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飞主编的这套《江苏通史》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来研究、总结江苏历史,以传统中国如何艰难曲折地走向近现代社会为基本线索构建江苏历史的架构,并围绕这一基本线索和架构,把江苏人民的繁衍和发展历程浓缩成一个脉络清晰、内涵丰富的时空整体。它既不是历史瓦砾的杂乱堆砌,也不是历史章节的片面取舍,而是循着时间的脚步,娓娓叙述江苏的历史演变和兴衰更替,细致展示江苏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内涵,把一个历史的江苏、变化的江苏、前进的江苏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书 | 江苏通史(共10册)(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林飞主编的这套《江苏通史》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来研究、总结江苏历史,以传统中国如何艰难曲折地走向近现代社会为基本线索构建江苏历史的架构,并围绕这一基本线索和架构,把江苏人民的繁衍和发展历程浓缩成一个脉络清晰、内涵丰富的时空整体。它既不是历史瓦砾的杂乱堆砌,也不是历史章节的片面取舍,而是循着时间的脚步,娓娓叙述江苏的历史演变和兴衰更替,细致展示江苏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内涵,把一个历史的江苏、变化的江苏、前进的江苏呈现在世人面前。 目录 江苏通史:先秦卷 导论 第一编 江苏的史前时代 第一章 史前江苏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 第一节 地质演化 第二节 生物演化 第三节 全新世环境变迁对江苏史前人类的影响 一 苏北海岸线的变迁及影响 二 太湖的形成及其对史前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 第一节 江苏境内发现的灵长类动物化石 一 中华曙猿 二双 沟醉猿和江淮宽齿猿 第二节 南京直立人等重要人类化石的发现 一 南京直立人 二 江苏其他人类化石的发现 三 江苏周边地区发现的重要人类化石 第三节 众多旧石器地点的发现 一 旧石器早期放牛山石器地点 二 旧石器晚期石器地点的增多 第四节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状态 一 采集与渔猎经济 二 工具的制作 三 火的利用 四 社会生活和社会形态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繁荣和演进 第一节 江苏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时空分布 一 新石器遗址的分布概况 二 新石器遗址时空分布的特征 第二节 区域特色显著的考古学文化 一 太湖流域的史前文化 二 宁镇地区的史前文化 三 江淮地区的史前文化 四 黄淮地区的史前文化 第三节 史前文化的先进代表——良渚文化 一 发达的农业生产 二 高超的手工业生产 三 大型聚落和古城的形成 四 等级分明的墓葬和社会 五 文明前夜的衰落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江苏人的生存状况 一 社会经济活动 二 原始手工业 三 贸易与征服 四 日常生活衣、食、住 五 史前人类的婚姻与寿命 六 史前人类的埋葬习俗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社会形态的发展 一 简单平等的社会 二 初步分化的社会 三 复杂的分层社会一早期文明的出现 第六节 江苏一一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一 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在文明起源中的地位 二 黄淮地区史前文化在文明起源中的地位 第二编 先秦:早期国家时期的江苏 第四章 夏商西周:江苏境内早期国家由分散到局部统一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江苏 一 江苏境内的夏、商文化遗存及甲骨文所见与江苏相关史事 二 禹“别九州”与“震泽底定” 三 夏、商两代中原王朝与夷人的斗争、交流 四 吴地走出的商之贤臣巫咸、巫贤父子 第二节 西周时期江苏境内早期国家政权的建立 一 江苏境内的西周文化遗存 二 西周时期的吴国 三 徐国的兴衰 四 西周王朝与夷人的斗争、交流 第三节 夏、商、西周时期江苏境内的其他方国部落 一 留 二 彭 三 倡阳 四 邳(薛) 五 奄 六 薄姑 七 邗(干) 第四节 夏商西周时期江苏地区的物质生活与文化 一 物质生活 二 制度文明 三 文化与精神生活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江苏的政治军事 第一节 吴的称王与潜扩 一 吴的称王 二 吴与楚、齐、越的关系 三 吴与宋、徐、鲁、郯等国的关系 第二节 寿梦时代——吴的始盛 一 寿梦的改革 二 附晋反楚 三 威震鲁、宋 第三节 从诸樊到吴王僚——吴的继兴 一 吴与楚战争探析 二 季札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活动 三 伍子胥奔吴 四 专诸刺吴王僚 第四节 阖闾时代——吴的称霸 一 阖闾与伍子胥的革新 二 吴对楚、越的战争 三 阖闾后期的隐忧 第五节 夫差争霸与吴的灭亡 一 南服越人 二 继服陈蔡 三 征伐鲁齐 四 伍子胥被害 五 黄池争霸 六 夫差失国 第六节 越的统治 一 勾践称霸 二 越楚之战 三 越齐争强 第七节 楚的统治 一 楚国削越 二 三楚划分与郡县制 三 春申君和毋陵君治江东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江苏的环境与经济、交通、城市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所属区域 一 自然环境状况 二 先秦区域划分与江苏地区状况 第二节 经济状况 一 经济的政治军事性特征 二 社会经济状况 三 吴国较早使用生铁 四 吴国人口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江苏的水陆交通 一 水陆兼行,以水为主 二 古代运河的特点与定义 三 运河串连了水路交通 四 主要水路交通线 五 吴国水路交通开辟的意义 第四节 古国古城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城市 一 沿河流呈线型分布是先秦江苏城市布局的主流 二 古运河连结的水道沿岸文化遗址密集 三 先秦时期的古国古城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地区的文化与生活 第一节 风俗、饮食、丧葬、语言 一 风俗 二 饮食与服饰 三 丧葬 四 语言 第二节 科学、文化与艺术 一 青铜艺术(吴冶) 二 陶瓷 三 医药 四 歌舞艺术 五 书法绘画 第三节 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吴文化之间的交流 一 中原礼乐文化对吴地的影响 二 无锡鸿山越墓及墓中反映的中原文化因素 三 儒家思想在吴地的传播 四 楚文化对吴越文化的浸润 第四节 兵家与吴地的军事文化 一 伍子胥与《盖庐》 二 孙武与《孙子兵法》 附录 一 大事记 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江苏通史:秦汉卷 …… 江苏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江苏通史:隋唐五代卷 江苏通史:宋元卷 江苏通史:明清卷 江苏通史:晚清卷 江苏通史:中华民国卷 江苏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949-1978) 江苏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978-200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江苏通史(共10册)(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114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8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838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9.0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370 |
宽 | 250 |
高 | 20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