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秋大梦
内容
编辑推荐

耕读润之编著的《春秋大梦》内容简介:春秋者,史也。家史、村史、乡史也应该是史。但是自有史以来,除了以家谱的形式记录和传承家史外,很少有人拿乡级以下的历史当回事。这不仅因为一家一村一乡的范围太小,没有以史为镜的借鉴意义,还因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和人物.所以才无人问津。其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准确把握历史真象的角度说,如果能把某一时代、某一阶段、一家一村一乡的历史事实,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出来,一滴水中见太阳。照样有小中见大的细节意义。它的好处是执笔人一般都是亲历亲为,有真实的生活经验,且范围小、人物少,容易把握得更加准确。所反映的事件由于贴近生活,比大部头的史书更加真实可信。不过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执笔人的素质,相反要求他们的眼光应该更高,更独具慧眼才行。

内容推荐

《春秋大梦》由耕读润之编著。

《春秋大梦》有亦真亦幻的含义,很符合小说的要求:通过人名地名和故事情节的虚幻和虚构,来反映某一个时代真实的历史事件,增加了艺术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通过小说获得真实的历史教益,就不是无故地耽误读者的时间图财害命,而是开卷受益了。

笔者有幸生活在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十九岁就当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兼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由宣传委员,公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乡长、乡长,党委书记,旗石材公司经理,旗二轻局局长,一直干到五十岁在旗档案局局长的位置上离岗。亲身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历史时期,目睹了十位旗委书记执政,笨笨磕磕绊绊拉拉,从事了党务、行政、工业、农业的各项工作。虽然历经磨难,年龄见长,官位不长,但其间的酸甜苦辣,感触颇深。

目录

前言

一、惊蛰

二、落选

三、道路

四、结婚

五、运动

六、恶报

七、实惠

八、学海

九、婚变

十、机遇

十一、猛干

十二、悲剧

十三、巨变

十四、福兮祸所伏

十五、祸兮福所倚

十六、苦读

试读章节

有一个村庄,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直归围场县管辖。一九五六年热河省撤销,这个村庄可以继续归围场县,也可以划给内蒙古兀良哈旗管辖。从小地名的命名上考量,这个村庄的南头,东西向有一条纵深十余里的小流域,叫“老虎沟”,村庄就坐落在老虎沟门,小老虎沟下的山湾里。往北三里多地有一条近东西向、纵深二十余里的“歹沟”,离“歹沟”五里多地,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狍子沟”,东山大干林子还有个叫“野猪窝”的地方,说明这个村庄历史上确实是和清朝皇帝的“木兰围场”有一定联系,因为小地名都是由人们围猎时的印象命名。但从村庄的名字上看,又和蒙古人有天然的联系。要求划归内蒙古的两个村庄三个生产队,挨着“歹沟”门的村庄,叫“蒙古湾”,挨着“老虎沟”门的村庄,叫“双敖包”。双敖包村的东山根有锡林哈河穿流而过,用蒙文给村庄河流命名,又说明这两个村庄是以蒙古人为主体开发建设起来的。大凡世界上的事物,有两种以上的前途,到历史的关键时刻,就需要人们作出选择。而蒙古湾和双敖包的先人,一九五六年撤销热河省时,就选择了划归内蒙古,归始建于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年)的安登沟大队管辖。在野兽出没之地,安登沟大队也是取“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意命名,反映了人们祈求平安,向往富裕美好的愿望。双敖包和蒙古湾划归安登沟大队管辖后,割断了和围场县的联系,是否从此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了呢?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五年惊蛰刚过的一个晚上,可能是黄昏,当地土话叫“麻撒黑”的时候,一个戴狐狸皮帽子、穿一身黑棉衣、双手拢在袖筒里、高挑个的青年,挺着右肩侧前的“迎风膀子”,向一家看来是最困难的社员家走去。这家在村子中间,一间半房子。其中一间完整,半间是塌了以后,把朽坏的檩子、椽子、扒柴、苫房草拿掉,参差不齐保留下来的半间房子。锅台就在外面的半间房子里,对着灶坑的角落,趴着一条肥胖的黑狗。进里屋的门上挂着破口袋片加羊皮角缝连起来、底下用木板夹坠着的门帘,保暖挡风。

