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积极调整心态(由激素平衡达成生命和谐)
内容
试读章节

价值观与信仰

价值观与信仰决定着人对生命的认识(生存、健康、疾病、死亡),对自己、家人、利益相关人、陌生人的信任及相处融洽的程度,对财物、权力、地位、成就、荣誉等的渴望及迫切需求的程度,对做事原则的把握程度,对事情轻重缓急的判断,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所能接受和容忍的时间及程度。实际上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困扰来自人与人之间、不同集体之间、国家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冲突。价值观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对事情轻重缓急的判断,决定何事先做,何事后做,何时做何事。信仰决定了什么事物比人的生命更重要,或者至少和生命同等重要。中国儒教要求人严格遵循君臣父子的礼教。皇帝可以赐死大臣。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可以将孩子往死里打,甚至让孩子滚出家门。

价值观对人激素平衡的影响可以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即所谓的ABC理论。

事件A本身并非是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的原因,而是人们的价值观B对事件A的想法或解释才是后果C真正的原因所在。

现在有很多人谈论买房,一提起买房就开始抱怨房价高。房价高的确是事实,但是房地产商人绝不会抱怨,反而会兴高采烈。也未必所有缺房的人都会抱怨,因为还有租房、寻找房价低的地区居住和生活的可能性。唯有执著于拥有自己住房的人才会被房价困扰。

现在国内汽车价格越来越低,但是都市人对购车的兴趣也越来越低。并非是现在车的质量性能下降了,而是人的选择增多了,人们对车的看法逐渐改变了。

夫妻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更容易显现出来。当今在都市中工作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组成的家庭,除非双方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否则双方的婚姻不可能有长久的幸福。“凤凰男”泛指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男性经过个人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进入了城市社会的中坚阶层。“孔雀女”则是城市中出身于比较富裕家庭里的优秀女性。双方因为只看到对方的优点而结合,却没有想到价值观贯穿了人的所有行为。“凤凰男”也许对卫生间的清洁程度不在意,但这也许是“孔雀女”最敏感的地方。“孔雀女”花钱大手大脚,购物买的是自己高兴。“凤凰男”要考虑补贴父母和兄弟姐妹,平时花钱能省就省。于是“凤凰男”觉得自己做了“孔雀女”家族的长工,“孔雀女”觉得自己家成了“凤凰男”家族的银行和旅馆。

还有一种夫妻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妻子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对她来说,权力、金钱就是成功的标志。她不仅全身心用在工作上,而且对丈夫总是不满意,觉得丈夫“进步”太慢,收入要么和她无法相比,要么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丈夫觉得特别委屈,因为他也尽力工作了,只是还没有遇到良好的发展机会。为此夫妻俩都经常处于激素失衡状态。

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不关注、不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不寻求与他人追求各自价值观的共同点,所有人都会因为价值观冲突而导致激素失衡,而且这种失衡很难在短时期内消失。这也是很多人总是不高兴,总是发脾气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因为还未走向社会,还未承担过社会责任,所以其价值观并不稳定。正常的情况下青少年会根据自身的条件、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结合父母、老师的意见,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总是要将自己的价值观,或者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的行为没有符合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孩子就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甚至打骂。为此,很多孩子体内激素失衡严重,思维和行为失常。

小杨自从高一开始就出现头疼、头晕症状。他一看英语书眼睛就干涩、不舒服,记忆力似乎也不如以前了。一看到班里成绩好的同学,他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脑子总是不停地想着考试时做题的情景。上课的时候旁边有一点声响他就会忍不住去看,直到找到声音的源头和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声音才行,否则他就会一整节课都在想这个声音,想停下来不去想都不行。他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在做梦考试的事情。原来,小杨初二以前学习成绩特别好,父母希望他能考上个好高中,将来上清华北大。可是他喜欢读书、写作、音乐、摄影、运动,‘对上名牌大学无兴趣。他上了初三后学习成绩有些下降,尤其是英语,成绩不太稳定。为此他的父母不许他看电视、玩游戏机,甚至都减少了他的运动时间,让他全办以赴考高中。于是他放弃了他的兴趣爱好,将心爱的手风琴收藏起来。后来他虽然考上了名牌高中,但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症状。刚开始他的父母不在意,甚至还以为他是装出来的。到后来看到他的确很难受,而且还偶尔流露出活着没意思的想法,这下父母被吓坏了,赶紧带他到医院精神科检查。医院诊断他为强迫性思维,给他用了抗抑郁的药物。他服了药后开始的一段时间感觉还可以,睡眠也改善了。只是没过几个月,症状又重复出现。为此他不断加大药量,但是效果总是时好时坏,症状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差。后来他的父母放弃了让他上国内名牌大学的想法,准备按照他的意愿,让他彻底摆脱国内的环境,到国外读书。但是父母又担心他出’国后的服药情况,因为以前小杨曾经停过药,结果反应太大,呕吐、头晕目眩,后来不得不续吃。在出国前两个月,小杨和他父亲到心理诊所咨询后,才发现小杨的所有问题都是出自他与父母的想法不同,他的父母强行压制了他的个性。只要父母不再强迫他按照父母的价值观生活,小杨很快会恢复正常,根本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事实是一个星期后小杨完全停药,出国后学习也很快走上正轨,完全成了一个正常人。

