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沐霖改编的《芦笙恋歌》是“红色”系列图书之一,旨在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高蹈的信仰,坚持理念和抱负,固守华夏文明的精髓和根本,维护我们精神的纯洁性,通过隐喻的方式抵达幸福的当下,通过灵魂的符号彰显情感的光芒。
黑白或彩色胶片构成的年代渐行渐远。电影中的故事之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透过胶片,我们看到美与苦难一起被煅造,也由此使我们获得看清自己、回顾历史的教益的力量。历史由人创造,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以其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是非爱憎等塑造着后人。
图书 | 芦笙恋歌/红色经典电影阅读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沐霖改编的《芦笙恋歌》是“红色”系列图书之一,旨在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高蹈的信仰,坚持理念和抱负,固守华夏文明的精髓和根本,维护我们精神的纯洁性,通过隐喻的方式抵达幸福的当下,通过灵魂的符号彰显情感的光芒。 黑白或彩色胶片构成的年代渐行渐远。电影中的故事之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透过胶片,我们看到美与苦难一起被煅造,也由此使我们获得看清自己、回顾历史的教益的力量。历史由人创造,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以其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是非爱憎等塑造着后人。 内容推荐 《芦笙恋歌》是“红色经典电影阅读”系列之一,由张沐霖编著。 《芦笙恋歌》讲述了: 在我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拉祜族。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拉祜族人民奸淫烧杀、蛮横掠夺,无所不为。拉祜族人民尽管生活在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但是他们的纯洁心性以及对抗精神却并未被压制。1947年8月15日,拉祜族人民根据传统的习俗,穿着美丽的衣服,载歌载舞地欢度节日。年轻的猎手扎妥在这天晚上向他爱慕着的姑娘娜娃表示了爱意,他们沉醉在甜蜜的初恋中…… 目录 1.林中暗箭 2.悲情往事 3.扎妥扬名 4.情投意合 5.英雄虎胆 6.情定终身 7.匪兵攻寨 8.兵败隐退 9.背井离乡 10.智脱魔爪 11.扎妥中计 12.悲痛欲绝 13.人熊情深 14.救熊被缚 15.密林寻踪 16.情人相聚 电影背后的故事 试读章节 本故事发生在建国初期云南境内的拉祜族地区。拉祜族是中国伟大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拉祜族人生活在澜沧江两岸,一年四季过着刀耕火种、山林狩猎的生活,大山和森林是他们生存的家园,给予他们以生活的保障,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刚强与威武。这是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稀稀拉拉的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照射进茂密、浓郁的老林,高大的树木更加显得挺拔。地上的杂草和枯枝都湿漉漉的,就连空气中的湿气也透着清新。林间不时有各种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响起,可惜老林太深太密了,看不到鸟儿的身影。幽静的老林在弥漫的晨雾和斑驳的阳光中越发显得朦胧,远处的景物看上去也是模模糊糊的。就在这个时候,远处好像传来了走路的声音……随着一阵由远及近的嘈杂声,隐约间,老林深处出现了一队缓缓移动的行人。 这是一支由解放军和勘察人员组成的勘察队,他们是来老林中寻找矿苗的。建国初期,人民饥寒交迫,国家资源匮乏,此时,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老林中杂草丛生、枯枝遍地,稍不留神就会被绊倒。队伍走得并不快,走在队伍前头的是一个戴着拉祜族帽子的花白胡子老头,他一面用健壮有力的胳膊挥舞着手中的砍刀将挡在路上的杂草、树枝等清理掉,一面领着众人前进。这个人就是阿七大爹,他是拉祜族人,祖祖辈辈靠打猎为生。别看他胡子花白,一把年纪,但他身体硬朗,身手敏捷,更是拉祜有名的老猎手。跟在阿七大爹后边的有勘察队的解放军王排长、勘察队的刘队长以及其他队员和战士。战士们边走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还时不时地摘下帽子擦把汗,勘察人员更是不失时机地捡起地上的石块,掏出放大镜仔细端详、研究一番,不放过一丝发现矿苗的机会。 随着太阳的逐渐升起,雾气也开始变淡了。队伍沿着阿七大爹手中的砍刀“开辟”的道路,在老林中蜿蜒地前进着。大家不时地伸伸腰,抬头望望四周。队伍在有条不紊地移动着,可能是背包中的东西太重了,也可能是连日来不停的奔走太劳累了,走在队伍最后面的、一个年岁较大、头顶礼帽戴眼镜的科学工作者显得略有些疲惫,步伐不那么矫健了。