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缎子鞋/中法文化之旅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缎子鞋》是保尔·克洛岱尔最长、也是最著名的剧本。法国经演不衰的现代戏剧经典,法国文学权威专家柳鸣九先生作序推介,《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倾力翻译。本书是一个极稳固的艺术整体,犹如一座各部分比例协调匀称的巍峨的哥特式建筑,体现了宗教戏剧艺术的和谐统一之美。

内容推荐

《缎子鞋》是保尔·克洛岱尔最长、也是最著名的剧本。它以全世界为舞台,呈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西班牙为中心的殖民帝国的巨幅画卷,中心线索是西班牙重臣堂·罗得里格与贵妇堂娜·普萝艾丝的爱情悲剧。

剧情跌宕起伏,故事发生地点、时间跨度极大,舞台色彩斑斓,人物众多,是一部史诗般的戏剧经典巨著。无论从情节、时间、地点、人物、舞台等角度看,《缎子鞋》都是一个极稳固的艺术整体,犹如一座各部分比例协调匀称的巍峨的哥特式建筑,体现了宗教戏剧艺术的和谐统一之美。

克洛岱尔是现代法国文坛向法国人介绍中国的第一人。他于1895年至1909年间,前后三次任驻华领事。离开中国后,仍然没有割断他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缎子鞋》这部写于日本、内容涉及西班牙的长剧,与他早先的剧作《第七日的休息》和《正午的分界》相比,多了更浓厚的中国味儿。

试读章节

第一场报幕人、耶稣会神甫

报幕人  我的兄弟们,我请求你们,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大西洋的这一点上,它位于赤道以南仅仅几度,与新旧大陆的距离正好相同。人们在此地恰如其分地呈现出一艘折了桅杆、随风漂流的舰船的残骸。两半天体的所有星座:大熊星座、小熊星座、仙后星座、猎户星座、南十字星座皆尽井然有条地悬挂在天际,恰似巨大的烟火灯彩,宛如硕大无比的金属甲胄,布满了苍穹。我的手杖甚至都可以够得着它们。在这下方,如果一位画家想表现海盗——就算是英国海盗吧——袭击一艘可怜的西班牙舰船的情形,他肯定会在作品中想到这样一支桅杆,连同横桁以及帆篷索具,通统倒卧在甲板上,想到这推翻了的大炮,这洞开的舱门,这泊泊血迹,这遍地横尸,尤其是这一群交错叠堆的修女。如你们所见,在主桅的断杆上,绑着一个耶稣会神甫,又高又瘦。撕碎的长袍中露出赤裸的肩膀。他不断地念道:“主啊,感谢你将我如此缚绑……”不过,还是由他自己来说吧。好好听着,不要咳嗽,努力琢磨一下。你们琢磨不透之处,恰好是最美的地方,而最长的段落反倒是最吸引人的,你们觉得不甚有趣的恰恰是最逗的部分。

[报幕人下场。

耶稣会神甫主啊,感谢你将我如此缚绑!有时我曾觉得你的律令是那么严厉,

而面对你的法则,我的意愿又是

那么困扰,那么倔强。

可是今天,我找不到任何别的方法更紧地靠近你,我枉然想证明自己手足的存在,然而没有一只手一条腿能稍稍避开你一点儿。

真的,我捆绑在十字架上,但我身所系的十字架却一无拴结,在海上随波漂荡。

大海多么自由,连苍天尽头的界线也消失殆尽,

这条界线将我已离开的旧世界和另一新世界间的距离

分为两半。

在我身边,一切都在消逝,在这修女们尸首迭叠的小小祭坛上,一切都已耗尽。也许没有混乱,葡萄就不能收获,

但是,些许动荡过后,万物又重归于永恒的安宁。

我若以为遭到抛弃,那只消等候身下万无一失的强大力量再次袭来将我攫住,将我抛起,就好像一瞬间,我听凭无底深渊的欢腾,

这股涌浪,将是把我卷走的最后一股。

我掌握,我使用这整个由天主创造的不可分割的作品,在它身上,我丢弃了自身的意愿,深深化入了天主神圣的意愿之中,

化入了伴随未来一起制成一整块撕不烂的布料的往昔之中,

化入了听我呼唤的大海之中,

化入了吹拂我脸膛的阵阵微风之中,化入了这两个友好的世界之中,还化入了这高悬天穹的毋庸置疑的灿烂星汉之中,

我为这片广土祝福,我的心在如此诱人的夜晚为它占卜!

