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人民联盟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粟裕研究方兴未艾,并且成为广大军史爱好者的自发行为,人民为粟裕重塑形象,把颠倒了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张雄文编著的《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粟裕。本书科学公正地评价粟裕的高尚品德和历史贡献,进一步认识粟裕军事理论的科学价值。

内容推荐

张雄文编著的《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讲述了:粟裕身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一生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即打天下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前一个年代,粟裕从一名普通的班长一步步走到野战军的统帅,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六次负伤,功高如日月。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粟裕言听计从,粟裕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粟裕。

目录

序言

前言 军史的发现与被淡化的名将

第一章 战绩最大的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一、缩短战争进程的关键,在于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毛泽东说:“国民党的命根是他的军队。”“消灭了他的

 力量,也就算打倒他了。”

 二、非主力部队发展而来的方面军。粟裕说:“我们华东野

 战军,本来是一支数量不大的军队。”

 三、纵横全国主战场。华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

 原: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

 四、屡屡超额完成任务的方面军。四大野战军里歼敌数量最

 多的一个方面军。毛泽东说:“三野的仗打得好!”

第二章 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

 一、当选第三野战军代表团首席代表。第四个为人民英雄纪

 念碑铲土奠基的人。

 二、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员。陈毅说:“华东军事指挥主要

 靠他。”

 三、华东野战军(三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人民解放军将

 帅中第四个集大方面军党政军最高职务于一身的将领。

 四、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工作的实际主持者。继续担负野

 战军全面领导责任。

 五、选择一个战略区的领导人主要是选择军事指挥员。刘华

 清、张震:在战役指挥上,粟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六、陈毅、粟裕多长时间在一起?郭化若说:由于工作需

 要,陈、粟之间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

第三章 毛泽东为何授予粟裕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权

 一、战役指挥与战役指挥权。粟裕行使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

 挥权,是中共中央做出的不同寻常的组织决定。

 二、先内线作战还是立即外线作战?粟裕说:哪里好消灭敌

 人就在哪里打仗!

 三、两淮保卫战之争。粟裕建议和恳请山东野战军主力迅速

 南下参战,“否则淮阴难保”。

 四、战略出击方向和出击时机之争。毛泽东深感欣慰:决心

 在淮北打仗,甚慰。

第四章 华东地区战史,没有粟裕就不成章 (上) 

 一、苏中首战,七战七捷,毛泽东大喜过望:“希望各区仿

 照办理。”

 二、宿北周旋,还是倚重粟裕,毛泽东殷殷叮嘱:“望粟即

 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

 三、鲁南田猎,继续关注战役的组织指挥,毛泽东询问:

 “粟及一师是否已至鲁南与你们在一起?”

 四、莱芜角逐,“示形于南,击敌于北”。战果之大,在中国

 战史上是空前的。华东野战军指战员充满信心地说:

 “再难打的仗,有502指挥,胜利就有把握。”

 五、血战孟良崮,以中央突破对付敌人的中央突破。毛泽东

 对粟裕说:“有两个人没想到,一是蒋介石,一是我毛

 泽东本人。”

第五章 华东地区战史,没有粟裕就不成章(下) 

 一、沙土集鏖兵,粟裕还会指挥敌人。毛泽东传令嘉奖:对

 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

 二、豫东逐鹿,奏响气势恢弘的战争交响乐,志在改变中原

 战局,毛泽东交代:“粟裕全权指挥。”

 三、虎啸泉城,揭开战略决战序幕。毛泽东重申:“全军指

 挥,由粟裕担负!”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围歼逃敌于郎广。张震深有感触:与

 粟裕同志机断行事的优秀指挥素质分不开。

 五、战上海,犹如瓷器店里抓老鼠。周恩来说:“是毛主席

 亲自交给粟裕同志的任务。”

第六章 淮海战役第一功臣(上) 

 一、中原战局形成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战略构想的最早起源:

 粟裕“子养电”——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

 二、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战略。淮海战役的最初蓝图:

 粟裕再次建议: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

 三、淮海战役名称的由来:粟裕建议“即进行淮海战

 役。”——唯一由战区领导人命名的中国命运大决战。

 四、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粟裕再次提出关键性的战略建议:

 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而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消灭之。

第七章 淮海战役第一功臣(下) 

 一、机断专行,提前两天发起战役。徐州“剿总”惊叹:

 “未料共军行动这样迅速!”悍将黄百韬终于找到了归宿。

 二、钳制、阻击南北两线五个兵团。粟裕主动给刘、陈、邓

 再派援兵。黄维的士兵惊呼:共军军装变了!枪声也变了!

