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二生肖/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十二生肖》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十二生肖由来、发展以及它赋予的意义等等。本书由吴裕成著。

内容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向您介绍了十二生肖由来、发展以及它赋予的意义等。

《十二生肖》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由吴裕成著。

目录

第一章 十二生肖的由来

 十二生肖名称多

 秦代简书记生肖

 生肖十二:“天之大数”

 日月经天与干支纪岁月

 “斗柄回寅天下春”

 从“中华第一龙”说起

 古人奇思妙想释生肖

 关于生肖来源的传说

 我国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第二章 十二生肖与宗教

 道教与十二生肖

 佛教与十二生肖

第三章 细数十二生肖

 鼠排第一引发的话题

 丑牛辟地

 “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

 “卯酉日月门”:月兔传说

 龙,生肖中唯一的虚拟动物

 属相蛇,称小龙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三阳开泰大吉祥

 “申日称人君者,猴也”

 酉鸡有吉贴“道酉”

 凤伯犬首戊之神

 “家”中有“豕”也有“亥”

第四章 民间习俗中的十二生肖

 本命与本命年

 属羊属虎的性别歧视

 生肖取名

 育儿习俗

 婚姻习俗

 属相论命不足信

 “牛马年,好种田”

 几龙治水和几牛耕田

 从“石敢当”说到巧借属相日

第五章 艺术作品中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诗文

 美术为生肖造形

 一岁一个吉祥物

试读章节

太古洪荒,原始人环顾四野,仰望天空,最能引起注意的,一定是太阳和月亮。“县(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易·系辞》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太阳结束寒夜,结束隐藏在黑暗中的恐怖。太阳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捕猎采摘以充饥肠的良辰。对原始人说来,朝霞满天,红日东升,日复一日地上演着生活的开幕式。

日升日落,月圆月亏,运动与变化为两颗天体增添了神秘,也产生了许多瑰丽的神话。《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同书《大荒东经》也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乌,《淮南子·精神篇》“日中有踆乌”,踆乌即三足乌。大木、扶木则是神话传说中的扶桑树,其高“三百里”,十颗太阳如红彤彤的果子挂在枝叶间,并轮流跃上树梢,俯照大地。你升他降的间隙,便由黑夜来间隔。

太阳怎么会是十兄弟呢?《山海经·大荒南经》描述:“东南海之处,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日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一个庞大的家族,一个充满母爱的母亲,羲和养育了十个儿子,在甘渊为她的太阳孩子们洗澡。十日神话,应是先民们对于昼夜转换的想象,也是对于严重旱灾的一种感受。“赤日炎炎似火烧”,何况十个太阳!十日并出成了灾害的代称。

神话描绘自然界的神威,也幻想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力。《淮南子·本经篇》所记录的传说,在讲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惨相之后,为民除害的神话英雄上场了:“尧乃使羿……上射十日”。羿仰天控弦,一口气射掉九颗太阳。“羿焉弹日?乌焉解羽?”经屈原《天问》这么一问,使得后羿射日的故事更加圆满:羿开弓放箭,太阳里的金乌不免要羽毛纷落的。

20世纪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出土了两幅T形帛画。两幅帛画均分天上、人间、冥间三部分。在天上部分,均画有蟾蜍、兔、月亮,居画面左侧;画有阳乌、太阳,居画面右侧,并画扶桑枝蔓簇拥着日轮。其中一号墓帛画,阳乌红日居上,八颗小太阳在下,散布于扶桑的枝蔓之间,共计大小九个太阳。

与十日神话珠联璧合,是十二月亮的故事。《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帝俊可是个多福的天神,他不单拥有十个太阳儿子,他的妻子还为他生下十二个月亮——月属阴,这应是六双女儿了。

十日和十二月的神话,可作为探究天于地支的材料。朱熹《楚辞集注》引述“天有十日,日之数,十也”的说法,认为“此十日,本是自甲至癸耳,而传者强以为十日并出之说”。他将十日神话与十天干相提并论,认为先有甲乙丙丁十天干,后有十日并出的故事附会。

数学十进位制的发明,派生出类似“旬”的概念,影响了十日神话和十天干的产生。地支则不同。它取数十二,并非靠着数学本身的给予,而是依靠天文学对数学的运用,也就是说,是初期天文学选择了“十二”——其最重要的例子,便是至今仍通行于世的十二月历法。

认识岁时实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为揣摩岁长,为寻找一把尺子丈量这段时间周期,他们仰观俯察,上下求索。

有聪明的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的周期性规律,可以用来丈量一岁的长短,十二回(闰年为十三回)月圆为一岁。

十二月历法的发明,堪称初期天文学最辉煌的成果之一,其功当不在后稷教稼、大禹治水之下。“十二”被视为传达着天之奥秘的“天之大数”。天干需要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为“十”配伍,也就非“十二”莫属了。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有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为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殷墟出土的一块牛肩胛骨上,刻着完整的干支表——天干与地支配合,用来纪日。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六十甲子。

相传,黄帝时代发明了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黄帝是中华人文初祖,记在他名下的发明很多。前蜀冯鉴《续事始》说:“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以名兽,配十二辰属之。”“以名兽”即以十二支称动物,子鼠丑牛等等。这不仅将十二地支的发明权,还将十二生肖的首创之权,一并记在黄帝名下。P10-14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二生肖/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裕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359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05
156
14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