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朝代那诗人那爱
内容
编辑推荐

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刹那一光年》作者吴笛“兔兔”生命延续之作,其实,兔兔穿越到了她想去的那个朝代,继续她的理想!

《那朝代·那诗人·那爱》是一本很特殊的书,是一本凝结23岁半花季少女生命符号的书。也可以说,是作者吴笛生命的一种延续。

内容推荐

花季少女的绝唱。

《那朝代·那诗人·那爱》中收录了作者吴笛生前的部分随笔与小说。

在《那朝代·那诗人·那爱》这本文集中,她从古代穿越到现代。她的前世向往“那朝代,那诗人,那爱”;她的今生思考“人在谁边”。她的穿越,带给家人、同学、朋友许多笑声与美好的记忆,然后又穿越了回去……

目录

那朝代 那诗人 那爱

人在谁边

试读章节

此情可待成追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不知李商隐那时几岁,想是非常年轻。在那个年纪,心里只有爱情,没有别的。他遇见宋华阳,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当口。

那时李商隐住在山里修习道术。一个人的日子固然清净,这清净也正应了修道所需的条件,按着一颗十几岁人活蹦乱跳的心,非要让他学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道,实在有悖天性。结果,修着修着,没有修出个无欲无求的出世之才,反而修出了偷食禁果的大逆不道。

每天上山下山的路,都是一条。对李商隐来讲,闭着眼睛都能讲出哪级石阶上布了青苔,哪株山树上长了疤痕。忽然有一天,这条路上来了新鲜玩意儿。

那是一个长长的仪仗队,凤辇里坐着公主,后面排着队伍的是宫女太监。凤辇旁边,有一个穿着与其他宫女都不一样的女官,想来,是公主身边贴身伺候的人吧。她们一行,浩浩荡荡地上了山,道士说,公主也是来修道的。

话说,唐朝依仗佛、道来修身养性的事,蔚然成风。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爱跟宗教扯上些关系,显得高深,有品味。

于是公主就这么来了,究竟是哪一位,已不可考。

看完热闹,李商隐继续着自己的功课。道士们一再强调,公主那边,闲杂人等不可靠近。他把嘴一撇:嚯,谁稀罕!

公主来了以后的日子,还是那么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改变。偶尔为了公主要做的事,所有的人都必须改变原有的安排。这也没什么,麻烦的是里里外外那些道士们。李商隐只要接收通知就是了。他不曾挤在人群里看公主的样子,只是自顾自地在山里荡来荡去,唱歌给自己听,回味昨晚做的梦,思考将来如何下山去一鸣惊人。

荡来荡去,荡来荡去,日子一天天过去。渐渐地,他发现每天傍晚,都会遇见一个人。起初没注意,有一次,在爬上山台阶的时候,忽然觉得那人有些面熟,似在哪里见过?不可能。在这座山里,他只认得道士,不认得女人。那女人会是谁呢?究竟在哪里见过?梦里吗?道说,梦是前世。难道,他与这女人,前世有什么关联?李商隐虽说修了半天道,对道,却一向装模作样,全然不信。如果不是前世,那就是今生了。今生,他曾见过她吗?何时?何地?他开始夜以继日地思索这个问题。山里的日子,鸟语花香,清心寡欲,很少有问题值得思考,李商隐聪慧的大脑闲置太久了。有时随便抓一个问题来,就翻来覆去地想。

那日傍晚又遇见她。想是,她也发现了每日都会在这个时分遇见他,所以朝他笑了笑。这一笑,他想起来了——她是公主身边那个女官!公主上山的时候,她也带着同样的笑,一路向周围的人致意。几天的思索终于有了答案,他“啊”地叫出了声。那女官刚要走,又停住脚步,回头看着他,以为他有话要说。李商隐脸上只带了几分胜利的微笑,并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他还沉浸在影像回放中,并没有注意她的停留,于是她便继续迈开步子沿着原来的方向走。眼看两人又将再一次地擦肩而过,李商隐终于把自己从思绪里拉了回来。

他说,嘿,哪里去?

我去给公主拿香料。

哦,每天都这个时候吗?  是啊。

怪不得每天都遇见你。

你呢?

我只是随处逛逛。

为什么每天都恰好在这时逛到这里?

