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云水相望终相聚
内容
编辑推荐

袁亚平编著的《云水相望终相聚》在历史和现实,在大陆和台湾,在传世名画和骨肉同胞之间的大跨度穿越,不禁让读者油然生发“画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我们看到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二维空间之中,跳动着两岸同胞休戚与共的血缘心脉。

内容推荐

袁亚平编著的《云水相望终相聚》以文学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示赵洪祝书记一行赴台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第一章、第二章浓墨重彩,描绘《富春山居图》合璧展与浙江代表团主要活动,《诗画疗心入禅境》《雨中家园点点情》《塔寺合一体安然》等,展现了台湾社区、医院和农村等场景。第三章轻松笔调,写意台湾风土人情,《瑶阶玉堂青鸟飞》《直上云端追高远》《五角船板梦漂流》等,处处可见文化踪影。序章《浮海乘桴人未归》和尾声《儒雅只因文脉在》,上溯历史,远眺未来,反复吟咏了《云水相望终相聚》的主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无法割裂的精神纽带,无法忘却的共同记忆。文化的力量超越一切!

目录

序章

 浮海乘桴人未归

 参考资料首录

第一章

 云水相望终相聚

 参考资料之一

第二章

 诗画疗心入禅境

 雨中家园点点情

 农家水笋绿无边

 赏花观草享清风

 塔寺合一体安然

 参考资料之二

第三章

 瑶阶玉堂青鸟飞

 直上云端追高远

 穿越光影见新锐

 五角船板梦漂流

 参考资料之三

尾声

 儒雅只因文脉在

后记

试读章节

谁都没料到,旅程突变。

从金门岛下船,北上,经海路到泉州。这是原定的航线。

四十岁的沈光文,带着家眷,这段时间以船为家,过着“浮家泛宅”的生活。

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此时想起家乡,相距该有多少路?明万历四十年(公元一六一二年),沈光文出生于浙江鄞县栎社沈光村;幼承家学.擅词赋。十六岁时考中秀才,十九岁时中浙江乡试副榜.二十五岁时进南京国子监读书。清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南明弘光政权覆灭,清军攻占南京,浙东义师在钱肃乐领导下慷慨北上.守卫钱塘江。沈光文于此时束装回乡,加入鲁王的抗清队伍,被授予太常博士,参与钱塘江划江之役。次年,清兵攻陷绍兴,沈光文随鲁王入闽,晋升为工部郎中,在金门诸岛部署抗清,后相继任兵部职方郎中、太仆寺少卿。其间,他奔波于浙江、福建、广东之间,做鲁王与郑成功之间的联系人,又奉桂王朱由榔之命,监督郑鸿达之师。清福建总督李率泰“密遣使以书币招之”,以高官厚禄对其诱降,沈光文愤而“焚其书,返其币”。而此时广东的桂王朝廷已无力支撑残局,沈光文知大势已去,欲移家泉州。

海浪汹涌,船身颠簸。沈光文乘坐的这艘福船,首尖尾宽两头翘,尾封结构呈马蹄形.两舷边向外拱,有宽平的甲板,舷侧用对开原木厚板加固。造船用材主要为福建产的松、杉、樟、楠木。船底纵向设有龙骨,吃水深,利于破浪航行。船尾俗称“花屁股”,用丹泥描绘了大鹏展翅、鹤鹿同春、八仙人物和荷花等喜庆、平安、风顺的图案。

然而,今天风不顺。风越来越大,那主桅顶部的头巾顶,发出不祥的尖叫。收帆!收帆!赶快收帆!船工扑上去解绳索。

昏暗的天空雎有狂风咆哮,浪头凶猛,高竖起来,疯狂地扑向福船。一下子跌入浪谷,一下子掀向浪峰,嘶啦啦的惨叫声,那是桅杆被拦腰折断……

滔天巨浪,像一座山一样压过来,轰隆巨响,几乎吞没了福船……

在围头洋的海面上,遭遇台风,福船如同一张树叶,渺小得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惊涛骇浪中,听其摆布,任其肆虐……