愿赐予它的是牧者亚伯∞在他的河流与森林中得到的恩宠!愿战争与纠纷在那儿销踪绝迹!愿伊斯兰教不要玷污它的海岸,还有那比异端邪道更糟糕的鼠疫!

我将自己奉献予天主,现在,安息与轻松之日已经来临,我可以把自己托付给这捆缚着我的绳索。

每当需要作出选择,只需一个动动手掌这样微不足道的动作时,人们总喜爱大谈什么牺牲。

说真的,唯有作恶才需下决心,因它背离现实,与处处选中我们、操纵我们的永恒的巨大力量相脱节。

现在,这已是我以自己方式所作的散发出死神气息的弥撒的最后一次祷告:我主,我替我的兄弟罗德里格向你恳求!

我没有别的孩子,哦,我主,他也知道他不会有别的兄弟。

你看到他起初踏着我的足迹,站到了织有你的字母图案的旗帜下,现在,也许因为结束了初修期,他就想背离你了,

他向往的并不是等候,而是征服和占有

所渴望之物,仿佛世上没有属你之物,仿佛他所在之处并无你的存在。

然而,我主,要想摆脱你并非一桩易事,他若是不能明明白白地投向你,就让他浑浑噩噩地去吧,他若不能直截了当地来,就让他转弯抹角地去吧,他若不能一门心思地来,

就让他带着众多混杂的思念,艰辛地去吧;

他若是渴望作恶,但愿那只是一种能与善并存的恶,

他若是渴望混乱,但愿这混乱能把他身边的、阻挡他获得拯救的城墙震得土崩瓦解,

我对他以及跟他在一起的众人说,让他隐约行事。

因为他属于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只有拯救跟在他们身后效仿的大众才能最后拯救自己。  。

你已教会了他渴望,但他还未猜测到何谓被渴望。 告诉他,你不是唯一能够缺席的一位!把他和另一个如此美丽的、透过间距召唤他的生灵连接在一起!

把他变成一个负伤者,因为一生之中他已见过一次天使的面目!

填满这些情人心中的欲壑,排除他们种种变化无常的意外表现,

让他们体现出最初的浑然一体来,体现出他们在难以遏制的关系中恰如天主曾构思过的本质来!

他在大地上企图卑贱地说出的话,我将在天上把它转达出来。P5-8

序言

基督教一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

柳鸣九

《缎子鞋》在法国20世纪戏剧中占有显著的一席地位,它作为保尔·克洛岱尔这位大诗人、大戏剧家的代表作而著称,一出现就显示了吸引入的魅力。它发表于1929年,当时读了它的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她后来著名的回忆录里,就记述了她与萨特对这部刚问世的剧作的喜爱, “那时,在法国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作品出版,我们虽然对克洛岱尔颇为反感,但我们很赞赏他的(《缎子鞋》”。∞而此剧于1 943年首次上演后,我们又可以在反映当时巴黎生活的著名小说《荒唐的游戏》里,看到人们在咖啡馆里谈论着这一部戏。直到20世纪70、80年代, 《缎子鞋》仍是法国戏剧舞台的保留剧目。

《缎子鞋》初看之下,篇幅冗长,结构松散,魅力何有?

