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想明白(韩少功汉语探索读本)(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新时期文学作家中,似乎还没有哪位像韩少功一样,对文学的探索和创新,充满了那样饱满、执著的精神。韩少功不是那种当红一时的先锋派作家,但他却是一个真正的先锋作家。韩少功具有永不枯竭的创造能力,几乎一篇是一个样式,既不复制自己,更不重复别人。 图书卖点韩少功是国内一线知名作者,在市场上很有影响力。《韩少功汉语实验读本》为韩少功今年最为全面的一本集子,包括很多其他版本未被选入的新作。

《想不明白(上)——韩少功最新短篇小说》《想不明白(下)——韩少功最新中篇小说》《想明白——韩少功最新思想随笔》,可算是韩少功近年来思考、写作的最全面有力的总结。这套三卷集以汉语实验为选材角度,以文体变革为谋划焦点,书名取自韩少功多年前的一句话:“想得明白的写成散文,想不明白的写成小说”,以作散文与小说的各自题示,每本书再根据内容不同,分成不同板块,如玄幻体、叙说体、杂谈体等。

内容推荐

《想明白》是韩少功汉语实验读本系列中的随笔集,书中篇章由韩少功自己精选编排,展示了韩少功三十年来的思想和感悟。

《想明白》与系列中另外两部小说集不同,韩少功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将哲学散文化,散文学者化,用或恣意潇洒,或理性冷静的笔法,表达了自己独到之见地,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另一种风采。

目录

第一辑:叙说体

 笛鸣香港

 你好,加藤

 草原长调

 岁末恒河

 漫长的假期

第二辑:戏说体

 自我机会高估

 饿他三天再说

 张家与李家的故事

 强奸(的)学术

 好自我而知其恶

第四辑:演说体

 进步的回退

 现代汉语再认识

 克服民族主义

 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生态观

第四辑:论说体

 文学的根

 重说道德

 人情超级大国

 民主:抒情诗与施工图

 “文革”为何结束

 群体“寻根”的条件

 从“循实求名”开始

第五辑:杂谈体

 夜行者梦语

 完美的假定

 世界

 性而上的迷失

 公因数、临时建筑以及兔子

 国境的这边与那边

 感觉跟着什么走

 扁平时代的写作

 心灵之门

试读章节

好 “自我” 而知其恶

“自我”是新时期文学中的王牌概念之一。我十分赞同作家珍视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反对人云亦云众口一词的同质化,还有那种全知全能指手画脚的教化癖。

但前人说过:好而知其恶。我也明白,“自我”一词本身未免过于笼统、简单以及含混,一旦离开了对话者之间的语义默契,就可能成为一剂迷药。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我”确实在一些人那里诱发自恋和自闭,作家似乎天天照着镜子千姿百态,而镜子里的自我一个个不是越来越丰富,相反却是越来越趋同划一,比如闹出一些酒吧加卧床再加一点悲愁的标准化配方,见诸很多流行小说。“自我”甚至成为某些精英漠视他人、蔑视公众的假爵位,其臆必固我的偏见,放辟邪侈的浪行,往往在这一说法之下取得合法性。在一个实利化和商业化的社会环境里,在一个权贵自我扩张资源和能量都大大多于平民的所谓自由时代,这一说法的经验背景和现实效果,当然也不难想象。好比羊同羊讲“自我”,可能没有什么坏处。但把羊和狼放在一起任其“自我”,羊有什么可乐的?

一个人并没有天生的自我。婴儿的自我与成人的自我就不可同日而语,而前者除了吃奶欲和排泄欲,有什么可供认识和表达吗?从婴儿到成人的过程,岂能在一面镜子前封闭式地完成?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知道,一个生物个体的特异,不是这个个体遗世独立的结果,恰恰是诸多个体组成了系统并且在系统中持久交流与冲突的结果。倒是不能构成共生性系统的众多个体,只能像沙子一样匀质化,即千篇一律的雷同。这就是说,自我只能产生于社会环境与文化过程,公共群

在这一方面,有些照镜专家好谈佛老。其实佛学一直力破“我执”。大乘佛教倡导“自度度人”,也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佛教重“因缘”,内因外缘就是对一种环境系统的描述。唯识宗将“依他起性”列为要旨第一条,强调任何‘‘种子’’在转化为“现行”的过程中,有赖于他者的作用,纯粹的自我从来不可能生成(见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唯识思想论集》)。有些照镜专家还好谈海德格尔(Martin Heide一gger),其实也是爱错了对象。海德格尔不太懂得整体主义,但还不至于在他的林中小路上自摸成癖。《存在与时间》中最有洞见的部分,恰恰是他发现了“自我”差不多是一个行骗的假面。他是这样说的:“此在总是说:我就是我自己;但也许偏偏它不是自己的时候它说得最为起劲。”连“冷漠相处”也是一种“共在”,“这与互不关联的东西摆在一起有本质的区别。”他不承认“无世界的单元主体”,倒是强调“此在世界就是共同世界,在世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见陈嘉映编著《存在与时间读本》)。他差不多用了整整半本书,来说明自我与外部世界是怎样一开始就相互纠缠和相互渗透,不容人们一相情愿地机械两分。

引用这些说辞很可能让人扫兴。这无非是有感于时下一些人理论上的混乱,若不稍加澄清,很可能以讹传讹混淆视听。作家当然大多是个体户,作家当然有别于记者、法官、社会学者、慈善家、政治领

序言

总序

韩少功

影视产品挤压文字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还原如真,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挡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外有虚,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大意)。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脏?或者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

画不出来,就是拍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美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出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棵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辨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然而“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或黑马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入图;即便拿出一个万马图,但“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高蹈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图景,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动物化、白痴化?屏幕前“沙发土豆(couch potato)”式的恶嘲岂不会一语成谶?

一条是文字的感觉承担,一条是文字的思辨负载,均是影视镜头所短。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与图像互为基因,互为隐形源代码,,一种强旺的文学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倒是优质影视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我从事文字写作多年,眼高手低,乏善可陈。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热情关注,以汉语实验为选材角度,以文体变革为谋划焦点,在2011年有关台湾版本的基础上,推出这一套三卷集,并借用我多年前的一句话:“想得清楚的写成散文,想不清楚的写成小说”,以作散文与小说的各自题示。这种编辑思想和编辑手法,在我看来都别具一格,其复兴汉语写作的大志也令人欣慰。至于实际效益,则有待读者检验了。

2012年1月于海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想明白(韩少功汉语探索读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少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4081
开本 32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0
15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