当今青少年群体中和小杨类似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当代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并非每个学生都要上名牌大学。但是很多家长不仅会逼孩子走向高考“独木桥”,而且还要求孩子领头通过,结果当然会导致一些孩子掉下“独木桥”。

信仰是人类记忆、思维、理念和行为相统一的活动。正常的信仰活动有助于人们减少导致影响激素失衡的因素,增强人们调节激素平衡的能力,有助于人们快速调节激素平衡。比如在革命战争时期,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战士面对贫穷,饥饿,天上飞机扫射、地面敌军炮火时仍然笑对人生,保持乐观,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坚强的信仰可以让人超越生理极限,彻底平衡人体本能分泌出的多余激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潜伏在敌人阵地前的志愿军普通战士邱少云为了保护战友,在敌人燃烧弹引燃的大火烧到自己身体时为了不暴露自己,一动不动,任由大火从脚到腿慢慢烧到全身,他的信仰战胜了疼痛,直到被活活烧死。不正常的信仰活动会导致人体激素失衡,进而让人的言谈举止异常。有些邪教甚至让人自杀和杀人。即使是正常的信仰,如果只是认可教条,在实际生活中也同样会因为教条和现实生活的行为相冲突而激素失衡。至于盲目的信仰活动则会像鸦片一样,只会在几个小时内有效,之后只会加重人体的激素失衡。

人类的信仰通常和宗教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宗教信仰。严格遵循宗教教条与信仰宗教的理念还是有些区别的。这些区别往往决定了人体激素是否能真正依靠信仰实现平衡。中国社会基本上有两大信仰体系,儒教和道教。佛教在中国基本上属于学术体系,真正信仰佛教、相信自己会转世投胎的人很少。所谓信佛的人大都只是“临时抱佛脚”。

孔子的儒家理念经过汉朝到宋朝的发展之后逐渐成为宗教。儒教是人与人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关系的宗教体系。儒教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管理体系,将所有人都贴上了不同权力和势力的等级标签,每种标签决定了人应该具备的言谈举止。儒教的教主是皇帝,也是天子,即“天”在地上的儿子,相当于基督教的耶稣。虽然中国现在没有皇帝了,但是皇权思想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很多地区、很多单位照样存在“天子”,照样是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状况在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是在很多家族式企业里表现突出。儒教和其他宗教最主要的区别是儒教似乎没有固定的传授教条和信徒聚会的场所。其实对儒教信徒来说,所有的公共场所就是儒教的教堂,在其他人的面前不得不严格遵守“教规”。“教规”就是所谓的“礼”,这种“礼”不仅没有人能完全做到,而且更可怕的是“礼”由教主,也就是有权势的人随意解释。只要群体中存在权势,信徒就会毕恭毕敬地听权势训导。儒教是导致有些人变得“道貌岸然”,“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主要原因。人只要离开了自己控制的环境就会为了应对“教规”而激素失衡。人还会因为他人违反“教规”而激素失衡。

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信仰是以道教为主的饮食养生活命思想,即所谓的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命活动就是追求成为潇洒自如、美女环绕、长生不老的神仙。然而毕竟儒教是中国社会主要的信仰,饮食养生为主的道教也受到儒教的影响和制约。比如人以和天子吃同样的饮食为荣,美味佳肴以皇帝曾经品尝过、喜欢而备受推崇,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三千佳丽,普通人有钱有势后也必然要追求妻妾成群、饮酒狎妓,实现所谓的风流倜傥,社会也一直制造各种与生命有关的“神”,比如“医神”、“药神”、“神医”、“神汉”,等等。这些民间的“神”既是社会底层的人对“天子”的否定,又是他们自己的向往。但是这些“神”不会得到皇权的认可,只能在民间流传。毕竟这与儒教冲突,一国无二主。天子、皇帝除了维护儒教的创始人孔子之外,不容许其他任何人犯上,以免作乱。