这里有一种雄浑博大的美。

剧本一开始,你就可以感到一种博大宏伟,奔放不羁的气势。根据作者的说明,天幕可以马马虎虎,布景也可以随随便便,整个世界就是这出戏的舞台,一揭幕就是在赤道以南的大西洋海面上,背景是天空中的大熊星座、小熊星座、仙后星座、猎户星座、南十字星座……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从欧洲到非洲再到亚洲,剧中的地点不断变化,西班牙的加的斯、马德里,意大利的罗马、西西里、热那亚,拉丁美洲的巴拿马,捷克的布拉格,非洲的摩洛哥等,相继成为剧情的场所。如此无垠的空间、如此广阔的场景,我们在戏剧史上形形色色的剧作中还极为少见,这样巨大的空间,是提供给什么样的戏剧场面来搬演?任何细腻的、日常的、精巧的、平凡的东西,不论是如何具有戏剧性,都充塞不了这阔大的空间,必须要有凝重的历史内容、壮威的活动、众多的人物、巨大的哲理主题,才能与这空旷的天地相衬,而要在戏剧舞台上把这一切都展现出来,无疑是一个难以掌握、难以完成的艰巨课题,是一条充满了困阻的崎岖之路,敢于给自己规定这样一个课题,该是具有多么恢弘的创作气势、多么雄浑的艺术风格、多么渊博的生活知识、多么高明的调度才能,这显然是斗室里的剧作家所做不到的,而克洛岱尔具有这种条件,早在1919至1924年创作《缎子鞋》以前,他就早已是一个具有全球眼光与世界阅历的作家兼外交家了,他在美国、中国、捷克、巴西、丹麦、日本、比利时都担任过外交职务,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内心充满了全世界的气象万千。

《缎子鞋》的剧情以1 6世纪的西班牙故事为题材。那是文艺复兴的暖流席卷欧洲的时代,整个欧洲大陆生气蓬勃,充满了活力。追求开拓,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绚丽多彩,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洛卜·德‘维加这些才情奔放、雄浑有力的文学巨人,拥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这一批泼洒出一片辉煌色彩的艺术天才。对于西班牙来说,16世纪似乎就是它的世纪,它称霸于欧洲与海上,几乎成为了当时世界的中心,它野心勃勃,充满了进取、开拓、扩张的精神,从事冒险与征战。《缎子鞋》正传达出这种时代气息,它突破了戏剧的局限性与舞台的界线,把那个世纪丰富的历史内容表现出来,政治、外交、征战、爱、宗教、航海等都成为了剧作的有机成分,构成了那个世纪一幅壮阔的历史场面,显示了一般戏剧作品难以具有的博大风度。在这里,这些丰富的内容,固然是通过主人公罗德里格活动的主线呈现出来的,但却远远不限于附着在这一条主线。剧本的线索是多头的,而非单一的,生活是多方位的,而非片面狭隘的,这就造成了一种如浩荡的江面、如辽阔的大海一样的生活气势。剧情的发展也不是局限于一段集中的时间里,而是随着主人公的荣衰历程长达数十年之久。不难想见,这样巨大的时空内容要求剧本有巨大的篇幅,全剧分为“四日”,与其说是“四幕”,不如说是“四部”,每部都有丰富的内容,而全剧的规模与篇幅,足相当于一般剧本的两倍、三倍,这种规模与长度,又使剧本更有了博大的诗剧风貌。

