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情婚姻经济学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的男女,无不追求浪漫的爱情,稳定的婚姻。与此同时,婚姻似乎越来越脆弱。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与婚姻的话题就非常有讨论价值。

本书的专文,围绕爱情、婚姻中的焦点、热点与难点问题,以经济学为“解牛刀”,揭示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刻机理,引导婚恋走向理性。换一个角度,特别是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爱情与婚姻,更有利于解释和解决爱情与婚姻中的种种难题,帮助读者以理性成就佳缘。

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从理性分析和利弊平衡的角度来看待爱情和婚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本书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或者已经在婚姻当中面临困难的男女必读的爱情手册。

内容推荐

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学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哲学家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社会学家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生物学家说,婚姻是繁衍的需要……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与婚姻又是怎样的呢?

本书收录的几十篇文章,大致涵盖了爱情与婚姻中的主要焦点、热点与难点问题,包括爱情的性质、恋爱的技巧、婚介和媒人的作用、结婚时间选择、家庭暴力、出轨、怨妇、离婚的决策等等,其目的是以经济学为“解剖刀”,揭示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刻机理,引导婚恋走向理性和幸福。

目录

关关雎鸠

 爱情是易碎品,有着脆弱性和暂时性

 爱情是有价格的

 低碳爱情观:用最少成本实现幸福最大化

 初恋的效用

 恋爱的维持成本很高

 信息不对称导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打动异性的送礼经济学

 封堵男女学生交往增加社会成本

 恋爱中的沉没成本:该分就分

 感情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回报最丰富

室家为期

 美满婚姻相当于年赚十万美元

 门当户对暗合经济规律!

 托媒的经济分析

 选择“富二代”有所依据

 物以类聚: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丽有价:人人爱美女的原理

 经济学看“剩女”其实挺好

 择偶的机会成本

 结婚对象不应求最好但求合适

 结婚对你的收入和支出的影响

 发掘好股票:好伴侣是“等”来的

执子之手

 婚姻不是“桃花源”处处有成本

 “鲜花”多在“牛粪”上

 “门当户对”婚姻多稳定

 分担家务增加幸福指数

 怕老婆有经济学道理

 稳定的婚姻让人长寿

 婚姻如何“恒久远”?

 “一夫一妻制”落伍了吗?

 “富二代”与产能传承

劳燕仳离

 男人有钱就变坏的风险收益

 需要遏制“换妻”吗?

 从妻妾制看“二奶”现象

 解决家庭暴力难在哪里?

 “打老婆”的经济解释

 “出轨”经济学

 “怨妇”的经济学成因

 高离婚率不是大麻烦

 门格尔法则与离婚选择

 离婚财产分割的公平考量

试读章节

爱情是易碎品,有着脆弱性和暂时性

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所谓互补效用,即是说爱情须“你情我愿”才能实现。至于非耐用消费品,意指爱情具有脆弱性、暂时性。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仅16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应试途中,被一只大雁殉情的故事深深感动。当时,一位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他所遇到的一件奇事:他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另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便买下死雁,葬于汾水旁,并写下这首绝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确是千古之问。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不菲的代价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爱情差不多是最难以捉摸的。

爱情很奇怪。当你陷入其中,它可以“直教生死相许”;一旦爱情的面纱被揭开,它转瞬即逝。海外比较典型的案例是莫泊桑的小说《漂亮朋友》:杜洛瓦初见玛德莱娜,惊为天人,并形容她是“一个聪明非凡、美若天仙的女人”。在玛德莱娜面前,杜洛瓦“既不敢过于腼腆,又不敢过于鲁莽,既不敢显得反应迟钝,又不敢操之过急,生怕她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蠢货”。可是,当他得手后不久,就将玛德莱娜抛弃了。中国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讲述的故事——《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有一天,庄子出游,在山下看见一座新坟,封土未干。一位少妇,浑身缟素,坐在坟旁,手执扇子,向坟连扇不已。为何扇坟?少妇要使新土尽快变干,她可以快些改嫁!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Inter-dependence of utility functions)的非耐用消费品,是实现人们幸福感的众多消费品之一。

所谓互补效用,是说某一产品单独存在,价值不会太高,甚至无价值。当另一产品出现时,彼此的价值会同时提升。以笔为例,如果只有笔而没有纸,没有人会用笔。有了纸后,笔和纸的价值都提升了。那么,就爱情而言,男女双方从中获得的效用,是互相依存的。也就是说,爱情是一种稀缺的经济品,每个人都想得到,但又不见得能得到,况且,这是要“你情我愿”才能实现的事,不是单方面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什么是非耐用消费品?不妨举例说明。大家都知道,新鲜的草莓,它的消费具有极强的时间性,如果短期内不吃掉,很可能腐烂变质。又如,圣诞树、鲜花等,都是不能经久的。这些必须在短期内消费掉或者容易损耗的消费品,就是非耐用品。相反,耐用品保存的时间较长,不容易磨损,使用三五年甚至数十年,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或损耗,例如书籍。

爱情这种“消费品”的供应曲线是垂直的,因为它具有脆弱性、暂时性,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更快。

从图1.1中可见,爱情的供给量并不随外在条件而变化。寻求爱情的人越多或者说一个人对于爱情的渴望越强烈,需求曲线将从D向上移动到D1,则获得爱情的代价越高。从经济学角度看,获取一种消费品所费的代价越高,一般情况下,人们从此种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也越大。由此,坠入爱河的男女,从爱情中获得的效用(或者说美好的感觉)是趋向极大化的。

