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格言联璧全集/国学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原文】

古今来许多世家①,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从古至今许多世家的名誉都是靠积德行善而获取的:天地问最高尚的品质还是通过读书取得的。

【注释】

①世家:古代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大官的人家。

【解读】

古往今来的名门望族,之所以能够闻名一世、威震一方,肯定有他们的传家之宝,这个传家之宝,就是“读书积德”。多行善事多积善德,才可以使一个家族繁荣昌盛;要延续家族的美德,必须让子孙读书,修德养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略”,就是鼓励人们多读书,多出去走走,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肩负起传家兴业的家族使命;只有卓尔不群,才能令家业世代兴旺发达。占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孙”的座右铭,今人有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读书的感人事迹。重视子孙德学培养的人家大都为忠厚善良之辈。如果热衷于追求纷繁的权势财利,其家业反而像过眼的烟云、划过天幕的流星,很快就消散了。所以,要重视培养道德品质,奠定孝悌和友爱的根基,多做好事,修炼高尚的人品,才能继承祖先大业;要读书修业,传授圣贤经典,方可青云直上,为子孙打算,才会使子孙终身受益。

【原文】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译文】

勤奋刻苦读书,即使不能够考取功名,毕竟还可以使人的品行高洁优雅,气度不凡;积德行善,并不是期望获得回报,而是能以时时刻刻恬然安静的生活为目标,自然会心安理得,感到满足。

【解读】

有一句名言说:“人从一生下来到死去,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幸福。”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高官福禄,也有闲云野鹤;有金榜题名,也有名落孙山;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和泪水;有欢乐,也有痛苦。人们无论是积德行善。还是修身养性,不能是一味地贪图回报,而是应该出自本心。同样.读书求学也不能只是为了博取功名,而是应该以读书明理为本,尊长爱幼、爱家爱国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验到人生的幸福,自然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原文】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译文】

助人为乐做善事,是人生最愉悦的事;勤奋读书求学问,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是最让人赞赏的事。

【解读】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人人都想平安快乐地度过一生,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快乐?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由此可见,做好事能使人心情舒畅,能使人修德积善,是人人感到快乐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不但会得到对方的深深的感谢,更能使自己心情舒畅,感到十分的快乐,因为“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世上没有比帮助他人所得的快乐更多了。假如只是一味地以求得丰盛的宴席和华美的房屋作为回报,才去施善救困,那与自私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样的道理,勤奋刻苦读书钻研学问,应以提高修养和增长学识为目标,这样才是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有人目光短浅只是看到有些读书人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而纨绔富豪之辈,不学无术却反而纸醉金迷,多有行为不轨。于是就认为圣贤迂腐,读书无用。越没有文化,见识越浅薄,越不了解读圣贤经典著作的重要,不知道子孙后代都不读书,就会不懂得孝敬长辈,不懂得提高自身修养,不懂得教育子孙后代。代代相传,后世的人就会越来越没修养学识,越来越没有独善其身的品质,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之中,家族又怎么会繁荣强盛呢?所以,我们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读书,让子孙后代都成为知书达理有用的人!

【原文】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

擅一艺①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

尽五伦②本分,共成名教③中人。

【译文_】

诸位到学院来做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求取学问,学习写文章吗7如果只会做学问或写文章的一些雕虫小技,就可以算作是真正的读书人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我在此所求的是懂得宽恕,不过是学一学为子为臣为弟为友之道,好尽一尽做人的本分,和大家一起成为恪守礼教的正人君子。

【解读】

范仲淹执掌应天书院时,他的教书育人的思想总的要求是“以天下为己任”。他在应天书院掌教期间,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书育人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教育这条战线上,他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行业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巩固封建制度和繁荣昌盛封建文化服务的。他的教育理论很明确,就是为封建社会“长养人才,材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而王室安。斯名著之效矣”。他认为“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意思是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王室的安危。至于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要能“服礼乐之文,游名教之地,精治人之术,蕴致君之方。然后命之以官,授之以政”使他们具有一种本领,“列于朝,则有制礼作乐之盛;布于外,则有遗风易俗之善”。只有培养这样的人才,“国家以之富盛,基业由是绵昌”。由此可见上学读书,不是仅仅为了求学问写文章,更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才德,使自己拥有为人处世的能力,大的方面说来报国,小的方面来说来爱家。广州香山书院有一楹联。刘直斋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若夫少时无所持养,不为事亲从兄之事,不闻礼义廉耻之说,但为无根浮伪之文。骤登青云之路,其不蔑弃君亲、草菅人命者,鲜矣。”强调读书求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不但要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上有一技之长,还要尽量拓展自己的学问广度和深度。在五伦之上,不但要遵循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因为五伦而束缚了自己手脚。从一个人的才能(六艺)和为人(五伦)来看,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先看他的处世为人,再看他的技能才学。P2-5

目录

前言

学问类

存养类

持躬类

摄生(附)

敦品类

处事类

接物类

齐家类

从政类

惠吉类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日“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内容推荐

《格言联璧》是金缨所编的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是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格言联璧》曾被其跋者称为“本世事为学问”。意思是说此书是从社会生活的实践入手,从人情世故中探索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本书的这一特色,对于人们入世、出世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实用性很强。语言准确朴实,含义明晰深沉,极少用典,可称为雅俗共赏的醒世恒言,令人回味无穷。

编辑推荐

《格言联璧全集》是金缨所编的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全书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处世、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学问、存养、敦品、处事、接物等十篇,条分缕晰,情给理明。该书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对于青少年修身养性、处事做人、治家从政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读者也可从中可学到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格言联璧全集/国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金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9640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36.3
丛书名
印张 1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