显而易见,这是对戏剧成法一种狂放不羁的突破。戏剧要求集中,虽然像“三一律”那样要求情节、时间与地点完全一致的刻板戒律早已被文学戏剧的发展所否定,但情节、时间和地点的相对集中,总还是戏剧这种搬演于舞台的艺术形式本身规律所要求的,是为一般戏剧家所经常尊重的,克洛岱尔在《缎子鞋》里,却以巨大的魄力、气派和才能,完全无视成法与规则,而按照自己所要表现的时代历史内容,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想,完成了一种雄浑、奔放的艺术形式。在这里,通常的戏剧性并非作者刻意追求的目标,通常戏剧人物之间那种具有高度张力的对话也很少见到,而是被话语的哲理意味与语言的诗意所代替。克洛岱尔是诗人,这正是他的所长。于是,他的《缎子鞋》由于其规模与语言特色,也就具有了一种史诗的规格,也许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充分领略这个剧本的艺术之妙。这种雄浑、浩瀚、奔放、满溢的戏剧,在戏剧史上是否有过?它使我们不太困难就想起了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的风格,法国浪漫派诗人雨果曾经这样赞美:“莎士比亚丰富、有力、繁茂,是丰满的乳房、泡沫满溢的酒杯、盛满了的酒桶、充沛的汁液、汹涌的岩浆、成簇的嫩芽,如滂沱大雨一般浩大的生命力,他的一切都以千计,以百万计,毫不吞吞吐吐,毫不拘束,毫不吝啬,而像造物主那样坦然自若而又挥霍无度”,“他好像原始森林;他好像滔滔的大海”。这样的赞词,是否也适合克洛岱尔在《缎子鞋》中的风格?随这种雄浑浩大的美而来的,是一种繁茂的美。

从整体上来看,剧本所表现的是16世纪西班牙对外的扩张与征战这一历史内容与人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命运,这构成了剧本中粗实的主干,而主干又分为三大枝干。一、以罗德里格为线索的枝干,从他追求堂·佩拉日的夫人堂娜·普萝艾丝,到接受国王的任命前往美洲任总督,到率兵前往非洲救助普萝艾丝,最后进入老年,成了残废,以叛徒罪名被当做奴隶出卖。二、以普萝艾丝为线索的枝干,从她爱上罗德里格、奋力私奔,到接受国王的任务去担任非洲摩加多尔要塞的长官,从而与罗德里格天各一方、心心相印,到丧夫后不得不嫁给了佩拉日那个后来成为了穆斯林异教徒的表弟卡米耶,到请求罗德里格撤走来援的军队而把自己的女儿七剑交托给他,到最后死于疆场。三、以佩拉日的堂妹缪西卡为线索的枝干,从她逃婚出走到经历种种艰辛险阻,九死一生来到了意大利,与那不勒斯总督邂逅相遇、结成良缘,最后她的儿子娶普萝艾丝的女儿七剑为妻,又一同远征土耳其。这三大枝干平行发展,前后过程经历了两代人,每一个枝干的主要情节又都不是被藏在幕后,或只在人物的台词中一笔交代而过,几乎都一一搬演在幕前,而且,这三大枝干中的每一个环节又几乎都分出自己的枝条,丛生出繁茂的叶簇,仅以作为全剧开端部分的私奔一事而言,就又有好些分场的戏与情节,先是堂·佩拉日委托巴尔塔萨护送妻子到他在非洲的府第去的一场;接着是卡米耶向普萝艾丝献殷勤遭拒绝的一场;然后是巴尔塔萨的护送人马整装待发前,普萝艾丝实言相告的一场;国王与掌玺大臣商议派罗德里格去西印度群岛任总督的一场;罗德里格与他的中国仆人谈他的恋爱与人生态度的一场;罗德里格在途中为搭救一对兄妹而在战斗中受伤的一场;普萝艾丝在途中遇到逃婚出来的缪西卡,互相信任交谈的一场;罗德里格的中国仆人与黑女人相遇,互相沟通关于罗德里格与普萝艾丝两人情况的一场;普萝艾丝在途中逃出旅店的一场;巴尔塔萨的护送队伍为普萝艾丝免遭劫走而抗击来袭的一场;巴尔塔萨捉住中国仆人进行审问的一场;巴尔塔萨在抵抗中死去的一场;普萝艾丝来到罗德里格母亲的城堡来会罗德里格但未被允许的一场;佩拉日也来到城堡要拆散妻子与罗德里格的一场;最后是佩拉日说服妻子并以国王的名义把非洲的摩加多尔要塞交给她管辖,普萝艾丝接受了任命,离开前去上任的一场。