 三、瓮中之鳖,军政并用。雨雪霏霏,四面楚歌,名将杜聿

 明束手就擒。

 四、毛泽东说:不考虑几百万人的吃饭穿衣,就不是战略

 家。粟裕将军事上精于筹算的特长发挥在了后勤上。

 五、斯大林在记事本上写道:“奇迹,真是奇迹!”毛泽东平

 静地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第八章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

 一、杜鲁门悍然出兵朝鲜。中国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到东

 北。毛泽东再次点将粟裕。

 二、百战之将终于病倒。周恩来建议:“粟、萧、萧去后,

 再成立新的边防军司令部。”

 三、高岗焦虑:建议指挥部队的统帅早日来东北。毛泽东无

 奈,粟裕之外,又加林彪为司令员人选。

 四、林、粟均有病,出兵援朝万分火急!毛泽东说:“我的

 意见还是请彭老总出马。”

 五、“五虎上将”,各有千秋。毛泽东为何青睐粟裕、林彪?

 六、一为南线爱将,一为北线爱将,两人毛泽东都曾破例亲

 自出门迎接过,却为何首选粟裕?

第九章 人民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 

 一、毛泽东对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我的战友中,数粟裕

 最会打仗。”——领袖、战友、敌手眼中的战神。

 二、建树战役指挥的众多军史之最。高超的军事才能和不败

 的纪录,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极为精彩的一页。

 三、全局性、战略性建议最多的将领。粟裕说:“一个指挥

 员对战略问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有了清醒的头脑,才

 能运筹自如地指挥作战。”

第十章 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游击战的高手。长期的游击战争实践,造就了粟裕高超

 的游击战指挥艺术。

 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奇才。迟浩田说:“粟裕用兵,无穷

 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三、中国军事科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粟裕说:“一成不变

 的军事原则和作战方法是没有的。”

第十一章 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独创性贡献

 一、没有武装则没有一切。发展强大的野战军。

 二、指导部队总结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成为华东野战军越

 打越多、越战越强的重要保证。

 三、粟裕建议:统一全国之建军思想,使无地域与界限之

 分,打破本位主义。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的

 独特贡献。

第十二章 毛泽东: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一、元帅军衔授予标准之一: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

 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黄炎

 培说:“粟裕是可以当元帅的。”

 二、只争工作、不争职务,只争重担、不争荣誉。毛泽东

 说:“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三、再让元帅。毛泽东对粟裕说:“你是担的大将衔,而干

 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第十三章 三十六年是与非

 一、毛泽东激动地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

 同志!”曾极受毛泽东信任的方面军级将领之一。

 二、调入总部工作,朴实无华的处事和待人原则,显示出不适

 应的一面。杨尚昆说:“元帅们当时对粟(裕)有些意见。”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粟裕忍受着屈辱和痛苦,在大小会上

 做检讨8次,却始终通不过。

 四、粟裕:我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战

 将陶勇感慨地说:“粟老总的胸怀,装得下整个海洋啊!”

 五、艰难而漫漫的申诉之路。不白之冤36年后才最终昭雪。

三版后记

试读章节

1948年9月,正指挥着一场中国历史上空前激烈战争的统帅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蒋(介石)的力量百分之八十在江北地区,消灭了他的力量,也就算打倒他了。所谓蒋政权,也就是表现在他的军队上”。①他在其他场合还幽默地说:“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他的军队。”②这个“政权即军队”的论断精辟地表明,解放战争首要的出发点,在于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只要达此目的,也就挖掉了国民党的命根,它的政权必将不复存在,取得这个政权统治下的地方自然易如反掌。这与人民解放军一贯主张的“打歼灭战”,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

早在1946年7月解放战争之初,解放军即“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战略方针,每个月平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的数目约为八个旅。”①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又指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只要我军能够将敌军有生力量大量地歼灭了,就有可能恢复失地,并夺取新的地方。”②因此,他规定,凡能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者,都应该奖励。不但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应当受到充分的奖励;即使歼灭国民党的保安队、还乡队等地方武装,也应当受到奖励。解放战争第二年的1947年9月1日,他进一步指出:“我军的作战方针,仍如过去所确立者”,“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③1947年12月,毛泽东还将这一战略方针概括为十大军事原则之一。这条总结人民军队各个时期作战经验的原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为科学和高明。毛泽东认为,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条件下,歼灭敌人和夺取地方这两个目标,一般不可能同时兼得。歼灭战“这种战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全歼,方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使敌军被歼一团少一团,被歼一旅少一旅。”④只有在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之后,才能最后保守或夺取地方。因此,夺取地方是歼灭国民党军队的结果。

P1-2

序言

翻开青史,有时会看到一种怪现象,时空的颜色被一些人任意地涂抹,历史好像真的是一位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然而,史实终究像一座大山不可动摇!想推倒它的人必然自折手臂,到头来还是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粟裕身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一生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即打天下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前一个年代,粟裕从一名普通的班长一步步走到野战军的统帅,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六次负伤,功高如日月。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粟裕言听计从,粟裕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后一个年代,粟裕由毛泽东亲自点将,进入中央军委统帅部,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以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对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提出了未来反侵略战争方略,有效履行了统率机关的职责。几年后,粟裕被撤销总参谋长的职务,调进军事科学院工作。其原因是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对粟裕进行了错误的批判。政治风云变幻,此后,粟裕的历史形象被入随意歪曲,粟裕的历史贡献被人随意抹杀。直到粟裕去世10年后,才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军委副主席联名发表文章,给予平反昭雪,一桩长达36年的冤案,才得以了结。

