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圆了彩虹(吴冠中传)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一个为形式美抽象美人体美在画坛的合法地位冲锋陷阵。

第一个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出古文物的惯例举办新作个展。

第一个创下中国画最高拍卖价格并获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第一个为维护国家合法权益声讨假画拍案而起仗义执言……

一个又一个“第一”,使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既誉满中外又身陷是非的游涡,既坦荡赤裸又笼罩着神秘的光环。

吴冠中先生作为林风眠之后中国新艺术一位名冠中外的杰出代表,其本身就浓缩了新艺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漂泊到生根到成长的曲折历程,也凝聚了曾经留学海外的爱国画家在半个多世纪间的苦辣酸甜。吴冠中艺术道路和成就使他已经不只属于他本人,为他立传也是为中国的新画派立传。

翟墨编著的《圆了彩虹:吴冠中传》以交响诗的结构和充满激情的文笔,记述了吴冠中走出水乡,留学海外,品尝了西方禁果又苦恋东方伊甸园的曲折经历,并把画家的独特生涯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大背景上展开。

内容推荐

翟墨编著的《圆了彩虹:吴冠中传》以交响诗的结构和充满激情的文笔,记述了吴冠中走出水乡,留学海外,品尝了西方禁果又苦恋东方伊甸园的曲折经历,并把画家的独特生涯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大背景上展开。一卷在手,可感受画家的喜怒哀乐,亦可了解画坛的风云变幻。这是一部画家传,也是一部思想史。《圆了彩虹:吴冠中传》熔学术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目录

引子 情思的韵律

序曲 虹灿灿/辉煌篇

 一 圆了彩虹

 二 艺术的鹊桥

 三 飘升的层次

 四 彩虹的另一半

 五 水魂/画魂

第一乐章 河潺潺/寻找篇(1919—1949)

 一 幸运的起点

 二 漂在水上的摇篮

 三 神秘万花筒

 四 醒了又睡的画欲

 五 银杏树下

 六 下艺海:第一次选择

 七 流亡科班生

 八 青春三憾

 九 谁谓荼苦

 十 水在山

 十一 法兰西的诱惑

 十二 塞纳河之溺

 十三 埃菲尔铁塔之悟

 十四 向东流:第二次选择

第二乐章 雾茫茫/跌宕篇(1950—1970)

 一 回头浪子

 二 “形式主义堡垒”

 三 逐出伊甸园

 四 画风景:第三次选择

 五 同是天涯沦落人

 六 林/吴体系

 七 眼睛教眼睛

 八 园丁情深

 九 移花接木

 十 西藏三人行

 十一 落魄会贤堂

 十二 试笔大会堂

 十三 毁画

 十四 比邻若天涯

第三乐章 雨蒙蒙/起飞篇(1970—1980)

 一 粪筐画家

 二 雨中画情

 三 长江万里

 四 互转轮:第四次选择

 五 误入崂山

 六 跋涉银灰世界

 七 苍松不老阅阴晴

 八 南行觅意

 九 新时期/首次个展

 十 “我的独生女儿”

 十一 战友们

 十二 美术的“解放战争”

 十三 洁白的等待

 十四 封闭的好处

第四乐章 云飘飘/超越篇(1980—1990)

 一 素以为绚

 二 生命的魔力

 三 火焰山下

 四 西非热风

 五 星的碰撞

 六 寻觅国魂

 七 牵线飞:第五次选择

 八 “左”风与新潮

 九 创作生涯中的“草坪”

 十 首创天价

 十一 蜚声世界画坛

 十二 小鸟天堂

 十三 巴黎抒情

 十四 后新时期/走向纵深

第五乐章 瀑溅溅/自如篇(1990—1995)

 一 重画裸体

 二 香江俪影

 三 落笔成黑花

 四 师生作品展

 五 最高勋位

 六 归来兮,孤雁魂

 七 毁画

 八 大英博物馆的“第一次”

 九 唐僧肉苦

 十 城中难尽无穷事

 十一 又回南北两故乡

 十二 巴黎梦圆

 十三 炮打朵云轩

 十四 寰宇觅知音

尾韵 海漫漫/无涯篇

 一 独上高楼

 二 归程何处

附录 ¨

 附录一:彩虹是怎么圆的——关于《圆了彩虹·吴冠中传》翟墨答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主持人李潘小姐问

 附录二:隔代知音——评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

 附录三:吐露心声——谈画家吴冠中的散文

 附录四:新感受重于旧笔墨

 附录五:林/吴体系与21世纪中国美术

 附录六:吴冠中作品市场评析与辨伪

 附录七:吴冠中四题

 附录八:吴冠中的横站和穿越

 附录九:吴冠中画识

 附录十:吴冠中画集文集

 附录十一:吴冠中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五 同是天涯沦落人

实践已经证明,统得过死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统得过死更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主席觉察到他在延安反对过的教条主义和民粹主义有可能把中国带向波兰、匈牙利的边缘,提出了“十大关系”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周恩来总理也在《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中,指出了对于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待遇中的某些不合理现象,特别是一部分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某些宗派主义情绪,更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知识分子现有力量的充分发挥。

