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法的源与流/人民法学文存
内容
目录

前言

上编 中国法的起源:寻找最初的独角兽

第一章 寻找最初的独角兽——对“□”的法文化考察

一 □的名称、形象、身份和它所处的时代

二 □与蚩尤、五兵、五刑

三 □与玉琮、战神、□(礼)

四 □与刑、辛、文身

五 □与旄舞、战鼓、律

六 □与皋陶、弓矢、□

七 □与饕餮、蓐收、爽鸠

八 □与夔、西王母

九 □与象刑、笔

十 □与神明裁判、法冠

十一 结语

第二章 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征

一 中国法起源的总体描述

二 中国法起源时代法文化的具体表现

三 东西方法文化起源之比较

第三章 中国成文法的起源

一 中国成文法的概念及夏、商、西周的立法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变革与成文法的诞生

三 中国成文法的确立

中编 中国法的成熟进程:思想与文化的表达

第四章 “直文化”与“隐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基因

一 “直”与“隐”的文字本义

二 “直文化”与“隐文化”的原始起点

三 三代文明与“隐文化”的繁荣

四 春秋时代地域文化中的“隐文化”和“直文化”

五 战国时代“直文化”与“隐文化”的交锋

六 封建时代“直文化”与“隐文化”的融合

七 对“直文化”与“隐文化”的历史评价

第五章 从“箕子明夷”到“听其有矢”——对《周易》“明夷”的法文化解读

一 “明夷”考

二 “明夷”与东夷文明

三 弓矢在古代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四 弓矢在诉讼中的证据意义

五 “明夷”与“不富以其邻”、“迷逋复归”的原则是一致的

六 箕子或以“明夷”古训力谏纣王

七 “箕子明夷”与西周金文“瀵”字的出现:从神判法到人判法

八 “箕子明夷”对西周初期立法和后世司法的影响

第六章 孔子与铸刑鼎

一 关于公布成文法问题

二 从晋刑鼎的内容看孔子反对晋刑鼎的理由

三 从孔子对铸刑鼎事件的态度看他的政治立场

第七章 从“判例法”时代到“成文法”时代——对春秋法制改革的再探索

一 西周的法是贵族性的“判例法”

二 郑、晋公布的法律是新式法典

三 春秋法制改革的历史评价

第八章 秦“改法为律”原因考

一 关于秦“改法为律”及其与商鞅的关系

二 秦“改法为律”的一般原因

三 秦“改法为律”的特殊原因

四 结语:秦律留给后世的遗产

第九章 地域文化与先秦法律思想的主旋律

一 先秦地域文化的形成

二 鲁国文化与儒家(孔、孟)的法律思想

三 晋国文化与法家(商、韩)的法律思想

四 齐国文化与齐学(管、苟)的法律思想

五 结语

第十章 齐鲁法文化与中华法系的精神原点

一 齐鲁法文化的定义

二 齐鲁法文化的古老精神渊源

三 齐鲁法文化的思想轨迹

四 齐鲁法文化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本形象

第十一章 儒家法律传统与中华法系

一 儒家法律传统界说

二 儒家法律传统的思想渊源

三 儒家法律传统的理论构成

四 儒家法律传统的学术流变

五 儒家法律传统与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横的法”与“纵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冲突与终结

一 交易·盟约·诉讼:家族本位下的横向法律

二 从“神·礼”到“仁·法”:家族制度的衰落与个体意识的萌芽

三 “国家”与“公民”结盟:国家本位对家族本位的清算

四 “皆有法式”:国家本位下的纵向法律

五 结语

下编 中国法的演进规律与展望:在创新中返回历史

第十三章 政体、法体之变与法的演进——对中国古代法律“法家化”、“儒家化”的法文化考察

一 西周春秋时代的政体与法体:“世卿世禄”的贵族政体与“议事以制”的“判例法”

二 古代法律传统的理论诠释:孑L孟(鲁儒)的“为国以礼”和“贵族精神”

三 战国秦代的集权政体和“成文法”:商韩(晋秦法家)的“以法治国”和“劲士精神”

四 先秦儒学的第一次蜕变:荀子(齐儒)的“隆礼重法”和“大儒风范”

五 西汉至隋唐的“儒法合流”、“礼法互补”、“人法兼用”与中国

古 代法律的自我完善

第十四章 移植与播种——个人本位法律观在中国的命运

一 中国古代的法律价值观

二 清末修律:个人本位意识的萌动

三 中华民国:国家社会主义理论

四 “以人为本”与当今法律文化建设

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

一 世界法律样式的三个类型

二 中国古代的法律样式

第十六章 中国“混合法”与世界法系

一 “混合法”的四个基本特征

二 “混合法”的历史成因

三 “混合法”的现代历程和发展方向

四 中国“混合法”在世界法系的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中国法的源与流》(作者武树臣)是一部中国法律史的基础性理论著作,是作者对中国古代法律的“源”与“流”长达三十余年研究的结晶。在“源”的方面,作者运用古文字、历史文献、传说史料三结合的方法,深入地探讨中国法的起源这个僻冷的课题;在“流”的方面,作者则从法律实践活动的总体精神和宏观样式两个侧面,生动地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历史发展的概貌。《中国法的源与流》涉及中国数千年法律文化的具有典型性意义的课题。作者认为,中国法律文化的独特之处是伦理主义精神和混合法,它们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有效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混合法即成文法与判例制度的结合,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的结合。这种法律样式对我国今天的法律制度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中国法的源与流》(作者武树臣)是一部中国法律史的基础性理论著作,是作者对中国古代法律的“源”与“流”长达三十余年研究的结晶,全书分为中国成文法的起源;从“箕子明夷”到“听其有矢”——对《周易》“明夷”的法文化解读;孔子与铸刑鼎等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法的源与流/人民法学文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树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16419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