所有这些戏一场场都写得充分而细致,都容纳了丰富的内容,以巴尔塔萨护送队伍出发前普萝艾丝实言相告的一场而言,在这里,不仅表现了巴尔塔萨出于与普萝艾丝之父的交情,对她的爱护与普萝艾丝推心置腹的信任,而且普萝艾丝与罗德里格相约的情节、普萝艾丝过去的婚姻历史以及她对丈夫和情人的感情、她的宗教信仰、本剧名为《缎子鞋》的缘由等,也都是在这里表现出来的。其各场戏涉及政治的,就把16世纪西班牙统治者的扩张主义政治路线及有关的战略部署与措施表现得明白而透彻,如国王与掌玺大臣议事的一场;涉及人生观的,就把人物处身涉世的思考与原则表现得富有哲理意味,并力图展示出不同文化背景在这个问题上体现的差异,如罗德里格与中国仆人议论的一场;涉及感情的,就把人物的心理状况展示得清澈见底、情态毕露,如普萝艾丝与缪西卡谈心的一场;涉及剧本情趣的,就把插科打诨、滑稽逗乐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中国仆人与黑女人相遇的一场。在整个剧本里,不仅每场戏都很丰满,而且每一场戏中人物的语言也是铺陈式的,而非简约式的。于是,整个剧本也就呈现出丰满、充实、繁复的风貌,它就像一株蔚为壮观的大树,有粗实巨大的躯干挺直而立,有纷繁披洒的枝系向四方伸展,有茂密厚实的叶丛构成郁郁葱葱的华盖,气象万千,充满了生气,闪现着五光十色。

《缎子鞋》具有的魅力,还在于作者在剧中明显地致力于对象征美的追求。

对象征美的追求,是象征主义的主要标志。象征主义起源于法国的诗歌领域,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马拉美、魏尔伦、兰波等这样一批才人,创作出《希罗底亚德》、 《醉船》与《元音》等传世不朽的诗篇。到80年代,象征主义形成流派与运动,更扩大了它的理论宣传,马拉美作为这个流派的“掌门人”,每逢星期二在自己的寓所接见一批信仰并热衷于象征主义的文学青年,史称“马拉美的星期二”。虽然诗歌中象征主义的流派运动在80年代后逐渐退潮,但它的余波从90年代起又迅速转移到戏剧舞台上,而且,它巨大深远的影响到20世纪文学中又造成了一个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黄金季节。克洛岱尔是从象征主义这所学校里毕业的,他就是当年“马拉美的星期二”中的一个成员,与在20世纪成名的象征主义大诗人瓦莱里是“同班同学”。他也是上个世纪末象征主义转移到戏剧舞台上以后一个活跃人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出《缎子鞋》以前,就已有一系列著名的象征主义剧作问世,《金头》(1889)、《城市》(1890、1897)、(《少女薇奥兰》(1892、1898)、《交换》(1894)、《正午的分界》(1906),三部曲:《人质》、(《硬面包》、《受辱之父))(1916)。当然,他在创作《缎子鞋》的时期,也已经作为象征主义诗人在法国文坛中享有地位了,因此,象征的艺术,对于克洛岱尔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了。

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中,就像在任何一种艺术表现中一样,也存在着思想与形式、题旨与表现、意念与意象、本体与形貌、原意与呈现这样两方面互相依存的关系。但是,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中,却有这样三个特点:一、象征主义艺术“从不深入思想观念的本质”0,也就是说,它对前一个方面,即思想、题旨、意念、本体、原意,从不规定其确切的内容、清晰的界线以及外延的范围,从不细察其中的成分与因素以及内在的关系,从不探究其根源与起因,以至于象征主义艺术表现中的意念、思想、题旨往往只是一种朦胧的、隐约的、飘忽的、不确切的存在,就像迷雾中的山峦。二、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敏感的形式,它的意象、 “形貌”、呈现,往往都是丰富的、充沛的、繁衍的、细腻人微的、层出不穷的,因而都富有表现力,富有诉诸力,富有感染力。三、象征主义者认为万物间均有互相应和的内在关系,即使是根据一般常理常情来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也互有应和,问题在于诗人、作家要有那种奇妙的通感,能感受出那种隐秘的、微妙的、奇特的应和关系,于是,在象征主义者的表现艺术中,思想与形式、意念与意象、题旨与表现、本体与形统、原意与呈现之间的关联与联系,往往就是非常规的、非逻辑的、非理喻的,而是秘密的、奇特的、奥妙的、意想不到的,就像两者之间有一条深藏不露、细曲疑复的幽径。正是象征主义表现艺术的这三个特点,毫无疑义地构成了象征主义艺术表现的神秘色彩。

