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雁南编著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第3卷)》讲述: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由于的东渐,中化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文化挑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成为中国历史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涌现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代社会思潮的云涌风发。集成地表现了中化民族之积极精神的高扬。努力寻求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新路。
图书 |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第3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雁南编著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第3卷)》讲述: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由于的东渐,中化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文化挑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成为中国历史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涌现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代社会思潮的云涌风发。集成地表现了中化民族之积极精神的高扬。努力寻求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新路。 目录 本卷导论 一 二三十年代中国政治 二 经济变化与阶级变化 三 二三十年代社会思潮的特点 第八编 新民主主义的酝酿与初步形成 第一章 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革命道路的认识 一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二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三 陈独秀对中国国情与国民革命的认识 第二章 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探索 一 李大钊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二 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思考 三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运动的理论探索 第三章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艰苦探索 一 共产党人寻找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提出。 三 毛泽东对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九编 三民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分化 第一章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 一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与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二 关于民族主义 三 关于民权主义 四 关于民生主义 第二章 “第三党”“平民阶级的三民主义” 一邓演达及“第三党”。 二 “实现三民主义”为斗争目的 三 平民政权理论 四 “第三党”政治思想评议 第三章 改组派“科学的”三民主义 一 改组派及其政治立场 二 复活十三年改组的国民党 三 民生主义 四 民权主义 第四章 戴季陶“纯正的”三民主义 一 戴季陶及其主义 二 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三 “纯正的”主义需要“纯正的”党 四 中共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第五章 蒋介石“儒家化”的三民主义 一 蒋介石及其三民主义体系 二 “政治建设” 三“心理建设” 四 “伦理建设” 第六章 胡汉民“连环的”三民主义 一 三民主义的连环性 二 训政时期“以党治国” 三 三民主义为立法原则 第十编 波涛迭起的社会改良思潮 第一章 国家主义的流传 一 国家主义的输入与流传 二 国家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 国家主义思潮评析 第二章 “好政府”主义的产生和破灭 一 “好政府”主义的产生 二 “好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 三 “好政府”主义的破灭 第三章 “联省自治”思潮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 “联省自治”思潮的兴起 二 “联省自治”思潮的内容 三 “联省自治”思潮的影响 第四章 废督裁兵与化兵为工思潮的兴衰 一 废督裁兵思潮的兴起及其主张 二 孙中山“化兵为工”主张及其影响 三 废督裁兵与化兵为工幻想的破灭 第五章 人权派的人权与法制思想 一 人权派的出现及人权与法制思潮的形成 二 人权派人权与法制思想的内容 三 人权派人权与法制思想评说 第六章 乡村建设思潮的发展 一 乡村建设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二 乡村建设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 乡村建设思潮的历史作用 第十一编 文化领域中的思潮与论争 第一章 东西文化论战 一 东西文化争论的必然性 二 《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 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是非评说 四 两种文明观的争执 五 各派思想之历史命运 第二章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一 东西文化交汇与碰撞 二 波澜壮阔、高潮迭起的论战进程 三科玄论战评析 第三章 非基督教思潮的兴起 一 非基督教思潮的兴起 二 非基督教思潮的基本主张 三 非基督教思潮的特点 四 非基督教思潮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 一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争的缘起 …… 第十二编 抗日救亡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第3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雁南//冯祖贻//苏中立//郭汉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5271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3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9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1998-08-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2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50 |
宽 | 169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