昏昏沉沉,奄奄一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船舱里的沈光文才苏醒过来。台风过后,福船顺流漂泊,竟然漂到一个绿色的岛屿,在那长长的沙滩上搁浅。

这是台湾宜兰。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呈现畚箕形的地形。

本想举家迁到泉州.却被台风吹到台湾。也许这是天意。

清顺治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七月,沈光文就这样来到台湾。

数日后,惊魂甫定,沈光文作《危舟得泊》: “大海狂澜惊转舵,金山到似解长围。此生不道有来日,欲往何如成独归。粗粝儒餐初定痛,萧疏旅鬓忽知非!百年好是双行脚,梦绕湖山旧翠微。”

“时粤事不可支,公遂留闽,思p居于泉之海口。挈家浮舟,过围头洋口,飓风大作,舟人失维,漂泊至台湾。”清代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沈太仆传》记之。

历史,由太多的偶然组成。

P1-2

后记

拿着一页传真件,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王慧敏走进我的办公室,说,浙江省将于五月底六月初,赴台湾举办“浙江文化宝岛行”活动,你要不要参加?

我接过传真件,一眼看到“《富春山居图》合璧展”,顿时心头一热,马上说。我去!

对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早已欣赏过,惜为复制品。期盼着,有一日见其真迹全貌。忽然,这一日就来临,怎不令人喜出望外!

慧敏身为社长。平时支持和鼓励我在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他倾全分社之力,为《袁亚平文集》首发式制作人民网专题。他还写了一篇精到卓识的文章《像亚平那样努力吧》,发表在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人民日报》上。此时,他又把一个好机会让给我,使我有幸见证历史。

从杭州萧山机场,直飞台湾桃园机场。空中飞行仅一小时五十分钟。不长的旅程,却想望了多少年。

随着“浙江文化宝岛行”活动的展开,快节奏,高效率,连走带跑,真是掐着分分秒秒。早起晚睡,行程最紧张的那几天,我基本上每夜只睡四小时。提着神,白天照常干活。

激动人心的,在于“文化相亲”,这是浙江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的主题词,也是浙江与台湾渊源深厚的情结。地缘上相近。人缘上相亲,商缘上相融,而且文化上同根同源,相通相承。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以儒教为本的台湾人文精神,两者通过激荡互动,交流互鉴,必然取得令人期待的成果。

六月一日上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正是“浙江文化宝岛行”的高潮。我作为历史见证人之一,感动之际:手举佳能相机,快速对焦,揿下快门,记录历史瞬间。

尽管我作为随团记者,已发了不少的新闻稿和新闻照片。然而,我另有作家的身份,随行随思,如此意义重大的文化盛事,非以文学形式记载下来不可。

从台北飞回杭州,新闻报道总结之后,我当即投入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中。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曾为我的文学创作,亲笔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公用笺上,作出了重要批示:“多年来,亚平同志笔耕不辍,潜心创作,成果丰硕。亚平同志的作品讴歌时代,反映生活,关注民生,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高格调与乡土味相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希望亚平同志植根浙江这片沃土.为我省文化事业繁荣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此时,赵洪祝书记在百忙之中,抽空审阅了《云水相望终相聚》书稿,认为写得很好。

浙江省委副书记、秘书长李强,时常关心我的文学创作,得知我写作《云水相望终相聚》,在一个重要聚会的场合,提前公布了这一消息。

浙江省委副秘书长舒国增,对我此次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吕建楚.在“浙江文化宝岛行”活动中,率领各方,卓有成效。

长篇报告文学《云水相望终相聚》一旦成书,本身亦为文化载体,其政治性、艺术性。需要专家们把关和指点。

浙江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牵头协调组织了此次“富春合璧,两岸同缘——浙江文化宝岛行”活动,主任裘小玲,副主任陈正仁,宣传处处长章柏康,或是关注,或是审稿,均对《云水相望终相聚》倾注了热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云水相望终相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亚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2657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8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