P53-56

目录

一 生命的奥秘

 1 生命的存在

 2 和谐是人生命的状态

 3 生命的本质

 4 生命的过程

二 激素的平衡

 1 激素平衡周期的四个阶段

 2 “神”与激素平衡周期

 3 个体生命的差异

 4 激素的平衡状态

 5 为什么会激素失衡

三 本能法——生命本能调节激素平衡的方法

 1 生物本能

 2 综合运用本能法

 3 滥用本能和本能失控 

四 依赖法——学习掌握的调节激素平衡的方法

 1 依赖自我

 2 过度使用依赖自我

 3 依赖物质

 4 过度依赖物质

 5 依赖他人

 6 过度依赖他人

 7 滥用依赖法

五 融合法——本能法和依赖法的融合

 1 接近本能法的融合法

 2 接近依赖法的融合法

 3 升华本能法和依赖法的融合法

六 创新法——人类特有的调节激素平衡的方法

 1 满足个人的创新法

 2 同时满足个人和他人的创新法

七 觉悟——人类理想的调节激素平衡的方法

 1 放下

 2 奉献、牺牲

 3 爱

 4 调节激素平衡的顺序

八 健康管理

 1 压力

 2 激素失衡与健康的关系

 3 情绪管理

 4 心理咨询与辅导

 5 预防行为偏差(犯罪、自杀)

 6 网瘾治疗

九 疾病预防与治疗

 1 便秘

 2 睡眠障碍

 3 大脑异常(精神卫生)

 4 体温升高

 5 血糖、血脂、血压异常

 6 冠心病

 7 老年性痴呆和脑卒中

 8 溃疡

 9 女性特有疾病

 10 产后风

 11 类风湿

 12 癌症

参考文献

序言

我们中国人把生命结束称为“百年之后”,可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没有健康活过100岁后?我们都知道坏心态没好处,可是为什么我们还会经常忧郁、烦恼、发脾气?我们都追求完美的婚姻,可是为什么很多婚姻会痛苦地解体?我们如何能拥有一个幸福、长寿、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少有犯罪、暴行,充满和谐、创新,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中?

中国有句老话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有句名言是“人,认识你自己”。我们人类不甘于接受宿命,不希望在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时感到无能为力。我们需要掌控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需要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感受和言谈举止,需要探索保持健康及长寿的方法。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何为人的正常状态。

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并非易事。当我们看到路上行人在平坦的大街上走着走着就摔个跟头,起来后没走几步又摔个跟头时,我们通常会认为他不太正常,比如身体虚弱、大脑失衡,等等。实际上是夜里下雪后化成水,继而在路上结了一层薄冰,行人的鞋底特别滑而已。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比如平原上健康正常的人到了高原可能就因为不适应氧气稀薄的环境而难受。但是人际关系对人是否正常的影响更大。现在,很多青少年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原因是父母认为孩子不正常。孩子不仅动辄和/义母吵架,大发脾气,而且还经常声称要自杀,要避世生活,等等。很多精神科医生据此会将孩子诊断为躁狂、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甚至精神分裂。但实际情况是父母以为未来前途着想的名义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一直在4个“笼子”(住房、汽车、教室、校外各种素质班)中坐着不动,经常被父母唠叨、责骂,无法与父母讲理。孩子因此而长期处于压抑、紧张、煎熬的状态。他们的苦闷要么通过大发脾气宣泄出来,要么就是通过幻象抵消对现实的无奈。

人的不正常大多是自己造成的。一位老人每次到医院看病时总是血压高,医生就一直给其开降压药。只是老人在家时血压都正常,临去医院时量血压都很正常。他一直很奇怪,以为家里的血压计不准。多年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学医的亲戚陪他到医院看病时,才发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医院的内科在5楼,他每次去医院时都不乘电梯,都是快步上5楼,之后直接去内科测血压。血压高是因为他上楼劳累后的身体正常反应!当今很多办公室族工作生活压力大。一部分人依靠吃饭分泌唾液缓解压力。他们因为经常吃得多,结果餐后血糖必高,为此又被医院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服用伤害内脏和大脑的各种降糖药。