象征主义的表现艺术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于作家来说,将一个泛泛的题旨、混沌的意念、含混的思想,衍化、变幻、显现、铺陈为千变万化的姿态、丰富多彩的形貌,就像兰波那样把自我化成为一条在世界各地漂流、见识了各种奇景的醉船,把各种颜色化为有形状、有性格特征、有精神风貌的字母,这无疑是一种特别需要有灵气、有才情的美学创造,在这种创造中,诗人作家感受着通过妙不可言的幽径由此一境界到彼一境界的艺术满足。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在阅读中面对着象征主义的这种表现艺术,则感受着另一种享受与满足,这种美感享受不仅是象征主义的丰富形象与感染力所提供的,而且也是通过那妙不可言的幽径由彼一境界发现了此一境界而获得的,这种通过幽径由彼及此,就像从气象万千的江面溯流而上,寻找到了那潺潺细流的神秘源头,也像透过了云霾与迷雾,得见了庐山的真面目,还像撩开了柔软的轻纱,触摸到一个美妙的形体,均可得到意想不到的奇趣与快感。

如果说,在诗歌中,象征主义的表现艺术是以诗的意象来象征诗的原意与本体的话,那么,在戏剧中,象征主义的表现艺术主要就得靠事件框架、发展、人物形象来构成戏剧的意象了。在《缎子鞋》中,最核心、最关键、最主要的意象,无疑就是那只缎子鞋了。当普萝艾丝为了追求自己的私情幸福而要奔逃出去与罗德里格幽会时,受命护卫她的巴尔塔萨以家庭、婚姻,以及她丈夫的名义进行开导与劝阻,这固然引起了普萝艾丝内心的矛盾,却始终未动摇她追求个人幸福的意志,在这种心情下,她脱下一只缎子鞋挂在圣母雕像的手上,表示把自己交给了圣母。当然,她这种自我交托是不彻底的,是“善”与“恶”参半、两者妥协的,她这样解释说, “圣母马利亚,我把鞋子交给了你!圣母马利亚,把我可怜的小脚握在你手中吧!我告知于你,再过一会儿,我就见不到你了,我就将违着你的意愿行事!但是,当我试图向罪恶冲去时,愿我拖着一条瘸腿!当我打算飞越你设置的障碍时,愿我带着一支残缺的翅膀!我所能做的都做了,请你留着我的鞋Ⅱ巴,请把它留在你的心口……”∞

从心理上来说,普萝艾丝此举只是为了弥补自己私奔而在良心上的不安,但从情节上来说,这只缎子鞋却成为了一个关键,一个悬念。从这里开始,读者与观众一直关心着这只缎子鞋将在普萝艾丝的追求中“起什么作用”;或者更贴切地说,关心普萝艾丝这种“缎子鞋”弥补心理将对她的追求发生什么影响,导致什么结果。看来,这只缎子鞋的确不容小视,且看普萝艾丝此后的行为与心理的轨迹即可证明,她原来是下定了那么大的决心“朝罪恶冲去”,但她先来到罗德里格母亲的城堡时,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与罗德里格见上一面,更谈不上两人的结合;而后,她丈夫又把非此即彼的严酷选择放在她面前,她不得不听从了功名事业的召唤,并对灵与肉的问题有所感悟,这就导致她与罗德里格从此天各一方;后来,她给罗德里格的求援信偏偏晚了10年才到罗德里格的手里,等罗德里格率兵来到时,她又不得不要求他退兵;到了最后,她最初的那场追求只落得了一场空。这是她自己那“缎子鞋”弥补心理在发展、在起作用?还是留在圣母雕像上的那只缎子鞋在起作用?以至于她从跨出第一步之后就像瘸着一条腿,就像冥冥之中总有一种力量在不断地给她的私情与追求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剧中,缎子鞋就这样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神秘的存在,读者与观众都力图通过这个象征、这个意象去把握那个隐隐约约、难以捉摸、难以理喻的本体,于是,在这条通往本体的幽径上,自然也就感到一种美感乐趣了。

