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易大全(上下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易》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阐释着天地宇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言以蔽之没有《周易民》就没有中华文明!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法思想的最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石伟坤主编的《周易大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依照权威版本,对《周易》进行了精心注译,可极大地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周易原典。下卷包括“易经与中国历史文化”、“易经疑难详解”,以及易经百科知识问答。

内容推荐

《周易》,又名《易经》、《易》,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即《周易古经》,分上、下两篇,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传”即《易传》,又称《易大传》、《十翼》,大约著成于战国晚期。

《周易大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依照权威版本,对《周易》进行了精心注译,可极大地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周易原典。下卷包括“易经与中国历史文化”、“易经疑难详解”,以及易经百科知识问答。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易经文化,《周易大全》还专门搜集众多古版本易典原图,供读者欣赏。另外,编者石伟坤还为有了一定易学基础、希望更好地把握易经文化的读者,附上了一部“四库全书”本《易数钩隐图》,相信会在开拓读者视野、提高其易学水平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录

第一编 易经注解

第二编 易经与中国历史文化

第三编 易经疑难详解

第四编 易经百科

附录一 易经图集

附录二 《易数钩隐图》版本欣赏

试读章节

一、伏羲“一画开天”

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手里拿着一块石头或手里拿着一截木棍,开始了战胜自然、求得生存的新旅程。早期智人追逐着猎群向各地迁移,他们一方面逃避着猛兽的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找着猎物和能够采集到的植物性食物。武器的发展使人类生存更加容易,各种猛兽已不再是人类的最大威胁,人们此时可以用标枪战胜巨大的猎物。而此时人类仍然摆脱不了自然灾害对生存的威胁,不过通过前辈的各种经验,也懂得了一些防范措施。

弓箭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时,母系氏族公社取代了原来的家族血缘公社,人们的通婚方式由原来的族内血缘婚变为族外群婚。接下来,在中国大地上,一位伟人(也可以称之为神)——伏羲,出现了。

伏羲是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人物。在他之前,人类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在这几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积累的知识以口头的方式一代一代承传下来,并且不断创新与发展,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当然,也有很多知识因一些原始群落的灭绝而没有流传下来)。这些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生存指南。

伏羲以前是燧人氏时期,燧人氏部落祖居昆仑山,为古羌戎的一支,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

燧人氏部落已经懂得立圭表观察天象而确定四时,创建历法。所以古昆仑山又名日月山,即观测日月之山,昆仑山上立天柱以观天故名柱州。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说,燧人氏的时代有巨人生活在雷泽一带,华胥氏的脚踩到巨人在地上留下的脚印,便有了身孕,在古代成纪这个地方,生下了伏羲。这便是伏羲出生的传说。伏羲长大后,以其出众的才华,在众部落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伟大的领导者。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了伏羲时代。据考证,我国公元前7724至公元前5008年被称为伏羲时期,这个时代既包括伏羲氏、女娲氏的母亲系统氏族群体,又包括伏羲氏、女娲氏氏族群体及伏羲二世、伏羲三世等伏羲氏族的不同阶段,所以大约前后延续了2700年到3000年左右。如果说燧人氏时代是为伏羲文明奠定基础的时代,那么伏羲时代则为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伏羲不但很好地继承了前人的宝贵经验及科学成就,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明与创新,所以伏羲文化开创了我国文明的先河。

伏羲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六十四卦历法,确立了元日,使人们有了更准确的作息时间。八卦历法融计数、卜筮及生产等为一体,就相当于古代的老黄历。与黄历不同的是,黄历上面记录着一年365天的吉凶祸福,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记录而选择各种重大活动的适宜日期;而八卦历法却没有这些记录,它是灵活的,每日的吉凶都记在氏族首领的脑子里,并且这里面既包含着前人的宝贵经验,又包含着新的理论依据,它是辩证的占卜。

八卦历法的占卜是灵活的,是辩证推理的,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在春天,伏羲根据前人的经验,再结合当前天象与地理的阴阳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八卦占卜所给出的提示,确定氏族在春天的生产任务。于是让一部分人到指定的方位去捕鱼,一部分人到指定的地方去种植。结果,捕鱼的人果然捕到了许多鱼;过些日子,发现种下的种子也长出了嫩芽。各个氏族见伏羲的占卜灵验,能够给大家带来丰富的食物,能够逃避凶害,自然也就拥护这位首领。如果伏羲用自己的八卦历法不能给各个氏族带来好处,只是装神弄鬼的巫术,结果捕鱼的人一条鱼也没捕到,种地的人发现种子在地里全烂掉了,那么这个部落酋长又怎么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呢?这个部落又怎么能够不被历史所淘汰呢?