就是那么恰好而已。

答虽是这么答,李商隐却暗自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里,他每天都会来这里等着她的出现,完成那一面之交,再逛向别处。这个发现让他既惊讶又不安,甚至蠢蠢欲动起来。怎么会这样?他在想。又陷入新一轮的沉思。

在这一轮的沉思里,他感到,他摆脱不了她的笑容了。什么时候开始,满脑子里都是这么个画面,只有她的笑,灿烂到极致甚至有些妖媚的笑。

自从那一次简短的交流后,他们遇见,就少了原本各自埋头的尴尬,开始东拉西扯。但是因为公主等着她按时回去递送香料,每次聊天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很短地讲几句,就像是怕被人看到一样,讲完以后又形同陌路,谁也不会回一下头看看对方是否还在原地。

比如这天他们在说,公主上午去道观举行了典礼,所以她才忙完,所以扰了他原本要修的道。

比如那天他们说,山里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渐渐虫子们活跃起来,夏天转眼就要到了。

比如又一天他们说;道士们早早晚晚要敲钟,每天的作息时间都被晨钟和晚钟定死了,没有一点灵活性。这样也好,规律。

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仍然不知道彼此叫什么名字。李商隐却不在乎,他只需要每天傍晚能在半山的亭子里遇见她,就足够了。够他一整晚回味那几句简短的谈话,够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有个盼头,盼着新一次的聊天。日子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盼望里,似乎忽地变快了,时间甚至是呼啸着过去,转眼夏天汹汹地来了,一阵阵热浪席卷着白日里火辣辣的阳光和夜里暧昧的晚风,宣告着一个新的季节的开始。

你在什么地方住?

我就住在南面的禅房里。

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们终于开始问及实质性的内容,比如住处。不过,知道住处也没有什么用的,人人都知道公主住在北面的禅房里,但,又能怎样呢?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个好的开端。后面的几天里,他们知道了彼此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知道了彼此的爱好,还知道了其他很多事。

宫女的姓名和年龄是不能随便乱问的,所以他们绕开这个话题,天上地下谈论任何其他话题。

三个星期过去了。这天她语气有些沉重。她说,宫里来了信,要公主回去一趟。他明快的心情忽地也沉了下去,这么多日子以来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想说话却说不大声。他感到自己有点虚弱,说,哦,什么时候走?她说,公主吩咐,就在后天。然后,沉默。于是两个人同时想到,这一段沉默意味着什么?不舍吗?好暧昧的沉默。随即两个人又同时端出架子,矜持起来。在一片怪异的谈笑风生中,他们照常分开,各回各的房。

他想,她就要走了,不知还能不能回来。我应该做点什么?我能够做点什么?

她想,我有什么办法能留在这里?如果走了,又有什么办法能够回来?

静夜思。南北两面的禅房里,各人想着各人的心事。

P23-28

序言

他们说我是古代人。其实我也常常怀疑,是不是前世的那碗孟婆汤里掺了水,否则为何我的灵魂里深深铭刻了古时的影子。

每天辗转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方,塞着耳机混迹于行色匆匆的人群。尘土飞扬的高架下,熙熙攘攘的徐家汇街头,地铁的车厢里,换乘的通道里,站台上……随时随地,兀地想到一句诗或一句词,竟会潸然泪下。

微积分,概率论,日语课,国际税收……在这些毫不相干的课上把一张白纸涂满诗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只有做这件事才能让我觉得两个半小时的课过得很快。

我总是在想,古代的诗词,现在的歌词,为何相隔千百年,感觉却仍然这样相同?真想问一问天上的月亮,在这一片皎白的月光下,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一字一字串联起来的东西,竟能生生变成一把一把刀,径直插到人心里。难道从古到今人们在纠纠结结的无非还是这些东西,功名利禄,爱恨情仇?