“双百”方针的提出,为文艺界吹进了一股清风,也使吴冠中看到了艺术的绿洲通途。

正在这时,一个新的艺术院校诞生了。

原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和音乐系分立出来,成立了北京艺术师范学院(1960年改为北京艺术学院)。

比吴冠中早到这个学院的张安治,原是徐悲鸿的学生,后来到英国去了两年。吴冠中在国外时,张安治曾到法国去看他。张安治回国后几经辗转,到了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任理论教研室主任。

新学院要招兵买马,张安治想到了吴冠中。

由于张安治的推荐,副院长兼美术系主任卫天霖聘请吴冠中到该院担任油画教研室主任和副教授。

吴冠中终于又“归队”回到了艺术界,又投身到意识形态的文艺漩涡中。

他感谢张安治在关键时刻还记着他、推荐他。

在“双百”方针的宽松气氛下,以高级知识分子为对象的中国民主同盟扩大吸收盟员。吴冠中同张安治、李瑞年、杨大钧、刘雪庵等一起加入了民盟。

不过对党政不感兴趣的吴冠中从不参加会议,只是个挂名的“盟员”而已。

也许由于耿直、真诚、锲而不舍的性格相近;

也许由于吸取西方、发展民族艺术的追求的相同;

在北京艺术学院,吴冠中很快得到了卫天霖的高度信任和器重。

吴冠中第一次见卫天霖,是在学院教职工的盥洗室里。

卫天霖正在画一幅粉红色的芍药,画完了在洗刷油画笔,并没有对吴冠中这个新来的教员显得特别的热情和笼络,只诉说了些画油画的苦衷。

随着接触的增多,吴冠中发现,卫天霖这位北京艺术学院惨淡经营的副院长,不吸烟,不喝酒,生活淡泊,保持着山西农民的淳厚性格。但他对教学十分严格,对学生爱护备至,不仅学生爱他敬畏他,教师见他也像见到自己的师长。

尤其使吴冠中感动、感慨甚至愤愤不平的是,他了解到卫天霖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而又倾向革命的老画家,但就因为他的画风接近印象派,始终得不到文艺界领导的重视,这位吃苦耐劳、勇于负重的艺海骆驼备受冷落,无人问津,不被人知!

卫天霖1828年留学日本。先后在东京川端绘画学校、东京美术学校研究院学习和研究油画近10年。

归国后,受蔡元培等人约请,曾任中法大学孔德学院艺术部主任、北平大学西画系系主任。后携全家转入解放区,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他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致力于西画的引进和发展。早年以画人物为主,晚年几乎全作静物花卉,在这个似乎与政治不太相关的天地里,执着地探寻艺术的奥秘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吴冠中来到卫天霖家,看到他家几间屋子里堆满了他画的油画,就像画廊存画的仓库。

吴冠中想:这么多画,不能展出,没有人看,还占着房子,他的家人一定会有意见吧?

吴冠中像耗子似的钻进卫天霖的画库,贪婪地一幅一幅翻读这些作品。

—这些画,并非仅受印象派的影响,而是将印象派色彩的呼应关系融汇到中国传统绘画、民间绘画和工艺美术的装饰色彩效果中去,创造了自己饱满厚实、错综斑斓、寓华丽于淳朴的独特风格!

——这些画,追求的不是印象的流逝,表现的不是感觉的瞬间,而是凝固了的感情和生命!

看到吴冠中对这些作品迷恋、激动的样子,不仅卫天霖流露出内心的喜悦,他的老伴和姑娘们也高兴得笑了!

然而,吴冠中却笑不出来了。提着那画了一层又一层又厚又重的画,吴冠中感到画压着画,心压着心,手上和心上都有说不出的沉重……

吴冠中深深理解卫天霖内心的苦闷与难以实现的抱负。吴冠中同情他、支持他,成了他的合作者、助手和参谋。

他们矢志要将艺术学院的教学道路开拓得宽阔些,吸取各方营养,不一面倒向苏联。——在潜意识中,他们要在这里搞出出色成绩,为新艺术争口气。

卫天霖不仅使吴冠中归了队,回到美术教学的本职,而且也使朱碧琴人了伍,参与美术工作的行当。  朱碧琴被调到艺术学院资料室搞美术资料工作。

过去,朱碧琴只关心吴冠中的饮食起居,不过问他的艺术,也不重视他的艺术。看到他留学归来带回的大批高级画册,许多都是裸体画,她不欣赏,尤其还有近代的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她很反感。对吴冠中的作品,她也不辨优劣、不加评论,似乎与她毫不相干。

现在,她整天要同美术画册、画片、史论著作打交道,不得不开始向吴冠中请教了。

她淹没在美术的海洋中,他教她游泳。他们像是新结识的朋友和恋人。美术是他们的介绍人。

他们之间的隔阂在不断融化,他们的共同语言在不断增加。

朱碧琴并不肯完全听吴冠中的话,她认为他太主观。

他每次陪她一同看画展,在每一件作品前讲解给她听,教她。她有时肯听,有时不接受。

他生气了:“教了你还不服受教,我教的学生比你听话多了!”

