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977年选拔出的、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访问学者,34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作者吴季松引入了“可持续发展”新理念;作为联合国项目主持人创意了“知识经济”;作为联合国官员引入了“科技园区”、 “信息高速公路”和“循环经济”等新事物;考察了101个国家,介绍了各国的经验与教训;曾作为国家水资源的最高具体负责人,主持制定和实施了第一批国家级生态修复规划;据此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并预测其发展未来。
| 图书 |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1977年选拔出的、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访问学者,34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作者吴季松引入了“可持续发展”新理念;作为联合国项目主持人创意了“知识经济”;作为联合国官员引入了“科技园区”、 “信息高速公路”和“循环经济”等新事物;考察了101个国家,介绍了各国的经验与教训;曾作为国家水资源的最高具体负责人,主持制定和实施了第一批国家级生态修复规划;据此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并预测其发展未来。 内容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由吴季松编著。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在34年的长周期内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史无前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客观存在,已成为国际共识。 什么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呢?核心是在邓小平同志设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三届领导人成功地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创造了在经济、社会、环境与生态的开放非平衡态复杂巨系统中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实体经济为主干,政府依靠科学技术、生态和谐,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断维系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将全面论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现状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一)什么是“经济发展模式” (二)为什么现在要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三)堪称“经济模式”应有一定的经济总量和质量 (四)堪称“经济模式”要延续一定时间,约为30年 (五)堪称“经济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并被认同 二、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述评 (一)美国模式 (二)日本模式 (三)德国模式 (四)俄罗斯模式 (五)印度模式 (六)巴西模式 第二章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依据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模式 第五章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第六章 2030年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模式展望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季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40787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5 |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66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