同样,罗德里格的历程也是一个意象、一个象征。在这个人物身上,忠于爱情与热爱扩张事业是他的两大特征。在爱情上,他与普萝艾丝始终心心相印却未能结合,最后他只剩得了一个“任何东西都不能治愈的伤口”与普萝艾丝交给他抚育的女儿七剑;他接受了这个女儿,也就意味着他永远属于普萝艾丝!他与七剑情同真正的父女,但这个女儿最后也离开了他,投入保卫基督教文明、遏制异教徒扩张的斗争。在事业上,罗德里格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他为西班牙的扩张主义开疆辟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他自称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扩大陆地”的,他“要的是完美无缺的苹果——环球”,他的理想就是在环球上建立基督教式的天堂秩序,然而,他最后又年老又有残疾的时候,却被自己为之效力卖命的西班牙王朝贬为奴隶。更有意蕴的是,最后的罗德里格既不是悲愤不平、抢天呼地,也不是自怨自艾、悲苦愁伤,而是心境平和、泰然自若、安之若素、乐天知命,甚至“庆幸自己与自由紧密结合在一起”,剧本的故事就这样以他将“在修道院门口剥蚕豆”的结局而告终。罗德里格的一生历程,他的兴盛与衰落,他的理想与遭遇,他的信仰与结局,无疑将引起观众与读者的深思。作者在这一个历程中,在这一个巨大的意象中,似乎藏有某种寓意、某种意义、某种本体、某种谜底,吸引着读者与观众去追求、去解答、去把握、去阐释,而在这一幽径上行进,也就自然会得到某种美的满足。

毫无疑问,这象征形象之中的原意、本体、底蕴完全是基督教的,作者藏在深处似乎在向人昭示,只有当一生的功勋业绩不仅毫无奖赏,反而落得如此下场但又对此乐天知命时,这才显示出建功立业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腾达之途。这种昭示显然是宗教的,而非世俗的。克洛岱尔是一位宗教作家∞,他的剧作与诗歌往往都致力于表现宗教的意向。仔细分析与评论他的宗教思想体系、宗教思想根源以及宗教思想内部各种观点的关系与逻辑,也许对宗教研究者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们的任务是分析他的艺术表现,何况,对于象征主义者来说,重视的是意象、形象、显现、象征,而不是深入到思想的内部与本质。而以艺术表现而言,我们又不难发现《缎子鞋》所表现出来的,正是基督教的诗意与美趣,它那博大宏伟的气势,不是很像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比萨大教堂那显示出宇宙一统、无所不包势态的巨大圆形穹窿?它那繁复、细腻的风格,不是很像巴黎圣母院那细部极为丰富、韵律复杂多变而被称为“石头的交响乐”的奇妙建筑?它那充满象征意味的事件、形象、场景、对话,不正像圣经中一个个小故事那样寓有深意么?

基督教曾把自己的理想、诗情与趣味的烙印打在建筑艺术之中,它的思想家、作家如夏多布里昂也曾力求按近代生活的需要来发掘与证明基督教在文学艺术中的美0,是谁把基督教的美学趣味推上戏剧舞台并赋予现代的色彩?克洛岱尔显然要算是一个,从这个角度,我们不妨说:《缎子鞋》是基督教一象征主义戏剧的一个代表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缎子鞋/中法文化之旅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保尔·克洛岱尔
译者 余中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71597
开本 32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83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03
14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Editions Gallimar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41:03