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大师谈学习系列/花生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力、朱光潜等所著的《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由各个学科的著名学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写成,收录的十二篇文章不仅有成功的经验,还有失败的教训,生动活泼,具体实用,是这些大师如何做学问、如何写文章的一个个案描述,不仅总结出了一般规律,而且还烙印上了个人的鲜明学术风格。

内容推荐

王力、朱光潜等所著的《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收录的十二篇文章,分别由十二位著名学者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他们是:语言学家王力、美学家朱光潜、哲学家张岱年、历史学家周一良、法学家王铁崖、遗传学家李汝祺、气象学家李宪之……

《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给我们提供了学术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比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材料?如何确定论证角度?如何准备论文答辩?针对的都是我们学术写作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学术写作的一般方法,对于学术研究应有的方法和态度,也会有清晰的了解。

这些文章都不是板起面孔说教的,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大师的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既有规律性总结,也有实际例证,都烙印上了他们鲜明的学术风格。

目录

谈谈写论文

怎样写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

漫谈说理文

漫谈我的所谓做学问和写文章

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谈谈哲学史的研究和论文写作

怎样使观点和材料相结合——从写历史札记谈起

略谈国际法的研究及其论文写作

给国际法研究生的一封信——漫谈论文写作

关于写学术论文的几点体会

同遗传科研小组谈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

关于理科学生写学术论文问题

编辑付梓说明

试读章节

谈谈写论文

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写论文。所谓写论文,就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记下来。研究生学习三年,第二年写一篇学年论文,第三年写一篇毕业论文。最好是写学年论文时就考虑毕业论文的题目,把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论文的基础。毕业论文就是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写得深入一些、细致一些。当然毕业论文也可以另立题目。不过,如果考虑好自己的方向,还是一致起来更好。我们对研究生写论文不能要求过高,不能要求你们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写出一部大著作,我们不打算这样做,这样做不但不会有什么好效果,反而会有很不好的效果。我们现在要求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要他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写论文的方法,将来你写书也还是这个方法。掌握了方法,将来你写什么都可以。下边我想谈三方面的问题:

1.论文的选题;2.论文的准备;3.论文的撰写。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范围不宜太大,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两年写一篇很大的论文,写不下来;就是勉强写下来了,也写不好。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拿字数来说,学年论文在万字左右,毕业论文在两万字左右也就可以了。不要求写长文章,不但不要求,而且反对长篇大论。照我所知,在外国大学里,博士论文,一般也就相当汉字两万字左右,他们也是反对写大本的书。在这两万字当中,讨论问题要深入,深入了就是好文章。好到什么程度?就是要好到能作为中国语言学的好文章流传下来。这叫做“小题目做大文章”。最近一期的《中国语文》上,头一篇文章是周定一同志写的,题目叫《所字别义》。“所”字的一种意义,别人不注意,没有讲到,他从现代北方话一直追溯到宋代,甚至追溯到先秦,写得很深入。这种文章值得提倡,就是要写这种文章。大家知道,王引之写的《经传释词》是一本好书,他拿一个一个虚词来讲,每个虚词的解释独立出来都是一篇论文,有几个虚词讲得好到没有法子形容了。比如他讲“终”字,总计不到一千字,讲得很透彻,证据确凿。看了他的解释,我们不但知道了虚词“终”是什么意思,而且也学到了他的科学方法。所以说小题目可以写出大文章。

论文的内容,就汉语史来说,分三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拿语音来说,也是应该选小题目,不宜选大题目。如果我们写一篇文章,叫做“汉语语音的发展”,那一定写不好,题目太大了。前两天我看见一篇文章,是加拿大一位汉学家写的,讲的是汉语唇音轻化的问题。这个题目够小的了,他写了有六七十页,写得很有内容,讲得很深入,就是要选小的问题,专谈一个问题,谈透了就是好。这两天也看了唐作藩同志的一篇文章,他从《正音捃言》这本小书中归纳出了十六世纪的韵母系统,题目小,我们赞成。还看到杨耐思同志的一篇文章,叫做《近代汉语m尾的转化》。收m尾的转化为收n尾,如“甘”本来念[kam],后来念[kan],这是转化问题。他这篇文章就专谈m尾的转化问题,我看他也谈得很透。就是应该这样,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语法方面也是这样,比如高本汉有一篇文章,讲《左传》里“於”“于”两个字的分别。《左传》里“於”“于”两个字都有,它们的用法有什么区别呢?高本汉做了研究。我们也可以研究关系宾语,它不是直接宾语,又不通过介词。杨树达说是省略了一个“于”字,其实不是省略,本来就有这种语法,不用“于”字,直到《红楼梦》还有“雪下吟诗”的说法。《史记》中这种例子特别多,我们可以做一篇文章专谈《史记》中这种所谓省略“于”字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用“于”字,在什么情况下不用“于”字。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汉语被动句的研究,代词的研究。在词汇方面也可以考虑连绵字的研究。连绵字的研究,前人搞了,但他们都研究得不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音韵学知识,不从古音看连绵字,讲得不透,也不会讲透。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大了一些,不过也可以考虑,这就是双音词的发展的问题。原来我们主要是单音词,后来双音词越来越多,怎么发展到现代那么多双音词?整个发展道路是怎样的?这很值得研究。不过这个题目是大了一点。

其次谈谈论文的性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论文,一种是解决汉语史中的某一个问题;另一种是提出问题,综合前人研究的结论。最近我看见一篇文章,一个日本人写的,他讲到中国音韵学家对上古声调的看法,到底先秦有几个声调,是段玉裁所谓上古没有去声呢?还是江有诰所谓上古实在有四声呢?还是王国维所谓上古有五声、黄侃所谓上古只有二声呢?他把各种说法都讲得很清楚,自己并没有提出一个结 、论。这样做我看也很好,把问题摆出来了,说明汉语史上这么个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这种文章也是可以做的。最近看见吕叔湘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头一步。你连问题都提不出来,怎么谈得上解决呢?首先要注意到,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有什么说法,哪一家的说法合理些。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人念很多书,什么问题也没有,那就不好了,等于白念了。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大师谈学习系列/花生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力//朱光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7669501
开本 32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52
丛书名 大师谈学习系列
印张 5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10
15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