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世物语/海上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长声所著的《浮世物语》以诗与文的上佳辅之以“乐而不淫”的态度,复以旷达、幽默、好酒之“三宝”,凡此种种,成就了“日本杂事诗新注”的好。本书内容相当丰富,不局限于一人一事,所谈之事极深极远却真正达到了深入浅出,文笔精妙,反映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内容推荐

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在出使日本期间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共收200首短诗,从日本历史及风俗,以至当时的维新,每首诵一事,对刚刚走上近代化的日本的社会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由资深旅日作家、学者李长声所著的《浮世物语》,副题“日本杂事诗新注”,可看作黄诗续编,呈现的是黄遵宪之后一百余年日本的种种变化和若干的不变,但并不拘泥于黄遵宪的杂事,而且也不似黄那般严肃,乃是兴之所至,随笔涂鸦,亦庄亦谐。《浮世物语》从日本的衣食住行到文学风俗,内容相当丰富,不局限于一人一事,所谈之事极深极远却真正达到了深入浅出,文笔精妙,反映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目录

序/扬之水

富士山

镰仓大佛

地震

台风

年号

旧历

岁时记

汉字

假名

东京

消防

警察

房屋

温泉

相扑

杨弓店

漫谈

裤子(附:内裤)

脚气

日本刀

艺妓

工巧

神道

宗教

樱花

菊花

河豚

铿鱼

酒馆

晚酌

后记

试读章节

富士山

飞掠雪峰机翼寒,谁遗小扇海云端。

人间冷暖尤多变,留作风凉挂袋边。

我咏富土山,打油打油。

来日本多年,多次登过富士山;第一次是自己想去,好像不去就白来日本,后来变主动为被动,有朋自远方来,不得不奉陪如仪。我们的泰山高一千五百三十二米,而蕞尔日本,在“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高过千米的山有五百八十六座,仅本州就有四百五十一座,首屈一指的是富士山。明治年间有个叫志贺重昂的,写了一本《日本风景论》,名噪一时。他认为名山都是火山,当名山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山体由美术形状与几何形状相搭配,二是走进山里,景致多变。最美圆锥形,那就是富士山。确实,远眺富士山,美的是那个几何形状,远古中国人创造了海上有仙山的说法一定是看见了它。不过,形状过于简单,几乎从远近高低、四面八方看都一个样,恐怕看多了思想也不免简单化,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那样哲学。山高路险,以致有一个说法:不登富士是傻瓜,登两次也是傻瓜。因为是火山喷发的堆积,真的登上去近瞧,满地炉灰渣,好似看见了半老徐娘的粗糙,难免杀风景。

时代不同了,我时常从飞机上眺望富士山,见清末黄遵宪所未见。倘若从东京的羽田机场往西南飞,能看见顶上的火山口,冰雪消融,形状像一个多褶露馅的烧卖。黄遵宪咏富士山气魄宏大:“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日本人也写了不少汉诗,石川丈山的两句最著名:“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把宏伟的富士山形容成一把小扇子,似乎表示着他们诚然有一种凡事往小里缩的民族性。至于中国人,日本人总爱说我们好夸大,不朽的例证是李白的那句“白发三千丈”。从现实生活来看,日本人喜爱小东西,称之“小”日本一点都不错。中国地大物博(近来又听说不太大,不算博了),人心就开阔,大大咧咧,容纳百川,五族共和。但是就写诗的手法来说,缩小和夸大是一回事,部属于夸张。中国诗人也会极言其小,如毛泽东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日本人每每写汉诗便使出气魄来,如“千年积雪拥蓬莱”(室鸠巢),“芙蓉峰上—轮高”(获生徂徕),“谁将东海水,濯出玉芙蓉,蟠地三州尽,插天八叶重”(柴野栗山),虽然多是从中国的古典诗词套来的。