人类把正常当成不正常时必会导致人恐惧害怕,会被迫接受不必要甚至过度的治疗。但是人类如果把不正常当成正常状态则会让人经常处于“未病”状态,直至“突然”发病。西方社会从希波克拉底4体液派生出的4种性格及其变种,比如4种动物,4种色彩,4种极端状态,还有内外向等性格分类,就是典型的把不正常视为正常的宿命学说。各种性格、特质、人格学说把人的各种不正常的状态贴上了“正常”的标签。当人患病后,他们再把悲剧归结于性格宿命、人格不完整、基因缺陷,等等。比如西方心理学给喜欢发脾气,动辄着急冲动的人贴上A类性格标签,然后说拥有A类性格的人会容易患病。实际上发脾气本身就意味着人处于异常状态,极易患病。很多喜欢说话,总是替孩子做主的父母因为根本不懂尊重孩子,不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在他们面前被迫沉默,他们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实际上鲁迅先生早已说过,受压迫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谓的“内向”实际上是极不正常的行为,不是伤害他人,就是自己患病。很多性格“外向”的人实则是依赖说话刺激唾液分泌,同样属于异常状态。一旦人的唾液被过度消耗,或者没有说话对象时,“外向”的人同样会生病。

19世纪之前的西方医学无法判断人的正常状态。中医几千年来认为阴阳平衡是人的正常状态,但是阴阳本身又是哲学概念,无法得到客观的检验。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西方开始从哲学和生物学的视角研究人的正常状态。生物学的内环境恒定理论成为现代西方医学判断人是否正常的标准。20世纪初西方哲学揭示了快乐是人的正常状态。但是困扰西方世界的是,生物学和哲学之间至今没有建立丝毫的科学关系。西方医学、心理咨询等学科不以人的快乐为治疗目的。可是人如果不快乐,生活又有何意义呢?况且不快乐的人极易患病,早已成为人类的生活常识。

如何将医学的阴阳平衡、内环境恒定,哲学的中庸、快乐统一起来,明确人的正常状态?本书的激素平衡理论及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激素平衡理论揭示了人体内各种激素(微量生化物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就是人的正常状态,简称激素平衡。激素平衡决定了内环境的恒定。体内激素平衡时人的感受就是快乐、舒适。激素平衡理论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中庸”、“心”,中医的阴阳、五行、“精”、“气”、“神”,现代西方医学的内环境稳态理论和哲学的快乐理论统一起来,既为人的正常状态提供了可以检验的客观标准,又让个人及时觉察自己和他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因为激素平衡理论超越了西方生物学的内环境稳态理论,所以在解决人体的某些异常状态时比西医效果更好、更持久,可以消除一些在西医的角度看来病因不明,无法预防和根治的疾病。激素平衡理论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现代西方哲学、医学、心理学的局限性,而且在实践上可以让人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学习和应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让自己总是处于正常状态,预防自己和他人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最重要的是,激素平衡理论揭示了:爱,是让个人保持正常健康状态、家庭幸福、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和谐的最根本的方法。

内容推荐

《积极调整心态——由激素平衡达成生命和谐》由本土身心健康专家、婚姻情感专家张晓平编著。

《积极调整心态——由激素平衡达成生命和谐》的激素平衡理论阐述了当今困扰人类的压力与情绪波动、亚健康、便秘、噩梦失眠、血压波动、疼痛、更年期症状,乃至精神病、冠心病、癌症等都是人体内的激素失衡导致的。人们可以自主和帮助他人实现体内激素平衡,不用药物和保健品就可以预防乃至消除这些身心异常。因为激素平衡决定了传统中医的阴阳平衡和现代西医的内环境稳态,所以可以有效地消除一些从医学角度看来是病因不明、无法预防和根治的慢性病以及女陛和老人特有的不适症状。

编辑推荐

这是一场关于健康理念的革命创新,这是一次对中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这是一本可以自助助人的实践指南。

张晓平编著的《积极调整心态——由激素平衡达成生命和谐》提供相关视频浏览,包含有效调节人体激素平衡的方法。

如何将医学的阴阳平衡、内环境恒定,哲学的中庸、快乐统一起来,明确人的正常状态?本书的激素平衡理论及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激素平衡理论揭示了人体内各种激素(微量生化物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就是人的正常状态,简称激素平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积极调整心态(由激素平衡达成生命和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晓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3128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3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1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