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东渐以来,否定传统学术价值者有之,夸大传统学术功能者亦比比皆是。然而要真正了解传统学术,则唯有平心静气的将固有学术作一客观的分析,让国人知所长短,然后汲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上上之策。林庆彰主编的《中国人的思想历程》即基于这个理想,以最浅显的笔法,对传统学术作出系统的描述。
| 图书 | 中国人的思想历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西风东渐以来,否定传统学术价值者有之,夸大传统学术功能者亦比比皆是。然而要真正了解传统学术,则唯有平心静气的将固有学术作一客观的分析,让国人知所长短,然后汲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上上之策。林庆彰主编的《中国人的思想历程》即基于这个理想,以最浅显的笔法,对传统学术作出系统的描述。 内容推荐 先秦的自然和应用科学已萌芽,然最为发皇的是哲学。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达成传播学术文化的责任。秦皇一火之后,汉代学者在崎岖历程中,传古代经典香火,为后代学者以疏解经典来寄托思想的方法立下典范。其后至清末的二千余年,绝大多数学者于注解经典中熔旧铸新。其中新儒学家由朱子集其大成,然至清代戴震时,遂没入考据的洪流。同时外来文化入袭,佛经的翻译拓展了学术的领域,也影响了国人思考的方式。所有这些学术传统之精华,保存于文献千年不坠,有赖于各朝各代整理和庋藏文献的方法和制度……我国的传统学术内涵博大精深,细节又相当繁琐,《中国人的思想历程》10篇论文尽其所能梳理发展脉络,望借往圣先贤的智慧结晶,提升国人的心灵境界。《中国人的思想历程》由林庆彰主编。 目录 总序 林载爵 导言 林庆彰 百川汇海——各种学科的兴起与发展 渊源有自——先秦学术的萌芽 复古与创新——两汉经学的发展 旧学新知百贯通——从朱子《孟子集注》看注疏传统 内圣外王之学的复兴——新儒学的发展 实证精神的寻求——明清考据学的发展 绛帐遗风——私人讲学的传统 人杰地灵——历代学风的地理分布 贝叶传经——佛书的翻译 知识的水库——历代对图书文献的整理与保藏 作者简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人的思想历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林庆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2473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8 |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7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48 |
| 宽 | 172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