富士,以前也写作不二、富慈等,一说来自阿伊努语,是“火”的意思。此山是一座圆锥形孤峰,坐落在山梨和静冈两县的地界。高三千七百七十六米,乃日本最高峰,虽然自古视之为名山、灵山,但当作日本国的象征却是在明治中叶以后了,旨在高扬民族主义。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画《富岳三十六景》,把富士山作为远景配置在庶民生活的各种场面中,多姿多彩。昭和初年,到了横山大观的笔下,富士山被画成神山,是对于皇家的崇敬。所谓两干五百年,指的是日本人自诩建国的年头,若从自然来说,现在的富士山诞生于五千年前。再三申请为世界遗产,但因其自然及文化都惨遭毁坏,始终未获准。有一幅照片,照的是冠雪的富士山下奔驰一列新干线电车,四十年过去,至今仍然是日本的招贴画。

镰仓大佛

黄遵宪诗:“倚天铜佛古于树,挂月玉镜寒生苔。对人露立总不语,曾见源平战斗来。”

咏的是镰仓大佛。大概黄遵宪没去过镰仓,“闻之何大臣云”,以为“镰仓八幡官有铜佛”,不确。大佛在高德院境内,是这座净土宗寺院的本尊阿弥陀如来。也不是“露立”,而是“露坐”,结跏趺坐,弓背垂睑,双手作定印。本来是贴了金的,早巳被风雨剥蚀净尽。

“源平战斗”,就是被写成小说《平家物语》的源氏与平家两大氏族之争。平安时代由贵族文人当政,到了十二世纪中叶,源义朝与平清盛靠武力取得政治地位,进而平家击败源氏,独揽国柄。源赖朝生于一一四七年,十三岁随父亲义朝上阵,被平清盛打败,险些丧命,在伊豆度过二十年流放岁月。一一八0年,后白河上皇(太上皇之略)的三皇子以仁王传来一道密旨,命赖朝讨伐平家。赖朝纠集父辈旧部起兵,但一战而败,退到先祖的故地镰仓。那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镰仓不过是僻壤荒村。赖朝在此设置侍所,把麾下的武士(侍)变成家人。鹤冈八幡宫是源氏的宗庙,如今境内还活着大银杏,树龄越千年,可谓擎天银杏古于佛。当赖朝经营东国时,源义仲在木曾谷起兵,三年后攻入京城。老狯的后白河法皇(天皇出家则称为法皇)偷偷与赖朝交涉,承认他对东国一带的统治权。赖朝派兄弟义经出兵,打败了义仲。乘源氏同室操戈之机,逃到西海的平家企图反攻,终被义经剿灭。后白河法皇重施离间计,赖朝和义经反目成仇。法皇死后,源赖朝得偿夙愿,一一九二年被封为征夷大将军。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武家掌握政权的肇始,此后历经镰仓、室町、江户三个幕府时代。源赖朝五十二岁暴卒,一说是坠马而死,但真相不明,成为日本史之谜。赖朝死后,镰仓幕府的实权一直把持在外戚北条氏手中。《吾妻镜》,又称《东鉴》,是镰仓幕府编篡的幕府正史,据之,大佛始建于一二三八年。当初是木制,九年后重造,“金铜八丈”(像高十一点二米)。由此可知,大佛生也晚,不“曾见源平战斗来”。

镰仓建大佛,是幕府从宗教方面向王权示威,张扬霸权。日本停止遣唐使以后,政府之间的关系中断了,但民间的往来却更加活跃,僧侣商人不绝于途。镰仓武士要建构独自的文化,不是从京都移植,而是直接从中国输入。那时中国是宋代。大佛坐姿前倾,双肩厚实,如猫拱背,是典型的宋代风格,也可能就是中国的工匠渡海而来帮助铸造的。本来有佛殿,被大风刮倒,后未重建。风雨佛头无片瓦,所以也呼为露坐的大佛。现在看见的这尊国宝是自一九五九年费时三年维修过的模样。奈良东大寺(华严宗)本尊卢舍那佛,铜铸。落成于七四九年。东大寺一度毁于源平之乱,一二。三年重建。奈良大佛高十四点八五米,镰仓大佛毕竟还低他一头。正是:

