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才情、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的女作家,曾深得鲁迅称许。她短暂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她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之一。
在萧红的散文中,绝大部分是对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回味了儿时的片刻欢乐,也记录了她艰难跋涉的生活历程。但这些作品从个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却也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角,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最末的一块木柈》希望读者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后,能够有所得有所收获。
图书 | 最末的一块木柈/大家书斋 |
内容 | 编辑推荐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才情、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的女作家,曾深得鲁迅称许。她短暂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她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之一。 在萧红的散文中,绝大部分是对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回味了儿时的片刻欢乐,也记录了她艰难跋涉的生活历程。但这些作品从个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却也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角,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最末的一块木柈》希望读者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后,能够有所得有所收获。 内容推荐 《最末的一块木柈》中编选的小说都是比较典型的“萧红体”作品,《最末的一块木柈》中内容上也较适合各种人群阅读的部分,同时因为萧红小说散文化、诗化风格的特点,每一章似乎都可以独立成篇,所以虽然因篇幅所限进行了节选,但小读者在领略萧红小说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并不太影响阅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目录 最末的一块木袢 小黑狗 欧罗巴旅馆 雪 天 家庭教师 来 客 提篮者 搬 家 黑“列巴”和白盐 度 日 飞 雪 当 铺 买皮帽 广告员的梦想 新识 十元钞票 同命运的小鱼 几个欢快的日子 女教师 公 园 夏夜 拍卖家具 最后的一个星期 小 六 烦扰的一日 过夜 破落之街 蹲在洋车上 初 冬 三个无聊人 家族以外的人 孤独的生活 索非亚的愁苦 一条铁路的完成 放火者 长安寺 鲁迅先生记 滑 竿 林小二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两个朋友 来 信 天空的点缀 失眠之夜 在东京 花 狗 茶食店 骨架与灵魂 试读章节 火炉烧起又灭,灭了再弄着,灭到第三次,我恼了!我再不能抑止我的愤怒,我想冻死吧,饿死吧,火也点不着,饭也烧不熟。就是那天早晨,手在铁炉门上烫焦了两条,并且把指甲烧焦了一个缺口。火焰仍是从炉门喷吐,我对着火焰生气,女孩子的娇气毕竟没有脱掉。我向着窗子,心很酸,脚也冻得很痛,打算哭了。但过了好久,眼泪也没有流出,因为已经不是娇子,哭什么? 烧晚饭时,只剩一块木袢,一块木拌怎么能生火呢?那样大的炉腔,一块木袢只能占去炉腔的二十分之一。 “睡下吧,屋子太冷。什么时候饿,就吃面包。”郎华抖着被子招呼我。 脱掉袜子,腿在被子里面团卷着。想要把自己的脚放到自己肚子上面暖一暖,但是不可能,腿生得太长了,实在感到不便,腿实在是无用。在被子里面也要颤抖似的。窗子上的霜,已经挂得那样厚,并且四壁的绿颜色,涂着金边,这一些更使人感到冷。两个人的呼吸像冒着烟一般的。玻璃上的霜好像柳絮落到河面,密结的起着绒毛。夜来时也不知道,天明时也不知道,是个没有明暗的幽室,人住在里面,正像菌类。 半夜我就醒来,并不饿,只觉到冷。郎华光着身子跳起来。点起蜡烛,到厨房去喝冷水。 “冻着,也不怕受寒!” “你看这力气!怕冷?”他的性格是这样,逞强给我看。上床,他还在自己肩头上打了两下。我暖着他冰冷的身子颤抖了。都说情人的身子比火还热,到此时,我不能相信这话了。 第二天,仍是一块木袢。他说,借吧! “向哪里借!” “向汪家借。” 写了一张纸条,他站在门口喊他的学生汪玉祥。 老厨夫抱了满怀的木袢来叫门。 不到半点钟,我的脸一定也红了,因为郎华的脸红起来。窗子滴着水,水从窗口流到地板上,窗前来回走人也看得清,窗前哺食的小鸡也看得清,黑毛的,红毛的,也有花毛的。 “老师,练武术吗?九点钟啦!” “等一会,吃完饭练武术!” 有了木桦,还没有米,等什么?越等越饿。他教完武术,又跑出去借钱,等他借了钱买了一大块厚饼回来,木袢又只剩了一块。这可怎么办?晚饭又不能吃。 对着这一块木袢,又爱它,又恨它,又可惜它。 P1-3 书评(媒体评论) 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鲁迅 未能完成历史赋予她的使命而带着一颗破碎而孤寂的心,只三十一岁的青春,就含恨地与世长辞了!怎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和惋惜! ——胡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最末的一块木柈/大家书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萧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389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