可是什么都逃不过“命运”两个字。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一样都逃不过。

我写这本小说时,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之后。虽然最后的决定由我做出,但仍旧难以接受。我现在也不该称之为变故了,而是,命运。

一号线人民广场站莘庄方向的车头站台,移动厕所和临时书报亭中间略暗的角落,那是我哭得最凶的一次。后来,我开始不相信一些东西。后来,我开始承认一些东西。再后来,我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抛到忧伤外面,告诉自己这是在写小说。诗词里的悲伤,歌词里的悲伤,小说里的悲伤,和我没有关系。我总是选择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人在宿舍里蜷着腿对着电脑,保持一个姿势直到晚饭后室友们都回来。这段日子,忧伤一路陪伴着我,在我走过的地方,洒下一串串的叹息,宛如那些文字,将往事娓娓道来。

当我再次感到忧伤的时候,我已经分不清楚,是在为谁而伤。所以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可以付之一笑。想留点纪念给这些陪我一路走来的文字,也想把那些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不知道,太可惜。

这是一段凌乱的自白,我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心里有些东西,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却也说不出个直截了当。有时候觉得,说,最苍白。可是不说,不足以平复心头之怨。我已然成了一个怨气很重的女人,他们说,如果奥运会有一个比赛项目叫做纠结,我无疑是冠军。

不论怎样,校园还是朝气蓬勃的。这是一本,自认为,是一本需要静心去读的小说,但不要像我这么怨念了。只是希望大家都能真正读懂那些故事,读出自己的心情。然后,放下书,投入到朝气蓬勃的生活。故事是故事,心情是心情,而日子终归是日子。其实,都互不相干的。

吴迪

后记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书。

这是一本凝结23岁半花季少女生命符号的书。也可以说,是作者生命的一种延续。

描写古代诗人爱情生活的《那朝代那诗人那爱》,是吴笛还在华东师大读大学时,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位资深编辑约她写的。吴笛对中国古代文化、古代田园生活、古代诗人、古代妇女之命运,情有独钟。在家,她看得最多的书是古代题材的,看得最多的电视剧、电影也是古装戏。最爱的,是宋词。明清十大名妓的多舛命运,让她一直难以释怀。

吴笛写穿越小说算是比较早的,2004年她十六岁时写《刹那一光年》,次年出版。三四年后,有一天,朋友突然说看到一部电视剧,似乎是抄袭了《刹那一光年》,也讲现代人到了古代……后来我们并没有去看那部电视剧,而当时的穿越作品不多,不像现在这样流行。

吴笛似与古代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她有时会在文章中说,自己是古代人,是“前世的那碗孟婆汤里掺了水,否则为何我的灵魂里深深铭刻了古时的影子”。她喜欢秦朝,喜欢唐朝,喜欢清朝,是喜欢到骨子里的那种。她小时候看秦始皇传记,说长大要当秦始皇,后来,她又说要做总书记。童言无忌的她心心念念要把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沿袭并呈现在当下。

大学期间,她开始下笔写《那朝代那诗人那爱》时,肩上承担着许多学生会工作,还要考试,很忙,写了一些就搁笔了。又接着写时,临近毕业找工作,再次搁置下来。为《那朝代那诗人那爱》,出版社还找过她几次。再后来她生病了。病中,她还一直惦记着它,说,李煜部分刚开了个头,还有三位没写呢。我说,等病好了再说吧。没想到已没有了“再说”。她生前很在乎这部作品,还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回到古时那种相对纯洁、唯美一点的时代呢?

在吴笛走后不到半年,这本残缺的书才得以问世。古代诗人爱情小说部分是未完成版,我们将其原始状态稍作编辑予以呈现。同时精选部分吴笛的散文、随笔、短篇小说,并节选吴笛部分至好同学的文字,以便读者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吴笛。作为作者的父亲,往过去看,吴笛二十三年半的生活与人生,是一片美好一片阳光,是一种幸福一种完美;朝未来看,没有了她,我们像一下子掉进万丈深渊,只剩两个被掏空灵魂的躯壳。失去动力与内核的生活使我们顿感没有了重心和方向。我千万次问自己也问上帝:不是说好人有好报么?

收拾吴笛的东西,发现一大摞信件,都是当年出版《刹那一光年》时读者写给吴笛的,约有四百多封,来自全国各地,如四川、河南、北京、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广东等。当时她还在读高中,每封信她都认真回复。有的通信保持了很长时间。

现在这本书,凝聚着吴笛生命的取向和追崇的理想。她喜欢古诗和古词,她更想把那些或凄美或感伤或悲壮的爱情故事拿出来与入分享。

也许,这是她真正的穿越。她从古代穿越到现代,带给家人、同学和朋友那么多笑声和美好记忆,然后又穿越了回去……

吴建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朝代那诗人那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5439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