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倾向于从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变迁的相互关系中,立足于地方政府制度供给的4E标准,来考察地方政府有效性的内涵,以解决政府职权范围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进而廓清地方政府的有效性,是在特定的绩效评估制度下,其行政活动符合成本—收益原则,既能最大限度地矫正市场失灵,又能避免自身失效,还可以充分调动第三部门的力量来共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图书 | 绩效评估视野下地方政府有效性的制度建构/高校社科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倾向于从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变迁的相互关系中,立足于地方政府制度供给的4E标准,来考察地方政府有效性的内涵,以解决政府职权范围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进而廓清地方政府的有效性,是在特定的绩效评估制度下,其行政活动符合成本—收益原则,既能最大限度地矫正市场失灵,又能避免自身失效,还可以充分调动第三部门的力量来共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内容推荐 地方政府绩效在任务层面上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在制度层面上包括政治绩效、组织绩效、职能绩效、权责绩效。二者的关系是:任务绩效决定制度绩效的设计,制度绩效保障任务绩效的实现。它们共同构成政府有效性的科学内涵。依次所遵循的评价尺度是经济——效率——效益——公平。其中,政府任务绩效的取得与政府制度绩效的历史变迁呈正相关关系。在“经济增长型”任务绩效的制度预设下,地方政府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侧重于经济和效率;而在“社会发展型”任务绩效的制度预设下,地方政府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则侧重于效益和公平,其有效性建构的制度路径为:政治绩效合法性、组织绩效合理性、职能绩效有限性、权责绩效对称性。 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8 三、核心概念界定/10 四、地方政府有效性制度建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2 五、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体主义的新制度经济分析法/32 六、本文研究的理论假设和一般分析框架/35 七、本论文可能实现的创新及其存在的不足/37 第二章 地方政府有效性制度建构的价值选择/40 第一节 官僚制关于政府有效性建构的效率价值/41 一、官僚制“效率价值原则”的构建基础/41 二、官僚制的效率价值规定着有效政府的基本特征/42 三、官僚制效率价值原则的合理性基础及其精神实质/43 第二节 公平价值与有效政府的理性建构/45 一、新公共行政学关于政府有效性公平价值的理性建构/46 二、新公共行政公平价值的基本内容/47 三、止于理性反思的公平价值/49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关于政府有效性建构的效益价值/50 一、新公共管理基于效益价值的范式转换/50 二、新公共管理效益价值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52 三、新公共管理效益原则的价值转换/54 四、以宪政主义为特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57 五、西方行政价值嬗变对“有效政府”制度建构的当代启示/58 第四节 地方政府有效性制度建构的元价值选择/61 一、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争论源考/61 二、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相互统一/66 三、政府有效性价值选择的具体路径/69 第三章 地方政府有效性建构的制度预设/74 第一节 地方政府制度绩效建构的逻辑起点 ——均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75 一、当代社会发展观的演进及其一般意义/75 二、从经济增长走向社会发展——政府制度绩效转变的依据/77 三、均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政府制度绩效构建的逻辑起点/79 第二节 地方政府制度绩效的目标建构/82 一、政治效率的合法性——地方政府绩效目标的制度基础/83 二、组织效率的合理性——地方政府绩效目标的制度核心/89 三、职能效率的有限性——地方政府绩效目标的制度保障/93 第三节 地方政府绩效的制度指标建构/99 一、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的价值标准/99 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的价值确证/103 三、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的评估体系/108 四、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的评估标准/110 五、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的制度保障/112 第四章 地方政府有效性缺失的制度分析/116 第一节 GDP政绩观与地方政府的经济有效性/117 一、地方政府有效性建构的核心政治变量——意识形态/119 二、增长型意识形态政府绩效观的演进历程/122 三、经济增长政绩观与地方政府有效性的价值缺陷/127 四、从经济增长走向社会发展的当代启示/129 第二节 经济有效性与社会有效性的政府绩效选择/134 一、政府行为的公共性与自利性/137 二、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利益代言人角色的强化/141 三、政府自利及其制度绩效的具体表征/144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政绩效用目标及其制度逻辑/150 一、地方政府绩效效用的目标函数/150 二、压力型体制的由来及其功能/152 三、高度集权的干部管理体制对压力型体制的支撑作用/156 四、政治一行政承包机制与地方政府绩效自主性的提升/158 五、政绩至上的考核机制与自主性扩张的内在冲动/159 六、地方政府任务绩效与制度绩效的逻辑选择/164 第五章 地方政府有效性制度建构的目标路径/169 第一节 地方政府政治绩效的合法性与公共性/171 一、合法性对政府公共性的本质规定/171 二、从政府理性走向公共理性/175 三、公共性塑造下的地方政府制度绩效转型/178 第二节 地方政府组织绩效的合理性/183 一、地方政府组织绩效合理性的范式选择/183 二、地方政府组织绩效改革的路径选择/189 三、地方政府组织绩效改革的路径模式/192 第三节 地方政府职能绩效的有限性/196 一、政府职能有效性的理论界定/196 二、当代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绩效的构建/200 三、地方政府职能绩效有限性的目标路径/202 第四节 地方政府权责绩效的对称性/204 一、评估主体选择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取向/204 二、转型期地方政府政治责任与管理责任的实践冲突/207 三、地方政府权责绩效对称的目标路径/209 四、地方政府权责绩效对称的评价尺度/212 第五节 公众满意度对地方政府绩效测评指标的实证研究/218 一、选例的缘起/219 二、建立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标的原则/220 三、理论借鉴/221 四、实证研究/222 五、结语/229 主要参考文献/230 致谢/23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绩效评估视野下地方政府有效性的制度建构/高校社科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2071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