高挑个的青年,在外面喊了一声“贾大叔”,没等屋里的主人答应,门外的胖狗“汪”的一声跳了起来,伏低前爪,鸣——呜——发威。门帘一挑,出来了穿着破烂、满头乱发的女主人桂兰,照着狗屁股狠踢了一脚,才向青年巴结地喊道:“哎哟,明会计来啦,快进屋,进屋!”回身挑开门帘,站在可以用身体挡住黑狗的一边。

明会计也不客气,摘下狐狸皮帽子提在手里,一猫腰钻进了里屋。男主人贾春正要下地穿鞋,明会计挡住了贾春说:“快别下地了,往里。”顺势坐在炕梢的炕沿边上。

贾春跪在炕土,把火盆往客人身边挪了挪,嘴上瓮声瓮气地吩咐妻子点灯,桂兰返身走出门外,在锅台角上摸到火柴,进屋点亮了油烟很大的煤油灯。明会计趁机打量了一下屋里,真是家徒四壁。靠近后墙,有两根削光的桦木桩子砸入地下,上面搭了一块看不清质地、黑糊糊约二十厘米宽的木板,板上放着碗筷和盛剩饭的瓦盆,盛剩菜的菜碗。板下是一个盛着半袋粮食的口袋。炕梢没有一般人家叠放整齐的被垛,只有露棉花的破被和破皮袄堆在那里。炕里旮旯挤着穿开花棉衣、玩在一起的三个孩子。明会计知道大孩子的小名叫“皮蛋”,二孩子因当时生下来就气管不好,外号叫“小憋气”,但不知道三孩子的小名。明会计把手伸到火盆上方烤着,随口问道:“嗬,小小子都这么大了,小名叫啥?几岁啦?”桂兰抢着回答说:“五岁了,没小名,就叫小三啦。”“坏三、坏三,是比他的两个哥哥精神。”一句话便恭维得贾春夫妇笑了起来。

贾春是个豁嘴,那在人中处豁开的豁唇分外扎眼,他的舌头老在豁子那舔来舔去,虽然能起到清洁鼻涕的作用,但一想到鼻涕能直接流到嘴里,明会计就不敢再看他了。

桂兰虽然五官端正,但是一脸麻子。大概出天花时发高烧,也烧坏了嗓子,说话的声音噼噼啦啦像破锣一样难听。

夫妻两个吵架时,贾春曾经和桂兰说过:“你别嫌乎我豁子,我也不嫌乎你麻子,咱俩是弯刀对着瓢切菜,瘸驴驮个破口袋,杏熬倭瓜一个色。”

两个人都已年过四十,身体健康。日子过得之所以贫寒,是因为他们的过法与众不同。别人家养猪鸡,他们家养猫狗。别人家猪鸡吃泔水糠皮,他们家的猫狗和人一样吃喝。别人家的粮食总是算计着用,主副食搭配,争取吃到陈粮接新粮,细水长流。他们家的粮食一般吃不到种地,新粮只要到手,看到什么稀罕东西都用粮食换。小孩子馋的海棠果、酸梨,大人馋的猪肉、鸡蛋,只要想吃,不管多贵,不管划算不划算,换到嘴里吃上再说。开春没有粮食,婆婆丁、穷么菜、车轱辘菜、榆钱、猪毛菜、灰灰菜、刺菜……地里有什么野菜吃什么野菜。实在挺不住饿,再找老队长向生产队借。老队长因为自己是要饭的出身,知道挨饿的滋味。只要开口,就借二十斤。几年下来寅吃卯粮,社员们称之为吃了“探头粮”,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超吃口粮,占到哪年的指标了。超吃口粮,不知节省,不但多吃多占国家规定的每口人325斤的口粮指标,而且买口粮的钱也越欠越多。

他们家是虱子多了不咬,账多了不愁,社员们却沸反盈天了。有的说:“生产队养懒汉,养活不过日子的败家子。”有的说:“给贾春家拉帮套,帮他养活老婆孩子。”‘怕欠生产队口粮和口粮款,本分精细过日子的社员,觉得口头反映不管事,实际生活上吃亏,也开始了攀比。只要贾春两口子找队长借粮,社员们也跟着在后面借。

老队长先是苦口婆心地劝大伙,别跟贾春学,要学好,靠占生产队便宜过不起日子来,但社员们一大堆话堵着队长:“我们和贾春是不是一样的社员?是不是一样分的口粮?他们家不够吃难道我们就够吃吗?他们把粮食喂猫喂狗,换解馋的东西吃,没了粮食生产队就借,是不是拿了大伙的积累让他糟蹋?允许他浪费,难道我们保证人吃还不行吗?”问得老队长张口结舌。

