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生文和赵爽编著的《重解晚清之谜》内容介绍:义律见琦善不同意割地,就耍了一个伎俩,表示只要在广州之外,另准英商在厦门、定海两地贸易,“当可不再求地”,而且英军可以主动退出定海,只是“应留英国兵将在外洋红坎山暂屯,俟各事善定全完,然后撤回本国”。这里说的“红坎山”就是香港,是英国侵略者垂涎已久的岛屿。义律所谓的“暂屯”,不过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故伎,先以“暂借”、“暂屯”为遁词,然后伺机长期占领。
图书 | 重解晚清之谜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苏生文和赵爽编著的《重解晚清之谜》内容介绍:义律见琦善不同意割地,就耍了一个伎俩,表示只要在广州之外,另准英商在厦门、定海两地贸易,“当可不再求地”,而且英军可以主动退出定海,只是“应留英国兵将在外洋红坎山暂屯,俟各事善定全完,然后撤回本国”。这里说的“红坎山”就是香港,是英国侵略者垂涎已久的岛屿。义律所谓的“暂屯”,不过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故伎,先以“暂借”、“暂屯”为遁词,然后伺机长期占领。 内容推荐 苏生文和赵爽编著的《重解晚清之谜》将晚清(1840-1911年)时期留给后人的19个历史悬案或有争议的史事汇集成书。这些悬案或史事,其中,困扰人们百年的一大谜案——年纪轻轻的光绪皇帝却比年迈老朽的慈禧太后仅仅早一天去世,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另有隐情?保留在曾国藩手中的太平天国骁将忠王李秀成的自白书是真还是假?众多的历史悬案,一向众说纷纭,至今还引得人们津津乐道。 《重解晚清之谜》的行文方式介于学术研究与通俗读物之间,既力求客观公正、言之有据,又避免因学术化而让读者觉得枯燥无味;既可对近现代历史的研究有所帮助,又可作为爱好者闲余时的谈资。 目录 琦善是否签订过《穿鼻草约》 《穿鼻草约》的出台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经过 两个人证 杨秀清是否“逼封万岁”——“天京事变”之谜 观点一:杨秀清已经是“万岁” 没有必要“逼封万岁” 观点二:东王本来只是“九千岁” 逼封“万岁”是有必要的 观点三:洪秀全是主动加封杨秀清为“万岁”的 观点四:“逼封万岁”是洪秀金制造的谣言 观点五:杨秀清是韦昌辉擅自杀害的 洪秀全并没有同意 观点六:天王府广场的“悲剧”子虚乌有 洪宣娇是否实有其人 传闻中的女中豪杰洪宣娇 洪宣娇·杨宣娇·黄宣娇 洪宣娇的结局 《李秀成自述》是真迹还是赝品 神秘的稿本 真迹乎?赝品乎? 争论还在继续 残本还是全本? 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张文祥刺马新贻之谜 对张文祥“剌马”动机的猜测 “刺马”文艺作品的流传 奇而又奇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事件的起因 奇案之奇的原因 同治皇帝死因之谜 梅毒与天花 从《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看同治之死 是否隐藏秘密? 东太后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意外暴崩疑点种种 咸丰遗诏与慈安之死 两宫矛盾与慈安之死 怀疑一:慈安死于急病并没有中毒的痕迹 怀疑二:咸丰帝不可能留有密诏 慈禧修园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大治水军”与大修“三海”、颐和园 如果把挪用的经费用于加强海军力量又会怎么样呢? 无言的结局 甲午海战中的刘步蟾是胆小鬼还是英雄 截然相反的评价 其一:刘步蟾是否擅改阵形? 其二:刘步蟾是否贪生怕死? 方伯谦被杀之谜 “冤枉啊冤枉” 方伯谦的身后事 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 收受了三百万卢布吗 《中俄密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李鸿章受贿”一说的由来 对“李鸿章收受三百万卢布”一说的怀疑 后果及其他 戊戌政变是袁世凯告密引起的吗 疑点一:光绪是否赐给康有为“密诏” 疑点二:维新派是否密谋“围园劫后”如有 光绪帝参与其中了吗 疑点三:戊戌政变发生的时间是八月初六日吗 疑点四:戊戌政变是袁世凯告密引起的吗 疑点五: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宣布“训政”时 没有马上下令逮捕谭嗣同吗 疑点六:八月劫四日这一天袁世凯都干什么去了 “两昆仑”到底指的是谁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是真是假? “两昆仑”到底指的是谁? 