山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开宝华山,同年浙江何振瀛开终南山。

清政府对于洪门和汉留开山,是必然要派兵剿办的。开山规模很大,开山盟誓后,就立即起兵作战,上述开山都是一场剧烈战争。孙中山组织兴中会:章炳麟、陶成章组织光复会;黄兴组织华兴会,虽富革命精神,但无群众基础,不得不用洪门汉留人手。洪门汉留弟兄粗人多,组织散漫,缺乏领导力量,因孙黄等倡议反清,于是纷纷投入革命党。川汉路案发生,四川汉留纷纷起义攻击清督赵尔丰。辛亥革命虽以新军为主体,而通信联络、侦谍暗刺、筹款劫杀场等秘密活动及起义时冒险犯难的敢死队,均由洪门会友担任。起义军的四川都督尹昌衡、湖南都督焦达峰、陕西光复军大统领张云山,均为洪门汉留首领。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洪门汉留反清目的已达,活动告一段落。

进入民国时期,各类新、旧军阀为了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纷纷收买青洪帮作为羽翼和爪牙,青洪帮遂由原来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转变为野心家争权夺利的工具。青洪帮内与新旧军阀、党国要人相勾结,外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在民国时期活动相当猖獗。他们从事的尽是黄、赌、黑、毒等黑道行业,垄断鸦片买卖,经营赌场,开设妓院,绑票抢劫,讹诈拐骗,无恶不作。直到全国解放以后,新中国才彻底荡涤了这股罪恶势力,青洪帮的历史始告终结。

在青洪帮的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头目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在这两大帮会组织中叱咤风云,而且引领青洪帮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相当厚重的一笔,因此而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人物。本书将尽量依据历史事实,精彩呈现几位青洪帮老大的传奇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洪帮大佬秘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虎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7138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7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