老队长看劝不住社员,又回头来劝贾春:“你们别又懒又馋啦,刚解放时,儿童团‘抓懒汉’有你们;现在干活要奸蹭猾,出工不出力数着你们;有柴一灶有米一锅,过日子没个算计是你们。再这样不但社员们有反映,生产队也帮贴不起啦,生产队不是你们一家的。”老队长说一回,贾春两口子点头应声地“是”一回,过后还是旧山流旧水。他们嘴上的口头禅是:“反正社会主义不让饿死人”,就这样和老队长软磨硬泡了十年。

开头老队长是劝,接着是训、挖苦,最后是拖,不管咋说,不到过年过节就是不借了。贾春夫妇开头是求,接着是赖,像狗皮膏药似的贴上就不下来,老队长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啥时候给点,啥时候拉倒。最后是威胁,你老队长实在不借,我就拎着棍子领上孩子出去要饭,你可别说是给社会主义抹黑。

双方感情上也逐渐在发生变化,老队长从一开始的同情、可怜、宽容,到劝、训、拖,啥法都使,恨铁不成钢,最后是无可奈何只能应付。而贾春一家由原来借给粮食的心存感激,到挨训后背地里骂老队长“难揍”,最后借给就欢喜,不借给就恼,直到怨恨:“我们借的是生产队的粮食,又不是借你们家的,要搁在旧社会,你比地主还得恶。”就是这样的累赘户,对老队长是又恨又怕,而明会计今天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永不知足和对老队长的怨恨。

明会计在夸奖了贾春的三儿子精神后,用美中不足的口气说:“唉,这么有出息的一个孩子,你们咋不好好经养着呢?怎么这么瘦哇!”这一下,触到了贾春夫妇的痛处,桂兰嘴快,接口说:“没啥贴补的,饥一顿饱一顿,吃上就不错了,上哪胖去?”P1-3

序言

春秋者,史也。家史、村史、乡史也应该是史。但是自有史以来,除了以家谱的形式记录和传承家史外,很少有人拿乡级以下的历史当回事。这不仅因为一家一村一乡的范围太小,没有以史为镜的借鉴意义,还因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和人物,所以才无人问津。其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准确把握历史真象的角度说,如果能把某一时代、某一阶段、一家一村一乡的历史事实,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出来,一滴水中见太阳,照样有小中见大的细节意义。它的好处是执笔人一般都是亲历亲为,有真实的生活经验.且范围小、人物少,容易把握得更加准确。所反映的事件由于贴近生活,比大部头的史书更加真实可信。不过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执笔人的素质,相反要求他们的眼光应该更高,更独具慧眼才行。

达到这样的要求,像历朝历代官修史书那样肯定不行。笔者试图以纪实性历史小说的形式。用小说来塑造人物,书写历史。虽然人名地名难免虚构,但历史事件和所反映的生活,百分之七八十的真实可信。通过读小说来了解某一个时代的真实历史,仍然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所以,本书以“春秋”命名,实在是想通过反映平民和小人物的历史.而像反映帝王将相的历史一样,全面反映某个时代的历史风貌。范围虽然局限在一家一村一乡,但他们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事件,也是大的历史环境中的一个缩影,仍然有其独特的认识价值。

“大梦”者,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人生如梦”。一代人的人生,几十年像梦一样很快就忽忽悠悠地度过了。如果没有人思索它,记录它,留下一鳞半爪的文字,那么这一代人就白活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留下这代人的印记,实在是一种遗憾。可是如果有人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努力地反映它,就给后人留下了可以研究和借鉴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人们认识现实,认识社会,进而认识世界的财富,所以自有其历史意义。

其次,“梦”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关键在于先知先觉。即使是“知”和“觉”的水平不那么高超,但是“先”字十分重要。当代人先进行了思索和反映,后代人就会像接力赛一样,接着探索和进步。

最后,“春秋大梦”有亦真亦幻的含义,很符合小说的要求。通过人名地名和故事情节的虚幻和虚构,来反映某一个时代真实的历史事件,增加了艺术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通过小说获得真实的历史教益,就不是无故地耽误读者的时间图财害命,而是开卷受益了。