陈宝箴死亡之谜 “所谓‘景善日记’者” “所谓‘景善日记’者” 为+要伪造《景善日记》 赛金花与瓦德西有过风流韵事吗 状元夫人平康女 亦真亦假“瓦赛公案” “议和大臣”赛二爷 隐向历史深处 珍妃死因之谜 珍妃被降为贵人乏逃 珍妃是被谁推下井的? 新说法:珍妃是一气之下自己跳井的 百年谜底终于揭开: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 以往的研究成果 科学与史学结合的典范 光绪是被谁毒死的? 试读章节 义律见琦善不同意割地,就耍了一个伎俩,表示只要在广州之外,另准英商在厦门、定海两地贸易,“当可不再求地”,而且英军可以主动退出定海,只是“应留英国兵将在外洋红坎山暂屯,俟各事善定全完,然后撤回本国”。这里说的“红坎山”就是香港,是英国侵略者垂涎已久的岛屿。义律所谓的“暂屯”,不过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故伎,先以“暂借”、“暂屯”为遁词,然后伺机长期占领。 12月15日,琦善再次照会义律,重申割地是“天朝从来未有之事,其势断不能行”;“暂屯”香港一条因《致宰相书》“公文所无”,也不能接受,但对除广州之外另辟通商口岸则表示同意,只是把地点由厦门、定海二处改为厦门、福州二处。19日,琦善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名为“英人强索香港拟准在厦门福州通商”的奏折,请求允许赔偿英国烟价600万两,并在英军交还定海的前提下,“于广州之外。再就福建之厦门、福州两处准令通商”。 在谈判的过程中,琦善随时将谈判的情况向道光皇帝作汇报,并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奴才先访得该夷求请地方,其所垂涎者,一系粤省之大屿山,一系海岛,名为香港,均在老万山以内,距澳门不远。伏查大屿岛袤延数百里,地居险要,早经建筑炮台,亦有守备。即香港亦宽至七八十里,环处众山之中,可避风涛,如或给予,必致屯兵聚粮,建台设炮, 看来在割地这一点上,琦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糊涂,也不是那种对侵略者一味媚骨之人。 从有关档案中可以看出,道光皇帝是同意琦善意见的,也就是说,赔款开埠可以商量,但割地断断不可。道光皇帝的这个原则一直贯穿于谈判第一个阶段的始终,因此琦善始终没有和义律达成任何有关割地的协议。 英国见谈判达不到自己的无理要求,就施行惯用手段,决定用武力迫使琦善就范。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了沙角、大角炮台,企图在武力威胁下达到自己侵占香港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琦善确实慌了手脚,他立即照会义律,表示对方原来提出的要求可以重新商量,他本人愿意就给予英人“外洋寄居一所”向道光帝“代为恳奏”。虽然这时琦善改变了以往的坚决态度,但他也没有私自答应割让土地给英国,只不过向皇帝“代为恳奏”罢了。而且他所说的“寄居一所”跟“割让一地”又有实质的差别,寄居地英人可以居留,但主权仍在中国,而割地则是连主权也让给对方。何况,琦善所指的“外洋”,具体指何处,也是含混其词。 义律接到琦善的照会后,当即复照表示愿以尖沙咀和香港代换沙角。琦善没有完全答应义律的要求,希望义律在尖沙咀和香港之间选择一处作为“寄寓泊船”之所,以便“即为代奏”。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香港全岛分成几个部分,北部叫裙带路,东北部叫红香炉,中部称大潭,东南部称赤柱,西南部称“香港仔”。琦善所说的“香港”指的是西南部的“香港仔”一隅。P5-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解晚清之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生文//赵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5063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5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