上古时期的人,一般都懂得天文知识。因为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学会控制火之前,每天夜里看到的光亮只有天上的星辰。经过长期观察,他们掌握了天象与地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了天象与天气变化的规律,掌握了天象与吉凶变化的规律。这些知识一代代传下来,并且一代代地不断创新,到了母系氏族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懂天文识地理,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学会的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的人不需要这些知识也可以生存下去,于是这些知识便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正是后来很多人不懂天文与地理的原因。比如现在的人,能说出二十八宿的人恐怕不多。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这些知识与生存关系不大.,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与上古时代的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的人只要能把几首歌唱好,便能得到令人羡慕的收入。可是在上古时期,唱两首好歌可能更容易吸引异性与自己交媾,但要想凭这个生存’,恐怕还不够。

其实我国古人对龙的崇拜,也源于对天象的观察。古人最早发现的节气是夏至日,所以新年的开始是从夏至日开始的。彝族人的火把节其实就是源于古人庆贺新年的风俗。可能是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古人就发现东方的天空有龙的形象,这个“龙”就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中秋过后,夜空只能见到七宿中的心、尾、箕三宿,冬天则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古人认为是天上的龙给人们带来了这个美好的季节,龙是保护人的神。正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古人于是将地上与龙的形象相似的动物都称之为龙。于是龙便成为中国最难解释清楚的一种图腾。如许慎《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文中似乎描述的是东方苍龙七宿,可是它又“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多少有些让人费解。P395-397

序言

《周易》,又名《易经》、《易》,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即《周易古经》,分上、下两篇,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传”即《易传》,又称《易大传》、《十翼》,大约著成于战国晚期。

《周易》经、传的作者与撰著年代素有歧说。司马迁著《史记》云:“伏羲作八卦”(《日者列传》),“西伯拘美里,演《周易》”(《太史公自序》);“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世家》)。以为伏羲创八卦,文王作卦爻辞,孔子序《易传》,汉唐间以此为权威性论断。经过后人考证,《易》非出于一人、成于一时,这个观点成为共识。

“易”曾为筮书之通名,《周易》曾与传说中的筮书《连山》、《归藏》合称“三易”。其本为占筮书,孔子则视其为哲学著作,此后汉人以象数解之,魏晋玄学家则借以谈玄,更有宋人主河图、洛书之说,将其演变为方士之书。但书中载录了不少殷周故事,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思想、风俗的宝贵材料。

《易经》通过卦的排列、卦形变化及卦、爻辞来喻示哲理。其基本符号为阳“一”与阴“--”,两个符号作不同组合叠作三层,共有八种组合,产生八个图形,即为八卦:

三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体。八卦中任意两卦相重,又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乾》、《坤》二卦各多一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共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六条爻辞,组成《周易》“经”的部分。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以《乾》、《坤》为始,以《既济》、《未济》为终。喻示着事物从发生,中间经过或通泰或悔吝的发展阶段,以至最终完成(“既济”)的全过程;而事物的完成阶段又意味着一个新过程的开始(“未济”)。六十四卦的体系呈开放状,表示事物的发展未有终穷。

《易传》由《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共十篇所组成,称为“十翼”,意指其为经之羽翼。《文言》专释《乾》、《坤》二卦卦辞。《彖传》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彖意断,即断一卦之义。《象传》释卦名、爻辞。以上三种归附于有关经文之下。《系辞》为《易经》通论,内容庞杂。《说卦》专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所象之事物。《序卦》释六十四卦顺序。《杂卦》说六十四卦卦义,错杂释之,故日杂。以上四种单独成篇,列于经文之后。

《易经》集卦辞、爻辞共四百五十条,从形式上进行分析,依李镜池《周易探源》,可分六个类型:

一、纯粹定吉凶的辞。例如:《乾》,“元亨,利贞”。

二、单叙事而不示吉凶。例如:《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三、先叙述而后吉凶。例如:《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四、先吉凶而后叙述。例如:《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五、叙事,吉凶;又叙事,吉凶。例如:《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六、混合的:或先吉凶,叙事;又吉凶。或先叙事,吉凶;又叙事。例如:《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易经》的卦辞、爻辞是古代长时期积累起来的临事卜占结果的记录。它涉及祭祀、战争、生产、婚姻、天灾等方面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易经》是我国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著作之一。作为具有一定哲理内容的卜筮之书,它以独特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评论文化大观园里垒起一座神秘的宫殿;在以政治、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里,开辟了广阔的哲学天地。数千年来,属于不同思想和学术派别的学者,覃心竭力地对它进行解释和阐发,以致它的本来面目尽为神学的迷雾、释道的玄谈以及儒家的义理所笼罩,从而也形成了庞杂的易学体系。

《周易大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依照权威版本,对《周易》进行了精心注译,可极大地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周易原典。下卷包括“易经与中国历史文化”、“易经疑难详解”,以及易经百科知识问答。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易经文化,本书还专门搜集众多古版本易典原图,供读者欣赏。另外,我们还为有了一定易学基础、希望更好地把握易经文化的读者,附上了一部“四库全书”本《易数钩隐图》,相信会在开拓读者视野、提高其易学水平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书的编撰,必然还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诚恳盼望广大读者、方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供我们修订改进。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易大全(上下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伟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151001
开本 20开
页数 7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2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6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1
丛书名
印张 40
印次 2
出版地 江西
284
195
4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