笔者有幸生活在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十九岁就当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兼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由宣传委员,公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乡长、乡长,党委书记,旗石材公司经理,旗二轻局局长,一直干到五十岁在旗档案局局长的位置上离岗。亲身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历史时期,目睹了十位旗委书记执政,笨笨磕磕绊绊拉拉,从事了党务、行政、工业、农业的各项工作。虽然历经磨难.年龄见长,官位不长,但其间的酸甜苦辣,感触颇深。

离岗后,身体强健,精力过剩,想干点挣钱的买卖,但长期当官,不愿意求人,要自尊就不能再要金钱。所以,仗着当宣传委员时曾经在《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党的教育》上发表过豆腐块文章,在《松州学刊》上曾发表过论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挣到过三十元钱一篇的稿费,自认为文笔尚可。动了用一支秃笔写点小说的贪念。

为了给自己打气,鼓舞起男人应该有的信心和雄心,翻拾出了自己工作之余。写的一些没地方发表的诗词。其中比较得意的几首咏物诗,诸如《咏葵》:“葵花初长向阳黄,绿叶如轮仰日光。天地精华吸体内,黑白籽粒满盘藏。玉芽开壳香非小,乳液成油味更芳。昂首皆因观宇宙,低头却为蕴琼浆。,’《咏葱》:“珍肴佳馔任调停,辛辣宜人也是情。盛宴身趋可泰然,平餐体入亦从容。春回先露头和角,冬冷深藏白与青。贫富炎凉皆美味,根枯叶烂一心生。”《咏鱼》:“天成有水便邀游,江海河湖任索求。可跃龙门高万丈,曾藏渠汉做一鳅。生传尺素宜人类,死献微躯利九州。浊浪排空息巨影,清流激角展鲲头。”《咏榆》:“未曾放叶长榆钱,传子续孙此树先。携种飞碟旋片片,救饥滑嫩翠年年。经霜愈显颜红紫,家用常因质美坚。生性不图安逸地,高山沙岗也参天”等等,自认为律对精研。

短小绝句,更是不胜枚举。如《贺港澳回归喜作》:“武穆曾思饮黄龙,放翁不见九州同。扬眉港澳回归日,越古超今耀汗青。”《贺国共两党连胡主席握手》:“两党争雄近百年.同胞千万丧黄泉。中华进步何残酷,内战消弭握手间。”咏本旗名胜《马鞍山》:“行空八骏走神鞍,遍阅尘寰落锦山。屹立人间凭上品,超然物外待高贤”等等。

按谱填词,则有《满江红》、《浣溪沙》、《西江月》等等。其中讽刺贪官的《西江月》有:“尘世钱为命本,仙家银作真丹,西天活佛坐金莲,冥府纸钱还愿。有宝强徒也喜,无财妻子憎嫌,劝君休要骂贪官,纱帽拍来不贱!”

现代人偏爱写古诗词,此悖世之甚。本意是想以写古诗词的炼字工夫,学巴金先生“把心交给读者”,“把真昭告世人”,把自己亲历亲为的真象昭告世人,继柳青的《创业史》和浩然的《艳阳天》之后,把当今农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真象,敷演成篇。一可以消磨吃饱喝足之后,拿着国家工资无忧无虑的无聊时光,二可以在文化建设中稍尽绵薄之力,于当今的盛世由来,不无小补。所以像疯了一样,用五年时间,捏造了一些人名地名,写了近百万字的《春秋大梦》。幻想小中见大,以小说的形式反映“春秋”,反映平民的历史。可悲的是志大才疏,虽然分三部,写出了《垄亩之间》、《乡野之变》、《春秋之梦》三部曲,但请师弟鉴赏,则认为有一定的故事性,却讲的不精彩动人。写人写事太老实了,没有典型化。更重要的是,你过去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根据他出书的经验,第一次发表作品,就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的长篇,根本没有哪个编辑愿意看,更没有哪家出版社为没有名气的家伙火中取栗,赔钱印售。书如果没有畅销的经济效益,你自己掏钱,都得托熟人出版,恐怕你的心血要白费了。可是五十多岁的悖世狂生,怎么肯没试就认输呢?心里话连你的破玩意都能出版,从学生时代起.你就不比我强,你能出书,我为什么不能?我还就不信邪了。如果是师弟的逻辑成立,则《红楼梦》都不用出版了。因此,把自己的网名用做笔名,名之日“耕读润之”,还是要投稿一试。不知读者诸君,意下如何?希望你耐住性子看五百页,给悖世的狂生.一个创造艺术真实的机会。

故事从一个村庄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秋大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耕读润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7706
开本 16开
页数 4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