一个历史真实的粟裕,从此进入了政治、军事、文学、影视舞台,粟裕研究方兴未艾,并且成为广大军史爱好者的自发行为,人民为粟裕重塑形象,把颠倒了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

正是在这种正本清源的氛围里,张雄文同志写出了《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一书,为粟裕的研究增添了一株奇葩。我第一次看到张雄文同志的文章,是2006年8月他在《粟裕研究资讯》上发表的一篇《抗美援朝挂帅第一人选》,该文史实详尽,论据有力,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曾向人打听他的情况,知道他是湖南人。之后,他因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之便,常来我家访谈,并送来他写的这部书稿给我看。交谈中,我才知道他从未在部队工作过。然而,他在书稿中反映出对军史战史的博学,对粟裕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论点的入理剖析,令人叹服。尤其是该书在大量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笔法,衬托、展现、刻画人物,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读来令人不忍释卷。这部书是我多年来看到的关于粟裕历史与理论的一部佳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好书,同时又是作者以勇敢精神凝成的思想结晶。

粟裕是一位在军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做出独特贡献的重要人物。目前,真实的粟裕尚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继续清除迷雾,科学公正地评价粟裕的高尚品德和历史贡献,进一步认识粟裕军事理论的科学价值,是时代赋予今人的责任。这部书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对粟裕的在天之灵是一份虔诚、庄重的告慰。我为这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故为序。

后记

生物学上有个著名的的“印刻效应”:小鸡刚孵出来,头一眼见到的不是母鸡而是其他动物,也依然会跟着跑。尤为奇特的是,一旦小鸡形成跟随反应之后,便不会再对其他物体产生类似反应了。

科学研究还发现,“印刻效应”不只存在于低等动物,也同样存在于人类。如果每天让婴儿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孩子便会对电视产生“印刻效应”,而对母亲说的话兴味索然、无动于衷。

华东战略区军事统帅粟裕,一生战功赫赫却际遇坎坷。他的夫人楚青说:“60年革命生涯,30年处于逆境,粟裕几乎隔天挨次整。”悲呛之言,令人震惊。

战争年代,粟裕指挥人马最多时达80万,横扫千军如卷席,可谓叱咤风云、英雄至极。因只位居副司令员或代司令员,不仅蒋介石一方认为他的指挥是别人所为,说“关内共军,陈毅一股最狡猾”;自己一方除最高统帅部以及兵团一级将领外,普通士兵也认为是别人在指挥作战,发牢骚都嚷:“陈司令的电报哒哒哒,小兵的脚板噗噗噗。”

江山初定,当年出生入死的人论功行赏、安享封爵之时,粟裕却很快成为最早被错误批判的高级将领之一,早早戴了顶“帽子”,坐起了冷板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革”后,挨过林彪、“四人帮”整的人都咸鱼翻生,粟裕苦熬多年却依然没戏。因为他当年挨整与上述那些人毫无关系,粟裕仍然只得默默靠边。楚青老人曾说:“粟裕的冤案不是毛泽东搞的,也不是林彪搞的。搞他的人有的还在,至少那个山头的人还在,阻力和困难还很大。”

直到1994年,在当事人都已基本辞世后,中央军委才决定给粟裕公开平反正名,但在审批签字时却依然有人施加影响,企图阻挠。

长达36年掩盖、淡化、转移、磨灭粟裕的战功和影响,世人在军史上的所见所闻多是某些虚假的“母鸡”,一旦粟裕这只真正的“母鸡”重新出现,“印刻效应”便注定使他们排斥、抵制他。无论有多少新发现的确凿史料,在他们而言都是“足”,务必削掉,以适应他们的“印刻”之履。

这些感慨一直郁积于胸,便有了写作本书的念头。其主要目的在消除一些人的“印刻效应”,因此不吝笔墨地采取了比较的方法,将某些历史人物对比阐述,以期“有比较才有鉴别”,让人们重新认识真“母鸡”。

一本书的初衷无论多美好,效果却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但没料想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获得如潮的好评。各大网站选载的部分,仅新浪读书频道点击即达一千三百余万次,留言二万六千余条,至今居于新浪人文类图书排行榜前10名的前列。

八十余岁高龄的楚青老人亲笔来信说:“我将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枕边,常在睡眠前阅读,倍感内容充实而真实!将永作留存了!”

原三野司令部作战股长、九十余岁高龄的秦叔谨老人读完书后,辗转托人转告我:“书写得很不错,敢说他们不敢说也不能说的话。”

《粟裕传》传记组成员之一的温镜湖先生,接我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写得很好。”

粟裕大将的原秘书鞠开老人在电话里对我说:“你的书反响很大啊,我要向你们学习。”另一原秘书刘祥顺老人则说:“书拜读,给人以很大的震撼!谢谢你!祝贺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人民联盟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雄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05994
开本 16开
页数 4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