她不服气:“我的感觉就是跟你不一样嘛!”

渐渐,她对业务开始熟悉了。她不仅一眼就能认出范宽、沈周、弘仁、波提切利、尤脱利罗、蒙德里安,而且还能从马约尔和雷诺阿的胖裸体中区别出壮实与宽松的不同美感。

渐渐,她同师生打成一片了。她耐心地为大学生们查找资料,认真答复问询。大家对她的印象都很好。她刚从小学调到大学来时的胆怯消失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一致,使得这些忠实于艺术、却又不被理解和重视的游子,更以一种殉道者的执着与热情,齐心致力于艺术的教育事业。

“艺术生命中的得失往往与生活中的幸运相悖。”吴冠中的这句话,是对北京艺术学院与之遭际相同或相近的师友命运的最好概括。

P121-124

后记

吴冠中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大师,是一个以艺术为生命的人,无论是他跨越东西的艺术追寻还是他激荡起伏的人生历程,无可争辩的,这都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艺术最具魅力、不可缺失的内容之一。

翟墨为吴冠中写传记的想法始于1981年,其时正在为撰写硕士论文采访他,开始顺带着记录一些材料。1988年,翟墨想着手吴冠中传记的写作并正式征求吴冠中的意见,不成想他对此事表示漠然,翟墨只能梳拢补充他的传记材料。1992年秋,翟墨应中央电视台之约为其筹拍的吴冠中电视专题片撰稿,并随摄制组和吴冠中一起到他阔别多年的故乡江苏宜兴采访。酝酿多年的吴冠中传记的雏形渐渐清晰起来,吴先生看了翟墨写的专题片解说词和传记序曲草稿,被他的严谨态度、诗化构思和美文文笔所打动,破例提供了一些珍贵材料、信件和进一步深入采访的线索及名单,翟墨成了吴冠中唯一首肯的传记作者。书稿完成后,吴冠中先生订正了其中的几处错误,保证了该书的诚信性与准确性。

翟墨对于东西方艺术有着超越于一般学者的精深研究,由他来解读吴冠中跨越东西方文化的艺术创作,是再合适不过了。更难得的是翟墨以他与生俱来的诗性文笔书写吴冠中诗性的艺术人生,这种美丽的契合,真可谓珠联璧合、美轮美奂。

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翟墨著的《圆了彩虹——吴冠中传》,次年又再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作专访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汇报》、《文艺报》等全国30余家传媒刊发书评,报道。

不幸的是,2009年7月21日,著名美术理论家和艺术批评家、诗人翟墨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2010年6月25日晚23点57分,一代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也在北京逝世。作者和传主的先后离世,让我们有了重新出版这本书的使命感,我们立即与翟墨先生的夫人梁郑丽女士联系,修订书稿、申报选题。

需要说明的是,《圆了彩虹一吴冠中传》1997年出版时只写到1996年,此后翟墨先生并没有再续写。如今,很难有人能够代替翟墨先生在保持原书写作风格和深度的基础上续写吴冠中1997年后的内容,为了弥补这遗珠之憾,我们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在保持翟墨先生所写原书不变的基础上,收录他1997年后撰写吴冠中的有关文章,另外,1997年后吴冠中的主要艺术活动、生活经历等内容根据《吴冠中全集》年表、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吴冠中美术馆网站发布的内容,在吴冠中年表中体现出来,以形成吴冠中先生一生完整的脉络。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请读者理解。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发现一位大师,其作品可能成为绘画艺术巨变的标志,且能打开通往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道。这是一项不平凡的工作。也许为此才能促使东方文物部的负责人罕见地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不成文规定。凝视着吴冠中一幅幅从未在欧洲展出过的画作,人们必须承认:这位中国大师的作品是近数十年来现代画坛上最令人惊喜的不寻常发现。

——美术评论家、《国际先驱论坛报》艺术主编 梅利柯恩

尽管吴冠中扎根于中国古老文化之中,其个人魅力更属东方,然而,其艺术实践及作品却非常现代。且不谈他是否将这旧与新调和在一起,仅这种极端性就予人以绝处逢生之感,使他的绘画非同凡响、引人入胜。而吴氏的艺海生活亦是中国社会60年来在旧规与新法之间挣扎求出路的缩影。

——《伦敦经济时报》评论员 威廉·柏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圆了彩虹(吴冠中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翟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111327
开本 16开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1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1
18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