当然,爱情的供给曲线垂直于Q轴,意思是说爱情是短暂的,否则就是自右向左下方倾斜。

所以,实证资料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方面多数人对爱情充满期待。例如,人民网2010年4月25日载文称,调查发现,98 1% 受访者希望伴侣会爱自己一世,75 6%则相信有一生一世的爱情,虽然有17.4%青年会选择不结婚、“拍一世拖”或同居,但约82%人仍视结婚为与伴侣维持长远关系的最终目标,唯有7%的受访者会同一时间与多名男女朋友交往,或以“骑驴找马”的心态对待爱情。

P3-6

序言

2010年,网络上流行一条“女性新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大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很快,“男士新标准”应运而生:“睡得了地板,住得了走廊,跪得起主板,补得了衣裳,吃得下剩饭,付得起药方,带得了孩子,养得起姑娘,耐得住寂寞,交得起公粮,养得起老婆,记得住爹娘,还会讨好丈母娘。”

有人称此为“男女网友之间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也有人认为这是“2010年择偶新标准”。当然,更多人对此只是“会心一笑”。

是的,现代社会的男女,无不追求浪漫的爱情,稳定的婚姻。比照现实惨烈的竞争和人情的冷漠,人们认为,与某个人一起生活,是找到亲密、温暖与感情的理想所在。与此同时,婚姻似乎越来越脆弱。舞台和银幕上、小说及言不由衷的自传里……人们注意力所到之处,“剩女”遍地,“二奶”张扬,离婚率高涨……

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学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哲学家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社会学家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生物学家说,婚姻是繁衍的需要……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与婚姻又是怎样的呢?

当今,人们多认为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人民幸福和快乐。而爱情与婚姻,是人们获取幸福的最主要方面(据英国路透社2010年5月11日报道,一项面向16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家庭与伴侣是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占比近80%,其次为朋友,比例为15%)。

用经济学分析爱情与婚姻,或许首创于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他写了名为《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当然,其中的“重头戏”就包括爱情与婚姻。

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鄙视”,认为“伟大的爱情”不应该充满铜臭味。可是,1992年10月13日,贝克尔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他把经济理论扩展到对广泛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中。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指引爱情婚姻,是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化幸福的捷径。

当然,贝克尔并未穷尽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而且,他那充满数学公式的论著,普通大众是难以看懂的。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爱情与婚姻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譬如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当代的“剩女”问题、“富二代”问题等等。

本书收录的几十篇文章,涵盖的就是爱情与婚姻中的主要焦点、热点与难点问题,包括爱情的性质、恋爱的技巧、婚介和媒人的作用、结婚时间选择、家庭暴力、出轨、怨妇、离婚的决策等等,其目的是以经济学为“解剖刀”,揭示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刻机理,引导婚恋走向理性和幸福。

当然,用经济学这把冷冰冰的解剖刀来解析爱情与婚姻,似乎有些“残忍”。在大众的心目中,爱情是伟大的,它能够超越贫富、国界和时空。中国古人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面越是贫瘠,看来越格外的耀眼。”德国思想家歌德则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可是,本书认为,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所谓互补效用,即是说爱情是“你情我愿”才能实现。至于非耐用消费品,意指爱情的供应曲线是垂直的,具有脆弱性、暂时性。  至于婚姻问题,各个学科的分歧要小一些。如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尽一切办法结婚吧:如果你娶到一位好妻子,你将会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个坏妻子,你将成为哲学家。结婚或独身,让男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吧,反正他肯定都会后悔。”本书从经济学角度也提出,婚姻不是“桃花源”,它不一定基于爱情。就如某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所显示的:除年龄、身高两个自然条件外,人们择偶最重视经济状况,女士更关心男士的住房、收入和学历。

尽管说,经济学这一“解剖刀”很残忍,将爱情与婚姻中的美好愿景做了一些颠覆。但是,这种解剖还是有必要的。作为一种工具,经济学原理的确是“六亲不认”的,甚至会暴殄天物,大煞风景。这好比说,面对一位光彩照人的美女,你非要计算其维持这美丽需要花费多少成本,非要解析这美是怎么构成的。

应该说,相对于其他学科,本书所提倡的,是更为乐观和积极的婚恋观念。就好比治病救人,被推上手术台的滋味并不好受。但是,当经历了“手术刀”的洗礼,将沉疴消解,你是不是会破涕为笑呢?

这里列举一例:为什么有的情侣生活看似平淡,却很快乐,而你们夫妻有房有车,却总是吵架?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公式,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主观幸福=效用/欲望。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不同的人从婚姻中获得的效用大致相同,那么,你的欲望或者说期望值越高,主观幸福感就会越小。比如说,你丈夫写书赚了2万元稿费,你却期望丈夫用稿费给你购买10万元的车,那么,你的主观幸福感为0.2(即2÷10);如果另一个家庭,同样是赚取2万元,妻子希望“新马泰7日游”,仅需7000元,那么,她的主观幸福感为2.9,远高于你的。那么,一旦明白这一点,你的决策期望中多考虑一下预算情况,婚姻是否会更幸福呢?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可能是幸福的婚姻。”愿本书读者都能以理性成就佳缘!

刘正山

2010年9月于北京五道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情婚姻经济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正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69997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09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