这时走在他前边的一个解放军战士转回身来说:“我来给你拿吧!”说着就从老者背上往下摘背包。“我拿吧,我背得动。”老者说道,正在两人争持声中,就听“嗖”的一声,一道白光从草丛中闪出,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听战士“啊”的一声捂住了左臂。原来草丛中闪、出的白光是一支射出的箭,射中了战士,战士又惊又疼,急速地将箭拔了出来,并朝老者喊道:“快躲开!” 老者慌恐地向走在前边的队伍喊道:“快来人啊……快点儿来人啊!”听到老者的喊声,大家迅速跑了过来。大家看着神情紧张的老者和战士左胳膊上的伤口,急忙问道:“怎么回事呀?”“出什么事儿啦?”老者指着草丛说:“从那边儿射过来一支箭,把我们战士的胳膊射伤了。”“跟我来!”二班长边说边带领大家匆忙朝着老者所指的方向跑去。这时,走在队伍前边的阿七大爹和王排长听到老者的喊声也赶过来了。“怎么回事儿?”王排长看着受伤的战士和焦躁的老者急切地问道。老者忙把扔在地上的箭拾起来递给王排长说:“特务射来一支箭。”王排长接过箭刚要细看,就被阿七大爹从手上把箭抢了过来。“哦,给我看看。”阿七大爹拿着箭横竖左右仔细端详了一番,充满疑惑地说,“奇怪!怎么这支箭有点儿像我们拉祜人做的。” 刘队长将箭从阿七大爹手里接过来,仔细研究起来。先是看了看箭头,箭头不是很锋利,好像是在石头上磨出来的,而不是用刀削出来的。然后看了看箭杆,箭杆不是特别直,还不怎么光滑。又看了看箭尾,箭尾也很简单,应当有些飘。最后又掂了掂分量,比较沉,是用老林中的湿木刚做的。这时刘队长认真用手摸了摸整支箭,说道:“这支箭做得很粗糙呀!”听了刘队长的话,王排长也对这支箭有些怀疑,但他没有说话,转身去探望受伤的战士了。战士正坐在草丛上,几个人围在旁边你一言我一语:“疼不疼呀”“还流血吗?”一个女战士正在给他包扎伤口。王排长俯下身子问道:“怎么样?”战士抬起头说:“不要紧。”说完战士便要起身,刚抬起左胳膊,便引起一阵疼痛,旁边的女战士忙把他按下,说道:“先别动,还没包扎好呢!”P3-7 序言 时至今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2个春秋。回顾党的历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辉煌成就,正是源于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坚强品格。无论是在腥风血雨的动荡年代,还是在和平富庶的当今时期,我党始终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不动摇和退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用生命实践了共产主义的神圣信仰。 “红色经典”系列丛书用一个个口耳相传的经典革命故事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红色经典”系列丛书实则是一部充分展现我党不断缔造传奇、创造伟业的光辉历程的生动图卷。 然而,读者并不必担心这会是一部乏味的“教科书”。就拿《林海雪原》——“红色经典”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根据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同名电影改编——来讲,书中描绘了小分队曲折惊险的传奇般的对敌斗争以及杨子荣、少剑波、刘勋苍等一系列英雄人物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将众多具有个性特征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地表现出来——杨子荣的大智大勇、豪爽心细,少剑波的果敢善断、足智多谋,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书中对于反面人物的勾勒,也颇为成功。我们时而跟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坐立不安,时而被书中人物的命运牵动肝肠,时而又为那些牺牲了的英雄们潸然泪下、扼腕叹息……一幕幕经典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令人无法不心潮澎湃。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更要珍惜宝贵的历史经验。“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横空出世,实在是一剂绝好的精神良药,更是当今时代的宝贵历史财富。我们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愈挫愈奋、勇往直前,正是由于这一股长存的浩然正气在历史的深处不断地激励着一辈又一辈热血赤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芦笙恋歌/红色经典电影阅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895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0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28 |
宽 | 16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