幸将术遣换铜金.免惹坏劫烧自身,

几见刀弓成霸府,低眸不语坐于今。P1-8

序言

我一向不懂诗,虽然爱读,且读了不少。早先是关注诗中的“本事”,后来是留意诗中的名物,而对于诗作本身的优劣实在是缺少鉴赏之眼光的。因此有一种诗体最可以照顾我的兴趣,便是纪事诗。纪事诗的阅读,可以放开诗的艺术不管,而只看它的纪事,我所关心的无论本事还是名物,便都在这“纪事”里边了。

同长声兄是多年的老朋友,很早就读过他的诗,总觉得有聂绀弩之风。诗如其人,用来说长声兄似乎是合适的。他旷达,幽默,好酒,而这三者又好像是互为因果,以是成就了一种人生态度,或日人生境界也可。本来还想说他有名士风,但也是老朋友的陆灏兄曾经为名士下过一个定义,即名士就是不负责任。而长声兄却是极负责任的,因此这句话只好放下。

此书为“新注”固然不错,却也不妨看作续编,因为“新注”的文体也正类于杂事诗,不过运用得更加灵活,更加宛转多变。黄遵宪之后一百余年日本的种种变化和若干的不变化,虽然介绍与研究日本的文字之多与黄氏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同样形式的作品,据我所知,还没有一部。我以为这是雅俗交融的一种形式,也可以算是随笔中的别一体,今却很少有佳作,以至于教人颇有失传之虞。而长声兄于文于诗都可以挥洒自如,久作扶桑居,又能长葆旁观者的清醒,曾有人形容他同日本的关系是“乐而不淫”,他笑而不答。以诗与文的上佳辅之以“乐而不淫”的态度,复以旷达、幽默、好酒之“三宝”,凡此种种,成就了“日本杂事诗新注”的好。谓予不信,请翻下一页。

后记

问君何处借云帆,好驾长风到日边。

百十年前杂事咏,而今待我写新篇。

黄遵宪当了五年驻目参赞,于一八八二年春调离日本,往美国旧金山就任总领事。行前写七律留别,其中有云:“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以外天。”我特别喜爱这四句,乃至觉得后四句有续貂之嫌(王母环来夸盛典,吾妻镜在访遗篇;若图岁岁西湖集,四壁花容百散仙)。在日期间他撰著一部《日本国志》,又创作七言绝句,日后集成《日本杂事诗》,定本为二百首。

对于日本杂事诗,我早有兴趣,甚而冒昧写信给实藤惠秀先生,索要他印行的《日本杂事诗注》。可是,我这个人眼高手低,草草读过之后即束之高阁。所谓山不转水转,人生也常是转来转去,偶然编辑一种关于日本文学的杂志,又绕回到原来的兴趣,于是写了上面的打油诗。后来真的东渡扶桑,却见异思迁,搁下了这份心思。岁月荏苒,如今重拾旧趣,“百十年前”应改为“百廿年前”了。

古人高适“年五十而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听说今人聂绀弩、姚雪垠都是五十以后才开始写旧诗的。逝者如斯,我悠然过五十,追慕前贤,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也想过把诗人瘾,不管他男人写诗就学坏,还是女人学坏就写诗。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是熟读黄遵宪的杂事诗,以加深对“中华以外天”的见识,并初试啼声,吟几首自己的日本杂事诗。叫作“新注”,当然是挂羊头卖狗肉。我做不到“新诗脱口每争传”,如今在日本也几乎不可能“留文字缘”,这似乎是一种悲哀,具有历史性,现实的人们也就不以为哀。时过境迁,一些在黄遵宪眼里有意思的东西已不值一提,所以不拘泥于他的杂事,而且远没有他那般严肃。兴之所至,随笔涂鸦,终归是打油。

记于二00六年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世物语/海上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长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5246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6
12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